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8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俗》周刊中关于“蛋”的讨论及其时代特征
1
作者 张赵 《今古文创》 2025年第5期63-65,共3页
《民俗》周刊是我国民俗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学术实践阵地,其中刊载了多篇文章讨论“蛋”在婚礼、诞生礼、节日以及禳灾仪式等民俗实践中的应用。在《民俗》周刊上展开对“蛋”的讨论,蕴含着早期民俗学者对学科定位的思考,对民族文化的讨... 《民俗》周刊是我国民俗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学术实践阵地,其中刊载了多篇文章讨论“蛋”在婚礼、诞生礼、节日以及禳灾仪式等民俗实践中的应用。在《民俗》周刊上展开对“蛋”的讨论,蕴含着早期民俗学者对学科定位的思考,对民族文化的讨论,对社会现实与日常生活的关注,对救亡图存的探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周刊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莽原》周刊与鲁迅早期编辑思想的实现
2
作者 刘运峰 曾熙涵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1,共7页
《莽原》周刊是北京鲁迅首次以主编身份创办的期刊,是新文化主将鲁迅和以青年作者为主力进行文学批评与创作的阵地。就编者鲁迅与刊物的关系而言,鲁迅的编辑思想在《莽原》周刊中基本得以实现,刊物在整体上符合鲁迅的预设与期待;就主编... 《莽原》周刊是北京鲁迅首次以主编身份创办的期刊,是新文化主将鲁迅和以青年作者为主力进行文学批评与创作的阵地。就编者鲁迅与刊物的关系而言,鲁迅的编辑思想在《莽原》周刊中基本得以实现,刊物在整体上符合鲁迅的预设与期待;就主编鲁迅与青年作者之间的关系而言,一场如同师生间的思想碰撞在《莽原》周刊上得以迸发出战斗精神的火光;就刊物本身而言,《莽原》周刊搭建了文艺创作者之间互动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原》周刊 鲁迅 编辑思想 作者群 互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了象牙之塔”:《申报·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的互文性传播研究
3
作者 刘晨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申报》著名副刊《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存在明确的互文现象,这种互文现象对民国时期的艺术界传播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艺术文化研究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形成提倡艺术、走向民众、趋向普及的传播语境,同时也成为“民族主... 《申报》著名副刊《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存在明确的互文现象,这种互文现象对民国时期的艺术界传播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艺术文化研究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形成提倡艺术、走向民众、趋向普及的传播语境,同时也成为“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重要生发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艺术界》 《艺术界周刊 互文性 传播 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日本杂志《周刊文春》的坚守与创新
4
作者 林晓颖 《传媒论坛》 202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在互联网冲击下,日本杂志出版业整体呈现不景气的局面。然而,创办于1959年的杂志《周刊文春》却仍然能够突出重围。该杂志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坚守独家新闻的原则,凭借极富价值的独家新闻吸引读者;与知名网络平台合作,发售电子版杂志;实... 在互联网冲击下,日本杂志出版业整体呈现不景气的局面。然而,创办于1959年的杂志《周刊文春》却仍然能够突出重围。该杂志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坚守独家新闻的原则,凭借极富价值的独家新闻吸引读者;与知名网络平台合作,发售电子版杂志;实行“独家新闻速报”制度,提前在互联网预热话题,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实行独家新闻“再销售”,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在平台上拆卖电子版报道。《周刊文春》在数字化时代的坚守和创新,对我国纸质媒体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杂志 周刊文春》 内容为王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众文艺周刊》与鲁迅、胡也频的早期交游
5
作者 施晓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9,40,共9页
1924年12月到翌年5月,《民众文艺周刊》的创刊促成了鲁迅与周刊创办者胡也频的交往,两人在一些议题上互相应和,但编刊理念的不同又体现了两人早期文艺理念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当时的期刊、鲁迅书信、日记、文章及他人回忆录等各方面线索... 1924年12月到翌年5月,《民众文艺周刊》的创刊促成了鲁迅与周刊创办者胡也频的交往,两人在一些议题上互相应和,但编刊理念的不同又体现了两人早期文艺理念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当时的期刊、鲁迅书信、日记、文章及他人回忆录等各方面线索,试图还原《民众文艺周刊》的产生并梳理鲁迅与胡也频这段时期的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文艺周刊 鲁迅 胡也频 交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媒与“平民艺术”的早期实践:以《大公报·艺术周刊》(1928)为例
6
作者 张文志 《美术大观》 2024年第9期71-74,共4页
1928年,进步文艺家王森然创办《大公报·艺术周刊》。本文从报刊文献入手,对《大公报·艺术周刊》1928年发表的44期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在美术作品方面,重点关注赵望云、李苦禅等表现平民生活题材的作品;在文章刊发方面,主要介... 1928年,进步文艺家王森然创办《大公报·艺术周刊》。本文从报刊文献入手,对《大公报·艺术周刊》1928年发表的44期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在美术作品方面,重点关注赵望云、李苦禅等表现平民生活题材的作品;在文章刊发方面,主要介绍西方美术史及“为人生的艺术”理论的翻译与评论。《大公报·艺术周刊》从视觉图像和理论文本双重角度推动“平民艺术”的发展,以大众传媒身份促进了中国近代美术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艺术周刊 平民艺术 为人生的艺术 王森然 赵望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人物周刊》图片故事专栏情感传播机制研究
7
作者 屈杨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1,124,共9页
《南方人物周刊》以“记录人们的命运”为办刊宗旨,“人”是贯穿该期刊始终的关键词。身处时代洪流的人物,或令风云迭起,或平凡如你我,皆是特定环境的映射。《南方人物周刊》图片故事专栏像是一台摄影机,通过图片记录各行各业的人物,用... 《南方人物周刊》以“记录人们的命运”为办刊宗旨,“人”是贯穿该期刊始终的关键词。身处时代洪流的人物,或令风云迭起,或平凡如你我,皆是特定环境的映射。《南方人物周刊》图片故事专栏像是一台摄影机,通过图片记录各行各业的人物,用文字贯彻《南方人物周刊》所一贯拥有的宽容平等,平实质朴的气息带着特有的情感透纸而来,在每个读者心中留下情感烙印,也为时代留下独特的印记。文章将具体分析《南方人物周刊》图片故事专栏通过文字符号的能指所指与意指以及图片的五大符号框架的相互运作传达共有情感,在完善《南方人物周刊》整体形象的同时,塑造与维系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人物周刊》图片故事专栏 情感传播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群众》周刊在抗战初期的政治动员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红春 雷国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106,共10页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 《群众》周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机关理论刊物。抗战初期,《群众》周刊围绕团结抗战进行政治动员,通过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通过宣传正面战场抗战的形势,调动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抗战热情;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的抗战业绩,树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与军队的抗战形象;通过批判两种错误观点,帮助人们树立和坚定中国抗战必胜和持久抗战的思想。《群众》周刊的有效政治动员,对抗战初期生气蓬勃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周刊 抗战初期 政治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标题时代新闻类周刊如何以题制胜——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春秀 王敏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在读标题时代,新闻类周刊的标题如何在传统的刻板老套、中规中矩与吸引眼球的虚张声势、华而不实之间寻找平衡,拟出既准确规范,又具有一定新闻吸引力的标题,是成为成功的新闻类周刊很重要的任务。《三联生活周刊》标题典雅的传统风格、... 在读标题时代,新闻类周刊的标题如何在传统的刻板老套、中规中矩与吸引眼球的虚张声势、华而不实之间寻找平衡,拟出既准确规范,又具有一定新闻吸引力的标题,是成为成功的新闻类周刊很重要的任务。《三联生活周刊》标题典雅的传统风格、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人称白话的运用等成功经验,可以为传媒期刊业者所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读标题时代 新闻类周刊 标题取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中美换届时期《时代周刊》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修辞批评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志勇 李湘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4年第2期6-14,共9页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是当代西方修辞领域最重要的批评范式之一,它旨在揭示话语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及其修辞作用。本文结合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从意符选择、句法转换、意识隐喻三个方面对《时代周刊》涉华报道进行意识形态修辞批评分析,揭示了...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是当代西方修辞领域最重要的批评范式之一,它旨在揭示话语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及其修辞作用。本文结合定量定性分析方法,从意符选择、句法转换、意识隐喻三个方面对《时代周刊》涉华报道进行意识形态修辞批评分析,揭示了隐藏在报道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阐释了其意识形态的修辞运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修辞批评 报道 《时代周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状与出路——以央视电影频道《光影周刊》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81-82,共2页
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小龙"在央视电影频道"上岗",一度引起了较大关注。虚拟主持人应用于电视,在丰富荧屏形象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多窘境。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节目主持人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不过,虚拟主持人的"... 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小龙"在央视电影频道"上岗",一度引起了较大关注。虚拟主持人应用于电视,在丰富荧屏形象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多窘境。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节目主持人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不过,虚拟主持人的"先天"弱点,决定了其在未来的电视节目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主持人 光影周刊 三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周刊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13-615,共3页
介绍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俗》周刊的刊行过程,探讨了它在完善中国民俗学学科对象、明确学科范围以及普及学科知识方面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民俗》周刊 中国现代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腐倡廉的文化维度构建与传播模式创新——以《人民快报·廉政周刊》手机报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燕侠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Z期30-32,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清廉政治的形成不仅需要雷霆之势,更需要深入持久的长期建构,这就需要制度反腐、过程反腐与文化倡廉三维并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有机内涵和创新维度.其中,廉政文化建设是制度反腐和过程反腐的文化基础,是构成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文化维度.而一种文化的积淀与形成有赖于先进高效的传播,包括传播技术、内容和方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当下的新媒体传播语境令我国反腐倡廉的文化维度构建,既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平台支持,同时又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对此,反腐倡廉须着力创新传播模式,这样才能夯实制度反腐和过程反腐的文化基础,真正建立起三维并举的现代反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反腐败斗争 廉政文化建设 制度反腐 文化维度 快报 周刊 手机报 传播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生产和传播与文学原生态场域联系之视野——以郭沫若与邓初民主编之《唯民周刊》等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玉石 《郭沫若学刊》 2012年第4期41-50,共10页
本文以邓初民主编《唯民周刊》中有关郭沫若的社会活动、诗作发表、人际关系等方面文章的发掘为中心,具体考察了作家写作与刊物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的原生态场域情景,真实地还原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全过程;并由此呼吁改变当下历史理论... 本文以邓初民主编《唯民周刊》中有关郭沫若的社会活动、诗作发表、人际关系等方面文章的发掘为中心,具体考察了作家写作与刊物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的原生态场域情景,真实地还原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全过程;并由此呼吁改变当下历史理论与史料发掘截然分家的学术研究模式,探索构建文学史原生态场域描述和历史理论与论说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邓初民 《唯民周刊 文学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时代》与《新闻周刊》的办刊特色
15
作者 郑少云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9-82,共4页
对最具代表性的新闻周刊《时代》与《新闻周刊》的发展历程、内容定位、专题策划、报道风格等作了介绍。分析了两者的共性:在运营体制上实行集团化整合发展,在营销渠道上实施全球化扩张战略,在传播定位上以着力影响社会中上层人士为主;... 对最具代表性的新闻周刊《时代》与《新闻周刊》的发展历程、内容定位、专题策划、报道风格等作了介绍。分析了两者的共性:在运营体制上实行集团化整合发展,在营销渠道上实施全球化扩张战略,在传播定位上以着力影响社会中上层人士为主;指出了两者的不同风格:《新闻周刊》在对报道事件的自由度与敏感度上远胜于《时代》周刊,而《时代》周刊在报道事件时的权威性与深刻性上又是《新闻周刊》所不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周刊 《新闻周刊 发行 运营模式 内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视野中的战时风云人物——抗战时期上海《孤岛》周刊人物通讯研究
16
作者 李文平 蔺玉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孤岛》周刊是一本最早创刊并发行于上海“孤岛”的抗战文化刊物之一,其选编的文章以文艺通讯为主体,利用“孤岛”特殊的政治环境,刊载了大量能及时反映全国战局的战地通讯、人物特写、战局时评等通讯文章,这些通讯文章不仅刻画出民族... 《孤岛》周刊是一本最早创刊并发行于上海“孤岛”的抗战文化刊物之一,其选编的文章以文艺通讯为主体,利用“孤岛”特殊的政治环境,刊载了大量能及时反映全国战局的战地通讯、人物特写、战局时评等通讯文章,这些通讯文章不仅刻画出民族抗战风云际会的历史画卷,也彰显了全民抗战的崇高的爱国情怀与不屈的民族斗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周刊 抗战时期 人物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信息化管理打开新视野——“IT时代周刊CIO论坛”现场纪实
17
作者 邱晨 《IT时代周刊》 2004年第09S期18-18,共1页
快速高效地利用信息已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怎样在信息化过程中为步履维艰的中国企业助上一臂之力,需要中国信息化产业内外各方共同思考和努力。南国金秋时节。“IT 时代周刊 CIO 论坛”的举办。
关键词 企业 CIO 《IT时代周刊 广州 积极互动 信息化管理 论坛 周刊 产业界 嘉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潍坊晚报《教育周刊》运营 论新闻媒体行业周刊的品牌建设
18
作者 王清林 《山东纺织经济》 2011年第7期105-107,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我国媒体市场化、集团化的发展,品牌化建设对各大媒体在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吸引受众注意力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已成为媒体生存的"生命线"。行业周刊的品牌化运作经营为整个媒体的形象树立以及市场化... 随着社会经济和我国媒体市场化、集团化的发展,品牌化建设对各大媒体在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吸引受众注意力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已成为媒体生存的"生命线"。行业周刊的品牌化运作经营为整个媒体的形象树立以及市场化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形成行业周刊的品牌效应也间接树立了媒体的品牌形象。本文以潍坊晚报《教育周刊》为例来探讨媒体行业周刊的品牌化建设的途径、方法以及其作用和影响,并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缺陷和应对策略展开探索,相信这将为行业周刊的运营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周刊 媒体品牌建设 潍坊晚报《教育周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生》周刊抗日救亡思想的大众性
19
作者 李永安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129-132,共4页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民党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新生》周刊作为一份较有影响的抗日救亡进步刊物,通过揭露和批判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东北的侵略罪行...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民党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新生》周刊作为一份较有影响的抗日救亡进步刊物,通过揭露和批判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东北的侵略罪行,抨击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号召大众抗日,表现出相当的战斗力。《新生》周刊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中间派中,分化出来的进步势力的救国思想和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周刊 知识分子群 抗日救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世报·文学周刊》纪念朱湘活动钩沉
20
作者 杨爱芹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8-21,共4页
柳无忌主编《益世报·文学周刊》期间对朱湘之死多有纪念:发表怀念文章,登载朱湘生前作品,评介朱湘遗作,为朱湘遗孤募捐等。这些纪念活动,为朱湘研究留下了一些史料。但至今未见学术界对这段报刊史料的整理,因此,钩沉这些史料,既有... 柳无忌主编《益世报·文学周刊》期间对朱湘之死多有纪念:发表怀念文章,登载朱湘生前作品,评介朱湘遗作,为朱湘遗孤募捐等。这些纪念活动,为朱湘研究留下了一些史料。但至今未见学术界对这段报刊史料的整理,因此,钩沉这些史料,既有资料价值,又有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世报·文学周刊 朱湘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