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 被引量:9
1
作者 蒋智铭 朱雄增 +3 位作者 李日乐 张惠箴 陈洁晴 王兆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4-47,I009,共5页
目的:介绍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收集外检和会诊中遇到的各种类型周围神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必要的免疫组化标记和鉴别诊断,报道9例罕见的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结果:9例中: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目的:介绍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收集外检和会诊中遇到的各种类型周围神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必要的免疫组化标记和鉴别诊断,报道9例罕见的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结果:9例中: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蝾螈瘤,黑色素性神经鞘瘤,婴儿黑色素性神经外胚叶瘤,腺性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粘液瘤,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颗粒细胞瘤和透明细胞肉瘤各1例。结论:特殊类型周围神经肿瘤的形成与原始神经嵴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肿瘤中主要细胞成分超微结构
2
作者 陈丽荣 张仁元 +2 位作者 谢苏苏 朱雄增 侯文忠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17-119,共3页
本文对19例周围神经肿瘤中主要细胞成分的超微结构特点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在神经鞘瘤、丛状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中,瘤细胞胞突丰富、多极细长,并互相交错缠绕,细胞表面基板连续均匀,胞浆内细胞器较少.在恶性神经鞘瘤中瘤细胞胞突... 本文对19例周围神经肿瘤中主要细胞成分的超微结构特点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在神经鞘瘤、丛状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中,瘤细胞胞突丰富、多极细长,并互相交错缠绕,细胞表面基板连续均匀,胞浆内细胞器较少.在恶性神经鞘瘤中瘤细胞胞突少而短,基板多不连续,胞浆内细胞器较丰富,以粗面内质网为多见.本结果提示在周围神经系统肿瘤中,瘤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可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本文还对瘤细胞的膜下饮液小泡和轴突系膜结构,以及肿瘤间质中长间距胶原的意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肿瘤 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肿瘤、滑膜肉瘤的凝集素受体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茅建忠 施达仁 +1 位作者 何公平 平金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757-758,共2页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对42例周围神经肿瘤和滑膜肉瘤进行12种凝集素受体检测。结果: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PNA和RCA均阴性,恶性神经鞘瘤分别为55%和100%阳性。神经鞘瘤均表达PHA,30%表达LCA;神经纤维瘤均表达LCA,50%表达PHA。滑膜肉... 应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对42例周围神经肿瘤和滑膜肉瘤进行12种凝集素受体检测。结果: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PNA和RCA均阴性,恶性神经鞘瘤分别为55%和100%阳性。神经鞘瘤均表达PHA,30%表达LCA;神经纤维瘤均表达LCA,50%表达PHA。滑膜肉瘤15%表达RCA,85%表达WGA;恶性神经鞘瘤均表达RCA,不表达WGA。提示:PNA和RCA尤其RCA为鉴别周围神经肿瘤良恶性的标志。LCA和PHA为鉴别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标志。RCA和WGA可作为鉴别恶性神经鞘瘤和滑膜肉瘤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肿瘤 肉瘤 凝集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勇 郝玉芝 +2 位作者 李琳 王建卫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8期778-780,共3页
目的 分析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特点 ,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2 6例。结果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肾周 ;形态规则 ,边缘清晰 ,有包膜回声 ;内部以低回... 目的 分析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特点 ,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2 6例。结果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肾周 ;形态规则 ,边缘清晰 ,有包膜回声 ;内部以低回声为主 ,可有囊变 ,后方回声增高 ;实质回声欠均匀。超声提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 19例 ,诊断总符合率 90 .5 % ( 19/ 2 1) ,其中神经鞘瘤 10 0 % ( 14 / 14 ) ,神经纤维瘤 71.4 % ( 5 / 7)。腹膜后MPNST形态不规则 ,边缘不清晰 ,无包膜 ;瘤体巨大 ;内部回声不均匀 ,以低回声多见 ,后方回声增高 ,可有囊变。超声诊断恶性肿瘤 5例 ,均未提示其来源。结论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超声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定性准确率高。腹膜后MPNST ,超声检查仅可判断良恶性 ,而不能进一步提示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 被引量:1
5
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4 位作者 郑晓刚 金行藻 李南云 孟奎 孙桂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上皮样恶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 软组织肿瘤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电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渝 王大勇 黄朝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917-920,共4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损伤修复 自体神经移植 周围神经肿瘤 外周神经缺损 致病因素 神经组织 功能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1抗体阳性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婛 黄燕兰 +1 位作者 黎入荧 梁志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5-227,共3页
报告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SOX1抗体阳性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患者为中年女性,56岁,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为主。患者脑脊液副肿瘤抗体SOX1(+),血副肿瘤抗体SOX1(++)。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及神经根损伤,... 报告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SOX1抗体阳性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变1例。患者为中年女性,56岁,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为主。患者脑脊液副肿瘤抗体SOX1(+),血副肿瘤抗体SOX1(++)。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周围神经及神经根损伤,脱髓鞘改变为主。入院第3天予以甲强龙500 mg/d冲击。半年后随访四肢肌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腱反射(+)。通过对该案例的报告提示SOX1抗体阳性的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也可以出现在消化道肿瘤中,并且通过激素治疗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周围神经性病变 SOX1抗体 胃癌 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 肌电图 脱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维维 赖日权 +3 位作者 张江宇 李广民 黄小军 徐园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epithelioid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E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EMPNS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和EnVision法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9例EMPNST,女性... 目的探讨上皮样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epithelioid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EMP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例EMPNS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和EnVision法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9例EMPNST,女性4例;年龄20~67岁,中位年龄37.5岁;病变主要位于四肢,上肢3例,下肢4例,右季肋部和咽隐窝各1例;〉5cm7例,其中1例〉10cm;〈5cm2例,平均6.2cm,无包膜。深在型8例,浅在型1例,组织学,纯上皮样型5例,其中2例见节细胞样或横纹肌样瘤样区域,4例混合型伴有梭形细胞区。免疫表型S-100蛋白及NSE9例均呈阳性反应,纯上皮样型5例S-100蛋白呈强阳性,4例混合型呈灶性阳性,8例PGP9.5阳性,7例MBP阳性,5例EMA灶性或弱阳性,4例vimentin阳性,3例CD57灶性阳性,而HMB45、desmin、CD34、CK阴性。结论EMPNST是恶性周围性神经鞘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形态学上缺乏特征性,易与其他软组织上皮样肿瘤混淆。S-100蛋白及PGP9.5阳性是诊断EMPNST有价值的指标,但缺乏特异性,因此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的结果,综合判断以免引起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肿瘤 神经鞘瘤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国顺 李雯曦 +1 位作者 谌丹丹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及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病理证实的pPNET的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8例行CT平扫加增强,1例行CT和MRI检查。左侧腹膜后4例,胸腔2例,鼻腔1例,3例累及椎...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CT及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病理证实的pPNET的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8例行CT平扫加增强,1例行CT和MRI检查。左侧腹膜后4例,胸腔2例,鼻腔1例,3例累及椎体及附件,左侧肩胛骨3例,右侧跟骨1例,左侧下颌骨1例,骨盆4例(左侧耻骨2例,右侧髂骨2例),左侧股骨前外侧肌1例。20例pPNET软组织肿块均明显,13例为实性,7例为囊实性,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T2FLAIR/T2FS等或稍高信号。15例边界不清,5例边界清晰,8例病灶内可见纡曲血管影,6例可见分隔或分隔样强化。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少见,增强扫描呈中至重度强化。结论:pPNET影像学表现多样,但仍具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腾 吴刚 +1 位作者 李小明 王仁法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0期1213-121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扫描。结果:4例神经...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源性肿瘤21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鞘瘤6例,恶性蝾螈瘤1例。所有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MRI扫描。结果:4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葡萄藤"状,10例神经纤维瘤为分叶状,6例神经鞘瘤表现为梭形或类圆形肿块,恶性蝾螈瘤为团块状。神经纤维瘤MR均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夹杂低信号分隔;神经鞘瘤T1WI呈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即"靶征";恶性蝾螈瘤在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内可见环形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影。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以及信号特点均对其MRI诊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 被引量:78
11
作者 占传家 朱文珍 +1 位作者 王承缘 Louis DN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 肿瘤分类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 交感神经系统 统一标准 人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巨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12
作者 李才林 吴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病例男,40岁。患者人院前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进行性肿大,逐渐出现阴囊下坠感,伴有疼痛,向下腹部放射,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改变等不适,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任何病史及家族史。查体:于中下腹... 病例男,40岁。患者人院前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进行性肿大,逐渐出现阴囊下坠感,伴有疼痛,向下腹部放射,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改变等不适,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任何病史及家族史。查体:于中下腹可扪及一类圆形肿物,质韧,可移动,边缘不光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腹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 被引量:3
13
作者 占传家(编译) 朱文珍(审校) 王承缘(审校)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G00期29-35,共7页
WHO对人类肿瘤的国际分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能够被接受和使用的人类肿瘤分类与分级的统一标准。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的统一标准,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就不可能在超越国界范围上进行统一管理... WHO对人类肿瘤的国际分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能够被接受和使用的人类肿瘤分类与分级的统一标准。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的统一标准,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就不可能在超越国界范围上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行。2006年11月,25个病理学家和遗传学家聚集于海得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并综合世界各地70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研讨达成共识,一起完成了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主要集中在颅脑与脊神经的肿瘤。周围神经系统肿瘤,如交感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和感觉神经母细胞瘤归纳在WHO“蓝皮书”系列的其它卷册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 肿瘤分类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母细胞瘤 交感神经系统 统一标准 人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5
14
作者 谢娟 韩福刚 舒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pNT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病灶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密度/信号、钙化、坏死囊变、增强表现、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pNT)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pNT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病灶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密度/信号、钙化、坏死囊变、增强表现、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所有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其中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31例肿瘤均单发,包括24例节细胞神经瘤(GN)、3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和4例神经母细胞瘤(NB)。31枚病灶中,20枚为规则形,其中11枚位于肾上腺、9枚位于纵隔;11枚为不规则形,其中1枚位于肾上腺,其余10枚位于颈部、非肾上腺腹膜后及后纵隔,位于脊柱旁椎管内外病灶可呈哑铃状改变。GN、GNB、NB病灶在边界、密度/信号、钙化、坏死囊变、强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pNT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NB强化最显著,且早期即可出现明显强化;GN、GNB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可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pNT包括不同亚型,多见于肾上腺、纵隔、颈部及非肾上腺腹膜后;各亚型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结合患者的发病年龄和临床资料有助于区分pNT各亚型及其他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栋 杨立娟 +2 位作者 赵荧 王俊明 鲁龙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眼眶外周神经源性肿瘤(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PN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3例眼眶PNST患者(包括23例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5例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PNF))的临床... 目的:探讨眼眶外周神经源性肿瘤(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PN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3例眼眶PNST患者(包括23例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5例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PNF))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形态、MRI信号强度、CT值、强化方式等,统计三者影像学特点,对比差异。结果:眼眶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在是否伴发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肿瘤的好发位置、骨质是否受累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鞘瘤较多发生于肌锥内间隙,骨质受累较少见;神经纤维瘤较多发生于肌锥外间隙,骨质受累多见。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两者在肿瘤形态及密度、信号均匀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形态多规则,密度、信号多不均匀。PNF的MRI表现为肿瘤沿神经弥漫性生长,呈“蠕虫样”外观,肿瘤内部信号与神经纤维瘤类似,具有特征性。结论:眼眶PNS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考虑肿瘤是否伴发NF-Ⅰ、好发位置、骨质是否受累等特征对眼眶PNST的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周围神经系统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荣芳 宫丽华 +3 位作者 孙晓淇 苏永彬 张文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lar schwannoma,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30例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CS中,女性22...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lar schwannoma,C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治的30例C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0例CS中,女性22例,男性8例,年龄12~65岁,平均44.6岁。发生部位分别为椎管内、肢体及腹腔,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术前病程14天~30年,大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可伴感觉障碍,最大径1~20.5 cm,平均5.8 cm。镜下大部分肿瘤边界清楚,厚薄不等的纤维性包膜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丰富的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与经典型神经鞘瘤Atoni A区类似,细胞有轻度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0~8个/10 HPF),间质内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免疫表型:30例S-100、SOX10及H3K27me3均弥漫阳性,12例GFAP阳性(12/30,40%),2例CD34小灶阳性(2/30,6.7%),Ki-67增殖指数1%~20%。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2个月,4例局部复发。结论C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及滑膜肉瘤鉴别。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复发与病变部位和手术切缘是否阳性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肿瘤 神经鞘瘤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H3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