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进展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20家医疗机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目的探讨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进展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20家医疗机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生后3 d内第一次头颅B超提示Ⅰ、Ⅱ度PIVH,且10天内复查第二次头颅B超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排除先天畸形、基因异常、信息不全的早产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后早期PIVH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347例早产儿资料,其中胎龄小于32周者551例,将"自Ⅰ、Ⅱ度发展为Ⅲ、Ⅳ度"的患儿纳入进展组(共29例),其余522例纳入未进展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是否多胎、1 min Apgar评分、分娩前母亲体温超过38℃、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Ⅱ,SNAP-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评分Ⅱ(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Perinatal Extension,VersionⅡ,SNAPPE-Ⅱ)、早发败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休克、早产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生后有创机械通气、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输入血小板和血浆是早期PIVH进展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28周(OR=6.346,95%CI:2.914~13.824)、分娩前母亲体温超过38℃(OR=2.454,95%CI:1.153~5.225)是早期PIVH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现PIVH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是胎龄<28周和分娩前母亲体温超过38℃。展开更多
短暂颈动脉周围炎症(transient perivascular inflamm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TIPIC)综合征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超声是该疾病的首选筛查手段,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TIPIC综合征患者随诊中具有独特优势...短暂颈动脉周围炎症(transient perivascular inflamm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TIPIC)综合征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超声是该疾病的首选筛查手段,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TIPIC综合征患者随诊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报道1例TIPIC综合征患者,因急性左颈部疼痛就诊,经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炎症显著缓解并消退,分析该患者随访过程中颈动脉病变的超声影像变化,总结CEUS在该疾病随诊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全关节置换手术(TJ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目的系统评价全关节置换手术(TJ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8月31日。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HARMS清单提取数据,并使用PROBAST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项研究,涉及17个预测模型。最常见的预测因子包括糖尿病史、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高龄(≥65岁)、创伤性骨折史及手术时间延长(≥2 h)等。所有纳入研究均存在较高偏倚风险,主要源自研究对象选择偏倚(如单中心样本)及统计分析偏倚(如未校正混杂因素)。结论当前已发表的TJA术后PJI风险预测模型多数展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但研究设计存在显著局限性,特别是偏倚风险控制不足。未来研究需重点改进方法学设计,包括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标准化预测变量定义及充分校正混杂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进展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20家医疗机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生后3 d内第一次头颅B超提示Ⅰ、Ⅱ度PIVH,且10天内复查第二次头颅B超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排除先天畸形、基因异常、信息不全的早产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生后早期PIVH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347例早产儿资料,其中胎龄小于32周者551例,将"自Ⅰ、Ⅱ度发展为Ⅲ、Ⅳ度"的患儿纳入进展组(共29例),其余522例纳入未进展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是否多胎、1 min Apgar评分、分娩前母亲体温超过38℃、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Ⅱ,SNAP-Ⅱ)、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评分Ⅱ(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Perinatal Extension,VersionⅡ,SNAPPE-Ⅱ)、早发败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休克、早产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生后有创机械通气、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输入血小板和血浆是早期PIVH进展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28周(OR=6.346,95%CI:2.914~13.824)、分娩前母亲体温超过38℃(OR=2.454,95%CI:1.153~5.225)是早期PIVH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现PIVH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是胎龄<28周和分娩前母亲体温超过38℃。
文摘短暂颈动脉周围炎症(transient perivascular inflamm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TIPIC)综合征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超声是该疾病的首选筛查手段,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TIPIC综合征患者随诊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报道1例TIPIC综合征患者,因急性左颈部疼痛就诊,经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炎症显著缓解并消退,分析该患者随访过程中颈动脉病变的超声影像变化,总结CEUS在该疾病随诊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