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附-全程自养脱氮(A-CANON)工艺处理实际市政污水 被引量:8
1
作者 史勤 常青龙 +3 位作者 谢弘超 张铃敏 赵宇豪 王亚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8-603,共6页
以上海某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市政污水在常温(25℃)条件下先经吸附段(A段)去除回收部分碳源后利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处理的脱氮效果.A-CANON工艺稳定运行175个周期, A段水力停留时间(HRT)=20min,DO=2mg/L, COD去除... 以上海某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市政污水在常温(25℃)条件下先经吸附段(A段)去除回收部分碳源后利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处理的脱氮效果.A-CANON工艺稳定运行175个周期, A段水力停留时间(HRT)=20min,DO=2mg/L, COD去除率始终高于60%,出水C/N降至1.5左右;CANON段出水中COD及TN浓度分别低于50mg/L和15mg/L,NH_4^+-N浓度一般低于5mg/L,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厂一级A排放标准.16S r 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采用A-CANON工艺后,CANON系统中的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属为Candidatus_Jettenia和Candidatus_Brocadia.其中,Candidatus_Jettenia的丰度由第85周期的1.79%增加到第175周期的13.51%,较同期丰度降低1.4%的Candidatus_Brocadia表现出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CANON工艺可有效处理市政污水并回收其中碳源.为该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望实现市政污水碳、氮处理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全程自养(a-canon) 市政污水 常温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侧流FNA处理的颗粒-絮体污泥CANON启动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志强 李冬 +2 位作者 王文强 王天朔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29-4136,共8页
为探究游离亚硝酸(FNA)侧流处理絮体污泥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可行性,考察了FNA处理对氨氧化菌(AOB)和NOB活性的影响,探究在颗粒-絮体污泥SBR反应器中水力筛分的絮状污泥经侧流FNA处理的运行效果.... 为探究游离亚硝酸(FNA)侧流处理絮体污泥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启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可行性,考察了FNA处理对氨氧化菌(AOB)和NOB活性的影响,探究在颗粒-絮体污泥SBR反应器中水力筛分的絮状污泥经侧流FNA处理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0.6mg/L FNA处理后的R1经过30d运行,NH_(4)^(+)-N去除率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并且短程硝化稳定,系统平均出水总氮为13.84mg/L,且△NO_(3)^(-)-N/△NH_(4)^(+)-N比值接近CANON反应方程式理论比值0.11,成功启动CANON工艺.而0mg/L FNA处理的R2由于NOB大量增殖导致启动失败.批次试验结果证实,经过0.6mg/L FNA处理后,6h内NOB活性仅为对照组(FNA=0mg/L)的16.39%,并且在随后的运行中并未发现NOB活性的恢复,NOB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但与此同时,AOB的活性也受到了影响,反应器中NH_(4)^(+)-N去除率仅为处理前的69.69%,AOB活性6h仅恢复6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亚硝酸(FNA) 亚硝酸盐氧化菌(NOB) 全程自养(CANON) 颗粒-絮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CANON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涛 李冬 +3 位作者 畅晓燕 曾辉平 曾涛涛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3,共6页
为研究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属特征,从常温条件下稳定运行的CANON反应器中采集生物膜样品,并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别对总细菌、氨氧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进行群落... 为研究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属特征,从常温条件下稳定运行的CANON反应器中采集生物膜样品,并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别对总细菌、氨氧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菌进行群落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反应器中与亚硝化作用有关的功能菌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与厌氧氨氧化作用有关的功能菌是Candidatus Brocadia属和CandidatusKuenenia属,未检测到亚硝酸盐氧化细菌,且系统内氨氧化细菌的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厌氧氨氧化菌.此外,反应器中还存在其他微生物,如Shewanella、Pseudomonas、Ignatzschineria、Dechloromonas以及属于Clostridia、α-Proteobacteria、Bacillales的uncultured bacteium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 16Sr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微生物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良ASM1的SNAD工艺启动和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朝朝 高鹏 +6 位作者 闫立娜 殷耀兵 张欢 武新娟 殷春雨 马骏 李思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590-3600,共11页
采用微氧升流式膜生物反应器(UMSB-MBR)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工艺启动过程分析及其优化过程预测.结果表明:反应器历经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后,通过引入有机碳源(C/... 采用微氧升流式膜生物反应器(UMSB-MBR)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工艺启动过程分析及其优化过程预测.结果表明:反应器历经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后,通过引入有机碳源(C/N比为0.5)启动SNAD工艺(总氮去除率可达87.66%),并运用ASM1模型及实验数据成功建立SNAD工艺启动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氮负荷(NLR)的增大(由0.24~1.88kg/(m^(3)·d)),适宜的溶解氧(DO)浓度(0.2~0.4mg/L)均有利于SNAD工艺的快速启动;通过模型预测发现,随着C/N比(由0.5~3.0)增大,反硝化菌(DNB)对厌氧氨氧化菌(An AOB)活性的抑制程度不断增强,造成脱氮主要途径由厌氧氨氧化向异养反硝化过程转化,综合考虑C/N比为1.5时SNAD工艺效能和微生物菌群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 全程自养(CANON) 数学模型 AQUASIM 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