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化学驱油体系吸附滞留与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红艳 叶仲斌 +1 位作者 张继超 曹绪龙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4-66,共3页
主要针对胜利石油磺酸盐与助表面活性剂的二元驱体系中,研究其在油藏条件下,驱油体系的静、动态吸附规律与色谱分离特征。结果表明:胜利石油磺酸盐在低浓度下为线性吸附,最大静态吸附量为4.6mg/L,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降低其吸附... 主要针对胜利石油磺酸盐与助表面活性剂的二元驱体系中,研究其在油藏条件下,驱油体系的静、动态吸附规律与色谱分离特征。结果表明:胜利石油磺酸盐在低浓度下为线性吸附,最大静态吸附量为4.6mg/L,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降低其吸附量;石油磺酸盐与助表面活性剂存在一定色谱分离,且二元驱中聚合物的加入加大了这种色谱分离效应。试验证明,只要适当增大注入液中活性剂浓度,二者的复配协同效应可以得到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吸附滞留 色谱分离 二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吸附滞留规律及性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郭兰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87-589,606,共4页
建立了密闭取芯井岩芯中微量聚合物的分离及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的测试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地层中残留聚合物的性能变化,分析了聚合物在聚驱后油层中平面、层内及层间的吸附滞留规律,研究了聚合物吸附滞留量与剩余油饱和... 建立了密闭取芯井岩芯中微量聚合物的分离及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的测试方法;利用建立的方法研究了地层中残留聚合物的性能变化,分析了聚合物在聚驱后油层中平面、层内及层间的吸附滞留规律,研究了聚合物吸附滞留量与剩余油饱和度的关系;并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地层中残留聚合物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研究发现:聚驱后聚合物的性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水解度增加约50%左右,相对分子质量约为原始聚丙烯酰胺的1/10,其主要成分仍为聚丙烯酰胺,主要以絮状集聚的形式存在于地层中;聚驱后聚合物在平面上普遍存在吸附滞留,且剩余油富集的地方吸附滞留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采收率 密闭取芯 吸附滞留 聚合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吸附滞留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付青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1,共7页
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现场实施过程工艺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北二区东部油层储层物性参数,通过填砂模型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各组分质量浓度、剪切降黏和界面张力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三元复合驱动态条件下各... 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现场实施过程工艺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北二区东部油层储层物性参数,通过填砂模型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各组分质量浓度、剪切降黏和界面张力变化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三元复合驱动态条件下各组分的吸附滞留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的各类组分质量浓度均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注入量的增加而升高;运移20%距离时溶液黏度损失约60%;驱替前缘油水界面张力值高于10^(-2)mN/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溶液各组分吸附滞留主要集中在近井地带,在运移20%距离时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损失量分别为80%、25%和14%;储层渗透率越低,吸附滞留损失越严重。该研究可为指导大庆油田北二区三元复合驱开发技术调整提供数据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吸附滞留 室内实验 数值模拟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油藏复合驱过程中化学剂的吸附滞留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栾和鑫 唐文洁 +8 位作者 陈艳萍 陈权生 关丹 阙庭丽 徐崇军 云庆庆 帕提古丽·麦麦提 焦秋菊 向湘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4-507,514,共5页
为研究砾岩油藏复合驱过程中化学剂在油藏运移过程中的吸附滞留规律,以不同液固比条件下研究复合驱油体系在砾岩油砂吸附后界面性能以及化学剂吸附损耗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固液比条件下,二元体系(0.2%KPS202+0.1%KYPAM2)/三元体系(0.3... 为研究砾岩油藏复合驱过程中化学剂在油藏运移过程中的吸附滞留规律,以不同液固比条件下研究复合驱油体系在砾岩油砂吸附后界面性能以及化学剂吸附损耗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固液比条件下,二元体系(0.2%KPS202+0.1%KYPAM2)/三元体系(0.3%KPS304+0.15%KYPAM1+1.2%碳酸钠)经过岩心砂4次吸附后界面张力未发生明显改变,平衡界面张力IFT_(120 min)均达到超低界面张力(10-3mN/m)的指标要求;二元体系/三元体系经过岩心砂4次吸附后各化学剂含量均随着吸附次数增加而减少,随着岩心砂含量增加各化学剂浓度逐渐降低。化学剂浓度随吸附次数增加降低幅度大小排序为:ASP碱浓度>ASP表面活性剂浓度>SP表面活性剂浓度>ASP聚合物浓度≈SP聚合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滞留 固/液界面 复合驱 色谱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油田吸附滞留和不可及孔隙体积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欣然 刘宗宾 +2 位作者 李红英 瞿朝朝 颜冠山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定量描述吸附滞留孔隙体积和不可及孔隙体积在聚合物驱过程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渤海J油田聚合物驱方案优化提供重要依据,参照渤海J油田特征参数,依据相似原则开展了聚合物驱油以及产聚质量浓度测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与... 为定量描述吸附滞留孔隙体积和不可及孔隙体积在聚合物驱过程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渤海J油田聚合物驱方案优化提供重要依据,参照渤海J油田特征参数,依据相似原则开展了聚合物驱油以及产聚质量浓度测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能够较为可靠地用来计算产聚质量浓度;在聚合物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吸附滞留孔隙体积和不可及孔隙体积随岩心渗透率降低而增加;在驱替岩心渗透率相近的情况下,吸附滞留孔隙体积和不可及孔隙体积随注聚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渤海J油田吸附滞留孔隙体积为0.04~0.22 PV,不可及孔隙体积为0.12~0.22 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及孔隙体积 吸附滞留孔隙体积 产聚质量浓度 室内实验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在大庆油砂/水界面的混合吸附滞留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戚晶晶 李炜 +3 位作者 蒋建中 王峰 裴晓梅 崔正刚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597-602,共6页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测定了45℃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C16B)以及n(SDS)∶n(C16B)=20∶80混合物在带负电荷的大庆油砂上的吸附滞留。结果表明:SDS和C16B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003 4 mmol/g和0.023 7 mmol/g。以气/液界...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测定了45℃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C16B)以及n(SDS)∶n(C16B)=20∶80混合物在带负电荷的大庆油砂上的吸附滞留。结果表明:SDS和C16B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003 4 mmol/g和0.023 7 mmol/g。以气/液界面上的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参比,估算出两者在油砂/水界面的吸附层数分别为0.31和1.55,表明C16B先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吸附到界面,随后形成表面胶束;二者混合物的吸附是非均匀的,其中C16B发生了优先吸附;混合体系中两组分的吸附量皆大于单一体系相同平衡浓度下各自的吸附量,即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这种优先吸附和协同效应对于降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在油砂/水界面的吸附滞留和色谱分离效应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滞留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甜菜碱 油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页岩中矿物和干酪根留油能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林晔 包友书 +4 位作者 李钜源 李政 朱日房 张蕾 王宇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6-780,共5页
利用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陆相页岩中常见的矿物以及页岩的三元抽提残渣在模拟地层温度下吸附滞留烃和原油的能力。结果表明,陆相地层中常见的3种主要矿物吸附滞留烃和原油的能力为:伊利石〉蒙脱石〉碳酸盐岩,并且矿物吸附滞留原油的能... 利用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陆相页岩中常见的矿物以及页岩的三元抽提残渣在模拟地层温度下吸附滞留烃和原油的能力。结果表明,陆相地层中常见的3种主要矿物吸附滞留烃和原油的能力为:伊利石〉蒙脱石〉碳酸盐岩,并且矿物吸附滞留原油的能力要远远大于其对烃类的吸附滞留能力。主要包括无机矿物和干酪根的页岩三元抽提残渣对于烃类和原油的吸附滞留能力要远远大于混合矿物,计算结果表明,矿物对于烃类和原油的吸附滞留能力约在0.20~3.13 mg/g之间,而干酪根对于烃类和原油的吸附滞留能力约在55~150 mg/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滞留 矿物 干酪根 页岩油 湖相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类油层中三元复合驱体系的损耗及有效作用距离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刚 侯吉瑞 +3 位作者 李秋言 王少朋 李明远 刘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177,共7页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12%;复合体系运移全程距离后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损失率分别达到了92%、42.8%和31%,损失量都较为显著。复合体系的化学剂主要损失在注入井附近地层中,且这部分损失主要为'无效损耗',对采收率的贡献值有限。化学剂的损失导致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逐步降低。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际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前20%距离,因而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十分有限,而对20%井距之后的水驱残余油的进一步启动则是三元复合驱发展的潜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大庆二类油层 露头岩心 吸附滞留 超低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聚井堵塞动态过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磊 赵健 +3 位作者 申金伟 郭布民 李梦 鲍文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0年第4期40-43,共4页
为明确注聚井堵塞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堵塞物产生原因分析,利用长填砂管模拟了堵塞的动态过程。分析认为,聚合物配制过程中产生的鱼眼、注入水中钙镁离子引起聚合物分子桥接以及聚合物在孔隙中的吸附滞留是注聚井堵塞的主要原因。长填砂... 为明确注聚井堵塞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堵塞物产生原因分析,利用长填砂管模拟了堵塞的动态过程。分析认为,聚合物配制过程中产生的鱼眼、注入水中钙镁离子引起聚合物分子桥接以及聚合物在孔隙中的吸附滞留是注聚井堵塞的主要原因。长填砂管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注入过程中,聚合物/注入水、砂粒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大直径胶团,在注聚端造成严重堵塞;在采出端的堵塞主要来自聚合物在孔隙中的吸附滞留,堵塞程度相对较弱。通过注聚井堵塞动态变化的研究,为注聚井解堵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井 堵塞 吸附滞留 动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机聚驱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群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了不同时机聚驱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实验结果表明,早期注聚能够有效降低注入端附近剩余油饱和度,残余油体积细小,分布分散;后期注聚能够降低远离注入端的中后区域剩余油饱和度,残余油体...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了不同时机聚驱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实验结果表明,早期注聚能够有效降低注入端附近剩余油饱和度,残余油体积细小,分布分散;后期注聚能够降低远离注入端的中后区域剩余油饱和度,残余油体积较大,分布相对集中,整体驱替效果不如早期注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时机 剩余油分布 流度控制 吸附滞留 驱替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运移规律研究
11
作者 陈勇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2期55-55,共1页
以常规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对比,借助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压力传播特征分析其运移规律。结果显示:注聚初期,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岩心进口端吸附滞留现象严重,但随压力升高,聚合物分子链断裂,逐渐向岩心深部运移,进一步表明疏水... 以常规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对比,借助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压力传播特征分析其运移规律。结果显示:注聚初期,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岩心进口端吸附滞留现象严重,但随压力升高,聚合物分子链断裂,逐渐向岩心深部运移,进一步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运移是一个动态、渐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多孔介质 吸附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体系长距离运移过程中碱对组分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云飞 张丽 +1 位作者 侯吉瑞 赵凤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2-518,共7页
为揭示化学复合驱体系在地下长距离运移过程中组分浓度及吸附滞留量的变化规律,确定碱对组分损失的影响,用自行研制的30 m长填砂物理模型模拟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驱油过程,通过测量模型沿程... 为揭示化学复合驱体系在地下长距离运移过程中组分浓度及吸附滞留量的变化规律,确定碱对组分损失的影响,用自行研制的30 m长填砂物理模型模拟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驱油过程,通过测量模型沿程不同位置处样品组分的浓度,研究了复合体系各组分的损失、滞留规律以及碱对降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损失的作用。结果表明,复合体系长距离运移过程中,NaOH、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大量吸附滞留于近井地带(占模型总长0~23.3%),其浓度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随注入体积的增加降幅变缓。NaOH可在占模型总长23.3%的距离内分别降低HPAM和HABS滞留量9.69%和9.32%,使这一部分组分进入深部地带。长距离运移条件下碱对降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分损失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驱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 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 吸附滞留 长距离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l电子气体超纯纯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向荣 刘华平 +4 位作者 黄明星 钟军 张坚文 王树华 陈刚 《低温与特气》 CAS 2019年第1期34-39,共6页
报道了负载型超纯纯化材料及实验纯化器自主研发进展。通过超纯纯化,5N HCl电子气体中的水分,可由10-6(体积分数)级降至100×10-9(体积分数)以下,且重现性良好,水分最低降至12×10-9(体积分数);纯化过程不额外释出痕量的挥发性... 报道了负载型超纯纯化材料及实验纯化器自主研发进展。通过超纯纯化,5N HCl电子气体中的水分,可由10-6(体积分数)级降至100×10-9(体积分数)以下,且重现性良好,水分最低降至12×10-9(体积分数);纯化过程不额外释出痕量的挥发性金属杂质,对HCl中的多数金属杂质有吸附滞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材料 纯化器 氯化氢 深度除水 吸附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性淀粉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及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14
作者 周薇 董明哲 +1 位作者 张健 向问陶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5期312-315,共4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驱用于非均质性较强油藏开发的采收率,对一种可溶性改性淀粉MS在岩心表面的吸附滞留能力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S在Berea岩心上有较强的吸附滞留能力,具有较高的残余阻力系数;MS能较多地... 为了提高聚合物驱用于非均质性较强油藏开发的采收率,对一种可溶性改性淀粉MS在岩心表面的吸附滞留能力及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S在Berea岩心上有较强的吸附滞留能力,具有较高的残余阻力系数;MS能较多地进入并吸附在高渗透层,可有效改善注入流体的波及面积,增大流体在低渗透层的流动性;MS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后续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淀粉 吸附滞留 多孔介质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