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比较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刘世华
郭立平
尹忠元
陈怡君
朱丽辉
-
机构
湖南省儿童医院
-
出处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3-955,959,共4页
-
基金
湖南省卫生计生委课题(B2015-132)
-
文摘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效果,寻找适合此类器械的检测方法。方法 2016年1—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吸引类管腔器械进行抽样,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同一类吸引管腔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及管腔内壁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合格率。结果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清洗后吸引类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9.00%、91.00%、71.50%,三种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5,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三种方法检测管腔外表面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螺纹接口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00.00%、98.00%、9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95,P>0.05);管腔内壁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00%、92.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4,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的外表面及螺纹接口处清洗质量可采用目测借助放大镜进行评估,管腔内壁清洗质量的检测应首选ATP生物荧光法,条件有限时可使用杰力试纸进行日常检测,辅以ATP生物荧光法定期检测。
-
关键词
儿科
吸引类管腔器械
清洗效果
检测方法
-
Keywords
pediatric
suction luminal device
cleaning efficacy
detection method
-
分类号
R197.32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