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周代社会形态及其演变的真知灼见——读吴于廑先生《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一书的几点体会
1
作者 徐少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4,共2页
周代八百年,是古代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明的奠基时期,可称之为东方的“轴心时代”。秦汉以降,关于周代社会的研究和论述多不甚举,尤其是近一个世纪来,国内众多学者对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周代社会形态及转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取得了... 周代八百年,是古代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明的奠基时期,可称之为东方的“轴心时代”。秦汉以降,关于周代社会的研究和论述多不甚举,尤其是近一个世纪来,国内众多学者对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周代社会形态及转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同时也有不少分歧与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社会 古代中国 社会形态 封建制度 真知 演变 奠基时期 东亚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经·氓》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郁烈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5期96-99,共4页
《氓》是中国文学弃妇诗的开山作,其主旨既非"弃背困悔"、"弃妇道悔",女主人公也不是"愤怒的反抗者"。《氓》所表现的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 《氓》是中国文学弃妇诗的开山作,其主旨既非"弃背困悔"、"弃妇道悔",女主人公也不是"愤怒的反抗者"。《氓》所表现的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特有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更反映了曾经自觉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在巨大的生活挫折和在社会压力面前的无奈和以守为攻的心理状态。《氓》所表现的弃妇现象,塑造的弃妇形象,开辟了中国文学史的新领域,成为后来文学的"原型",是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永远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氓》 中国文学史 周代社会 审美价值 怨而不怒 褰裳 之子于归 社会压力 《毛诗序》 道德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代郊天之祭初探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鹤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15,共8页
祭祀在周代是国家的重要事务。在国家举行的不同种类的祭祀中,郊天之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郊天之祭,对认识周代宗教生活的特点以及祭祀活动的实质都是必要的。本文着重从周代天的神性、郊天之祭的礼仪特点和社会作用三方面,对这... 祭祀在周代是国家的重要事务。在国家举行的不同种类的祭祀中,郊天之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郊天之祭,对认识周代宗教生活的特点以及祭祀活动的实质都是必要的。本文着重从周代天的神性、郊天之祭的礼仪特点和社会作用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祀 周代社会 诸侯 祭祀礼仪 统治者 周人 礼记 社会作用 先王 至上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代里社初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修松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5-51,共7页
本文旨在通过解剖周代的社会基层组织——里社,从一个侧面反映周代的社会性质。里社是各级领主采邑内的基层组织在周代的铜器铭文诸如《大(?)》、《令(?)》、《(?)》中有许多关于“里”、“
关键词 里社 社会基层组织 农村公社 周代社会 铜器铭文 领主 采邑 份地制 生产者 社会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代等级制度述微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为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8年第4期30-36,共7页
我国周代社会,在贵族、平民、奴隶中划分了许多等级,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等级社会。在贵族中,基本是按血缘的亲疏远近划分等级的高低贵贱,在平民和奴隶中,则基本按职业职责的不同来划分。周人为此还建立一套完备的“礼制”,以确定各... 我国周代社会,在贵族、平民、奴隶中划分了许多等级,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等级社会。在贵族中,基本是按血缘的亲疏远近划分等级的高低贵贱,在平民和奴隶中,则基本按职业职责的不同来划分。周人为此还建立一套完备的“礼制”,以确定各等级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这套制度虽在战国时已崩溃,但由此形成的等级名份观念不仅影响了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社会 等级与阶级 等级与血缘 等级名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沫若文献学发凡
6
作者 郭小武 《郭沫若学刊》 1993年第4期47-51,68,共6页
我们一向认为:(一)作为集文、史、哲巨大成就于一身的大家,郭沫若的根,深深地植于文献学的土壤里。没有文献学的根基,就没有郭沫若的考古学,就没有郭沫若的文字学,就没有郭沫若的历史学、历史剧、古典文学研究和古典文学今译等,郭沫若... 我们一向认为:(一)作为集文、史、哲巨大成就于一身的大家,郭沫若的根,深深地植于文献学的土壤里。没有文献学的根基,就没有郭沫若的考古学,就没有郭沫若的文字学,就没有郭沫若的历史学、历史剧、古典文学研究和古典文学今译等,郭沫若也就不成其为文化巨人了。(二)郭沫若的文献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文化巨人 石鼓文研究 周代社会 屈原研究 五十年代 奴隶制时代 历代学者 依声 然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诗札记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7-72,共6页
一、殆及公子同归 《豳风·七月》:“春日载日,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最后两句,历来解说纷纭。自从郭沫若在《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中把这两句诗很不严格地意... 一、殆及公子同归 《豳风·七月》:“春日载日,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最后两句,历来解说纷纭。自从郭沫若在《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中把这两句诗很不严格地意译为“姑娘们的心里有点惊惶,怕的是有公子哥儿们会把她们看上”。后来译注诗经者几乎全都作类似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苗族 札记 土司 注家 景颇族 林耀华 郑玄 郭沫若 周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音乐教育对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褚紫硕 王雨欣 周媛 《艺术家》 2020年第9期152-152,共1页
一、音乐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关系(一)音乐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催化剂在古代,音乐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存在的,最早的音乐叫作诗歌,我国最早的诗歌集是《诗经》。它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写照,讲述了周王朝由繁荣走向衰落的生活故事,用诗... 一、音乐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关系(一)音乐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催化剂在古代,音乐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存在的,最早的音乐叫作诗歌,我国最早的诗歌集是《诗经》。它是周代社会生活的写照,讲述了周王朝由繁荣走向衰落的生活故事,用诗歌的形式谱写了关于爱情、劳动、战争等方面的乐章。其有助于人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对其进行诵读可以达到人格不断完善的效果。(二)音乐教育同其他教育相辅相成在学生人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古希腊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健全人格 非音乐专业学生 周代社会 诗歌集 口耳相传 周王朝 古希腊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氓”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沄 《史学集刊》 1981年第0期73-77,共5页
在讨论周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形成时,“氓”实在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但过去一直未得到充分研究,其原因有二:一,先秦史料中有关“氓”的记载本来不太多,其写作“萌”、“甿”者又有种种争议,因而这类记载在多数先秦史研究者中尚未引起... 在讨论周代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形成时,“氓”实在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但过去一直未得到充分研究,其原因有二:一,先秦史料中有关“氓”的记载本来不太多,其写作“萌”、“甿”者又有种种争议,因而这类记载在多数先秦史研究者中尚未引起重视。二,五十年代以来,虽有叶玉华、石世奇、谷霁光和唐兰等把“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史研究 阶级结构 周代社会 叶玉华 谷霁光 五十年代 《周礼》 《说文》 自他归往之民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爱情诗的题材分类及文化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海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18期16-17,共2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源头。《诗经》又叫《诗》或《诗三百》《三百篇》,相传孔子做了增删与修改,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的历史内容,一共有311篇,因此习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源头。《诗经》又叫《诗》或《诗三百》《三百篇》,相传孔子做了增删与修改,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的历史内容,一共有311篇,因此习惯上也叫《诗三百》。《诗经》所写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于该作品的教授与学习,可以更好了解古人的情感及生活习俗,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三百》 现实主义文学 春秋中叶 《诗经》 三百篇 诗歌总集 西周初年 周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历史学家赵光贤教授
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2-112,共1页
赵光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孔子研究专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
关键词 历史学家 教授 孔子研究 西周年代 中国先秦史学会 文材 周代社会 武王伐纣 治史 中国古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古籍整理
12
作者 郭小武 《郭沫若学刊》 1992年第1期33-41,共9页
一、古籍整理史上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古老文明史的国度,中国是带着她异常丰富的文化积累而步入现代社会的。这便产生了一个问题,——现代社会里的古代典籍问题:古籍是“财富”,抑或是“包袱”?古籍要不要整理,如何整理?
关键词 古籍整理 文化积累 卷耳集 石鼓文研究 古代典籍 校释 周代社会 考辩 屈原研究 《诗经·国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豳风·七月》试解
13
作者 李乔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62-63,共2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除一小部份是贵族作品外,大部份是采自民间的歌谣,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历史和社会价值。从它所反映的现象可以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 因为古今社会差异很大,尤其是上层建筑如风俗礼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除一小部份是贵族作品外,大部份是采自民间的歌谣,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历史和社会价值。从它所反映的现象可以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 因为古今社会差异很大,尤其是上层建筑如风俗礼法等有大变化,我们研究《诗经》就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困难。即使有毛亨、毛苌、陈奂、闻一多、郭沫若、余冠英等等学者的注疏解释,还有不少难解,值得探讨之处。比如:《幽风·七月》不止一次提到的“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到底如何解释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风 毛亨 毛苌 四之日 文学作品 余冠英 艺术价值 原诗 社会差异 周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噫嘻》之“私”——兼与孙作云先主商榷
14
作者 袁长江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83-85,共3页
《诗经·周颇》里有一首名叫《噫嘻》的小诗,仅八句,但多年来对它的解释一直存在着分歧。尤其是“私”字是否指“私田”的问题,更有争论。近读孙作云先生《读〈噫嘻〉》一文(见《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书)很有启发,同时有些观点却... 《诗经·周颇》里有一首名叫《噫嘻》的小诗,仅八句,但多年来对它的解释一直存在着分歧。尤其是“私”字是否指“私田”的问题,更有争论。近读孙作云先生《读〈噫嘻〉》一文(见《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书)很有启发,同时有些观点却又不能完全苟同,为了便于商讨,现将原诗抄录于下,然后再述劣见,以求教孙先生及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主 周代社会 原诗 注家 农官 成王 字之误 三十里 公田 增字解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