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6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RNA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中的作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
作者 库提鲁克·守克尔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1 位作者 沙拉依丁·艾尔西丁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PNI)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微RNA(miRNA)在周围神经后轴突再生中的治疗作用的当今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后来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应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通过...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PNI)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微RNA(miRNA)在周围神经后轴突再生中的治疗作用的当今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后来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方法:应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通过关键词TS=microRNA OR TS=miRNA AND TS=peripheral nerve injury OR TS=microRNA OR TS=miRNA AND TS=axonal regeneration筛检采集从2009年到2024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章数据。并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从文献的作者、所属国家、关键词、爆发词和机构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共检索到301篇文献,通过剔除和筛选最终符合研究的文献有288篇。本研究所用的288篇文章共有1513名作者,他们分别来自34个国家,358个机构的1513名作者发表在148篇期刊上。引用了来自2038期刊的13941篇文献。另外本研究列出了文献年发表量、国家分布、发文量前5的作者、被引次数最多的5篇文章和发文量前十的机构,其中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但在文章质量上跟欧美地区有着显著的差距。对机构的分析发现,国内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比最多,相互之间的合作密切,与国外机构缺乏合作。研究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是Let-7 microRNAs Regenerate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by Targeting Nerve Growth Factor被引用了34次。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南通大学31篇。结论:虽然miRNA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中的治疗作用研究起步较晚,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但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miRNA作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它在神经炎症、神经细胞修复再生、神经保护和功能恢复等领域的作用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随着对该领域科研研究的投入,将会有更多高质量的文章发表在国内外优秀期刊上,使得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迎来新的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微RNA 轴突再生 文献计量学 周围神经再生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李洪琼 陈昌林 +1 位作者 赵漾 林菁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02,共6页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实施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65~85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地塞米松组(DM组)、右美托咪定组(D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患者入室后局麻下行患侧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药液均为20 ml,其中DM组为地塞米松0.1 mg/kg+0.25%罗哌卡因,DX组为右美托咪定0.5μg/kg+0.25%罗哌卡因,C组为0.25%罗哌卡因。PENG阻滞后15 min,三组行相同方案的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记录术后0~12、>12~24、>24~48 h三个时间段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术后12、24 h评估股四头肌肌力。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和DX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0~12、>12~24、>24~48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DX组比较,DM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延长,术后>12~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三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和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的佐剂用于PENG阻滞,均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其中地塞米松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髋关节置换术 右美托咪定 地塞米松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腓肠神经损伤后疼痛1例
3
作者 刘红 袁俊鹏 金晓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78,共3页
孤立性腓肠神经损伤后疼痛少见,多源于医源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沿小腿远端1/3、足外侧和第5趾后外侧的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和感觉异常。持续的疼痛或感觉异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传统的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脉... 孤立性腓肠神经损伤后疼痛少见,多源于医源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沿小腿远端1/3、足外侧和第5趾后外侧的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和感觉异常。持续的疼痛或感觉异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传统的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等对疼痛的缓解、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有限。周围神经电刺激(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PNS)于1967年被首次描述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认为与传统的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1]。早期的PNS手术多采用SCS八触点电极导线,电极粗且过长,易影响病人术后活动。近年来,随着专用PNS电极及体外刺激器的出现,PNS逐渐被更多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病人,如头面部、上肢及下肢的各神经分支,成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重要的疼痛治疗方法。有研究显示,PNS治疗可以改善损伤神经的病理生理变化,促进神经再生,改善其功能障碍[2]。尽管PNS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有证据表明中枢和外周机制均有助于其镇痛作用。国外有报道将PNS用于腓肠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治疗[3],国内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多应用于带状疱疹神经痛病人,例如侵犯眶上神经或枕大/小神经的带状疱疹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电极导线 医源性损伤 眶上神经 神经阻滞 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合身痛逐瘀汤联合艾灸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周岩 田乃菊 +3 位作者 赵玮璿 汤雨 张法英 李莹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当归四逆汤合身痛逐瘀汤联合艾灸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血虚寒凝、瘀阻经脉型CI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探究当归四逆汤合身痛逐瘀汤联合艾灸治疗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血虚寒凝、瘀阻经脉型CI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西药基础治疗联合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当归四逆汤合身痛逐瘀汤治疗。比较不同时间点[治疗前(T0)、治疗7 d后(T1)、治疗15 d后(T2)、治疗1个月后(T3)]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生活质量;比较T3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比较T0及T3时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CIPN分级情况[CIPN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NCI-CTCAE)]差异。结果T1、T2、T3时,两组患者N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T0时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T3时,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3时,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T0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3时,两组患者NCI-CTCA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IPN患者实施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帮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其疼痛情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 艾灸 当归四逆汤 身痛逐瘀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动静态压力参数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王静 王晖 +1 位作者 苗宇宽 倪英群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2-528,共7页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足底动态和静态压力参数,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单纯T2DM组47例及T2DM合并DPN组57例。记录两组足底动静态压力参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合并DPN组年龄、体质量指...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足底动态和静态压力参数,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单纯T2DM组47例及T2DM合并DPN组57例。记录两组足底动静态压力参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合并DPN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0.05)。合并DPN组左右足平均压强、左足部轴角、左足前足负荷比、后足负荷比、负荷比内侧及外侧均大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足底动静态最大压强、平均压强、足底受压总面积均与BMI、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动态压力左足足部轴角大小与甘油三酯水平有关(P<0.05);左足前后负荷比与糖尿病病程有关(P<0.05);静态压力中双足面积、最大压强、平均压强均与BMI有关。结论合并DPN组动态足底压力平均压强和左足轴角、负荷比相较单纯T2DM组对足部功能更有影响;且无论是否合并DPN,均需重视患者的足底压力测定;及早干预与足底动静态压力相关联指标如BMI、甘油三酯,为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底动态压力 足底静态压力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疗法对痰瘀痹阻证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黎耀和 古学奎 黄凤蕊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65-2469,共5页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疗法对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汤剂组、汤剂熏洗组和针药熏洗组,每组50例,3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汤剂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加减,汤剂熏洗组在汤剂组基础上加用特色熏洗方,...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疗法对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汤剂组、汤剂熏洗组和针药熏洗组,每组50例,3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汤剂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合涤痰汤加减,汤剂熏洗组在汤剂组基础上加用特色熏洗方,针药熏洗组在汤剂熏洗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NCV、MNCV)、生化指标(CXCL1、CXCR2),生存质量(FACT/GOG-Ntx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针药熏洗组总有效率高于汤剂组和汤剂熏洗组(P<0.05)。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评分、生化指标降低(P<0.05)、神经传导速度加快(P<0.05),以针药熏洗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8周,3组FACT/GOG-Ntx评分降低(P<0.05),以针药熏洗组更明显(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改善痰瘀痹阻证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提高预后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XCL1/CXCR2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涤痰汤 特色熏洗方 针刺 常规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 中西结合疗法 CXC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震寒 陈中沛 余晓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4-578,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而约半数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DPN主要表现为从远端到近端的周围神经功能丧失,其症状主要包括弥漫性和持续性的自发性难治性疼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发病率持续攀升,而约半数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DPN主要表现为从远端到近端的周围神经功能丧失,其症状主要包括弥漫性和持续性的自发性难治性疼痛,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病死率高,预后差,且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DPN临床治疗的重点是缓解其临床症状,以及控制血糖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本文探讨了DPN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为DPN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新 曲琳卓 +2 位作者 王勇 关宏锏 吴艳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指使用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与体征,与化疗药物呈剂量相关性。CI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疗...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指使用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与体征,与化疗药物呈剂量相关性。CI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现有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疗效有限,因此探究CIPN的发病机制、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该文将从分子和细胞层面阐述CIPN的发病机制,以及对CIPN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 外周神经毒性 化疗诱导疾病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熏洗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线粒体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曹迪 肖礼祖 +3 位作者 樊碧发 熊东林 彭莉萍 孙武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1,共8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中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导致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线粒体作为神经元的主要能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中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导致的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线粒体作为神经元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线粒体与DPN的发病密切相关,其病理机制涉及氧化应激、钙稳态失衡以及能量生成障碍等方面,诱发神经元凋亡,从而引起神经损伤,最终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许多药物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发挥镇痛作用,表明调控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有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策略之一。本文将从线粒体功能障碍出发,对其在DPN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DPN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线粒体 氧化应激 神经损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养血通络组方治疗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王苗 张楠 +4 位作者 马芹 张亮 王志芳 张萌 孟祥玲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补气养血通络组方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改善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该院的50例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BIPN)多发性... 目的探讨补气养血通络组方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改善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该院的50例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BIPN)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此次试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25例在其基础上加上补气养血通络组方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评分(neuropathy subjective symptoms questionnaire score,TSS);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的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0.00%,20/25)较对照组(52.00%,13/25)升高明显(P<0.05);TSS评分方面,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的幅度更高(P<0.05);IL-10、CRP变化水平方面,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变的幅度更高(P<0.05);CD_(3)^(+)淋巴细胞、CD_(4)^(+)淋巴细胞、CD_(4)^(+)/CD_(8)^(+)水平方面,治疗后,两组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变的幅度更高,而CD_(8)^(+)淋巴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养血通络组方治疗BIPN效果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同时还能下调血清IL-10、CRP水平,而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养血通络组方 硼替佐米 周围神经毒性 白细胞介素-10 C-反应蛋白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通络汤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神经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王苗 张楠 +3 位作者 杨东 马芹 蒋玥 张亮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温经通络汤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神经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经硼替佐米治疗后相关的周围神经毒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探究温经通络汤对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毒性患者神经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多发性骨髓瘤经硼替佐米治疗后相关的周围神经毒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经通络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疼痛、生活质量、IL-6和CRP水平的差异。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治疗后研究组(80.00%)较对照组(53.33%)高,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病变程度和VAS评分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下降,且治疗后研究组神经病变程度和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C30功能量表评分、QOL-C30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升高,QOL-C30症状量表评分、QOL-C30单项指标评分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下降,且治疗后研究组QOL-C30功能量表评分、QOL-C30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QOL-C30症状量表评分、QOL-C30单项指标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IL-6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下调,且治疗后研究组CRP、IL-6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硼替佐米而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常规甲钴胺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通络汤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病变程度和神经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通络汤 多发性骨髓瘤 周围神经毒性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那度胺致严重周围神经病变1例
12
作者 王核梅 闫新星 +2 位作者 刘建芳 刘加强 曾敏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08,共4页
1例患者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个月、肢体麻木1周入院治疗。入院后给予维生素B 1片、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后肢体麻木症状较前好转,后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和醋酸泼尼松片方案化疗后肢体麻木症状较前愈发明显,临床... 1例患者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个月、肢体麻木1周入院治疗。入院后给予维生素B 1片、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后肢体麻木症状较前好转,后给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和醋酸泼尼松片方案化疗后肢体麻木症状较前愈发明显,临床药师结合患者既往用药史并查阅资料分析,该患者的肢体麻木为来那度胺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那度胺 淋巴瘤 周围神经病变 肢体麻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D_(3)缺乏及补体升高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庄宁宁 尤浩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慢性高血糖、血脂异常和微血管病变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尤其是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1,2]。2型糖尿病病人的DP...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慢性高血糖、血脂异常和微血管病变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尤其是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1,2]。2型糖尿病病人的DPN患病率高达67.6%,DPN诱发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异常、麻木和疼痛,其中疼痛常表现为灼热感、刺痛感、刺痛感和/或射击感、电击样感觉。痛性DPN的早期症状通常发生在足趾和指尖,随着时间的推移,以长筒袜和手套的模式向近端扩展。目前,治疗痛性DPN的药物主要有普瑞巴林、度洛西汀和他喷他多,但上述药物常受肾功能限制所影响,且具有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刺痛感 灼热感 慢性高血糖 电击样 度洛西汀 维生素D 近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糖泰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靶点预测与机制探讨
14
作者 陈世婷 梅英秀 +1 位作者 陈明珠 杜联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2-780,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通络糖泰方(TLTT)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查找通络糖泰化学成分信息,运用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化学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通络糖泰方(TLTT)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查找通络糖泰化学成分信息,运用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化学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DPN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蛋白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相关网络图,筛选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研究。高糖诱导雪旺细胞构建DPN体外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TLTT对RSC96细胞存活率影响,Real-time PCR检测RSC96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相关靶向分子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SC96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筛选豆甾醇、β-谷甾醇、槲皮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EGFR、AKT1、MAPK3等关键靶点和Wnt、PI3K-Akt与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豆甾醇、β-谷甾醇、槲皮素等成分能与EGFR、AKT1、MAPK3等靶点良好对接。细胞实验结果显示,10%TLTT含药血清可促进高糖雪旺细胞活力,上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GSK-3β、Wif-1蛋白表达。结论TLTT治疗DPN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性,其可能机制为TLTT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高糖对雪旺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促进雪旺细胞增殖,从而改善DPN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糖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实验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真实世界研究进展及展望
15
作者 李家劼 刘金星 +5 位作者 尤良震 申国明 廖加抱 李钦 崔换天 温伟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10-1617,共8页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亦受到中医药领域的极大关注,其研究模式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支撑,在现代循证医学的大背景下,逐步在多种病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亦受到中医药领域的极大关注,其研究模式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支撑,在现代循证医学的大背景下,逐步在多种病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症之一,临床使用中医药诊疗取得良好效果。拟对基于真实世界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围绕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用药特征研究、名老专家经验总结、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等展开,结合既往研究,介绍真实世界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不足,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进而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其他糖尿病并发症领域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真实世界研究 中医药 中医临床 临床特征 诊治经验 治疗性研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6
作者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沙拉依丁·艾尔西丁 +1 位作者 库提鲁克·守克尔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9,共9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PNI)和再生中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使用关键词进行筛选,收集了从2013年1月1日到2024年6月1日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章数据... 目的: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PNI)和再生中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使用关键词进行筛选,收集了从2013年1月1日到2024年6月1日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章数据。随后,我们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和VOS viewer,从文献的发表数量、作者、所属国家、机构、关键词以及热门研究主题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广泛检索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总计获取了386篇相关文献。我们分析了文献的年度发表量、国家分布、发表量前十的作者、被引用次数最多的10篇文章以及发表量前十的机构,更全面地了解最近10年周围神经损伤(PNI)治疗再生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方法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周围神经再生治疗领域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持,推动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有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再生 施万细胞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体C/EBPβ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段柯杨 张钰 +2 位作者 王敬萱 王雪莹 孙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9-266,共8页
目的:探讨海马体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β,C/EBPβ)在小鼠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 目的:探讨海马体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β,C/EBPβ)在小鼠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PDPN)、注射阴性对照腺相关病毒组(PDPN+IE-Control)、注射抑制C/EBPβ的腺相关病毒组(PDPN+IE-CEBP/β),每组8只。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小鼠PDPN模型,并通过血糖升高及机械性痛觉过敏确认模型的成功建立。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向PDPN模型小鼠海马体注射携带C/EBPβshRNA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特异性抑制C/EBPβ表达。检测机械性异常疼痛变化,使用免疫印迹检测海马体中C/EBPβ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胱天蛋白酶激活的细胞焦亡蛋白D(gasdermin-D,GSDMD)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蛋白表达水平。利用RT-qPCR检测海马体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mRNA水平,以评估炎症反应。结果:注射AAV-shRNA后,海马体中C/EBPβ表达显著降低,机械性异常疼痛明显缓解,NLRP3、NF-κB、Caspase-1、GSDMD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IL-6、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减少,神经炎症减轻。结论:C/EBPβ在PDPN模型海马体中高表达,通过调控炎症信号通路及神经炎症,参与PDPN的发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海马体 C/EBPΒ 炎症信号通路 腺相关病毒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神经成像:3T与7T MRI双回波稳态序列对比研究
18
作者 黎子龙 虞烽伟 +1 位作者 陈品珍 陈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目的对比7T和3T MRI双回波稳态(DESS)序列对膝关节周围神经及神经束的显示效能。资料与方法纳入2022年7月—2025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3T和7T 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和层内空间分辨率... 目的对比7T和3T MRI双回波稳态(DESS)序列对膝关节周围神经及神经束的显示效能。资料与方法纳入2022年7月—2025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3T和7T 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和层内空间分辨率更高的双回波稳态(DESSHR)。测量图像及组织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使用五点式Likert量表评估两组定性指标,并评价定性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基于3T MRI的3D-DESS序列腓神经的SNR低于7T(t=2.913,P=0.011),其余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4、-0.843、1.424,P>0.05)。基于7T MRI 3D-DESS序列腓神经/脂肪的CNR(t=2.490,P=0.027)、DESSHR序列神经/脂肪的CNR高于3T(t=3.354、7.467,P<0.01);3D-DESS序列胫神经/脂肪的CNR(t=-4.162,P=0.001)以及DESSHR序列胫神经/肌肉的CNR(t=-4.358,P=0.001)低于3T。7T的DESSHR和3DDESS序列图像质量更高(平均差分别为0.139、1.000;Χ^(2)=4.765、70.000,P<0.029、P<0.001),且膝关节周围神经成像均更清晰(平均差0.717~2.071;Χ^(2)=66.000、62.000、68.000、23.684、60.000、58.000、61.000、58.000,P<0.001);3T的DESSHR序列图像伪影较少(平均差-0.785;Χ^(2)=47.078,P<0.001)。5位评估者评估定性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7~0.85,P<0.001)。结论与3T MRI相比,基于7T的DESS序列能更好地显示腓总神经、胫神经、隐神经及其神经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超高场强 双回波稳态序列 周围神经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病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进展
19
作者 宗云飞 董铁砚 鲍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7,共6页
脊髓电刺激术是一种微侵袭神经调控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腹股沟疼痛、腰骶神经根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中广泛应用且疗效得到认可。本文对脊髓电刺激术基本原... 脊髓电刺激术是一种微侵袭神经调控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腹股沟疼痛、腰骶神经根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中广泛应用且疗效得到认可。本文对脊髓电刺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以促进脊髓电刺激术在周围神经病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脊髓 电刺激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诱发中枢异常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20
作者 范宇捷 廖海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2,共5页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乳腺癌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其不仅影响外周神经,还可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免疫-内分泌途径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异常。近年来,随着多模态MRI技术的快...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乳腺癌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其不仅影响外周神经,还可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免疫-内分泌途径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异常。近年来,随着多模态MRI技术的快速发展,功能MRI (functional MRI,fMRI)、结构MRI(structural MRI,sMR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影像学方法,为研究CIPN诱发中枢异常的病变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能够全面揭示脑微结构变化与功能网络重组。本文综述了多模态MRI技术在乳腺癌CIPN诱发中枢异常研究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潜在价值,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精准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磁共振成像 中枢异常 病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