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矿化及吸收-矿化一体化(IAM)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中辉 苏胜 +7 位作者 尹子骏 安晓雪 赵志刚 陈逸峰 刘涛 汪一 胡松 向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18-2327,共10页
为避免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CO_(2)减排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CO_(2)矿物碳酸化作为一种有潜力的CO_(2)减排技术,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CO_(2)矿物碳酸化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干法碳酸化、直接湿法碳酸化以及间接碳酸化等不同工艺过... 为避免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CO_(2)减排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CO_(2)矿物碳酸化作为一种有潜力的CO_(2)减排技术,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CO_(2)矿物碳酸化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干法碳酸化、直接湿法碳酸化以及间接碳酸化等不同工艺过程。目前,CO_(2)直接或间接碳酸化方法面临的关键挑战是提升CO_(2)碳酸化反应动力学特性;反应速率慢、碳酸化效率较低是当前该技术的主要问题。传统CO_(2)胺类化学吸收法具有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和吸收剂能循环再生的优点,但能耗和运行成本较高。将CO_(2)胺类化学吸收法与CO_(2)碳酸化过程结合而开发的CO_(2)吸收-矿化一体化技术(IAM)不仅解决了传统工艺高能耗、低转化率的问题,而且使工艺流程简化、成本降低,有利于应用于工业化。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CO_(2)矿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各种工艺技术路线的不同特点,并分析指出加强对IAM工艺反应机理的研究以及开发出高效、经济的吸收剂和矿化原料,将是该工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 物碳酸 二氧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吸收-矿化一体化技术 直接碳酸 间接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传文 黄浦 郭亚飞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共20页
开发与应用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是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具有吸附和催化组分的双功能材料研发与优化是技术核心。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科研机构对应用于CO_(2)捕集原位甲烷化和原... 开发与应用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是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具有吸附和催化组分的双功能材料研发与优化是技术核心。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科研机构对应用于CO_(2)捕集原位甲烷化和原位逆水煤气变换这2类主要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技术双功能材料的主要工作,包括合成方法、吸附性能、反应动力学、促进机理、失活机理和应用模式等方面,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科研机构在CO_(2)捕集-加氢转化一体化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DFM是兼具催化和吸附组分的复合材料,在催化组分选择上,贵金属催化剂虽然活性高,但成本昂贵,Ni基催化剂成本较低,但还原性较差、在含氧气氛下易失活;在吸附组分选择上,金属氧化物(如CaO、MgO)和碱金属碳酸盐(如Na 2 CO 3、K 2 CO 3)是具有潜力的吸附组分,特别是MgO和CaO因其理论吸附量高而被视为最有前景的吸附组分,尽管面临实际吸附量不理想和循环稳定性差的挑战。目前研究主要通过碱金属熔盐掺杂提升MgO实际吸附量,通过掺杂金属助剂(如La、Co、Fe等)提高CaO吸附剂的循环性能和抗烧结能力。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速率高度依赖于H 2分压,通过调节吸附和催化的时间可提高CH 4平均产量。ICCU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钢铁、能源、化工等关键领域。然而,全面评估技术的环境影响,特别是从生命周期评估(LCA)角度,对于全面理解ICCU技术的环境可持续性及其在碳减排中的贡献至关重要。未来,通过持续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现有挑战,ICCU技术有望在工业化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果,为全球碳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一体化技术 吸附-双功能材料 甲烷 逆水煤气变换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固废CO_(2)矿化协同减污降碳关键技术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磊 潘鑫 刘鲁豫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共12页
针对工业过程CO_(2)和固废排放的问题,减污降碳刻不容缓。CO_(2)矿化技术在封存CO_(2)的同时固废得到资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论述了不同工业固废作为CO_(2)矿化原料的利用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矿化工艺优缺点及CO_(2)矿化机理,总结了... 针对工业过程CO_(2)和固废排放的问题,减污降碳刻不容缓。CO_(2)矿化技术在封存CO_(2)的同时固废得到资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论述了不同工业固废作为CO_(2)矿化原料的利用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矿化工艺优缺点及CO_(2)矿化机理,总结了不同CO_(2)矿化工艺研究现状和工业化应用情况。研究发现,目前针对固废CO_(2)矿化缺乏机制性解释,无法有效控制金属离子的浸取过程和矿化过程中气液固传质的效率,同时矿化形成的碳酸盐产品存在粒径大、易团聚、功能单一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研究浸渍过程中表面溶剂扩散等控制浸取速率和程度的机制;深入研究碳酸盐成核结晶动力学机制及碳酸盐晶体形貌、粒度调控方法;构建煤基固废浸取、矿化溶质气-液-固传输模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和过程强化并确定放大规律;进一步加强CO_(2)矿化利用技术全生命周期和经济评价;最后,需加大CO_(2)矿化利用技术的中试、示范技术集成和成套工艺建设,为规模化减污降碳技术的工业化发展奠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工业固废 CO_(2) 吸收-一体化 减污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HZ21-1气藏及其外围储集体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何敏 施和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7年第2期79-84,共6页
针对HZ21-1气藏K08和K22两套含气砂岩层段,应用以三维可视化为主的一体化技术,对HZ21-1气藏及其外围含气储集体进行了地球物理与地质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可供滚动勘探开发的现实目标和远景目标。研究表明:HZ21-1气藏气柱高度不仅受... 针对HZ21-1气藏K08和K22两套含气砂岩层段,应用以三维可视化为主的一体化技术,对HZ21-1气藏及其外围含气储集体进行了地球物理与地质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可供滚动勘探开发的现实目标和远景目标。研究表明:HZ21-1气藏气柱高度不仅受构造控制,而且受岩性控制;在HZ21-1构造主体东南侧,K22层的2个条带状砂体含气特征明显,是滚动勘探的现实目标;在研究区东南角及西南角,K08层和K22层都有较明显的振幅异常,是有潜力的远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21-1气藏 储集体 三维可视 一体化技术 滚动勘探开发 远景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工业固废矿化封存二氧化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秋华 吴嘉帅 张卫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2-1582,共11页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CO_(2)减排刻不容缓。CO_(2)矿物碳酸化作为一种CO_(2)减排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于传统天然矿化原料,碱性工业固废具有反应速率快、碳酸化效率更高、能耗低等特点,并且利用...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CO_(2)减排刻不容缓。CO_(2)矿物碳酸化作为一种CO_(2)减排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于传统天然矿化原料,碱性工业固废具有反应速率快、碳酸化效率更高、能耗低等特点,并且利用碱性工业固废进行CO_(2)矿化还可以产出高附加值产物用于化工、建筑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碱性工业固废的矿化机理,利用碱性工业固废(粉煤灰、钢渣、电石渣)进行CO_(2)碳酸化的研究进展及吸收-矿化一体化(IAM)技术。对于以碱性工业固废为原料的碳酸化技术,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机理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研究并优化工艺流程;针对IAM工艺今后应开发出高效、经济的吸收剂和封存能力更好的矿化原料,并加强对IAM工艺反应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 碱性工业固体废物 直接碳酸 间接碳酸 吸收-矿化一体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