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铸法制备Zr-Al-Ni-Cu-Mo大块非晶合金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伟荣 王英敏 +1 位作者 羌建兵 董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26,共2页
采用吸铸方法制备了 Zr6 0 Al9Ni1 5Cu1 5Mo1 五元合金 ,利用 X射线、光学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合金组织从宏观上看 ,几乎均由非晶相组成 ,其玻璃转变温度 Tg、晶化温度 Tx 值分别为 6 88和 ... 采用吸铸方法制备了 Zr6 0 Al9Ni1 5Cu1 5Mo1 五元合金 ,利用 X射线、光学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合金组织从宏观上看 ,几乎均由非晶相组成 ,其玻璃转变温度 Tg、晶化温度 Tx 值分别为 6 88和 773K,过冷液相区宽度 ΔTx 值为 85 K,表明了一个具有大的玻璃形成能力的五元非晶合金的形成 ,但与四元 Zr- Al- Ni- Cu合金系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Zr-Al-Ni-Cu-Mo 吸铸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Cu_(50)Zr_(42)Al_8块状金属玻璃 被引量:4
2
作者 寇生中 岳武 +1 位作者 丁雨田 许广济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共3页
采用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了Cu基块状金属玻璃,对直径5.0 mm的Cu50Zr42Al8三元合金圆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圆棒的组织为明显的非晶相,玻璃转变温度Tg、... 采用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了Cu基块状金属玻璃,对直径5.0 mm的Cu50Zr42Al8三元合金圆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圆棒的组织为明显的非晶相,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的值分别为730 K与778 K,过冷液相区宽度ΔT值为48 K,临界冷却速度Rc为25.5 K/s,表明该合金具有较强的玻璃形成能力,悬浮熔炼-铜模吸铸法是一种适合于制备块状金属玻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金属玻璃 悬浮熔炼 铜模吸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模吸铸法制备的Fe_(74)Al_4Sn_2P_(10)Si_4B_4C_2块体非晶与块体纳米晶合金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非非 周少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0-633,共4页
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1.0mm和 2 .0mm的Fe74 Al4 Sn2 P1 0 Si4 B4 C2 块体非晶合金和直径 2 .0mm的Fe74 Al4 Sn2 P1 0 Si4 B4 C2 块体纳米晶合金圆棒。利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和差热分析仪 (DTA)对Fe74 Al4 Sn2 P1 0... 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1.0mm和 2 .0mm的Fe74 Al4 Sn2 P1 0 Si4 B4 C2 块体非晶合金和直径 2 .0mm的Fe74 Al4 Sn2 P1 0 Si4 B4 C2 块体纳米晶合金圆棒。利用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和差热分析仪 (DTA)对Fe74 Al4 Sn2 P1 0 Si4 B4 C2 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热性质进行了测定。该非晶合金的超冷液相区ΔTx 为 16 .7K ,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g Tm 和Tg Tl 分别为 0 .6 0和 0 .5 7。Fe74 Al4 Sn2 P1 0 Si4 B4 C2 合金接近共晶成分 ,在 10K min的冷却速率下其过冷度可达 86 .7K。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观察了制备态的Fe74 Al4 Sn2 P1 0 Si4 B4 C2 纳米晶合金圆棒的结构 ,为非晶基体上均匀分布的尺寸 10~ 2 0nm的α Fe晶粒。Fe74 Al4 Sn2 P1 0 Si4 B4 C2 合金能达到较大的过冷度 ,具有较高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 (接近共晶合金成分 )和过冷合金熔体的二步相析出有利于块体非晶合金和块体纳米晶合金的形成。铜模吸铸法既可制备块体非晶合金 ,也可制备块体纳米晶合金 ,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制备块体非晶合金和块体纳米晶合金的方法 ,并进一步证实利用快速凝固法可以直接制备块体纳米晶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 铁基块体纳米晶合金 铜模吸铸 约化玻璃转变温度 共晶合金 调幅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水冷铜坩埚中用吸铸法制备Cu_(47)Ti_(34)Zr_(11)Ni_8块状非晶合金 被引量:1
4
作者 寇生中 岳武 +1 位作者 丁雨田 许广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3期302-303,共2页
在水冷铜坩埚中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直径4.0mm的Cu47Ti34Zr11Ni8合金圆棒,利用X射线(XRD)、对合金的结构进行了测定。XRD图表明该合金圆棒的组织为明显的非晶相。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制备Cu基块状非晶。
关键词 水冷铜坩埚 吸铸 块状非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铸法制备Mg-基大块非晶合金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利召 李福山 耿家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18,共3页
采用吸铸方法首次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Mg65Cu20Gd10Co5(原子百分比)四元玻璃态金属合金,并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从XRD图谱看,该合金几乎均由非晶相组成,由DSC曲线分析知合金... 采用吸铸方法首次制备出直径为3 mm的Mg65Cu20Gd10Co5(原子百分比)四元玻璃态金属合金,并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从XRD图谱看,该合金几乎均由非晶相组成,由DSC曲线分析知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值分别为413和473 K,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值为60 K,表明该合金具有较大的玻璃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基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吸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模具的Zr基非晶合金微零件吸铸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志靖 易传云 +2 位作者 史铁林 文驰 廖广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801-2805,共5页
基于硅模具提出了一种吸铸成形Zr基非晶合金微零件的方法。采用真空氩弧熔化吸铸炉进行了非晶合金微零件吸铸成形实验,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合金熔液温度,发现合金熔液在1116℃下能够完全复制宽3μm、深3μm的硅方形微槽结构且具有较好的... 基于硅模具提出了一种吸铸成形Zr基非晶合金微零件的方法。采用真空氩弧熔化吸铸炉进行了非晶合金微零件吸铸成形实验,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合金熔液温度,发现合金熔液在1116℃下能够完全复制宽3μm、深3μm的硅方形微槽结构且具有较好的表面形貌。随后分别采用带有多型腔和双层型腔的硅模具进行了吸铸成形实验,成功制备了模数为50μm的非晶合金微齿轮零件,微零件的硬度及弹性模量分别为6.49GPa和94.9GPa。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硅模具吸铸成形Zr基非晶合金是一种制备高精度、高表面质量、高性能微零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吸铸 硅模具 微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模吸铸与高能球磨制备Zr46Cu46Al8非晶合金的组织结构及晶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东洋 陶平均 +3 位作者 杨元政 黄正华 李福海 黄文豪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5,共7页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直径3mm的Zr46Cu46Al8块体非晶合金,利用高能球磨法获得了不同粒径的合金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及热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制备方法对非晶合金组织结构及晶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直径3mm的Zr46Cu46Al8块体非晶合金,利用高能球磨法获得了不同粒径的合金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及热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制备方法对非晶合金组织结构及晶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块体合金和粉体合金均可获得完全非晶结构;块体非晶合金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效应;单因素变量法制备非晶粉体的最佳参数为:转速300 r·min^-1,球料比30:1,球磨时间15 h;相同条件下,除过冷液相区外,块体非晶合金热力学参数普遍高于非晶粉体,且晶化放热更剧烈;随着加热速率增大,二者热力学参数均向高温区移动,过冷液相区的宽度也逐渐增加;块体非晶合金和非晶粉体的特征温度表观激活能数值相近,块体非晶态合金的表观激活能较非晶粉体高,热稳定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铜模吸铸 球磨 组织结构 晶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Ti-Zr-Ni准晶的贮氢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火根 银陈 +1 位作者 吴江 张鹏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研究铸态Ti-Zr-Ni准晶体的贮氢特性。Ti40Zr40Ni20合金在吸铸条件下形成了近单一的二十面体准晶相(IQC相),其吸氢坪台压力在170℃时约20 kPa,160℃时只有0.6 kPa,吸氢量为0.8%(质量分数);而Ti45Zr38Ni17合金在同样条件下则形成了IQC、Mg... 研究铸态Ti-Zr-Ni准晶体的贮氢特性。Ti40Zr40Ni20合金在吸铸条件下形成了近单一的二十面体准晶相(IQC相),其吸氢坪台压力在170℃时约20 kPa,160℃时只有0.6 kPa,吸氢量为0.8%(质量分数);而Ti45Zr38Ni17合金在同样条件下则形成了IQC、MgZn2结构的C14 Laves相与体心立方结构的β-(Ti,Zr)固溶相,它可实现室温贮氢,150℃时贮氢量达到4%,且具有较好的吸氢动力学。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与制备方法对Ti-Zr-Ni准晶的贮氢特性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Ni合金 准晶 贮氢 吸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玉来 沈军 +4 位作者 孙剑飞 王刚 邢大伟 周彼德 李庆春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综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对比了吸铸法制备的棒状Zr41 2Ti13 8Cu12 5Ni10Be22 5,Zr57Cu20Al10Ni8Ti5,Zr52 5Ti5Cu17 9Ni14 6Al10(原子分数)大块非晶样品的过冷温度区间宽度(ΔTx),给出了3种大块非晶合金系列的热稳定... 综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对比了吸铸法制备的棒状Zr41 2Ti13 8Cu12 5Ni10Be22 5,Zr57Cu20Al10Ni8Ti5,Zr52 5Ti5Cu17 9Ni14 6Al10(原子分数)大块非晶样品的过冷温度区间宽度(ΔTx),给出了3种大块非晶合金系列的热稳定性参数Tg、Tx及ΔTx,提出了大块非晶合金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吸铸 热稳定性参数 牛顿流动 超塑性 弹性模量 软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态处理对Zr_(60)Cu_(17.5)Al_(7.5)Ni_(10)Ti_5非晶形成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寇生中 陈延 +4 位作者 刘广桥 李娜 郑宝超 黄文军 索红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75-1880,共6页
采用铜模吸铸法将Ti元素添加到Zr65Cu17.5Al7.5Ni10非晶合金中,制备得到直径为3 mm的大块非晶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等研究半固态处理对Zr60Cu17.5Al7.5Ni10Ti... 采用铜模吸铸法将Ti元素添加到Zr65Cu17.5Al7.5Ni10非晶合金中,制备得到直径为3 mm的大块非晶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等研究半固态处理对Zr60Cu17.5Al7.5Ni10Ti5大块非晶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非晶形成能力、压缩力学性能以及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固态处理技术对非晶合金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能够提高非晶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半固态下Zr60Cu17.5Al7.5Ni10Ti5表现出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表征非晶形成能力的参数Trg为0.618 9,过冷液相区△Tx达到40 K;且当吸铸电压为7 kV时试样的塑性最好,为1.94%,强度为1 487.41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半固态处理 非晶形成能力 吸铸电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对Ti基非晶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燕春 赵志平 +3 位作者 袁小鹏 寇生中 李春燕 罗文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098-19100,19105,共4页
采用悬浮熔炼-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了(Ti0.5Ni0.5-xZrx)80Cu20(x=0,0.02,0.04,0.06和0.08)。通过对Zr的添加量的控制制备具有组织连续梯度的非晶复合材料,研究其组织和力学行为及微量Zr的添加对此非晶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采用悬浮熔炼-水冷铜模吸铸法制备了(Ti0.5Ni0.5-xZrx)80Cu20(x=0,0.02,0.04,0.06和0.08)。通过对Zr的添加量的控制制备具有组织连续梯度的非晶复合材料,研究其组织和力学行为及微量Zr的添加对此非晶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过程的温度梯度决定了复合材料的组织梯度,由表及里,主要为非晶相、马氏体相和奥氏体树枝晶相。铸态非晶基体上析出了B2-Ti(Ni,Cu)过冷奥氏体相和B19’-Ti(Ni,Cu)热诱发马氏体相,加载断裂后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马氏体衍射峰比铸态增强且马氏体择优取向。随着Zr的不断添加,此系列非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先提高后降低,奥氏体含量不断下降,相变诱发塑性减弱,从而塑性逐级递减,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非晶复合材料 铜模吸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对Cu基块体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登伟 滕新营 +1 位作者 李波 张文洁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46,共4页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为5 mm的Cu45Zr45.5-yTi9.5Aly(y=2,4,6,8)块体非晶合金试样,研究添加Al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做结构及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当x(Al)=6%时合金系...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直径为5 mm的Cu45Zr45.5-yTi9.5Aly(y=2,4,6,8)块体非晶合金试样,研究添加Al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做结构及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当x(Al)=6%时合金系的非晶形成能力最强,过冷液相区最宽,Δtx为65.3℃,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为0.61。而当x(Al)=4%时,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最大为0.64,但过冷液相区Δtx仅为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玻璃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铜模吸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凝固条件下Al_4Sr相的形貌特征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磊 许斯洋 +1 位作者 张海涛 崔建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337,346,共6页
以Al-20Sr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浇铸和吸铸两种方式制备了中间合金,利用扫描电镜系统考察了不同凝固条件下初生Al_4Sr相的形貌特征演变.结果表明:850℃浇铸时,Al_4Sr相呈规则且完整的块状形貌,950℃浇铸时Al_4Sr相呈长条状,具有明显的择... 以Al-20Sr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浇铸和吸铸两种方式制备了中间合金,利用扫描电镜系统考察了不同凝固条件下初生Al_4Sr相的形貌特征演变.结果表明:850℃浇铸时,Al_4Sr相呈规则且完整的块状形貌,950℃浇铸时Al_4Sr相呈长条状,具有明显的择优晶体学生长特征(择优晶体学生长方向<100>);升温至850℃吸铸时,试样中心和边部的Al_4Sr相均呈较规则且完整的块状形貌,升温至900,950℃,降温至900℃吸铸时,试样中心Al_4Sr相主要呈细长条竹节状,边部呈短条或椭圆状,降温至850,800℃吸铸时中心呈粗大和细小条状两种形貌,降温至750℃吸铸时为粗大的条状.凝固条件对Al_4Sr相的形貌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R中间合金 吸铸 Al4Sr相 形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Cu_(50)Zr_(42)Al_8块状非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寇生中 李春燕 +1 位作者 厚阿红 岳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5,共3页
采用铜模吸铸法成功制备了Cu50Zr42Al8块状非晶,用纳米压痕法研究了铸态和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退火后试样的力学性能,等温退火后试样的塑性增加而硬度和弹性减小。
关键词 铜基块状非晶 铜模吸铸 力学性能 纳米压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基非晶及准纳米晶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项宏福 王冀恒 李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2,共4页
用Al、B取代Ti50Ni15Cu25Sn3Be7中有毒的Be元素,采用真空甩带及铜模吸铸法制备名义成分为Ti50Ni15Cu25-Sn3Al6.9B0.1的非晶合金。对制得的合金经热处理制备准纳米晶体。采用SEM观察组织及晶粒大小。XRD分析结果表明,铜模吸铸法所制得的... 用Al、B取代Ti50Ni15Cu25Sn3Be7中有毒的Be元素,采用真空甩带及铜模吸铸法制备名义成分为Ti50Ni15Cu25-Sn3Al6.9B0.1的非晶合金。对制得的合金经热处理制备准纳米晶体。采用SEM观察组织及晶粒大小。XRD分析结果表明,铜模吸铸法所制得的合金为晶态加少量非晶。DTA分析表明,合金存在三个相变转变点,转变温度分别为Te1=350℃、Te2=430℃和Te3=510℃。合金经800℃油淬10min、350℃回火12h后晶粒细化,晶粒尺寸在1μm以下,其中析出相的晶粒尺寸已是准纳米级或纳米级尺度。回火24h后晶粒明显长大,晶粒平均尺寸在10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基非晶 准纳米晶 铜模吸铸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颗粒添加对块状Cu_(47)Zr_(40)Al_(13)非晶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李波 滕新营 +1 位作者 高云 张登伟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块体Cu47Zr40Al13基体中加入微量TiB2陶瓷颗粒,电弧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含原位陶瓷颗粒的非晶复合材料,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样品,结果表明:试样为含部分晶相Cu10Zr7的不完全非晶态;随TiB2质量分数... 在块体Cu47Zr40Al13基体中加入微量TiB2陶瓷颗粒,电弧熔炼铜模吸铸法制备含原位陶瓷颗粒的非晶复合材料,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样品,结果表明:试样为含部分晶相Cu10Zr7的不完全非晶态;随TiB2质量分数增加,合金基体的非晶形成能力没有显著变化;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由43K增至48.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铜模吸铸 非晶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含量对FeSiB合金结构演变的影响
17
作者 王官充 冯拉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88-2092,共5页
FeSiB非晶合金价格低廉、软磁性能优异,其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为了提高Fe-Si-B的加工性、生产效率和非晶稳定性,研究者通常会引入第四种元素或进行前驱体退火处理。本研究尝试引入Er元素以改善FeSiB的结构和非晶性能。采用铜模吸铸法... FeSiB非晶合金价格低廉、软磁性能优异,其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为了提高Fe-Si-B的加工性、生产效率和非晶稳定性,研究者通常会引入第四种元素或进行前驱体退火处理。本研究尝试引入Er元素以改善FeSiB的结构和非晶性能。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不同Er含量的Fe75-xB8Si17-Erx(x=0~0.8)(原子分数,%)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了掺Er的FeSiB合金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磁性能,分析了Er含量对FeSiB合金结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r的添加量从0%增至0.4%时,Er元素主要改变合金中α-Fe晶粒数量及粒径;在Er含量为0.5时合金形成非晶态;但当Er含量大于0.6%时,合金向过共晶点移动,促进了Fe-B相和Fe-Si相的生成,使得合金的非晶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模吸铸 铁基非晶合金 微观结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铍钛合金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仕先 王晶 +1 位作者 赵福泽 张新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4,共5页
采用电弧熔炼和吸铸成形方法制备了Be-16%Ti、Be-24%Ti和Be-30.8%Ti三种成分的合金,对合金相组成、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e-16%Ti和Be-24%Ti合金由Be相和Be_(12)Ti相组成,Be-30.8%Ti合金中除了Be相及Be_(12)Ti相还存... 采用电弧熔炼和吸铸成形方法制备了Be-16%Ti、Be-24%Ti和Be-30.8%Ti三种成分的合金,对合金相组成、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e-16%Ti和Be-24%Ti合金由Be相和Be_(12)Ti相组成,Be-30.8%Ti合金中除了Be相及Be_(12)Ti相还存在Be_(12)Ti相;随着吸铸成形过程凝固速率的增大,Be-30.8%Ti合金铸件中晶粒尺寸逐渐减小,φ8 mm的Be-30.8%Ti合金铸件中一次枝晶间距达40μm,而φ4 mm铸件中一次枝晶间距约为10μm;随着Ti含量的增加,Be-Ti合金硬度明显增大,Be-30.8%Ti合金显微硬度可达95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i合金 电弧熔炼 吸铸 显微组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量对块体纳米晶NdFeB永磁材料的影响
19
作者 梁惠东 郑汉杰 +3 位作者 杨浩 王晨 陈俊锋 汪炳叔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30,共6页
通过铜模吸铸法制备Φ2 mm的棒状Nd8.5Fe65.5 Ti2ZrNbB 22-xNx(x=0~2,原子分数,%)合金,研究了氮添加量对样品微结构、室温和高温磁性能、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元素可以细化晶粒,抑制Nd19Fe68 B68相的生成,促进Nd 2Fe14B永... 通过铜模吸铸法制备Φ2 mm的棒状Nd8.5Fe65.5 Ti2ZrNbB 22-xNx(x=0~2,原子分数,%)合金,研究了氮添加量对样品微结构、室温和高温磁性能、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元素可以细化晶粒,抑制Nd19Fe68 B68相的生成,促进Nd 2Fe14B永磁相的生成,显著提高样品的磁性能、温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当x=1时,样品的室温磁性能、高温磁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均达到最佳。与x=0的样品相比,x=1的样品的室温内禀矫顽力iHc、剩磁B r和最大磁能积(BH)max分别提高了70.6%、14.6%和100.0%;25~180℃温度范围内的剩磁温度系数α和矫顽力温度系数β的绝对值分别降低了36.1%和19.7%;25~250℃温度范围内的磁通不可逆损失Hirr从-30.8%/K提高到-19.6%/K;自腐蚀电位E corr从-0.979 V升高到-0.784 V,自腐蚀电流I corr从1.054×10^-4 A/cm^2下降到1.736×10^-5 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材料 NDFEB 铜模吸铸 磁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倍增材料Be-Ti合金的制备
20
作者 彭仕先 杨勋刚 +2 位作者 李晋锋 苏斌 王晶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0,48,共4页
Be_(12)Ti化合物有望替代Be作为新一代核反应堆中子倍增材料。本文采用电弧熔炼+吸铸方法制备了Be-5wt%Ti,Be-8wt%Ti,Be-12wt%Ti,Be-14wt%Ti合金样品,并对合金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Be-Ti合金主要由初生B... Be_(12)Ti化合物有望替代Be作为新一代核反应堆中子倍增材料。本文采用电弧熔炼+吸铸方法制备了Be-5wt%Ti,Be-8wt%Ti,Be-12wt%Ti,Be-14wt%Ti合金样品,并对合金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Be-Ti合金主要由初生Be相和Be_(12)Ti相组成;随着Ti含量的增加,Be_(12)Ti相面积百分数也由最初的25%提高到75%,同时Be_(12)Ti相尺寸也逐渐增大;当Ti含量达到14 wt%时,Be_(12)Ti相尺寸约为25μm;采用该方法制备的Be-Ti合金杂质元素含量少,Ti元素宏观偏析度均不超过15%。这为制备高品质Be-Ti合金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i合金 吸铸 Be12Ti相 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