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养护机制对再生混凝土材料宏、细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覃源
闫鹏飞
+2 位作者
魏毅萌
段明翰
方建银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27-9138,共12页
再生混凝土作为绿色生态混凝土,其在生态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为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采用内养护方式将再生骨料预处理至干燥、半饱和、饱和状态,分别以50%、100%的取代率取代普通混凝土,并设置干燥状态的普通混凝土作为对照组...
再生混凝土作为绿色生态混凝土,其在生态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为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采用内养护方式将再生骨料预处理至干燥、半饱和、饱和状态,分别以50%、100%的取代率取代普通混凝土,并设置干燥状态的普通混凝土作为对照组,分析了不同取代率下含水量对再生混凝土宏细观性能的影响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建立再生骨料吸水、解吸模型从细观尺度诠释内养护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同等取代率下,养护90 d时抗压强度较优异的是含水率50%的再生混凝土组。取代率增大,孔隙增多,养护90 d时,R50P、R100P的孔隙率比7 d时分别降低14.2%、10.3%,说明含水率50%的再生骨料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孔隙和界面过渡区结构;骨料吸水、解吸过程中发挥的内养护作用机制是再生混凝土后期强度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内养护
孔隙结构
界面过渡区
吸水、解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养护机制对再生混凝土材料宏、细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覃源
闫鹏飞
魏毅萌
段明翰
方建银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27-913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9109,52279139)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22JM-303)。
文摘
再生混凝土作为绿色生态混凝土,其在生态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为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采用内养护方式将再生骨料预处理至干燥、半饱和、饱和状态,分别以50%、100%的取代率取代普通混凝土,并设置干燥状态的普通混凝土作为对照组,分析了不同取代率下含水量对再生混凝土宏细观性能的影响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建立再生骨料吸水、解吸模型从细观尺度诠释内养护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同等取代率下,养护90 d时抗压强度较优异的是含水率50%的再生混凝土组。取代率增大,孔隙增多,养护90 d时,R50P、R100P的孔隙率比7 d时分别降低14.2%、10.3%,说明含水率50%的再生骨料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孔隙和界面过渡区结构;骨料吸水、解吸过程中发挥的内养护作用机制是再生混凝土后期强度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内养护
孔隙结构
界面过渡区
吸水、解吸模型
Keywords
recycled concrete
internal maintenance
pore structure
interface transition area
water absorption,desorption model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养护机制对再生混凝土材料宏、细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覃源
闫鹏飞
魏毅萌
段明翰
方建银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