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民俗》周刊中关于“蛋”的讨论及其时代特征 |
张赵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2
|
《莽原》周刊与鲁迅早期编辑思想的实现 |
刘运峰
曾熙涵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出了象牙之塔”:《申报·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的互文性传播研究 |
刘晨
|
《美育学刊》
|
2024 |
0 |
|
4
|
数字化时代日本杂志《周刊文春》的坚守与创新 |
林晓颖
|
《传媒论坛》
|
2024 |
0 |
|
5
|
《民众文艺周刊》与鲁迅、胡也频的早期交游 |
施晓燕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大众传媒与“平民艺术”的早期实践:以《大公报·艺术周刊》(1928)为例 |
张文志
|
《美术大观》
|
2024 |
0 |
|
7
|
《南方人物周刊》图片故事专栏情感传播机制研究 |
屈杨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8
|
论《群众》周刊在抗战初期的政治动员 |
张红春
雷国珍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9
|
读标题时代新闻类周刊如何以题制胜——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 |
胡春秀
王敏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0
|
2012年中美换届时期《时代周刊》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修辞批评 |
邓志勇
李湘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14 |
2
|
|
11
|
试论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状与出路——以央视电影频道《光影周刊》为例 |
张霆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2
|
《民俗》周刊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 |
方曙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13
|
反腐倡廉的文化维度构建与传播模式创新——以《人民快报·廉政周刊》手机报为例 |
陈燕侠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4
|
文学生产和传播与文学原生态场域联系之视野——以郭沫若与邓初民主编之《唯民周刊》等为中心 |
孙玉石
|
《郭沫若学刊》
|
2012 |
1
|
|
15
|
论美国《时代》与《新闻周刊》的办刊特色 |
郑少云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6
|
“孤岛”视野中的战时风云人物——抗战时期上海《孤岛》周刊人物通讯研究 |
李文平
蔺玉娇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为信息化管理打开新视野——“IT时代周刊CIO论坛”现场纪实 |
邱晨
|
《IT时代周刊》
|
2004 |
0 |
|
18
|
从潍坊晚报《教育周刊》运营 论新闻媒体行业周刊的品牌建设 |
王清林
|
《山东纺织经济》
|
2011 |
0 |
|
19
|
论《新生》周刊抗日救亡思想的大众性 |
李永安
|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
2009 |
0 |
|
20
|
《益世报·文学周刊》纪念朱湘活动钩沉 |
杨爱芹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