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告子之学的逻辑与限度——以心、性问题为中心
- 1
-
-
作者
刘增光
阮晓庄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处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5,共11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
-
文摘
在告子之前的文本典籍中,已形成了有如告子之“言—心—气”的言说架构,故告子所述言、心、气之内涵内在于已有的文化链条之中。据此考察,告子“四句”中“言—心—气”的言说架构呈现出递进关系,在“气”之上可能还存在另一最终所指,孟子对告子“四句”的批驳则凸显了孟子在心性问题上的突破。告子“四问”集中体现了他在人性论上所持的性无善无不善的主张,是其“四句”在人性论问题上的反映。这一主张将性之善或不善的各种可能性包含其中,显示了告子人性论的高明之处。“仁内义外”说是告子对人性论问题的具体阐述。这种说法将血缘宗亲之爱置于与君、妻、朋友所形成的人伦关系之上。此说固然维系了族群内以宗法为基础的亲亲原则,然与孟子所希冀的以义为基础的社会伦理要求相距甚远。不论是“四句”“四问”还是“仁内义外”说,在思想内涵和理论表达上都有其相应逻辑,亦存在一定限度。告子之学在后世儒学中产生了多方面反响,成为理解和诠释儒学本源、人性论、儒佛之辨的重要参考视角。
-
关键词
告子“四句”
“言—心—气”
告子“四问”
仁内义外
-
分类号
B222.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