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调加湿器吸收距离的测量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国会 李甲 王智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测量空调加湿器的吸收距离,解决空调加湿段预留长度问题,保障空调系统稳定运行.方法用温度、湿度变送器和灯泡测量装置,分别从加湿后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恒定和加湿完全时风道内不产生冷凝水两个角度进行测试.结果应用温度、湿度变... 目的测量空调加湿器的吸收距离,解决空调加湿段预留长度问题,保障空调系统稳定运行.方法用温度、湿度变送器和灯泡测量装置,分别从加湿后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恒定和加湿完全时风道内不产生冷凝水两个角度进行测试.结果应用温度、湿度变送器和灯泡装置,可以准确地测量加湿器的吸收距离;并且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其吸收距离逐渐缩短;高压微雾加湿器的吸收距离理论值1 120 mm远小于测量值2 075 mm.结论吸收距离的理论值与测量值误差很大,导致预留加湿段长度过短,影响空调系统的运行.在空调系统加湿段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加湿效果又要满足所需的加湿段长度,以保障空气的加湿效果及节省空调系统的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加湿 吸收距离 温度、湿度变送器 灯泡测量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原矮火绒草和紫花针茅微斑块对Rb^(+)的吸收距离 被引量:1
2
作者 孔倩 牛海山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5-192,共8页
植物微斑块是草原植被基本的空间分布形式,空白裸地上的土壤养分资源在多远距离上能够被植物吸收是一个重要问题。利用稀有元素铷(Rb)示踪方法,通过分析Rb^(+)的吸收量和吸收距离,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群落群落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 pur... 植物微斑块是草原植被基本的空间分布形式,空白裸地上的土壤养分资源在多远距离上能够被植物吸收是一个重要问题。利用稀有元素铷(Rb)示踪方法,通过分析Rb^(+)的吸收量和吸收距离,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群落群落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和伴生种(同时也是退化草地常见种)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对土壤养分和水分资源的吸收范围。结果表明:紫花针茅斑块对Rb^(+)的平均最大吸收距离(5.6 cm)约等于平均斑块间距(5.7 cm),而矮火绒草斑块平均最大吸收距离(34.2 cm)远大于紫花针茅和平均斑块间距;2个物种对Rb^(+)的吸收量都与斑块大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无论吸收量还是吸收距离,矮火绒草均大于紫花针茅。这说明裸地土壤中的养分资源可以被植物微斑块吸收利用,而且大斑块对资源占有的能力也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斑块 吸收距离 Rb^(+)示踪 紫花针茅 矮火绒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分段结构光纤倏逝波传感器
3
作者 李本冲 楼俊 +4 位作者 许宏志 沈建华 黄杰 徐贲 沈为民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7-72,共6页
针对现有光纤倏逝波传感器灵敏度不高、不易封装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超长分段结构光纤倏逝波传感器。运用光束传播法(BPM)对分段和直形波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相同纤芯直径,不同结构和溶液浓度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通过化学腐蚀方... 针对现有光纤倏逝波传感器灵敏度不高、不易封装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超长分段结构光纤倏逝波传感器。运用光束传播法(BPM)对分段和直形波导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相同纤芯直径,不同结构和溶液浓度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通过化学腐蚀方法制备出不同结构参数的倏逝波传感器,并用不同浓度亚甲基蓝溶液对传感器的灵敏度特性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腐蚀深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传感长度和采用分段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出限,该传感器对亚甲基蓝的探测浓度可达到10-6 mol/L量级,其灵敏度高,结构简单,易制备,成本低,在物质光谱检测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倏逝波 分段结构 吸收作用距离 光束传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