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辛胺与N,N-二甲基甲酰胺复配无水吸收剂的CO_(2)吸收与解吸实验研究
1
作者 何彦 田英林 +3 位作者 杜庶铭 王乐萌 付东 张盼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31-337,342,共8页
选取异辛胺(EHA)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组合作为新型无水吸收剂,探讨了其在捕集模拟烟气中CO_(2)时的吸收与解吸性能变化,并分析了其循环性能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EHA-DMF无水吸收剂在高浓度下具有更高的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且在... 选取异辛胺(EHA)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组合作为新型无水吸收剂,探讨了其在捕集模拟烟气中CO_(2)时的吸收与解吸性能变化,并分析了其循环性能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EHA-DMF无水吸收剂在高浓度下具有更高的吸收容量和解吸速率,且在循环使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反应机理分析显示,EHA吸收CO_(2)生成氨基甲酸酯,而DMF作为助剂促进了CO_(2)的快速传递。此外,湿壁塔实验表明,CO_(2)吸收速率受CO_(2)负载增加和烟气流量减少而下降。综合上述分析,该复配吸收剂在工业应用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无水吸收 吸收-解吸性能 异辛胺 N N-二甲基甲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接触器内TETA-DEEA-TMS-H_(2)O相分离捕获剂吸收CO_(2)传质性能
2
作者 吴大卫 尹一涵 +4 位作者 曹智勇 林海周 范永春 高红霞 梁志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39-6048,共10页
化学吸收法特别是胺法捕获燃烧后尾气中的CO_(2)目前最具产业化应用前景。然而,传统胺溶液[以30%单乙醇胺(MEA)为基准]存在再生能耗高等难题,在填料塔内吸收CO_(2)可能会存在液泛、发泡、夹带等操作运行问题。胺基相分离型CO_(2)吸收剂... 化学吸收法特别是胺法捕获燃烧后尾气中的CO_(2)目前最具产业化应用前景。然而,传统胺溶液[以30%单乙醇胺(MEA)为基准]存在再生能耗高等难题,在填料塔内吸收CO_(2)可能会存在液泛、发泡、夹带等操作运行问题。胺基相分离型CO_(2)吸收剂吸收CO_(2)后,仅需送富CO_(2)相溶液去解吸,有望大幅降低CO_(2)解吸能耗。本文通过高效胺基相分离型捕获剂耦合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强化CO_(2)吸收传质。首先,利用CO_(2)吸收-解吸筛选装置探究了几种吸收剂的CO_(2)吸收-解吸综合性能和分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三乙烯四胺(TETA)-N,N-二乙基乙醇胺(DEEA)-环丁砜(TMS)-水具有较好的分相性能和CO_(2)捕获性能。然后,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内研究了CO_(2)负载量、TETA浓度、液相进料温度、液体流速、进口气速和CO_(2)分压对TETA-DEEA-TMS-H_(2)O相分离吸收剂CO_(2)吸收通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吸收通量随CO_(2)负载量的增加而降低,随液相进料温度、液体流速、进口气速和CO_(2)分压的增大而增大,由于分相原因使CO_(2)吸收通量随TET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O_(2)脱除率与进口气速和CO_(2)分压呈负相关关系。最后,建立了较准确的气相总传质系数KG的预测模型,其绝对平均误差为1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相分离型吸收 膜接触器 吸收-解吸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吸-吸收耦合浓缩稀盐酸过程模型建立与计算
3
作者 李玉美 王桂芝 +2 位作者 王志刚 沙沙 白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27,共5页
为解决工业稀盐酸浓缩问题,文中提出并研究了多级加盐解吸-吸收耦合浓缩稀盐酸新方法。该方法的每一级由一个解吸釜和一段吸收塔构成,通过控制解吸釜盐浓度及其他操作条件进行加盐解吸-吸收的耦合增浓过程,实现逐级增浓,最终获得所需浓... 为解决工业稀盐酸浓缩问题,文中提出并研究了多级加盐解吸-吸收耦合浓缩稀盐酸新方法。该方法的每一级由一个解吸釜和一段吸收塔构成,通过控制解吸釜盐浓度及其他操作条件进行加盐解吸-吸收的耦合增浓过程,实现逐级增浓,最终获得所需浓度的盐酸产品。在对过程进行分析、简化和假设的基础上,建立MESH方程得到多级浓缩稀盐酸工艺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该过程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并进行模拟计算。为验证模型可靠性,进行了三级加盐解吸-吸收耦合浓缩稀盐酸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变化规律相同,表明多级加盐解吸-吸收耦合浓缩稀盐酸新方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盐解吸-吸收 多级耦合过程 浓缩 稀盐酸 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专利转移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
4
作者 周静 郑晔晴 贾宏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7,共16页
研究大学专利转移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对于衡量检验大学专利转移水平、促进科研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国内383所大学在2002-2021年间向28435家国内企业转移的专利及相关数据构建样本集,建立负二项回归模型,基于吸收-解吸能力视... 研究大学专利转移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对于衡量检验大学专利转移水平、促进科研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国内383所大学在2002-2021年间向28435家国内企业转移的专利及相关数据构建样本集,建立负二项回归模型,基于吸收-解吸能力视角从专利转移规模和强度两个方面对大学专利转移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大学专利产出始终正向影响专利转移规模和强度,但影响力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大学技术转移机构在2019—2021年间开始对专利转移规模和强度产生正向影响,其正向的制度性效应明显;大学异地机构在不同时段对专利转移水平产生的影响不稳定;企业研发人力资源自2008年开始正向影响大学专利转移规模和强度;企业研发强度对大学专利转移水平具有双向影响。因此,大学应加强对专利申请的质量控制及对存量专利的精细管理;技术转移机构在推动向已有企业客户转移更多高质量专利的同时,应积极拓展与新企业的联系;大学应加强对异地机构的资源调动和协调,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异地机构嵌入当地研发网络;通过高质量专利转移、毕业生就业、校企深层次合作等途径促进大学专利转移和企业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专利 转移水平 转移规模 转移强度 吸收-解吸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丁基二乙烯三胺碳捕集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5
作者 江耀 张峰 +3 位作者 由远超 丁陈林 杨程程 张淇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6-170,共5页
以二乙烯三胺(DETA)和环氧丁烷(BO)为原料、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为伯胺基保护剂,通过取代反应、开环加成反应、水解反应、分离纯化等工艺,制备羟丁基二乙烯三胺(HBDETA)碳捕集剂。研究发现取代反应、开环加成反应、水解反应的优化原料... 以二乙烯三胺(DETA)和环氧丁烷(BO)为原料、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为伯胺基保护剂,通过取代反应、开环加成反应、水解反应、分离纯化等工艺,制备羟丁基二乙烯三胺(HBDETA)碳捕集剂。研究发现取代反应、开环加成反应、水解反应的优化原料比分别为n(DETA)∶n(MIBK)=1∶5、n(DETA)∶n(BO)=1∶2、n(DETA)∶n(H2O)=1∶6。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的HBDETA纯度达97%,并通过核磁和质谱验证出HBDETA分子结构的准确性。HBDETA在313 K时CO_(2)饱和负载量为1.00 mol CO_(2)/mol胺、393 K时CO_(2)解吸量为0.83 mol CO_(2)/mol胺,CO_(2)解吸效率为83%,较DETA的解吸效率提升了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丁基二乙烯三胺 碳捕集剂 二乙烯三胺 环氧丁烷 吸收-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吸收捕集CO_2工艺流程 被引量:5
6
作者 崔敬杰 李红伟 +1 位作者 汤志刚 郭栋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1,共6页
采用在线气相色谱测定了碳酸二甲酯(DMC)-CO2体系的气液相平衡,并得到了25,35,45℃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6.566,7.614,8.784 MPa。同时建立了一套连续吸收-解吸小试装置,考察了DMC用于捕集CO2的吸收-解吸连续运行情况。并结合Aspen Plus模... 采用在线气相色谱测定了碳酸二甲酯(DMC)-CO2体系的气液相平衡,并得到了25,35,45℃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6.566,7.614,8.784 MPa。同时建立了一套连续吸收-解吸小试装置,考察了DMC用于捕集CO2的吸收-解吸连续运行情况。并结合Aspen Plus模拟软件,分析了DMC在连续吸收-解吸小试装置上运行的最佳操作参数,并得到整体工艺能耗。结果表明:实验研究范围内,最佳的操作参数为液气摩尔比1.556、吸收温度20.0℃、解吸温度为63.2℃,相应的吸收率为94.34%,捕集CO2能耗为1.72 GJ/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吸收 碳酸二甲酯 在线色谱分析 连续吸收-解吸装置 Aspen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交联型聚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对CO2的变压吸收分离 被引量:1
7
作者 操洁瑛 李军 王宏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8-343,共6页
针对目前聚离子液体存在的对CO2的吸收量低且吸收和解吸速率慢等问题,采用交联剂并分别结合不同干燥方法(冷冻干燥、超临界CO2干燥、普通干燥)合成了一种交联型季铵盐类聚离子液体,进而采用高压石英弹簧法测定其对CO2的吸收能力.研究结... 针对目前聚离子液体存在的对CO2的吸收量低且吸收和解吸速率慢等问题,采用交联剂并分别结合不同干燥方法(冷冻干燥、超临界CO2干燥、普通干燥)合成了一种交联型季铵盐类聚离子液体,进而采用高压石英弹簧法测定其对CO2的吸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得的聚离子液体相对结晶度低,具有较高的CO2吸收量,在298.2K、0.21MPa下对CO2的吸收量最高达0.024g/g,而在5.0MPa下高达0.127g/g.在298.2K下5.0MPa的高压合成气(H2/CO/CO2)中对CO2的变压吸收分离结果显示,该聚离子液体具有性能稳定、吸收和解吸速率快及对CO2选择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型聚离子液体 CO2吸收 吸收-解吸 变压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柱现场预富集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钴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冬梅 王爱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2-554,557,共4页
以负载8-羟基喹啉(Oxine)、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三种螯合剂的活性炭为微型柱的吸附材料,采用微型柱现场采样分析技术实现了连续现场富集环境水样中痕量钴,并在实验室中采用在线解吸流动注射火... 以负载8-羟基喹啉(Oxine)、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三种螯合剂的活性炭为微型柱的吸附材料,采用微型柱现场采样分析技术实现了连续现场富集环境水样中痕量钴,并在实验室中采用在线解吸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吸附柱中富集的钴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钴的测定,10 mL富集水样的检出限(3σ)为1.13μg.L-1,分析了3件水样中的钴,测定结果的RSD(n=6)值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柱现场采样 在线解吸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活性炭 8-羟基喹啉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环境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石粉强化MEA溶液捕集CO_(2)
9
作者 陈琳琳 张磊 +2 位作者 张春金 唐华 陈思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43-6552,共10页
单乙醇胺(MEA)作为CO_(2)吸收剂已被广泛用于烟气CO_(2)捕集,但是高CO_(2)再生能耗给该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挑战。向吸收剂中添加固体催化剂可降低再生反应能垒,提高CO_(2)解吸速率,最终实现在较低温度下的快速解吸。本文... 单乙醇胺(MEA)作为CO_(2)吸收剂已被广泛用于烟气CO_(2)捕集,但是高CO_(2)再生能耗给该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挑战。向吸收剂中添加固体催化剂可降低再生反应能垒,提高CO_(2)解吸速率,最终实现在较低温度下的快速解吸。本文采用天然矿物质——玄武岩石粉作为催化剂强化MEA溶液捕集CO_(2)性能。首先对比了添加玄武岩与空白MEA溶液的CO_(2)捕集性能差异;接着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氮气物理吸附、吡啶红外、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技术探究了玄武岩催化反应过程的物化性质;最终,提出了玄武岩催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石粉表面存在Bronsted酸位、Lewis酸位和Lewis碱位,具有提供质子和接受电子的能力。100℃条件下,与空白实验相比,其CO_(2)循环吸收容量提高了5.0%,CO_(2)解吸速率最大提高76.5%,显热降低11.9%。因此,玄武岩石粉可作为CO_(2)解吸催化剂用于强化MEA溶液捕集CO_(2)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玄武岩 吸收-解吸 能耗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