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爽 倪师军 张成江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研究了铀在某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场址土壤中的吸附性能.用动态法测定了铀在该土壤中的平衡吸附量,研究了水相pH值、流量、土壤粒度和铀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对土壤吸附铀的影响:水相pH值接近中性时,平衡吸附量较大;流量为60 mL/h时的平衡... 研究了铀在某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场址土壤中的吸附性能.用动态法测定了铀在该土壤中的平衡吸附量,研究了水相pH值、流量、土壤粒度和铀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对土壤吸附铀的影响:水相pH值接近中性时,平衡吸附量较大;流量为60 mL/h时的平衡吸附量比90和120mL/h时大;土壤粒度小的平衡吸附量较大;铀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大.用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其中E lovich方程的拟合度最好.实验结果表明,该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场址土壤对铀的最大吸附率为54.75%,吸附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动态法 吸附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改性废酵母菌吸附废水中铜(Ⅱ)离子热力学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时代 《绿色科技》 2012年第5期164-166,168,共4页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应用低成本吸附剂废酵母菌在微波改性后去除废水中重金属铜(Ⅱ)离子,并通过改变反应过程中的pH值、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废酵母菌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来影响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90mi...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应用低成本吸附剂废酵母菌在微波改性后去除废水中重金属铜(Ⅱ)离子,并通过改变反应过程中的pH值、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废酵母菌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来影响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90min、温度为55℃、Cu2+初始浓度为40mg/L、微波改性废酵母菌投加量为4g/L时,微波改性酵母菌的最大吸附容量为41.84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常数△G0、△H0和△S0分别为-6.12kJ/mol、9.2kJ/mol和48.19kJ/mol。说明废酵母菌对Cu2+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微波改性废酵母菌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酵母菌 铜(Ⅱ)离子 投加量 力学常数 吸附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钠改性沸石对水中Cu^(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敏 柯俊锋 +2 位作者 何晓曼 雷娜娜 张其武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318,共5页
利用氢氧化钠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将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用于吸附去除水中的Cu^(2+),分析了p H、温度、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模型及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Cu^(2+... 利用氢氧化钠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将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用于吸附去除水中的Cu^(2+),分析了p H、温度、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模型及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对Cu^(2+)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天然沸石,当沸石投加量为10 g/L,Cu^(2+)为200 mg/L,p H为6.67,温度为50℃时,天然沸石和改性沸石对Cu^(2+)的吸附量分别为2.02、2.69 mg/g。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两种沸石对Cu^(2+)的吸附过程。天然沸石对Cu^(2+)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改性沸石的吸附行为拟合度更好。两种沸石对Cu^(2+)的吸附均为非均相吸附,且内扩散过程不是唯一的速控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CU^2+ 吸附等温模型 吸附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水中金霉素和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志礼 黄文星 葛圆圆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69,78,共9页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GO添加量、溶液p H、接触时间、溶液温度和金霉素(CTC)和亚甲基蓝(MB)的初...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分光光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GO添加量、溶液p H、接触时间、溶液温度和金霉素(CTC)和亚甲基蓝(MB)的初始质量浓度对GO吸附金霉素和亚甲基蓝的影响,并进行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GO对MB的吸附去除率要远高于对CTC的吸附去除率; GO对CTC和MB的吸附更符合准二阶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在300 K时,对CTC和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5. 25mg/g和1095. 70 mg/g; CTC和MB在GO上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金霉素 亚甲基蓝 吸附 去除率 吸附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对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英新 王耘 +1 位作者 刘永刚 马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建立相同实验条件下芦丁、黄芩苷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方程,阐释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对大孔树脂静态吸附的影响。方法:室温条件下,将等摩尔浓度的芦丁和黄芩苷溶液分别在AB-8树脂上进行静态吸附,分别采集相同时间点的样品,利用HPLC测定浓... 目的:建立相同实验条件下芦丁、黄芩苷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方程,阐释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对大孔树脂静态吸附的影响。方法:室温条件下,将等摩尔浓度的芦丁和黄芩苷溶液分别在AB-8树脂上进行静态吸附,分别采集相同时间点的样品,利用HPLC测定浓度,计算不同时间段的静态吸附量,绘制出静态吸附曲线,采用回归方法建立芦丁、黄芩苷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方程。结果:芦丁静态吸附方程为Y=4.715×X2+0.013×X1×X2;黄芩苷静态吸附方程为Y=4.921×X10.006×X2。二者的吸附动力学方程类型不同,在静态吸附上存在明显差异,表明结构对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研究化合物结构与大孔树脂吸附影响的内在关系,对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提高提取效率和选择性具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 静态吸附 吸附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硫铁矿尾矿库区土壤对Mn^(2+)、Fe^(x+)、Cu^(2+)的吸附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武鑫 万军伟 +2 位作者 张慕远 何林肯 梅伟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7-201,共5页
尾矿库区土壤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库区的生态环境,而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危害性大小取决于其进入土壤之后的吸附-解吸、形态转化、迁移等。为了进一步预测和防治土壤金属污染,取某硫铁矿尾矿库区土壤进行室内批淋滤实验,结果表明:淋滤液... 尾矿库区土壤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库区的生态环境,而金属离子在土壤中的危害性大小取决于其进入土壤之后的吸附-解吸、形态转化、迁移等。为了进一步预测和防治土壤金属污染,取某硫铁矿尾矿库区土壤进行室内批淋滤实验,结果表明:淋滤液中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越大,越有利于土壤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淋滤液的pH越小,越不利于土壤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土壤对Mn2+的吸附规律更符合双常数方程,对Fex+、Cu2+的吸附规律更符合Elovich吸附速率方程。假设土壤中金属离子可全部溶出,在1∶25土液比的实验条件下金属离子Mn2+、Fex+、Cu2+的持续溶出时间分别为3.28,284.5,1.224d,实际中造成的污染将更加严重。吸附量、吸附速率及分配系数均与淋滤液中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及土壤中背景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中金属溶出时间则与土壤中金属元素背景值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元素 吸附解吸 批淋滤试验 吸附动力学方程 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香蕉皮对六价铬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郑足红 胡超 章爱群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5期854-858,共5页
用硝酸和异丙醇改性处理香蕉皮,并在静态条件下探讨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H、温度对废水中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和异丙醇改性处理的香蕉皮在Cr(Ⅵ)初始浓度为100μg/m L、pH为1.5,吸附时间为90 min、吸附剂用量分别... 用硝酸和异丙醇改性处理香蕉皮,并在静态条件下探讨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pH、温度对废水中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和异丙醇改性处理的香蕉皮在Cr(Ⅵ)初始浓度为100μg/m L、pH为1.5,吸附时间为90 min、吸附剂用量分别为0.100和0.050 g/L、温度为30℃、转速为200 r/min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良好的吸附效果,对Cr(Ⅵ)的吸附量分别可达24.198、49.695 mg/g;二者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香蕉皮 吸附 Cr(Ⅵ) 吸附动力学方程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及花生壳活性碳对RO浓水的处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华 吴百春 +1 位作者 刘光全 李英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53-858,共6页
炼化企业污水回用系统产生的RO浓水量大,有毒有害污染物多,大多无法达标排放。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EEM)研究RO浓水的特性,并利用臭氧、花生壳活性炭和臭氧-花生壳活性炭联用考察对RO浓水中有机物... 炼化企业污水回用系统产生的RO浓水量大,有毒有害污染物多,大多无法达标排放。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EEM)研究RO浓水的特性,并利用臭氧、花生壳活性炭和臭氧-花生壳活性炭联用考察对RO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RO浓水结构复杂,含有腐殖酸类腐殖质和富里酸类腐殖质等荧光物质。利用阴离子树脂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含有较多的脂肪烃类物质;一类则含有较多的C=C、C=O和C—O等结构。臭氧化能去除RO浓水中部分有机物,且在碱性条件下降解效果较好。而花生壳活性炭对RO浓水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其吸附效果显著高于臭氧,而且酸性条件有利于该吸附反应的进行。但臭氧化能显著改善花生壳活性炭对RO浓水中UV_(254)的吸附,且吸附速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粉 活性炭吸附 臭氧化 浓水 水中有机物 结构复杂 吸附动力学方程 阴离子树脂 腐殖质 污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