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个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增强 张一平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4-98,共5页
从等温吸附与解吸动力学方程出发,针对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吸附过程中活化能的不同变化规律,推导出具有与标准平衡常数KθP等价的不同吸附/解吸平衡常数K,并给出了其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热力学参数 吸附等温模型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igin自定义函数拟合在分析土壤吸附等温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孟佩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8,共7页
由于吸附等温线线性拟合存在着随意性和误差性,因此在土壤对铜的吸附测试的实验数据中,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性模型的处理方法可能存在着不足。为此,提出了利用Origin自定义函数拟合非线性吸附等温模型,如Langmuir、Freundlich、Temkin... 由于吸附等温线线性拟合存在着随意性和误差性,因此在土壤对铜的吸附测试的实验数据中,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性模型的处理方法可能存在着不足。为此,提出了利用Origin自定义函数拟合非线性吸附等温模型,如Langmuir、Freundlich、Temkin、Redlich-Peterson、Koble-Corrigan和Toth模型,不但可以消除线性模型所带来的误差,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吸附等温模型,学会用Origin自定义函数拟合功能对实验数据进行更科学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等温模型 Origin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和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宏飞 李晨晨 +1 位作者 李薇 刘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6-500,共5页
以高岭土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吸附行为、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探讨了吸附时间、高岭土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盐浓度、p H值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120 min,高岭土投加量10 g/L... 以高岭土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吸附行为、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探讨了吸附时间、高岭土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盐浓度、p H值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120 min,高岭土投加量10 g/L,低温、碱性条件下就能达到更好的亚甲基蓝吸附效果。高岭土对亚甲基蓝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高岭土 吸附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渣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宏飞 李薇 +1 位作者 韩秋菊 王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761-4764,共4页
研究了茶叶渣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在茶叶渣量1.2 g、pH5.5、温度25℃、吸附时间1 h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i(Ⅱ)初始浓度(120 mg/L、200 mg/L、320 mg/L、600 mg/L、800 mg/L、1 000 mg/L)的等温吸附曲线。得出了Langmuir、Freun-dl... 研究了茶叶渣对Ni(Ⅱ)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在茶叶渣量1.2 g、pH5.5、温度25℃、吸附时间1 h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i(Ⅱ)初始浓度(120 mg/L、200 mg/L、320 mg/L、600 mg/L、800 mg/L、1 000 mg/L)的等温吸附曲线。得出了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的有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Temkin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渣 吸附 Ni(Ⅱ) 动力学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氧浓缩器非等温吸附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杨锋 林贵平 赵竞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介绍了机载分子筛产氧系统OBMSOGS(OnBoardMolecularSieveOx ygenGeneratingsystem)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吸附PSA(PressureSwingAdsorption)的基本理论 ,建立了分子筛氧浓缩器MSOC(MolecularSieveOxygenConcentrator)的数学模型 .模型考虑... 介绍了机载分子筛产氧系统OBMSOGS(OnBoardMolecularSieveOx ygenGeneratingsystem)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吸附PSA(PressureSwingAdsorption)的基本理论 ,建立了分子筛氧浓缩器MSOC(MolecularSieveOxygenConcentrator)的数学模型 .模型考虑了筛床的传热传质、压力变化和吸附热引起的吸附等温梯度的变化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动力方程采用线性推动力方程 ,采用混合Langmuir吸附等温理论计算吸附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吸附 数学模型 机载分子筛产氧系统 等温吸附模型 分子筛氧浓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吸附等温线模型的空气预纯化TSA双层床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培昆 王立 李正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04-2614,共11页
为了掌握空气中CO2和水蒸气在空分装置双层床变温吸附(TSA)纯化器中的动态吸附特性,通过LDF传质假设及非绝热假设,建立了一维二元稀组分系统的双层床TSA过程数学模型。一种改进型的多组分等温线模型用于描述水蒸气的Ⅱ型吸附等温线以及... 为了掌握空气中CO2和水蒸气在空分装置双层床变温吸附(TSA)纯化器中的动态吸附特性,通过LDF传质假设及非绝热假设,建立了一维二元稀组分系统的双层床TSA过程数学模型。一种改进型的多组分等温线模型用于描述水蒸气的Ⅱ型吸附等温线以及水蒸气和CO2混合物的吸附平衡关系。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TSA纯化器的现场监控数据发现,基于改进型等温线模型的模拟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良好。最后对多种工况下的TSA纯化器中的温度、浓度及吸附量床层分布和穿透曲线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分离 吸附等温线模型 变温吸附 纯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锂体系中D401螯合树脂对Ca^(2+)、Mg^(2+)的吸附机理及行为
7
作者 杜金晶 马嘉艺 +5 位作者 李小鹏 王东博 冯笑 朱军 左恒 王斌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盐湖副产物粗制磷酸锂因杂质钙镁含量超标而无法充当合成磷酸铁锂的锂源,并且经过初步沉淀除杂后,杂质钙镁含量仍不达标,钙镁的去除难度随之增大。对此,本文模拟同等比例磷酸锂溶液体系,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D401螯合树脂对其中的钙... 盐湖副产物粗制磷酸锂因杂质钙镁含量超标而无法充当合成磷酸铁锂的锂源,并且经过初步沉淀除杂后,杂质钙镁含量仍不达标,钙镁的去除难度随之增大。对此,本文模拟同等比例磷酸锂溶液体系,利用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D401螯合树脂对其中的钙镁的吸附效果,发现D401螯合树脂对磷酸盐体系中的钙镁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附,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可自发进行,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受微观颗粒内扩散和化学反应协同控制;当动态吸附溶液流速为12 BV/h时,钙镁去除率分别为66.67%、70.25%,锂损失率为1.22%,该研究对D401螯合树脂深度脱除磷酸锂中的钙镁杂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锂 等温吸附模型 吸附动力学 离子交换 除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分散剂作用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8
作者 刘红缨 王鑫玉 +2 位作者 陶娇丽 李鑫海 马中正 《中国煤炭》 2018年第7期88-95,共8页
D'Arcy-Watt等温吸附模型对煤样的吸附水行为有较高的拟合精度,通过模型的计算,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水煤浆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华亭煤样吸附分散剂前和吸附分散剂后煤样的第一层吸附量、第二层吸附量以及总吸附量都... D'Arcy-Watt等温吸附模型对煤样的吸附水行为有较高的拟合精度,通过模型的计算,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水煤浆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华亭煤样吸附分散剂前和吸附分散剂后煤样的第一层吸附量、第二层吸附量以及总吸附量都明显大于张家峁煤样的吸附量,从而减少了自由水含量,使华亭煤样成浆性变差;张家峁煤样的第一层吸附水密度增加的较多,所以张家峁煤样形成了更加致密的水化膜,成浆性更好,吸附分散剂后煤样的第二层吸附与原煤大体相同或略小于原煤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吸附模型 水煤浆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果渣膳食纤维对丙烯酰胺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崔蔚然 吕孟玲 +3 位作者 白红雨 孙悦 王慧 邵美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1-368,共8页
本文旨在探究沙棘果渣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吸附丙烯酰胺(Acrylamide,AA)的影响因素和吸附稳定性,同时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沙棘果渣DF吸附AA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沙棘果渣DF添加量增加、吸附时间延长,吸附率不... 本文旨在探究沙棘果渣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吸附丙烯酰胺(Acrylamide,AA)的影响因素和吸附稳定性,同时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沙棘果渣DF吸附AA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随着沙棘果渣DF添加量增加、吸附时间延长,吸附率不断增大;随着AA浓度、体系温度、体系pH增加,吸附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沙棘果渣DF添加量8 mg/mL、AA 4μg/mL、pH5、温度35℃、作用时间8 h时,吸附率最大,此时吸附量为44.8μg/g。且沙棘果渣DF-AA复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稳定性。在胃环境中,当pH1.5~2.5、消化时间1~2 h时,沙棘果渣DF-AA复合物比较稳定,AA释放率为0~12.28%;在肠环境中,胆盐浓度0.1%,消化时间3 h时,沙棘果渣DF-AA复合物稳定性最好,AA释放率为14.75%。另外,Langmuir(R^(2)=0.93)、Freundlich(R^(2)=0.90)2种等温吸附模型及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4)均能够很好地拟合沙棘果渣DF吸附AA过程,表明该吸附过程既存在物理吸附,又存在化学吸附。本研究可为沙棘DF在AA吸附脱毒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渣膳食纤维 丙烯酰胺 吸附 体外模拟消化 等温吸附模型 吸附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对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来思彤 崔清亮 +3 位作者 孙元琳 刘瑞 张燕青 孙静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253,共6页
亚硝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被称为国际上公认的一级致癌物。为探究高压脉冲电场对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利用高压脉冲电场对麦麸进行处理,解析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在120 mi... 亚硝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被称为国际上公认的一级致癌物。为探究高压脉冲电场对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利用高压脉冲电场对麦麸进行处理,解析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在120 min后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说明该吸附过程既存在物理吸附,又存在化学吸附。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的反应为非自发进行,升高温度提高了麦麸对亚硝酸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有利于提高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能力。随电场强度由10 kV/cm增加至40 kV/cm,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分别增加10.91%、12.82%。但当电场强度由40 kV/cm增加至50 kV/cm,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分别下降7.46%、16.45%。因此,40 kV/cm的脉冲电场可应用于提高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为麦麸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麦麸 亚硝酸钠 吸附动力学模型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Co^(2+)、Ni^(2+)在高吸水性树脂上的竞争吸附特性
11
作者 回增帅 范文玉 +1 位作者 段佳一 刘佳琚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3,共6页
制备了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并采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系统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r^(6+)、Co^(2+)、Ni^(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单组分体系中,树脂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等温线呈典型的H... 制备了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并采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系统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r^(6+)、Co^(2+)、Ni^(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单组分体系中,树脂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等温线呈典型的H型特征,吸附量顺序为Cr^(6+)>Co^(2+)>Ni^(2+),树脂的选择性吸附特性与重金属离子的电负性、荷径比、水合离子半径等物化参数相关;在多组分体系中存在竞争吸附效应,其中对Cr^(6+)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Co^(2+)和Ni^(2+)的吸附与经典等温吸附模型匹配度不高;树脂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是其主导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重金属离子 单一吸附 竞争吸附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雀石绿在高岭土上吸附行为和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薇 闫浩 +3 位作者 马宏飞 葛琳琳 李法云 范志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5-409,413,共6页
研究了孔雀石绿(MG)在高岭土上的吸附行为、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p H值、高岭土投加量、孔雀石绿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孔雀石绿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30 min,高岭土投加量16 g/L,中性条件下就能达到较好... 研究了孔雀石绿(MG)在高岭土上的吸附行为、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p H值、高岭土投加量、孔雀石绿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孔雀石绿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30 min,高岭土投加量16 g/L,中性条件下就能达到较好的孔雀石绿去除效果。高岭土对孔雀石绿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模型,最大吸附量为5.37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高岭土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改性生物炭对柴油等温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贝贝 马艳飞 +2 位作者 张胜南 冯雪冬 高佩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以小麦秸秆和稻壳为原材料,分别在300,500,600℃下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生物炭。利用HCl和HCL-HF混合溶液对稻壳炭(RHB)和麦秆炭(WSB)进行酸洗。采用BET,SEM,FTIR等方法对生物炭酸洗前后形态结构变化及生物炭对柴油的等温吸附行为进行表... 以小麦秸秆和稻壳为原材料,分别在300,500,600℃下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生物炭。利用HCl和HCL-HF混合溶液对稻壳炭(RHB)和麦秆炭(WSB)进行酸洗。采用BET,SEM,FTIR等方法对生物炭酸洗前后形态结构变化及生物炭对柴油的等温吸附行为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酸洗和热解温度升高均能增大生物炭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使孔隙结构更加丰富。实验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升高可增加生物炭的芳香程度,生物炭吸附柴油能力也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强,且WSB高于RHB;酸洗可去除生物炭中的灰分,SiO振动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并可提高生物炭对柴油的吸附量;Freundlich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生物炭对柴油的等温吸附过程,表明生物炭对柴油的吸附除了孔隙填充、π-π作用外,还有多分子层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酸洗 形态结构 柴油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菜秸秆生物炭吸附设施土壤硝态氮性能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慧华 刘红叶 +4 位作者 张晗 王仕娟 翟合生 魏珉 张大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6-394,共9页
在农业生产中,过量偏施氮肥导致的硝酸盐富集是次生盐渍化、酸化等土壤障碍的重要诱因。生物炭因良好的吸附特性逐渐成为缓解盐渍化的土壤调理剂,但果菜秸秆生物炭对硝酸盐等离子的吸附研究鲜见报道。以甜椒、番茄和茄子3种果菜秸秆为... 在农业生产中,过量偏施氮肥导致的硝酸盐富集是次生盐渍化、酸化等土壤障碍的重要诱因。生物炭因良好的吸附特性逐渐成为缓解盐渍化的土壤调理剂,但果菜秸秆生物炭对硝酸盐等离子的吸附研究鲜见报道。以甜椒、番茄和茄子3种果菜秸秆为原料热解制备生物炭,进行硝态氮吸附试验。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近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生物炭吸附前、后表面形貌、官能团等进行表征分析,利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等进行拟合分析,综合模型参数和形貌表征解析果菜秸秆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3种果菜秸秆生物炭对硝态氮均具有一定吸附能力,茄子秸秆生物炭吸附能力最强,最大理论平衡吸附量为114.788 mg/g,其次为番茄(29.736 mg/g)和甜椒(9.759 mg/g);茄子和甜椒秸秆生物炭吸附性能优于玉米、稻壳等大田作物秸秆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受化学键吸附、表面吸附和内扩散吸附过程的控制,番茄秸秆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主要为物理吸附;FTIR分析显示,3种生物炭均含有羟基、甲基、亚甲基、羧基和羰基官能团,除此之外,甜椒和茄子秸秆生物炭还含有醚键,番茄秸秆生物炭含有醇羟基。因此,3种果菜秸秆生物炭对硝态氮均具有吸附能力,茄子秸秆生物炭吸附能力最强,受孔隙填充、官能团和络合作用等多种理化机制的影响,具有消减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潜力。本研究对盐渍化土壤修复和果菜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菜秸秆 生物炭 硝态氮 动力学 等温吸附模型 设施土壤 次生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高效染料吸附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默涵 徐新 +2 位作者 李丽君 黄剑波 张学铭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3,共10页
本研究采用ZnCl2、KOH和尿素共同活化处理工业碱木质素,经高温碳化(700℃)制备得到木质素基高吸附性能材料(Zn-LB)。将Zn-LB用于亚甲基蓝和甲基橙染料溶液吸附实验,探究了染料种类、吸附温度、多元混合染料体系对Zn-LB吸附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ZnCl2、KOH和尿素共同活化处理工业碱木质素,经高温碳化(700℃)制备得到木质素基高吸附性能材料(Zn-LB)。将Zn-LB用于亚甲基蓝和甲基橙染料溶液吸附实验,探究了染料种类、吸附温度、多元混合染料体系对Zn-LB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LB的比表面积高达2190.3 m^(2)/g。通过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了Zn-LB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345.9和1732.4 mg/g。此外,Zn-LB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明吸附亚甲基蓝是一个吸热过程;而Zn-LB对甲基橙的吸附则相反,是一个放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吸附 亚甲基蓝 甲基橙 吸附等温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膨润土混合物对Cu^(2+)吸附特征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子奇 许龙 +2 位作者 秦皓 孙献国 查甫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2-1667,共6页
为深入分析土-膨润土混合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文章开展典型尾矿库中Cu^(2+)在土-膨润土混合物中的吸附试验,探讨土-膨润土混合物对Cu^(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增大膨润土掺量,土-膨润土混合物对Cu^(2+)最大吸附量和去除率均提升... 为深入分析土-膨润土混合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文章开展典型尾矿库中Cu^(2+)在土-膨润土混合物中的吸附试验,探讨土-膨润土混合物对Cu^(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增大膨润土掺量,土-膨润土混合物对Cu^(2+)最大吸附量和去除率均提升;同一膨润土掺量下,初始Cu^(2+)质量浓度越高,去除率越低。吸附等温模型分析表明:3种模型均适用于试验的吸附特征,基于Langmuir模型的最大吸附量在膨润土掺量增加至20%时,Cu^(2+)最大吸附量Q_(m)增加了29.99%,表明膨润土的掺入可显著提升混合物吸附能力;基于Freundlich模型的吸附常数K_(F)随膨润土掺量增大而增大,表明膨润土掺量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基于D-R模型,当膨润土掺量为0~20%时,混合物吸附特性主要由离子交换吸附所控制,并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分析,表明土-膨润土的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膨润土 Cu^(2+) 吸附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钠改性沸石对水中Cu^(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敏 柯俊锋 +2 位作者 何晓曼 雷娜娜 张其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318,共5页
利用氢氧化钠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将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用于吸附去除水中的Cu^(2+),分析了p H、温度、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模型及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Cu^(2+... 利用氢氧化钠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将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用于吸附去除水中的Cu^(2+),分析了p H、温度、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模型及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Cu^(2+)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天然沸石,当沸石投加量为10 g/L,Cu^(2+)为200 mg/L,p H为6.67,温度为50℃时,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对Cu^(2+)的吸附量分别为2.02、2.69 mg/g。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两种沸石对Cu^(2+)的吸附过程。天然沸石对Cu^(2+)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改性沸石的吸附行为拟合度更好。两种沸石对Cu^(2+)的吸附均为非均相吸附,且内扩散过程不是唯一的速控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CU^2+ 吸附等温模型 吸附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壳聚糖衍生物吸附剂对Ni^(2+)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雪娇 杨丽 +2 位作者 吴丰鹏 高敏 沈伯雄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9-983,共5页
利用Ni2+印迹法,通过交联和胺化反应自制新型多胺化球形Ni2+模板交联壳聚糖吸附剂(P-C-CTS(Ni)),研究吸附剂对Ni2+的吸附行为,通过模型拟合和吸附动力学对吸附过程和方式进行讨论.通过扫描电镜表征,P-C-CTS(Ni)呈球体,内部具多孔结构.... 利用Ni2+印迹法,通过交联和胺化反应自制新型多胺化球形Ni2+模板交联壳聚糖吸附剂(P-C-CTS(Ni)),研究吸附剂对Ni2+的吸附行为,通过模型拟合和吸附动力学对吸附过程和方式进行讨论.通过扫描电镜表征,P-C-CTS(Ni)呈球体,内部具多孔结构.室温下对不同浓度Ni2+溶液进行吸附研究,吸附数据与Freundlich模型和BET模型拟合较好,证明该吸附剂呈多孔结构,吸附性能好,吸附过程为多层分子吸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对Ni2+吸附过程均包括3个阶段,即外表面扩散吸附、内表面扩散吸附和平衡吸附.30℃条件下,吸附数据对二级扩散方程拟合较好,二级速率常数k为8.119×10-3 g/(mg.min),说明该吸附剂对Ni2+吸附机理以化学吸附为主,受化学吸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衍生物吸附 吸附等温模型 吸附动力学 扩散方程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e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与吸附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伟 孙成贺 +2 位作者 王绍艳 李芊 王英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02-1105,共4页
以人参皂苷Re作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异丙醇和十二醇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原位热引发聚合制备人参皂苷Re分子印迹整体柱,并考察整体柱对Re的分离与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实验最适流... 以人参皂苷Re作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异丙醇和十二醇为致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原位热引发聚合制备人参皂苷Re分子印迹整体柱,并考察整体柱对Re的分离与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实验最适流动相为V(甲醇)∶V(水)=40∶60,整体柱的分离因子为1.769,采用迎头法测定吸附等温线,表明吸附遵循反Langmiur型等温线模型,饱和吸附量为0.247 mg/g,整体柱表现出对Re的特异性吸附性能。扫描电镜表明,聚合物内部形成独特孔隙结构,利于流动相的流动和模板分子的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E 分子印迹整体柱 吸附等温模型 特异性吸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改性活性炭对EDTA废水的吸附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剑 凤依 +2 位作者 谭雄文 鄢瑛 张会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81-86,共6页
采用盐酸和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获得酸改性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处理EDTA废水。考察改性条件(如酸的种类、改性时间和酸的浓度)、振荡速度和酸改性活性炭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 采用盐酸和硝酸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获得酸改性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处理EDTA废水。考察改性条件(如酸的种类、改性时间和酸的浓度)、振荡速度和酸改性活性炭投加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1.0mol/L盐酸改性12h所获得的改性活性炭吸附效果最好。在EDTA初始浓度为300mg/L、溶液体积为50mL、温度为20℃、振荡速度为200r/min,改性活性炭投加量为0.2g时,48h后吸附量为47.1 mg/g,吸附率为62.8%;而当改性活性炭投加量增加到2.0g时,吸附率达到93.8%。改性活性炭对EDTA的吸附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0.9963),其吸附动力学行为可用Bangham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改性活性炭 吸附 EDTA 吸附等温模型 吸附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