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WNTs/TiO_2对1,2,3-三氯苯的吸附与光降解协同作用研究
1
作者 张伟 施周 +2 位作者 张茜 徐舜开 张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6,共6页
以典型氯苯类有机化合物1,2,3-三氯苯(1,2,3-TCB)为目标去除物,研究复合光催化剂MWNTs/TiO2(多壁碳纳米管负载二氧化钛)对其吸附与光催化降解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pH值、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紫外光光强等影响因素作用条件下,... 以典型氯苯类有机化合物1,2,3-三氯苯(1,2,3-TCB)为目标去除物,研究复合光催化剂MWNTs/TiO2(多壁碳纳米管负载二氧化钛)对其吸附与光催化降解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pH值、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紫外光光强等影响因素作用条件下,MWNTs对1,2,3-TCB的吸附去除率与纳米TiO2对1,2,3-TCB的光催化降解去除率的叠加理论计算值曲线均在MWNTs/TiO2对1,2,3-TCB吸附与光催化降解共同作用曲线的下方,充分体现了MWNTs/TiO2对1,2,3-TCB的吸附与光降解初始阶段的协同作用.溶液中温度或pH值降低,有利于复合光催化剂对1,2,3-TCB的去除;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增多或紫外光光强增大将提高复合光催化剂对1,2,3-TCB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光催化剂 1 2 3-三氯苯 吸附 光降解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负载红磷复合材料的吸附富集–定位光降解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恩权 马玉花 +1 位作者 艾尼瓦·木尼热 粟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3-808,共6页
为了提高红磷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选择剥离膨润土(EB)为载体,将水热处理后的红磷(HRP)负载在EB上,制得EB/HRP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不同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选择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EB/HRP复合光催化剂的光降解性能。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红磷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选择剥离膨润土(EB)为载体,将水热处理后的红磷(HRP)负载在EB上,制得EB/HRP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不同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选择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EB/HRP复合光催化剂的光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随着EB含量的增加, EB/HRP复合光催化剂的光降解效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EB的质量分数为9%时,复合光催化剂(EB9/HRP)表现出最强的吸附性能和光降解性能,其降解速率常数k值为0.0641 min^-1,是HRP的2倍。另外,经过五次循环光降解实验, EB9/HRP仍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96.8%)。因此, EB9/HRP复合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望成为一种降解污染物的高效而稳定的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磷 膨润土 吸附富集-定位光降解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BiS_(2)/ZIF-8复合多糖海绵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降解性能研究
3
作者 卢博文 游俊阳 +2 位作者 曾凡军 夏磊 庄旭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2,共6页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硫化铋钠(NaBiS_(2))/ZIF-8复合多糖海绵(ZBiCCS),用于高效去除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MB)。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复合海绵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硫化铋钠(NaBiS_(2))/ZIF-8复合多糖海绵(ZBiCCS),用于高效去除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MB)。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复合海绵结构、形貌以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MB染料的吸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素和壳聚糖得到再生,并且在复合海绵表面原位生成了NaBiS_(2)和ZIF-8纳米颗粒。在Zn^(2+)盐和Bi^(3+)盐摩尔为2∶1,MB初始质量浓度为30mg/L,模拟太阳光作为光源条件下,复合海绵对MB的降解率可达到98.88%,表明复合海绵能够利用吸附-光降解协同效应高效去除废水中的MB,该材料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多糖海绵 ZIF-8 硫化铋钠 亚甲基蓝 吸附-光降解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流式电解-吸附原位耦合强化染料降解与机理分析
4
作者 李晓良 徐浩 +3 位作者 路思佳 杨歆瑀 延卫 郑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6,97,共7页
为了提高电化学氧化效率,在阴阳两极间隙填充不同类型的吸附材料,设计了一种原位集成的穿流式电解-吸附耦合反应器(EA-R),并选取了典型染料酸性红G(ARG)作为模拟污染物。结果表明,电解耦合PANI/TiO_(2)吸附对ARG模拟废水呈现较好的处理... 为了提高电化学氧化效率,在阴阳两极间隙填充不同类型的吸附材料,设计了一种原位集成的穿流式电解-吸附耦合反应器(EA-R),并选取了典型染料酸性红G(ARG)作为模拟污染物。结果表明,电解耦合PANI/TiO_(2)吸附对ARG模拟废水呈现较好的处理效果,脱色率和COD去除率远高于单独电解处理。同时,发现电解和PANI/TiO_(2)吸附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将四种常用填料(石英砂、天然沸石、焦炭和活性炭)分别与PANI/TiO_(2)均匀混合,以降低废水穿流阻力,提高EA-R渗水能力。结果表明,四种电解-吸附模式均具有协同效应,其中填充PANI/TiO_(2)+焦炭的EA-R对废水脱色和COD去除呈现最大协同系数(Sc),分别为62.5%和61.7%,同时相比与单独电解处理单位COD能耗下降65.3%。UV-Vis、FT-IR和GC-MS分析表明,ARG在电解过程中的降解机理非常复杂,包括氧化还原、电化学聚合、相互反应等,其中ARG分子偶氮双键更易受到破坏,导致废水脱色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流式 电解-吸附耦合 协同效应 染料废水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在γ-Al_2O_3,CeO_2及其负载Pd催化剂上吸附和分解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成 董庆年 +1 位作者 任杰 孙予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0-812,共3页
利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技术对甲醇在γ Al2 O3,CeO2 以及Pd/Al2 O3,Pd/CeO2 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了载体和活性组分的作用 ,分析了甲醇在不同载体负载Pd催化剂上可能的分解途径。在Pd/CeO2 催化剂... 利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技术对甲醇在γ Al2 O3,CeO2 以及Pd/Al2 O3,Pd/CeO2 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了载体和活性组分的作用 ,分析了甲醇在不同载体负载Pd催化剂上可能的分解途径。在Pd/CeO2 催化剂上 ,活性组分和载体对甲醇分解的过程表现出了一种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Γ-氧化铝 二氧化铈 负载钯催化剂 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吸附行为 分解行为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PVP复合纳米纤维膜苯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康杰 董刘毅 +3 位作者 李星懋 苏凯敏 郭泽平 史新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102,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嵌入沸石咪唑骨架材料-8(ZIF-8)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多孔纤维,进一步研究ZIF-8与PVP的用量配比对ZIF-8/PVP纳米纤维膜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IF-8与PVP质量比为1.3条件下合成的复合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嵌入沸石咪唑骨架材料-8(ZIF-8)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多孔纤维,进一步研究ZIF-8与PVP的用量配比对ZIF-8/PVP纳米纤维膜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IF-8与PVP质量比为1.3条件下合成的复合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苯吸附性能,吸附容量从380mg/g提升到580mg/g,这主要是由于多孔PVP和ZIF-8构成的多级结构的协同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吡咯烷酮 沸石咪唑骨架材料-8 吸附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异丁腈负离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戴卫 侯华 王宝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6-245,共10页
新型环保绝缘气体七氟异丁腈(C4)在高压输电应用中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多种高精度量子化学理论方法研究了C4吸附电子后形成C4−负离子的结构、光谱、寿命以及与CO_(2)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结果表明,电子进入C≡N的π^(*)反键轨道,通过弯曲C... 新型环保绝缘气体七氟异丁腈(C4)在高压输电应用中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多种高精度量子化学理论方法研究了C4吸附电子后形成C4−负离子的结构、光谱、寿命以及与CO_(2)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结果表明,电子进入C≡N的π^(*)反键轨道,通过弯曲C—C=N形成C4−负离子,绝热电子亲合能的最佳预测值为0.30 eV.在0~2 eV范围内C4−具有显著的光电子吸收峰,亚稳态C4−负离子经约9 kJ/mol能垒断裂C—F键生成稳定的长寿命[F...(CF_(3))_(2)CCN]−中间体.C4−+CO_(2)反应存在进攻F或CN上的C和N 3种复合-解离机理,在电气应用条件下,以CO_(2)进攻氰基CN途径为主,诱发负电荷从CN向CO_(2)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异丁腈负离子 电子亲合能 电子吸附 离子-分子反应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