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使用吸湿溶液的叉流除湿模块尺寸优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华 江亿 曲凯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78-884,共7页
在叉流除湿装置实验测试和理论建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压降损失和热质交换效果两方面因素,提出了叉流除湿模块尺寸的优化方法,并通过优化分析给出了该模块的优化尺寸。对于设计风量为600m^3/h的除湿模块,原有的模块尺寸为500×500... 在叉流除湿装置实验测试和理论建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压降损失和热质交换效果两方面因素,提出了叉流除湿模块尺寸的优化方法,并通过优化分析给出了该模块的优化尺寸。对于设计风量为600m^3/h的除湿模块,原有的模块尺寸为500×500×1200mm^3,优化后的除湿模块尺寸为650×310×1050mm^3。优化后模块的热质交换效果与原有模块相同,但体积为原有模块体积的70%,压降仅为原有模块的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溶液 湿 叉流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液降膜型景观除湿系统吸湿量的研究
2
作者 陈剑波 王飞 +1 位作者 亢友立 韩星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0-71,共2页
分析了降膜除湿的湿传递机理,运用相际平衡和双膜传质理论,建立了降膜除湿系统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得到了降膜溶液吸湿量计算公式。搭建了降膜型景观除湿系统稳态除湿实验台,根据配制的CaCl_2和LiCl饱和溶液,进行了稳态变工况除湿实验... 分析了降膜除湿的湿传递机理,运用相际平衡和双膜传质理论,建立了降膜除湿系统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得到了降膜溶液吸湿量计算公式。搭建了降膜型景观除湿系统稳态除湿实验台,根据配制的CaCl_2和LiCl饱和溶液,进行了稳态变工况除湿实验。CaCl_2溶液和LiCl溶液稳态工况下的吸湿量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比较结果显示:在一定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范围内,理论模型所得公式对于CaCl_2溶液和LiCl溶液的降膜景观除湿系统吸湿量计算均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应用于类似降膜除湿系统的相关理论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型景观除湿 湿量CaCl2溶液 LiCl溶液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除湿/再生过程中场均匀分布原则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晓华 易晓勤 +1 位作者 常晓敏 江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9-945,共7页
通过分析溶液除湿、再生过程中传热作用与传质作用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传质驱动力(湿差)和全热换热驱动力(焓差)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传质驱动力场分布越均匀,传质效果越优。除湿过程和以热溶液为热源的再生过程中,传质方向与全热换热... 通过分析溶液除湿、再生过程中传热作用与传质作用的相互影响关系,得出:传质驱动力(湿差)和全热换热驱动力(焓差)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传质驱动力场分布越均匀,传质效果越优。除湿过程和以热溶液为热源的再生过程中,传质方向与全热换热方向相同,相同条件下逆流流型的传质效果最优、叉流次之、顺流最差。而以热空气为热源的再生过程中,传质方向与全热换热方向相反,相同条件下顺流流型的传质效果最优、逆流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溶液 湿 再生 均匀性因子 热质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