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吸引术与传统引流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磊 吕改玲 钱洪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4期42-43,共2页
目的通过两种引流方式负压吸引术与传统引流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中的应用的比较研究,观察负压吸引术是否优于传统引流。方法51例行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应用负压吸引术,传统引流,通过临床观察的主客观评价标... 目的通过两种引流方式负压吸引术与传统引流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中的应用的比较研究,观察负压吸引术是否优于传统引流。方法51例行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应用负压吸引术,传统引流,通过临床观察的主客观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负压吸引术的患者自觉疼痛轻,痛苦小,引流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结论在口底多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术中,应用负压吸引术优于传统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多间隙感染 切开引流 负压吸引术 传统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气管内吸引术在重型颅脑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显芳 莫选荣 李伯友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比较开放式气管内吸引术(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pen ETS)与闭合式气管内吸引术(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losed ETS)对重型颅脑伤患者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3... 目的比较开放式气管内吸引术(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pen ETS)与闭合式气管内吸引术(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losed ETS)对重型颅脑伤患者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32例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成Open ETS组(n=16)和Closed ETS组(n=16),于吸引前、后动态监测MAP、ICP、CPP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吸引后即时MAP均升高,Open ETS组较Closed ETS组明显(P<0.05)。吸引后即时ICP均短暂升高,两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大多于5min内回落。吸引后即时Open ETS组CPP下降(P<0.01),而Closed ETS组CP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高压状态下OpenETS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反应,而Closed ETS不损害脑灌注,并可维持足够脑氧供。因Closed ETS更具合理性,故建议颅脑外伤后可运用Closed 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内吸引术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和冠状动脉腔内旋切吸引术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思让 盖鲁粤 +5 位作者 杨庭树 智光 沈洪 杜洛山 李天德 黄大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经腔旋切吸引术是旋切术中的一种,其远端有二叶锋利的刀片,在马达的驱动下以750r/min高速旋转,其近端连接负压吸引瓶,旋切下来的物质可吸引出体外。本组共行旋切吸引术9例,包括周围动脉3例(髂动脉1例,动脉2例),冠... 经腔旋切吸引术是旋切术中的一种,其远端有二叶锋利的刀片,在马达的驱动下以750r/min高速旋转,其近端连接负压吸引瓶,旋切下来的物质可吸引出体外。本组共行旋切吸引术9例,包括周围动脉3例(髂动脉1例,动脉2例),冠状动脉6例(RCA1例,LAD5例),病变为几乎完全闭塞或完全闭塞。先将导丝通过病变,然后沿导丝送入旋切刀旋切2~3次,负压瓶吸出切下的物质,残余狭窄用球囊扩张。9例中7例成功,2例因导丝问题而放弃。我们的初步经验表明,动脉旋切吸引术是一较安全的旋切技术,对完全闭塞、长狭窄和开口处病变效果较好,有部分患者需要用辅助球囊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腔旋切吸引术 冠心病 治疗 髂动脉 胭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钳及胎头吸引术对母婴影响初探(附9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史莉玲 张林爱 +3 位作者 庄萍 粱慧敏 郎建英 杨翠容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44-145,共2页
产钳及胎头吸引术在产科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二者对母婴均有不同影响。本文分析我院1994年产钳47例,胎头吸引术51例,产钳组母体软组织损伤较胎吸组多(P<0,01),但窒息儿生后一周内\病情加重者以胎吸组为多(P<0.... 产钳及胎头吸引术在产科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二者对母婴均有不同影响。本文分析我院1994年产钳47例,胎头吸引术51例,产钳组母体软组织损伤较胎吸组多(P<0,01),但窒息儿生后一周内\病情加重者以胎吸组为多(P<0.01),表明两者不能相互代替或偏废,使用时应恰当掌握适应证,正规操作,以减少对母婴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钳 胎头吸引术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吸引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牟军 牟晓欣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2期160-161,共2页
压疮,即压迫性导致缺血性溃疡,是因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低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坏死,常伴有深部组织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易继发细菌感染。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 压疮,即压迫性导致缺血性溃疡,是因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低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坏死,常伴有深部组织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易继发细菌感染。本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利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术治疗压疮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术 封闭式 压疮 治疗 血液循环障碍 继发细菌感染 局部组织 缺血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保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8期82-83,共2页
目的分析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在产妇分娩助产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应用助产术的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产钳组和胎吸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助产成功率、产妇及新生儿并发... 目的分析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在产妇分娩助产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应用助产术的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产钳组和胎吸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助产成功率、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助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于与面部损伤率均高于胎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各有优缺,不能相到替代和偏废,根据临床特征和分娩进程选择,保证母婴平安,并尽量将损伤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钳 胎头吸引术 应用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置管吸引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红鑫 李中凡 +1 位作者 丁有才 樊天禹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5期35-35,3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吸引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需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方案治疗,微创置管吸引术组实施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前...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吸引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需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方案治疗,微创置管吸引术组实施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各炎症指标因子、认知功能MMSE评分、神经功能、铁蛋白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置管吸引术组住院时间、血清各炎症指标因子、认知功能MMSE评分、神经功能、铁蛋白水平及并发症与参照组比较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置管吸引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机体炎症和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置管吸引术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和囊上吸引术的老年危重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美亚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0期182-183,共2页
目的:研究对住在ICU的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联合囊上吸引术的老年危重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于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老年危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78例)和研究组(78例)。在... 目的:研究对住在ICU的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联合囊上吸引术的老年危重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于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老年危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78例)和研究组(78例)。在ICU接受治疗期间,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联合囊上吸引术。同时,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后,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全面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联合囊上吸引术的老年危重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囊上吸引术 ICU 老年危重患者 全面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窗减压和开窗负压吸引术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振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6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和开窗负压吸引术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14例采用开窗负压吸引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采用负...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和开窗负压吸引术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14例采用开窗负压吸引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采用负压吸引术治疗,术后3个月颌面部畸形完全消除,12例采用单纯开窗减压术治疗,术后3个月畸形情况明显改善,但没完全消除,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仍可触及局部膨胀,术后9个月恢复良好。负压组术后2、4、6个月囊腔容积减少百分率显著高于减压组患者(P<0.01)。负压组术后3、6个月囊腔面积减少百分比显著高于减压组患者(P<0.01)。结论开窗负压吸引术治疗颌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变具有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减压 负压吸引术 颌骨 牙源性囊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体定向吸引术治疗高血压左壳核出血
10
作者 张会超 尚冰冰 孙树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9-879,共1页
高血压壳核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位于左侧大脑,因此,左侧壳核出血不仅表现为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且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基底节性失语。我们采用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左侧壳核... 高血压壳核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位于左侧大脑,因此,左侧壳核出血不仅表现为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且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基底节性失语。我们采用方体定向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左侧壳核出血28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壳核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吸引术 治疗 肢体功能障碍 基底节性失语 左侧大脑 意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氧代谢监测在颅内高压行气管内吸引术中的意义
11
作者 郑爱茗 顾倩 龚孝淑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研究气管内吸引术 (endotrachealsuctioning ,ETS)对兔急性脑内血肿致颅内高压状态下脑氧代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动物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n =10 )和颅内高压组 (n =10 ) ,利用微... 目的研究气管内吸引术 (endotrachealsuctioning ,ETS)对兔急性脑内血肿致颅内高压状态下脑氧代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动物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 ,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n =10 )和颅内高压组 (n =10 ) ,利用微泵注射自体血法建立兔急性脑内血肿模型。行开放式气管内吸引术 ,吸引负压 10 .0kPa ,吸引时程 10s。分别于吸引前、中、后 15min内动态监测ICP、MAP、CPP变化 ,同时运用颈内静脉插管技术及外周血气分析观察SjvO2 、CEO2 、AVDO2 变化。结果两组动物ETS后ICP均有短暂升高 (P <0 .0 5 ) ,而MAP基本不变。颅内高压组ETS后即时SjvO2 下降至 76 .9± 5 .3% (P <0 .0 1) ,CEO2 、AVDO2 明显上升 (P <0 .0 1) ,CPP下降 (P <0 .0 5 )。结论颅内高压状态下进行开放式气管内吸引术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反应 ,而短暂的ICP升高并无特异性。因此 ,在ETS时需重视脑氧继发性损害 ,SjvO2 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脑缺血、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氧代谢 监测 颅内高压 气管内吸引术 颈静脉氧饱和度 急性脑内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12
作者 栾可峰 范欣 +3 位作者 胡温庭 孙学辉 刘航 董建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8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效果。方法 36例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9例)。对照组接受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采用锥形束CT方法检... 目的观察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效果。方法 36例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9例)。对照组接受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采用锥形束CT方法检查两组术后第3、6、9个月囊肿体积及面积,计算其减少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6、9个月囊肿面积和体积减少量均高(P均<0.01)。结论自体吸引术辅助开窗减压术治疗大型牙源性颌骨囊肿较开窗减压术更能减少囊肿面积和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吸引术 开窗减压 牙源性颌骨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形微创吸引术治疗特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
13
作者 王玉祥 李伯恩 《淮海医药》 2004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 观察一种简便、易行、效果好的适形微创吸引术治疗特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患者术前 CT片上的血肿形状采用简易立体定向多靶点径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术后残余血肿尿激酶溶解引流及对血肿破入脑室者配合腰穿... 目的 观察一种简便、易行、效果好的适形微创吸引术治疗特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患者术前 CT片上的血肿形状采用简易立体定向多靶点径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术后残余血肿尿激酶溶解引流及对血肿破入脑室者配合腰穿脑脊液净化治疗特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 31例。并与同期单径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特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 2 9例进行比较。结果 血肿腔内置管准确率 1 0 0 %。术中血肿清除率和术后残余血肿清除时间均值 :多靶点径路为 5 4 .6 %和 3.5 d,单靶点径路为 32 .2 %和 5 .6 d,两方法比较有显著意义。治疗组术后血压下降及 2周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愈后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适形微创吸引术治疗特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定位准确 ,方法简易 ,创伤微小 ,清除血肿率较高 ,疗效确切 ,易于推广普及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形微创吸引术 治疗 特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镇痛实施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临床带教方法探析
14
作者 董建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4期142-143,共2页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对于医学生的配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需带教老师持续探索适合的临床带教模式,以利于医学生更深层的把握该技能。选择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带教,要在医学生开始负压吸引操作时,带教教师即借助腹部超声来观测宫腔...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对于医学生的配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需带教老师持续探索适合的临床带教模式,以利于医学生更深层的把握该技能。选择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带教,要在医学生开始负压吸引操作时,带教教师即借助腹部超声来观测宫腔里面的情况。然后逐步指引医学生在麻醉镇痛下如何正确的完成该手术。由医学生根据相关的适应证要求选出病例,然后通过检测宫腔,判断麻醉程度与宫腔内部状况,从而决定这次操作究竟考核与否。考核完成后,由医学生对选择的带教法做出评价。为了切实避免该手术既往的盲目性,超引形式的人工流产术使手术的全程都能被有效的监测,确保了宫腔干净,也不会由于惧怕残存而对其频繁的吸刮,还能增强术后的效果。经带教人员对超引形式下得到的宫腔影像的细致讲解与实际应用,不但能使医学生对超声更为了解,还能将影像的内容记忆与手感记忆相联结,熟悉宫腔吸净的体会,从而使其更深层的把握该技能,改善术后的效果,增强医学生独立实施手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临床带教 麻醉阵痛 负压吸引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效果及外周血HMGB-1、GM-CSF、NSE、MDA水平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理媛 陈卉 杜春富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方法选择8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 目的观察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水平变化。方法选择80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测算术后1 d血肿清除率、术后7 d水肿体积,检测术前、术后7 d外周血HMGB-1、GM-CSF、NSE、MDA;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评价生活质量,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后1 d血肿清除率高、术后7 d水肿体积小(P均<0. 05)。术前两组外周血HMGB-1、GM-CSF、NSE、MDA水平及NIHSS、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术后观察组外周血HMGB-1、GM-CSF、NSE、MDA水平及NIHSS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 50%,低于对照组的30. 00%(P <0. 05)。结论微创置管吸引术治疗老年脑出血临床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这与其降低外周血HMGB-1、GM-CSF、NSE、MDA水平,从而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老年人 微创手 置管吸引术 开颅清除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吸引术治疗四肢骨感染 被引量:1
16
作者 艾田 汪光晔 +1 位作者 林清高 许丽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式吸引术(VSD)治疗四肢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四肢骨感染患者清创后采用VSD术治疗,感染控制后二期植皮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周17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创面缩小,肉芽新鲜,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 VSD治疗四肢骨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式吸引术(VSD)治疗四肢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四肢骨感染患者清创后采用VSD术治疗,感染控制后二期植皮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周17例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创面缩小,肉芽新鲜,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 VSD治疗四肢骨感染,可在短期内控制感染,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吸引术 四肢 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3例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思鸿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40-241,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吸引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及阿托品在人工负压吸引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国贞 陈玢 +1 位作者 马素芬 李文智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12期1192-1193,共2页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解热镇痛药 阿托品 颠茄碱 负压吸引术 电吸人工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软通道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其志 伍益 昌大平 《现代医院》 2018年第1期96-97,101,共3页
目的探析定向软通道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患者的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定向软通道置软管血肿... 目的探析定向软通道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患者的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定向软通道置软管血肿吸引术治疗,收集两组的围手术指标。结果两组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存患者的各个指标中: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而再次出血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短P<0.05;术前术后2周的NIHSS评分方面,两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硬通道与软通道的血肿吸引术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但软通道手术有助于避免术后的再次出血,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软通道置软管血肿吸引术 锥颅血肿碎吸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置管吸引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祥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6期5-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微创置管吸引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术前CT或CT片上提供的颅脑立体定位数据,采用微创定向颅内置管装置医疗器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所有病例术中经单或多靶点径路微创软管脑内血肿...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微创置管吸引术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术前CT或CT片上提供的颅脑立体定位数据,采用微创定向颅内置管装置医疗器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所有病例术中经单或多靶点径路微创软管脑内血肿抽吸和术后残血尿激酶溶凝引流的方式及对血肿破入脑室积血患者配合腰穿置换治疗。结果血肿腔内置管准确率100%。术中血肿清除率和术后残血清除留管时间均值:单靶点径路32.2%和6.5d,多靶点径路为56.5%和4.5d,两方法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微创定向脑内血肿置软管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定位准确,方法简易,适宜抢救,创伤微小,疗效确切,易于推广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置管 高血压脑出血 吸引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