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5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吸收法直接空气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德强 张琦 +5 位作者 淦思瑄 李子龙 刘雨珅 刘巍 徐贵玲 赵传文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6,共14页
直接空气碳捕集(DAC)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负碳排放技术,而化学吸收法DAC技术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化学吸收法DAC技术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开发、二氧化碳吸收塔改进和二氧化碳吸收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 直接空气碳捕集(DAC)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负碳排放技术,而化学吸收法DAC技术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针对化学吸收法DAC技术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开发、二氧化碳吸收塔改进和二氧化碳吸收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强碱溶液、胺溶液、氨基酸盐溶液和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反应过程和反应机理,阐述了层流塔、开孔泡沫交换器、板式空气接触器和生物质碳材料界面反应器等二氧化碳吸收塔的运行性能和改造情况,分析了余热利用和能源引入等工艺优化方案对化学吸收法DAC系统的影响,总结了化学吸收法DAC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和碳效率分析研究结果,并对化学吸收法DAC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工艺优化 技术经济性分析 碳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的研究进展、性能对比与展望
2
作者 王振 李玥 李胜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9,共20页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手段。化学吸收法因其适应性广、工艺成熟等优势是当前碳捕集的主流技术之一,但仍然面临着能耗和成本较高的难题,高性能吸收剂的研发是解决...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温室气体减排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手段。化学吸收法因其适应性广、工艺成熟等优势是当前碳捕集的主流技术之一,但仍然面临着能耗和成本较高的难题,高性能吸收剂的研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基于化学吸收剂代际演进与多性能评价视角,系统性地分析了各代吸收剂的优缺点、研发现状、存在的问题,解析了各代吸收剂发展的驱动力及研发趋势;其次,全面量化对比了各代吸收剂在吸收容量、黏度、挥发性、降解性、再生能耗等关键指标的代际差异性,研判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最后,对化学吸收法捕集CO_(2)亟需突破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相关发展建议。整体而言,经过多代发展,吸收剂已经在降能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着高负载-低能耗-低黏性-低降解难协同、解吸温度较高等难题,建议从吸收剂量化评价及数据库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开发、低温再生吸收剂研发、再生与低品位热能利用工艺结合、外场-催化协同工艺、多代技术融合方面进行研发突破,协同提升捕集效率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二氧化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吸收 性能 再生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和展望
3
作者 贺静 林千果 +2 位作者 郭军红 徐冬 吴倩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99,共7页
首先梳理了化学吸收剂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特征,其次分析了各种吸收和解吸过程强化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最后,展望了化学吸收法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综述表明:当前化学吸收法应继续研发离子液体吸收剂、相变吸收剂和贫水吸收剂等热力学、动力学... 首先梳理了化学吸收剂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特征,其次分析了各种吸收和解吸过程强化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最后,展望了化学吸收法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综述表明:当前化学吸收法应继续研发离子液体吸收剂、相变吸收剂和贫水吸收剂等热力学、动力学综合性能更好的吸收剂,深入研究化学解吸、纳米流体等吸收解吸强化技术,重点应用于烟气流量大、浓度低的碳捕集场景。未来化学吸收法的研究除了继续开发高效、低能耗吸收剂外,更要兼顾环境友好的新型吸收剂,集成吸收和解吸过程强化技术以降低能耗和吸收剂损耗,回收或利用脱除CO_(2)后的气体中的残余能量或组分弥补捕集成本,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热力驱动碳捕集应用将是另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碳捕集 化学吸收法 吸收和解吸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匹配-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粉煤灰中的硫
4
作者 蔡伟亭 宋君鹏 +3 位作者 张明慧 王安丽 荣文娜 李贝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4-501,共8页
粉煤灰中的硫含量过高,会导致后续用作混凝土掺入料时,引起混凝土体积变化从而造成膨胀开裂等问题,准确测定粉煤灰中硫的含量,对实现粉煤灰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采用硫酸钡质量法测定粉煤灰中硫含量,分析流程较长,且操作繁琐,... 粉煤灰中的硫含量过高,会导致后续用作混凝土掺入料时,引起混凝土体积变化从而造成膨胀开裂等问题,准确测定粉煤灰中硫的含量,对实现粉煤灰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采用硫酸钡质量法测定粉煤灰中硫含量,分析流程较长,且操作繁琐,对人员及操作要求严格,检测效率较低。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能谱技术(SEM-EDS)分析发现粉煤灰中的硫元素主要与钙结合,为有效地避免基体效应的影响,提出在粉煤灰样品基体中加入硫酸钙制备人工合成校准样品,采用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粉煤灰中的硫含量。为探究最佳实验方案,设计了以助熔剂(纯铁、钨、锡)加入量,助熔剂和试样的加入顺序为考察因素的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并考察分析时间、称样量等参数对硫含量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校准曲线方程为y=2194.4x+8.21,相关系数r=0.9998,方法检出限为0.00036%(质量分数),定量限为0.0012%(质量分数)。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实际粉煤灰样品中的硫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2.1%,测定值与硫酸钡质量法结果基本吻合。与硫酸钡质量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可快速准确测定粉煤灰中的硫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粉煤灰 助熔剂 称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吸收法碳捕集关键设备及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才顺 王蕴航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70,共8页
综述了以降低碳捕集能耗和提升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化学吸收法碳捕集关键设备及工艺优化研究进展。一方面重点概述了化学吸收工艺与膜分离法、吸附法等其他过程耦合工艺,以及与其他工业过程如工业固废及废液处理、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电化... 综述了以降低碳捕集能耗和提升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化学吸收法碳捕集关键设备及工艺优化研究进展。一方面重点概述了化学吸收工艺与膜分离法、吸附法等其他过程耦合工艺,以及与其他工业过程如工业固废及废液处理、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电化学等相结合优化研究进展;另一方面详细分析了碳捕集两个关键核心设备吸收塔和解吸塔的优化研究现状。以期为工业规模化高效绿色碳捕集提供新的思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减排目标,推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循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化学吸收法 碳捕集工艺 吸收 解吸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吸收法胺液逃逸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陆诗建 张娟娟 +4 位作者 杨菲 刘玲 陈思铭 康国俊 房芹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62-4570,共9页
CO_(2)化学吸收法吸收剂及其降解产物的逃逸会导致吸收剂成本变高以及胺类排放污染大气,带来运行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本文主要介绍了胺逃逸类型、原理及逃逸控制方法。文中指出:水洗和传统除雾器为目前常用的控制方法,可高效率去除气... CO_(2)化学吸收法吸收剂及其降解产物的逃逸会导致吸收剂成本变高以及胺类排放污染大气,带来运行成本增加和环境污染。本文主要介绍了胺逃逸类型、原理及逃逸控制方法。文中指出:水洗和传统除雾器为目前常用的控制方法,可高效率去除气体和物理夹带逃逸,但气溶胶由于粒径小、逃逸量大带来的问题还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较为常用的控制方法有加大分离设备、控制运行参数、添加助剂、中间冷却法等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仍将放在物理方法上,如急冷、高频电场等,在不改变前期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在吸收塔或水洗塔后对逃逸气体进行控制。在兼顾CO_(2)吸收法捕集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工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化学吸收法 胺逃逸 控制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X线吸收法评估生物电阻抗法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颉相君 王霞 +4 位作者 熊静帆 董虹孛 程红 肖培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8-354,共7页
背景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且缺乏不依赖于BIA仪器型号的校正公式。目的评价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一致性。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3至2023年中国生... 背景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准确性存在争议,且缺乏不依赖于BIA仪器型号的校正公式。目的评价BIA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6~19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的一致性。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3至2023年中国生命周期体成分研究,选取使用同一型号BIA和DXA仪器检测的6~19岁儿童青少年。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相对误差频率(RE)、Bland-Altman分析评价BIA和DXA方法间测量脂肪质量(FM)、非脂肪组织质量(FFM)、四肢骨骼肌质量(ASM)的一致性。以DXA测量值为因变量,电阻指数(RI)为自变量,建立BIA校正预测模型。主要结局指标ICC、RE、Bland-Altman分析。结果1841名6~19岁儿童青少年纳入本研究分析。在不同性别中,相较于DXA,BIA低估男、女生F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0、2.27 kg,P<0.05),低估男、女生AS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2、0.91 kg,P<0.05),高估男、女生FF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07、2.66 kg,P<0.05),且男、女生的FM、FFM、ASM均ICC>0.90(P<0.05)。随年龄增加,FM的ICC及RE绝对值<15%的占比呈逐渐增大的趋势,ASM的ICC及RE绝对值<15%的占比先增大后减小。随BMI增加,FM的ICC及RE绝对值<15%占比逐渐增大。BIA校正预测模型为:FM=2.336+0.871×RI_(50)-1.739×RI_(500)+0.517×性别-0.478×年龄+0.753×体重(R^(2)=0.940);FFM=2.795-1.406×RI_(50)+2.177×RI_(500)-0.329×性别+0.471×年龄+0.243×体重(R^(2)=0.985);ASM=-1.937-0.697×RI_(50)+1.132×RI_(500)-0.389×性别+0.119×年龄+0.095×体重(R^(2)=0.976)。结论BIA测量学龄儿童青少年ASM、FFM与DXA一致性良好,所测FM与DXA一致性差。BIA测量FM、FFM和ASM的校正模型拟合效果好,可适用于不同型号多频BIA仪器评估学龄儿童青少年身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 双能X线吸收法 脂肪质量 四肢骨骼肌质量 一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沈海燕 李芳芹 +3 位作者 任建兴 吴江 官贞珍 潘卫国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44,共10页
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进而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研究更有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及更高效的二氧化碳吸收剂迫在眉睫。众多学者综合考虑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3种二氧化碳捕集工艺技术后... 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进而引起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研究更有效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及更高效的二氧化碳吸收剂迫在眉睫。众多学者综合考虑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3种二氧化碳捕集工艺技术后,发现燃烧后捕集工艺技术最适合工业应用。化学吸收法作为燃烧后捕集二氧化碳的一项高效节能、相对成熟的新兴技术,是目前电厂应用最广和最具潜力的捕集技术之一。首先介绍了碳捕集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着重阐述了目前碳捕集技术中备受关注的4种化学吸收剂,即有机胺溶液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氨水溶液吸收剂和新型相变吸收剂,并分别探讨了这4种吸收剂的捕集原理、研究现状、各自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收法 CO_(2)捕集 吸收 氨水溶液 离子液体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琳 王楠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3-1568,共6页
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元素对矿产开采、钢铁冶炼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碳、硫的准确、快速定量检测至关重要,但未见有对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同时测定的研究。将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碳、硫含量科学分为C1、C2、S1、S2... 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元素对矿产开采、钢铁冶炼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碳、硫的准确、快速定量检测至关重要,但未见有对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同时测定的研究。将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碳、硫含量科学分为C1、C2、S1、S2四段,并分别对样品称样量、助熔剂加入比例及种类等因素进行探究,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的方法,并通过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与再现性。结果表明,C1、C2、S1、S2称样量分别为0.200 0、0.100 0、0.100 0、0.100 0 g,助熔剂组合方式为Fe+W=(0.6000+0.6000)、(0.6000+0.6000)、(0.9000+0.6000)、(0.6000+0.600 0) g为最佳实验条件。C1、C2、S1、S2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95 9、0.999 9、0.998 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1.3%、1.5%、1.3%、1.3%,使用3种不同型号的红外碳硫仪进行对比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56%~6.5%。结果均显示,方法准确、可靠,满足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碳、硫的同时、准确快速定量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锌多金属矿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规模浅冷油吸收法C_(1)/C_(2)分离技术工业应用实践
10
作者 魏文 田海波 +1 位作者 王大为 张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某公司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干气回收专利技术新建了一套C_(1)/C_(2)分离装置,以正丁烷为吸收剂吸收干气中的碳二馏分,再以重石脑油为吸收剂回收燃料气中夹带的碳四馏分,得到富乙烷气、轻烃和粗氢气分别送入乙烯装置、液化气分离装置和PSA... 某公司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干气回收专利技术新建了一套C_(1)/C_(2)分离装置,以正丁烷为吸收剂吸收干气中的碳二馏分,再以重石脑油为吸收剂回收燃料气中夹带的碳四馏分,得到富乙烷气、轻烃和粗氢气分别送入乙烯装置、液化气分离装置和PSA装置。该分离装置规模达到了1.6 Mt/a,可以实现将20 Mt/a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炼油装置的干气全部加工。装置投产运行1年后进行了标定,结果显示,乙烷回收率和纯度分别达到了92.7%和93.7%,产品分布良好,综合能耗达标,表明该技术的选择成熟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冷油吸收法 C_(1)/C_(2)分离装置 饱和干气 混合干气 乙烷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X线吸收法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并自发性脊柱骨折的阈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玉槐 张玉华 +2 位作者 高忠礼 高凤桐 徐文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27,共1页
双能X线吸收法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并自发性脊柱骨折的阈值刘玉槐,张玉华,高忠礼,高凤桐,徐文贵我们曾应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前臂桡、尺骨的BMD来预测椎体自发性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度,但此种方法不如直接测腰椎的BMD精确,所以... 双能X线吸收法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并自发性脊柱骨折的阈值刘玉槐,张玉华,高忠礼,高凤桐,徐文贵我们曾应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前臂桡、尺骨的BMD来预测椎体自发性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度,但此种方法不如直接测腰椎的BMD精确,所以本文检测了3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 原发性骨质疏松 BMD 脊柱压缩性骨折 双能X线吸收法 脊柱骨折 椎体 尺骨 单光子吸收法 前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叔胺泡沫塑料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继森 梁建新 《岩矿测试》 CAS 1988年第1期39-42,共4页
地质样品中微量银的测定,目前多采用溶剂萃取,或者直接在HCl、HCl加NHCl、氨水或硫脲等介质中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各有弊端。如萃取方法的溶剂易挥发和毒化环境,用于日常分析有困难,较浓HCl腐蚀燃烧器;NHCl因盐析而阻... 地质样品中微量银的测定,目前多采用溶剂萃取,或者直接在HCl、HCl加NHCl、氨水或硫脲等介质中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各有弊端。如萃取方法的溶剂易挥发和毒化环境,用于日常分析有困难,较浓HCl腐蚀燃烧器;NHCl因盐析而阻塞喷咀和燃烧器,影响试液的恒定提升和火焰形状,在氨水介质中产生氢氧化物沉淀而吸附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法测定 日常分析 氢氧化物沉淀 银的测定 溶剂萃取 地质样品 泡沫塑料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蛤蜊重金属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凯 姜桥 +2 位作者 初玉圣 肖桂英 娄喜山 《粮油食品科技》 2010年第3期51-53,共3页
优化出最佳测定条件及基体改进剂,测定蛤蜊中重金属元素。以微波消解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Pb、Cd,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Mn、Cr,并进行了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考察。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0.999... 优化出最佳测定条件及基体改进剂,测定蛤蜊中重金属元素。以微波消解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Pb、Cd,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Mn、Cr,并进行了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考察。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0.9999),方法的加标回收率(n=3)在93.6%~115.6%之间,RSD小于5%。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良好,可以用来进行海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 蛤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测定奶粉中的钙、铁、锌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来丙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0,共3页
用硝酸和高氯酸处理奶粉后,以质量分数为0.22%硝酸镧为释放剂,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同一样品中的钙、铁、锌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选用浓度为0.15mol/L硝酸作介质条件下,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的RSD均小于1.59%(n=5),回收率在98.6%~1... 用硝酸和高氯酸处理奶粉后,以质量分数为0.22%硝酸镧为释放剂,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同一样品中的钙、铁、锌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选用浓度为0.15mol/L硝酸作介质条件下,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的RSD均小于1.59%(n=5),回收率在98.6%~101.6%之间,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法 测定 奶粉 硝酸处理 火焰原子吸收法 硝酸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中CO_2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分析与进展 被引量:116
15
作者 晏水平 方梦祥 +2 位作者 张卫风 骆仲泱 岑可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18-1024,共7页
介绍了烟气中CO2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研究中两种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CO2 分离 化学吸收法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十种香烟中钾、钙、锰、铬和镉 被引量:33
16
作者 朱志国 王桂贤 程静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0-211,共2页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十种香烟中钾、钙、锰、铬和镉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香烟所含五种金属元素有一定差异。这为卷烟的栽培和炮制,减少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的研究提供了有用数据。
关键词 香烟 原子吸收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微乳液对火焰原子吸收法测铅增敏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高俊杰 余萍 +2 位作者 苏会东 霸书红 孙玉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8-389,共2页
研究了在空气 -乙炔火焰中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组成的微乳液对铅原子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SDS组成的微乳液存在下 ,铅的灵敏度提高了近 6 0 % ,比 SDS胶束存在下灵敏度也提高了 2 0 %。方法用于黄铜和工业... 研究了在空气 -乙炔火焰中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组成的微乳液对铅原子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SDS组成的微乳液存在下 ,铅的灵敏度提高了近 6 0 % ,比 SDS胶束存在下灵敏度也提高了 2 0 %。方法用于黄铜和工业废水中铅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SDS 火焰原子吸收法 增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测定中药黄芩中不同化学形态的Cu、Zn、Fe和Mn 被引量:14
18
作者 缪珊 孙纪元 +6 位作者 谢艳华 王剑波 石小鹏 丁媛媛 毕琳琳 高双斌 王四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7-1430,共4页
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中药黄芩水煎液中Cu,Zn,Fe和Mn化学形态的分析方法。水煎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后分为悬浮态和可溶态组分试样;对于可溶态组分试样,采用LSA-10大孔树脂将其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组分试样,并采用正辛醇-水分配... 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中药黄芩水煎液中Cu,Zn,Fe和Mn化学形态的分析方法。水煎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后分为悬浮态和可溶态组分试样;对于可溶态组分试样,采用LSA-10大孔树脂将其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组分试样,并采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条件下,将水可溶态中待测元素分离为醇溶态和水溶态,然后用AAS测定上述各组分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即可给出比现有的仅测量中药黄芩中上述各待测元素总量为多的信息。该法待测元素Cu,Zn,Mn的检出限(3倍空白标准差)为0.01μg.mL-1,Fe为0.02μg.mL-1,精密度(RSD,n=11)为1.5%~3.6%,对可溶态和无机态组分试样进行加标测定的回收率为96.7%~105.0%。所得结果对黄芩的综合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法(AAS) 形态分析 微量元素 黄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小麦品种籽粒中铁锰锌含量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秀敏 陈彦昌 +2 位作者 谢令琴 樊仲亮 吴同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67-1469,共3页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6种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籽粒中铁、锰、锌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铁、锰、锌的回收率分别为10309%,10290%和1011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394%,167%和269%以内,并以GBW08503小麦粉标准样品进行比较测... 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6种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籽粒中铁、锰、锌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铁、锰、锌的回收率分别为10309%,10290%和1011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在394%,167%和269%以内,并以GBW08503小麦粉标准样品进行比较测定,结果满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测定结果为研究小麦品种籽粒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小麦品质的关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籽 籽粒 冬小麦品种 小麦品质 锌含量 微量元素 测定结果 RSD 火焰原子吸收法 不同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新疆野蔷薇果中金属元素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茵萍 关明 +2 位作者 杜为军 刘从 迪丽努尔.马里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3-145,共3页
采用HNO3消解体系对野蔷薇果进行程序升温微波消解制样,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野蔷薇果中的Ca、K、Mn、Zn、Mg、Fe、Cu、Na、Cr、Ni、Sr共11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筛选,确定样品适合的微波消解体系并进行消化结果的... 采用HNO3消解体系对野蔷薇果进行程序升温微波消解制样,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野蔷薇果中的Ca、K、Mn、Zn、Mg、Fe、Cu、Na、Cr、Ni、Sr共11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筛选,确定样品适合的微波消解体系并进行消化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50%~104.50%,相对标准偏差(RSD)≤3.21%。结果表明,新疆野蔷薇果中富含Ca、Mg、K、Na、Mn、Fe等对人体有益的金属元素,而Cr、Ni等金属元素的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法 微波消解 野蔷薇果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