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体吸附-解吸CO_(2)、CH_(4)、N_(2)变形特征及差异
1
作者 安丰华 丁远东 +2 位作者 丁彦宁 王立国 刘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105,共8页
为研究煤对不同气体吸附-解吸全过程中变形动态特征及差异响应,利用煤体吸附-解吸变形动态测试试验平台,开展原生煤吸附-解吸CO_(2)、CH_(4)、N_(2)条件下变形测试。结果表明:各气体吸附应变与时间关系呈Langmuir形式变化,强吸附性气体... 为研究煤对不同气体吸附-解吸全过程中变形动态特征及差异响应,利用煤体吸附-解吸变形动态测试试验平台,开展原生煤吸附-解吸CO_(2)、CH_(4)、N_(2)条件下变形测试。结果表明:各气体吸附应变与时间关系呈Langmuir形式变化,强吸附性气体煤体变形量大、响应快;解吸过程中不同吸附气体的体应变均随着解吸量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减小,强吸附性气体解吸收缩更显著,但是残余变形也更大,CO_(2)残余体应变是CH_(4)的2倍,而CH_(4)几乎是N_(2)的2倍;相同解吸量条件下CH_(4)引起的收缩变形最明显,CO_(2)和N_(2)引起收缩变形为其1/3左右;在吸附-解吸全过程中吸附应变表现出各向异性且不断变化,垂直层理方向吸附应变始终大于平行层理方向,CO_(2)各向异性系数变化最大,N_(2)次之,CH_(4)变化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解吸 变形特征 各向异性 解吸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介导土壤中二苯砷酸的吸附-解吸特征
2
作者 邢倩雯 路露露 +4 位作者 涂晨 刘颖 骆润来 李忠元 骆永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7-1505,共9页
为探究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在铁矿物和黑土表面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阐明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铁矿物和土壤中的DPAA与硫、铁循环的耦合机制,本研究以DPAA为目标污染... 为探究硫酸盐还原菌(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在铁矿物和黑土表面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阐明Clostridium sp.SRB-2介导下铁矿物和土壤中的DPAA与硫、铁循环的耦合机制,本研究以DPAA为目标污染物,日遗化学武器区主要土壤类型黑土为供试土壤,以黑土中主要铁矿物类型水铁矿为供试铁矿物,Clostridium sp.SRB-2为供试菌株,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等现代色谱学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试验中,接种菌株8 h后,接菌组的水铁矿对DPAA的吸附量比不接菌的对照组显著降低;而接菌组的黑土对DPAA的吸附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加,但在24 h内对DPAA的吸附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解吸试验中,接种SRB-2对水铁矿和黑土中DPAA的释放均具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接种SRB-2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水铁矿和黑土处理中培养基内的pH均缓慢升高到7.0左右,硫酸根浓度迅速降低到1571 mg·L^(-1)和1425 mg·L^(-1),氧化还原电位迅速降低到-263 mV和-352 mV,盐酸提取态二价铁占盐酸提取态总铁>80%和>90%。二苯基硫代砷酸(Diphenylthioarsinic acid,DPTAA)是DPAA的主要转化产物。研究表明,接种Clostridium sp.SRB-2可通过促进硫酸盐还原生成具有较高还原活性的硫化物,使土壤体系中的铁氧化物发生还原性溶解,进而导致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DPAA释放至溶液环境中,从而促进SRB-2介导下DPAA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砷酸 硫酸盐还原菌 吸附-解吸 铁还原 硫酸盐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条件下递增瓦斯压力和煤样孔隙结构对瓦斯解吸-渗流影响研究
3
作者 蔡雨初 李树刚 +3 位作者 孔祥国 杨送瑞 季鹏飞 和递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煤体孔隙结构是影响矿井瓦斯抽采的根源因素,而瓦斯抽采涉及瓦斯解吸-渗流等运移阶段,因此,研究煤体孔隙结构对三轴原位赋存条件下瓦斯解吸-渗流规律的影响十分必要。通过煤层气流固耦合测试平台,对5种代表性煤样进行解吸-渗流试验,研... 煤体孔隙结构是影响矿井瓦斯抽采的根源因素,而瓦斯抽采涉及瓦斯解吸-渗流等运移阶段,因此,研究煤体孔隙结构对三轴原位赋存条件下瓦斯解吸-渗流规律的影响十分必要。通过煤层气流固耦合测试平台,对5种代表性煤样进行解吸-渗流试验,研究了递增瓦斯压力下不同煤样解吸量和渗流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解吸量、渗流速率与递增瓦斯压力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轴压4.0 MPa和围压3.5 MPa条件下,5种典型煤样解吸量、渗流速率随时间变化过程均可分为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和稳定维持阶段;在瓦斯解吸阶段,赵固二矿(ZG)煤样解吸时间远大于其他煤样,但其解吸量远小于其他煤样,主要是其微小孔与中大孔之间的孔喉结构较多,较小孔喉及封闭孔喉占比较大;瓦斯压力从1.5 MPa递增至2.7 MPa,大柳塔(DLT)煤样解吸率增加最大为54%,而ZG煤样解吸率在40%上下波动(幅度小于4%),瓦斯压力对ZG煤样孔隙结构破坏远低于其他煤样;在瓦斯渗流阶段,煤样瓦斯渗流速率随瓦斯压力递增表现为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主要是高瓦斯压力对煤样孔隙和裂隙的扩容效应更强,瓦斯渗流速率将决定现场瓦斯抽采效率,而瓦斯解吸量大小将影响瓦斯抽采能力,二者将共同决定瓦斯抽采效果。基于煤样孔隙结构和递增瓦斯压力条件提出三轴煤样瓦斯解吸-渗流机理,对现场瓦斯抽采及瓦斯灾害防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吸-渗流 瓦斯压力 三轴受载条件 孔隙特征 煤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二氯甲烷解吸-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3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
4
作者 黄宏 吴锐 +5 位作者 陈爽 张土秀 张维宇 章峻烨 马名扬 许王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8-913,共6页
为实现固定污染源废气样品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低成本、准确测定,通过优化吸附剂、解吸溶剂、解吸时间、色谱柱等试验条件提出了题示方法。以活性炭气体采样管在0.5 L·min^(-1)流量下采集样品40 min,加入二氯甲烷1.00 mL和100 mg&... 为实现固定污染源废气样品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低成本、准确测定,通过优化吸附剂、解吸溶剂、解吸时间、色谱柱等试验条件提出了题示方法。以活性炭气体采样管在0.5 L·min^(-1)流量下采集样品40 min,加入二氯甲烷1.00 mL和100 mg·L^(-1)甲基丙烯酸甲酯-d8内标溶液0.020 mL,于室温解吸30 min,解吸液经0.22μm滤膜过滤,滤液进入气相色谱-质谱仪。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等3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DB-624色谱柱上以程序升温条件分离,经电子轰击离子源电离,以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并用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3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00~50.0 mg·L^(-1),检出限(3.143s)均为0.003 mg·m^(-3)。以氮气为底气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5.2%~1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活性炭吸附 二氯甲烷解吸 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废气 固定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中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及CO2驱替页岩气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毅 张可霓 王笑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9-403,共5页
通过数值建模研究瞬时吸附模型与时间依赖模型对页岩气产量的影响,详细的分析了2种吸附-解吸模式的理论模型.通过ECIPSE进行了多重网格的建模,分别采用瞬时吸附、0.1、1、10、100d几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吸附-解吸时间的增加... 通过数值建模研究瞬时吸附模型与时间依赖模型对页岩气产量的影响,详细的分析了2种吸附-解吸模式的理论模型.通过ECIPSE进行了多重网格的建模,分别采用瞬时吸附、0.1、1、10、100d几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吸附-解吸时间的增加页岩气产量降低.针对近年提出的通过注CO2提高页岩气产量的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显示CO2注入到储层中后吸附到基质中被稳定的封存在页岩气储层中并且提高了页岩气的日产气量,从理论上验证了该增产方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吸附-解吸 CO2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在土壤/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过程及滞后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梁重山 党志 +1 位作者 刘丛强 黄伟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9-335,共7页
实验研究了菲在土壤 /沉积物上的吸附 解吸过程。CHL土壤和HFH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固相13 CCPMASNMR谱图很相似 ,表明样品中有机质的组成差异不大 ;菲在土壤 /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 ;线性模型不适合拟合菲的吸附等温线 ,F... 实验研究了菲在土壤 /沉积物上的吸附 解吸过程。CHL土壤和HFH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固相13 CCPMASNMR谱图很相似 ,表明样品中有机质的组成差异不大 ;菲在土壤 /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 ;线性模型不适合拟合菲的吸附等温线 ,Freundlich模型和双区位反应模型 (DRDM)较好地拟合了菲的吸附等温线 ,其中DRDM模型还清楚地反映菲在低浓度和高浓度下不同的吸附方式 ;另外 ,研究表明菲在土壤 /沉积物上的解吸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这可能和土壤 /沉积物有机质的异质性和土壤胶团微小孔隙的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污染 土壤/沉积物 吸附-解吸过程 滞后现象 线性模型 FREUNDLICH模型 双区位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源微塑料对土壤中镉的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倩 李存前 +1 位作者 石纯玮 王博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150,共8页
微塑料(MP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中。MPs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发生变化,还会对其共存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生物有效性产生影响。该研究通过向土壤中添加3种不同类型的地膜源MPs——新添加聚乙烯地... 微塑料(MPs)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土壤环境中。MPs的存在不仅会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发生变化,还会对其共存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生物有效性产生影响。该研究通过向土壤中添加3种不同类型的地膜源MPs——新添加聚乙烯地膜源MPs(新添加MPs)、老化聚乙烯地膜源MPs(老化MPs)以及可降解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地膜源MPs(可降解MPs),分析比较不同类型、不同使用程度的地膜源MPs处理下土壤对镉的吸附-解吸行为差异。结果表明:Cd在土壤中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和解吸量分别为0.59 mg/kg和0.072 mg/kg。地膜源MPs的添加增加了土壤对Cd的吸附、解吸能力,其中Cd在老化MPs处理下的土壤中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和解吸量最大,分别为2.93 mg/kg和0.50 mg/kg,其次是新添加MPs和可降解MPs处理下的土壤样本,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14 mg/kg和1.79 mg/kg,对应的解吸量分别为0.29 mg/kg和0.22 mg/kg。Cd在土壤中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而在不同类型地膜源MPs处理下的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Cd在土壤和不同MPs处理组中吸附等温过程。较大的吸附容量虽然会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却会延长其在土壤中的存在时间,并有被解吸出来的风险,对土壤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该研究将为塑料地膜-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的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源微塑料 土壤 吸附-解吸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杰颖 周晓莹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明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方法】以棕壤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分析,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后,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变化。【结果】棕壤对汞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被吸附的汞很难被解吸。汞在棕壤中的吸附量与解... 【目的】探明腐殖酸对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方法】以棕壤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分析,探讨添加不同比例腐殖酸后,汞在棕壤中吸附解吸的变化。【结果】棕壤对汞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被吸附的汞很难被解吸。汞在棕壤中的吸附量与解吸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以多项式方程拟合度最佳;其次是线性方程、乘幂方程,指数方程稍差但也达极显著相关。【结论】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不同处理下棕壤对汞的等温吸附过程,随着腐殖酸比例的增加,棕壤对汞的吸附量及吸附能力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棕壤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磺胺类抗生素在坡耕地紫色土中吸附-解吸及淋溶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志强 刘琛 +2 位作者 杨红薇 鲜青松 唐翔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3-360,共8页
吸附–解吸是影响抗生素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过程,本文以川中丘陵区坡耕地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批量平衡实验和柱实验研究生物质炭施用(投加量0(B0)、39.75 t/hm^2(B1)和198.75 t/hm^2(B2))及田间老化作用(夏... 吸附–解吸是影响抗生素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过程,本文以川中丘陵区坡耕地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批量平衡实验和柱实验研究生物质炭施用(投加量0(B0)、39.75 t/hm^2(B1)和198.75 t/hm^2(B2))及田间老化作用(夏季干湿交替)对3种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及磺胺甲恶唑(SMZ))在紫色土中的吸附–解吸和淋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几种处理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吸附强弱的顺序都表现为SD>SMZ>SM2;与B0处理相比,添加生物质炭能增加土壤对3种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其中SM2的吸附显著增加(P<0.05),但这种促进作用在经过老化过程后有所减弱。在解吸过程中,3种抗生素的Freundlich常数Kf大小顺序为SD>SMZ>SM2,表明SD在土壤中吸附容量最大且不易解吸,其次是SMZ和SM2;相应的迟滞系数H大小顺序为SD<SMZ<SM2,与Freundlich常数n值趋势一致,表明紫色土对SD亲和力最强,解吸最难,而SM2则解吸最易,可逆性最强。与B0处理土柱相比,3种磺胺抗生素在B1处理土柱中迁移更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生物质炭 磺胺类抗生素 吸附-解吸 干湿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粒含量土的固结和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
10
作者 武亚军 岳皓凡 +3 位作者 臧学轲 张旭东 章长松 吴金红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6,共9页
在实际修复工程中,对高黏粒含量的重金属污染土进行淋洗是十分困难的。这既是因为高黏粒含量土渗透性差,也是因为黏粒含量对于污染土淋洗的具体影响规律和机理尚未明晰。通过固结试验和振荡离心试验探究了不同黏粒含量土壤的固结和重金... 在实际修复工程中,对高黏粒含量的重金属污染土进行淋洗是十分困难的。这既是因为高黏粒含量土渗透性差,也是因为黏粒含量对于污染土淋洗的具体影响规律和机理尚未明晰。通过固结试验和振荡离心试验探究了不同黏粒含量土壤的固结和重金属吸附解吸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黏粒含量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别,高黏粒含量土壤具有更高的液塑限和更大的压缩性,而土壤的渗透性和孔隙比则更低。并且,黏粒含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同时降低了药剂淋洗的去除效果。黏粒含量从20%增加到50%,重金属吸附量最大可提高50%,去除率最大可降低20%,其中,在20%和30%黏粒含量之间的变化尤为显著,主要原因是大量团聚体的形成。这些物理力学特性和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别将对土壤淋洗技术和参数的选择产生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土淋洗修复技术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淋洗 黏粒含量 沉降法 固结试验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质对镉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1
11
作者 焦文涛 蒋新 +3 位作者 余贵芬 王代长 卞永荣 邓建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49,共5页
研究了Cd2+在红壤、黄泥土、乌栅土及去除有机质后的三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去除显著降低了三种土壤体系Cd2+吸附-解吸平衡液的pH值,ΔpH范围为0·51到3·05.三种土壤中Cd2+的吸附量大小为:乌栅土>黄泥... 研究了Cd2+在红壤、黄泥土、乌栅土及去除有机质后的三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去除显著降低了三种土壤体系Cd2+吸附-解吸平衡液的pH值,ΔpH范围为0·51到3·05.三种土壤中Cd2+的吸附量大小为:乌栅土>黄泥土>>红壤,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顺序一致;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Cd2+的吸附量均明显下降,尤其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黄泥土和乌栅土;三种土壤有机质对Cd2+吸附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红壤43·75%、黄泥土544·77%、乌栅土993·76%.Cd2+在所有土壤中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吸附亲和力的变化与吸附量大小的变化一致,n值在0·350到0·975之间变化.三种土壤中Cd2+解吸量依次减少,红壤中Cd2+解吸率均在50%以上,而黄泥土和乌栅土中解吸率最高为42%和19%;去除有机质后解吸率均在50%以上,且解吸量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吸附-解吸 土壤有机质含量 解吸行为 Cd^2+吸附 FREUNDLICH方程 黄泥土 吸附 解吸 Ph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吸附-解吸瓦斯变形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聂百胜 卢红奇 +2 位作者 李祥春 李丽 吕长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4-759,共6页
在煤层瓦斯抽放过程中,煤体瓦斯处于吸附-解吸状态,煤体发生膨胀和收缩。利用自主设计的煤体变形实验装置,分析了杜儿坪煤矿原煤在不同方式下吸附-解吸全过程中变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煤体变形量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垂直层理方... 在煤层瓦斯抽放过程中,煤体瓦斯处于吸附-解吸状态,煤体发生膨胀和收缩。利用自主设计的煤体变形实验装置,分析了杜儿坪煤矿原煤在不同方式下吸附-解吸全过程中变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煤体变形量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垂直层理方向变形量大于平行层理方向变形量;煤体在一次加压吸附实验中分为变形下降阶段、变形快速上升阶段和变形平稳上升至稳定阶段3个阶段;等梯度加压吸附-降压解吸过程中,0→0.5 MPa阶段变形量最大;等梯度加压吸附煤体变形量大于一次加到目标压力值的吸附煤体变形量,且等梯度解吸煤体残余变形量较大;煤体吸附-解吸变形可分为充气下降阶段、吸附快速上升阶段、吸附变形平稳上升至平稳阶段、解吸变形快速下降阶段和解吸平稳下降至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 瓦斯 变形 等梯度加压吸附-降压解吸 一次性加压吸附-降压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和褐土中磷的吸附及其对镉离子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宫春艳 吴英 +3 位作者 徐明岗 周世伟 吕粉桃 陈苗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58-2264,共7页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红壤和褐土磷的吸附特性,并分析了磷吸附后镉离子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外源磷浓度0~64mg·L-1范围内,供试土壤磷吸附量均随平衡液中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红壤对磷的最大吸...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红壤和褐土磷的吸附特性,并分析了磷吸附后镉离子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外源磷浓度0~64mg·L-1范围内,供试土壤磷吸附量均随平衡液中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红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及吸附反应常数(K)均高于褐土。吸附磷后在镉添加0~5mg·L-1范围内对镉离子吸附的影响两种土壤表现一致,即镉离子的吸附量随平衡溶液中镉的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线性相关。但磷吸附量的不同对镉离子的吸附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低磷抑制、高磷促进镉离子的吸附。当吸附磷的量红壤小于40mg·kg-1、褐土小于37mg·kg-1时,镉离子的吸附量随磷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吸附率平均降低了16%和10%左右;当吸附磷的量红壤大于79mg·kg-1、褐土大于70mg·kg-1时,镉离子的吸附量随磷吸附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相比吸附率平均升高了11%和6%左右。吸附磷酸根后,在镉离子的吸附量小于10mg·kg-1时,红壤镉离子的解吸率表现为低磷促进、高磷抑制解吸,而褐土磷的吸附对镉离子解吸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红壤 褐土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振华 朱波 +2 位作者 何敏 周明华 王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在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选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旱坡地、村镇)产生的沟渠泥沙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按速率均分为快、慢、... 在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选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旱坡地、村镇)产生的沟渠泥沙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法研究了紫色土泥沙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按速率均分为快、慢、动态平衡3个阶段,0~0.75h内泥沙对磷的吸附速率与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和粘粒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较高的OlsenP水平和砂粒含量是泥沙磷解吸速率高的重要因素。泥沙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均呈幂函数关系(Qt=k·ta,0<a<1)。磷吸附量与泥沙中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解吸量与泥沙中砂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细颗粒物质(粘粒和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村镇沟渠泥沙磷的解吸量显著高于其他沟渠泥沙,其释放风险值得重视。本研究结果为川中丘陵区紫色土泥沙磷的释放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渠泥沙 吸附-解吸 动力学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棕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钱多 范昊明 +2 位作者 周丽丽 武敏 郭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9-283,共5页
以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环境的方法,研究土壤磷素吸附-解吸行为,采用Langu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分析,定量研究冻融作用对土壤磷素吸附机制的影响,同时建立土壤磷素解吸量与吸附量关系方程,进一步... 以棕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环境的方法,研究土壤磷素吸附-解吸行为,采用Langu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分析,定量研究冻融作用对土壤磷素吸附机制的影响,同时建立土壤磷素解吸量与吸附量关系方程,进一步探讨冻融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冻融条件下棕壤对磷的吸附规律一致,吸附量均随着平衡溶液中磷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大,与未冻融土壤相比,冻融后土壤磷等温吸附曲线变得平缓。冻融条件下磷等温吸附曲线用Langmuir方程拟合相关性最好。土壤磷素解吸量与相应最大吸附量符合线性相关。冻融后土壤磷固定吸附量低于未冻融土壤,即冻融过程促进土壤磷素释放,增加了土壤磷流失风险。多次冻融循环对土壤磷吸附-解吸行为影响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解吸特性 冻融作用 棕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阴离子对土壤中铅和镉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44
16
作者 刘平 徐明岗 宋正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256,共5页
采用等温平衡法研究了3种伴随阴离子(Cl-、SO24-、H2PO-4)下赤红壤和水稻土Pb2+和Cd2+的吸附解吸规律,以阐明不同阴离子影响铅和镉有效性的大小。结果表明,Pb2+、Cd2+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液中Pb2+、Cd2+浓度增加而增大,其关系较好地符合Fre... 采用等温平衡法研究了3种伴随阴离子(Cl-、SO24-、H2PO-4)下赤红壤和水稻土Pb2+和Cd2+的吸附解吸规律,以阐明不同阴离子影响铅和镉有效性的大小。结果表明,Pb2+、Cd2+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液中Pb2+、Cd2+浓度增加而增大,其关系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X=ACB。方程中表征吸附容量的参数A表明,3种阴离子影响土壤铅吸附大小顺序依次为H2PO-4>SO24->Cl-;赤红壤上阴离子的影响大于水稻土。两种土壤上铅的解吸量平均仅占吸附量的0.06%~1%,说明土壤吸附铅以专性吸附为主;而镉在赤红壤上解吸率<3%,水稻土上解吸率为1.4%~19.2%,表明镉在赤红壤仍以专性吸附为主,水稻土上还存在部分非专性吸附。根据吸附结果认为,土壤中氯离子的存在可增加铅、镉的有效性,而磷酸根是铅、镉最好的稳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阴离子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CO_2不同浓度混合气体的吸附-解吸实验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子戌 刘高峰 +1 位作者 张小东 杨晓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1-555,共5页
选择山东菜园矿的气煤和山西古交矿的焦煤的平衡水煤样对不同浓度的CH4和CO2混合气体进行了吸附-解吸实验,分析了CH4和CO2在吸附-解吸过程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分析了实验过程中出现高压阶段吸附量小于低压时的原因.结果表明,... 选择山东菜园矿的气煤和山西古交矿的焦煤的平衡水煤样对不同浓度的CH4和CO2混合气体进行了吸附-解吸实验,分析了CH4和CO2在吸附-解吸过程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分析了实验过程中出现高压阶段吸附量小于低压时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H4和CO2混合气体的解吸曲线都滞后于吸附曲线;相同条件下,焦煤的吸附量大于气煤的吸附量;CO2与CH4浓度之比越大,气体的吸附量越大;吸附过程中,CO2组分的吸附速率是先快后慢,而CH4组分的吸附速率先慢后快,解吸时则相反.吸附和解吸平衡时,游离相中的CO2浓度低于原始混合气体中的CO2浓度,CH4浓度高于原始气体中CH4浓度.实验结果证实了CO2在与CH4的竞争吸附中占据优势,注入CO2可以有效地置换或驱替煤层CH4,注入CO2气体的数量越大、相对浓度越高,单位压差CH4解吸率和CO2吸附率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二元混合气体 吸附-解吸 CO2置换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在大庆黑钙土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与解吸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擎 肖汝 +1 位作者 李发生 汪群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利用超声分散法提取了黑龙江大庆黑钙土中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并测定了其基本理化性质.其中粘粒复合体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比表面积以及阳离子交换容量最大.研究了多环芳烃菲在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 利用超声分散法提取了黑龙江大庆黑钙土中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并测定了其基本理化性质.其中粘粒复合体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比表面积以及阳离子交换容量最大.研究了多环芳烃菲在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菲在各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随粒径减小,有机-矿质复合体对菲的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的非线性程度都增加.菲在有机-矿质复合体上的解吸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高有机质含量的粘粒有机-矿质复合体对菲的吸附和持留能力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钙土 有机-矿质复合体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海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氨氮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功芹 张硕 +2 位作者 李大鹏 张中发 李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3,共9页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矿化,产生大量氨氮,大部分氨氮会被沉积物颗粒吸附,影响氮在沉积物中的硝化、反硝化以及厌氧氨氧化等作用,因此,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作用是影响沉积物中氮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海湾具有水动力作用强...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矿化,产生大量氨氮,大部分氨氮会被沉积物颗粒吸附,影响氮在沉积物中的硝化、反硝化以及厌氧氨氧化等作用,因此,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作用是影响沉积物中氮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海湾具有水动力作用强烈,扰动和盐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复杂多变的特点,研究环境条件变化对沉积物中氨氮吸附-解吸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其对沉积物-水界面氮营养盐交换的影响机制。因此,以海州湾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室内模拟实验,通过吸附-解吸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研究扰动大小、粒度分布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对氨氮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和解吸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主要在30 min内完成,30 min以后逐渐达到动力学平衡状态;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修正的Elovich模型对沉积物吸附氨氮的模拟效果较好,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沉积物对氨氮的解吸动力学过程。热力学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符合Henry模型,描述解吸过程的最优模型是Langmuir模型。一定范围内振荡频率的增加、粒径的减小、盐度的降低都会提高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能力;一定范围内振荡频率的增加、粒度的增大、盐度的升高都会增强沉积物对氨氮的解吸量。该研究可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环境因子变化对氨氮吸附-解吸的影响及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表层沉积物 扰动 粒度分布 盐度 氨氮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20
作者 杨金燕 杨肖娥 +1 位作者 何振立 杨金英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铅是重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了解铅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行为,有利于预防和修复土壤的铅污染。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行为,依吸附机理的不同,分为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土壤铅吸附的机理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如水解吸附/非水解吸附机理... 铅是重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了解铅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行为,有利于预防和修复土壤的铅污染。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行为,依吸附机理的不同,分为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土壤铅吸附的机理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如水解吸附/非水解吸附机理,单分子吸附/双分子吸附机理等。影响土壤中铅吸附-解吸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矿物组成、土壤有机质、pH、温度、竞争离子等。文章最后对描述土壤铅吸附过程的主要数学方程(Langmuir 方程、Freundlich 方程和 Temkin 方程)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