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吸引作用及诱集效率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涛 郭雅清 +3 位作者 陈晓瑜 杨风花 杨广 魏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6-1105,共10页
【目的】评估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吸引作用,为利用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田间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980,... 【目的】评估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吸引作用,为利用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田间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980, 10, 0.1和0.001 g/L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对黄胸蓟马成虫及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的吸引率,测定980, 10和0.1 g/L香叶醇对南方小花蝽和黄胸蓟马成虫吸引作用的时间效应以及吸引率;并进一步在田间大棚条件测定10 g/L香叶醇诱集的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成虫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石蜡油)比,测试的各浓度茉莉酸甲酯对黄胸蓟马成虫和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吸引率差异不显著,980 g/L芳樟醇对黄胸蓟马成虫吸引率显著提高,但测试的各浓度芳樟醇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的吸引率无显著变化;香叶醇纯品(980 g/L)对黄胸蓟马成虫的吸引率显著提高,高浓度(10和0.1 g/L)香叶醇对南方小花蝽成虫的吸引率均显著提高,但对南方小花蝽若虫的吸引率变化不显著。不同浓度香叶醇诱集的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且980和10 g/L香叶醇在处理后2 h时诱集的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浓度香叶醇诱集的,并且无论是否被黄胸蓟马成虫为害,980和10 g/L香叶醇处理的青椒苗对南方小花蝽成虫的吸引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与对照组(喷洒清水)比,田间大棚喷洒10 g/L香叶醇的处理组在5 h内诱集的黄胸蓟马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但诱集的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显著提高。【结论】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吸引率存在差异,10 g/L香叶醇能够在5 h内有效诱集南方小花蝽成虫,但不显著吸引黄胸蓟马,这些结果为利用香叶醇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蓟马 南方小花蝽 植物挥发物 吸引作用 诱集 香叶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叶螨对胡瓜钝绥螨的吸引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霞 张艳璇 +1 位作者 林坚贞 季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0-54,共5页
采用两侧吸引作用试验测定天敌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在田间对山楂叶螨的搜索和控制能力。结果表明:山楂叶螨不同螨态对胡瓜钝绥螨均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排泄物对胡瓜钝绥螨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山楂叶螨对胡瓜钝绥螨... 采用两侧吸引作用试验测定天敌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在田间对山楂叶螨的搜索和控制能力。结果表明:山楂叶螨不同螨态对胡瓜钝绥螨均有显著的吸引作用,排泄物对胡瓜钝绥螨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山楂叶螨对胡瓜钝绥螨的这种吸引作用说明胡瓜钝绥螨在田间具有自动搜索山楂叶螨的能力,可用于山楂叶螨的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螨 胡瓜钝绥螨 吸引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害前后的九里香嫩梢对柑橘木虱的吸引作用及其挥发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许鑫 肖庄婷 +3 位作者 柯伟政 张旭颖 王潇潇 岑伊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5-562,共8页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eL.是柑橘木虱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本研究比较了受柑橘木虱为害前后的九里香对其趋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受害前后的九里香嫩梢挥发物组成成分。结果表...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eL.是柑橘木虱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本研究比较了受柑橘木虱为害前后的九里香对其趋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受害前后的九里香嫩梢挥发物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与未受为害的九里香相比,受为害后的九里香对柑橘木虱的吸引作用显著增强,而且受害后继续保留柑橘木虱的九里香吸引作用更强。受木虱为害前后九里香挥发物成分差异较大,相同组分含量差异也比较明显。仅存在于受为害后的九里香挥发物共有8种,分别为γ-橄榄烯、α-愈创木烯、Epi-β-檀香烯、顺式-β-金合欢烯、(+)-香橙烯、α-菖蒲二烯、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α-绿叶烯;而仅存在于未受为害的九里香挥发物为6种,为别为孕烯醇酮、β-榄香烯、2,6-二叔丁基苯醌、异丙茴香醚、1-(1,5-二甲基己基)-4-甲基苯、α-柏木烯。这些差异物质可能在柑橘木虱的寄主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趋性反应 九里香 挥发物 吸引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相机陷阱前微环境对鸟兽监测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康 刘子畅 +5 位作者 孙海林 詹继聪 李军杰 谭坤 房以好 李娜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红外相机陷阱因其工作效率高、对野生动物影响小、适用于多种环境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然而,红外相机前微环境对野生动物拍摄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微环境下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的差异性尚缺乏研究。2021年7月12日至2021年10... 红外相机陷阱因其工作效率高、对野生动物影响小、适用于多种环境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然而,红外相机前微环境对野生动物拍摄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微环境下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的差异性尚缺乏研究。2021年7月12日至2021年10月23日,在苍山海拔2600~2800 m区间选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安装3台红外相机进行对比监测,分别为红外相机前空旷平坦的对照组、相机前放置树枝的树枝组以及放置石块的石块组。结果共拍摄独立有效监测照片515张,鸟兽共29种,包括兽类5目10科13种,鸟类3目6科16种,其中雀形目鸟类14种,鸮形目鸟类1种,鸡形目鸟类1种。树枝组监测到鸟类物种数11种,雀形目9种,石块组监测到鸟类6种,雀形目4种,对照组只监测到鸡形目鸟类1种;树枝组所拍摄的鸟类照片中,有88%位于树枝上;石块组拍摄的鸟类照片中,有76%位于石块上。鸟类物种数以及拍摄率均为树枝组>石块组>对照组(t检验,P≤0.05)。树枝组拍摄到的兽类为12种,石块组拍摄到的兽类为11种,对照组为9种;石块组的兽类拍摄率显著高于树枝组和对照组(t检验,P≤0.05)。研究表明红外相机前微环境对鸟兽监测具有显著影响,树枝和石块对鸟类有吸引作用,尤其会增加小型雀形目鸟类拍摄率和物种捕获数;石块对兽类吸引作用更明显。后续在使用红外相机进行物种监测时应注意红外相机放置微环境对监测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监测 微环境 鸟类 兽类 吸引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质体在5种蚁播植物种子散布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曼 王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21-5727,共7页
蚁播植物种子上常附着有蚂蚁喜食的油质体,该物体可吸引蚂蚁取食或为蚂蚁提供钳着位点从而影响种子散布。为进一步揭示油质体在种子散布中的作用,在野外研究了4属5种典型蚁播植物包括小花宽瓣黄堇(Corydalis giraldii Fedde)、假刻叶紫... 蚁播植物种子上常附着有蚂蚁喜食的油质体,该物体可吸引蚂蚁取食或为蚂蚁提供钳着位点从而影响种子散布。为进一步揭示油质体在种子散布中的作用,在野外研究了4属5种典型蚁播植物包括小花宽瓣黄堇(Corydalis giraldii Fedde)、假刻叶紫堇(C.pseudoincisa C.Y.Wu)、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紫花堇菜(Viola grypoceras A.Gray)和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其相应的搬运蚂蚁即玉米毛蚁(Lasius alienus(Foerster))和尼特纳大头蚁(Pheidole nietneri Emery)对植物完整种子(SE)、去除油质体的种子(S)和粘有人工模拟油质体的种子(S+H)的搬运行为和搬运效率。结果显示,蚂蚁对相同植物3类种子的触碰和检查次数均无显著差异。蚂蚁对种子的尝试搬运次数除玉米毛蚁对小花宽瓣黄堇、假刻叶紫堇和白屈菜去除油质体的种子(S)显著高于完整种子(SE)和粘有人工模拟油质体的种子(S+H)外,其它的均无显著差异。玉米毛蚁对小花宽瓣黄堇、假刻叶紫堇、白屈菜和紫花堇菜以及尼特纳大头蚁对小花宽瓣黄堇、假刻叶紫堇和紫花堇菜完整种子(SE)的搬运效率显著高于粘有人工模拟油质体的种子(S+H)和去除油质体的种子(S),此外,玉米毛蚁对小花宽瓣黄堇粘有人工模拟油质体的种子(S+H)的搬运效率显著高于去除油质体的种子(S)。这说明玉米毛蚁在搬运小花宽瓣黄堇种子过程中油质体不仅起到吸引作用,而且起到钳着位点作用;玉米毛蚁在搬运假刻叶紫堇、白屈菜和紫花堇菜以及尼特纳大头蚁搬运小花宽瓣黄堇、假刻叶紫堇和紫花堇菜种子过程中油质体仅起到吸引作用。研究表明油质体可通过对蚂蚁起吸引作用,或同时起吸引和钳着位点的双重作用等影响种子散布,油质体的影响作用不但取决于植物种类,也与搬运蚂蚁的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播 种子散布 油质体 吸引作用 钳着位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人才流动中的吸引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哈布尔 《科学管理研究》 1985年第5期47-51,共5页
人才流动现象产生的各种具体原因,已广为学术界和决策部门所探讨,深化了对人才流动现象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探讨诸种原因在促成人才流动现象产生过程中所共同发挥出的一种客观机制——人才流动中的吸引机制。
关键词 人才流动 吸引人才 流动现象 落后地区 吸引 吸引作用 机制 因素 地区间 边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空间中吸引性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与Bose-Einstein凝聚
7
作者 陆军 宗广志 +1 位作者 李琳 尚宏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3-1098,共6页
在Torres-Vega和Frederick量子相空间表象框架下,获得了用于模拟Bose-Einstein凝聚态的吸引性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的严格解.所得到的本征函数可通过"类Fourier"投影变换分别投影到位移空间和动量空间中去,从而得到相应空... 在Torres-Vega和Frederick量子相空间表象框架下,获得了用于模拟Bose-Einstein凝聚态的吸引性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的严格解.所得到的本征函数可通过"类Fourier"投影变换分别投影到位移空间和动量空间中去,从而得到相应空间中的本征函数.作为例子,探讨了一类带有双曲函数的本征解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方程 相空间 BOSE-EINSTEIN凝聚 吸引性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样力学行为的结构敏感特性及干预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海涛 彭然 +2 位作者 杜伟升 李晓鹏 张宁博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7,共8页
冲击地压的形成过程极为复杂,但本质是弹性能的大量积聚和剧烈释放。明确影响能量演化过程的客观要素和干预机制,将为指导实际防控工作提供基础认知。通过CT扫描重构了具有真实分布特征的煤样数值模型,并基于力学行为和加载环境密切相... 冲击地压的形成过程极为复杂,但本质是弹性能的大量积聚和剧烈释放。明确影响能量演化过程的客观要素和干预机制,将为指导实际防控工作提供基础认知。通过CT扫描重构了具有真实分布特征的煤样数值模型,并基于力学行为和加载环境密切相关的事实,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力环境变化时,相较于强度较小的煤基质,强度较大的夹杂质对于屈服、应力集中等响应表现出了更为显著的吸引作用,而屈服较晚的单元体在积聚弹性变形能的同时,整体逐渐形成了具有承载能力的空间骨架,并指出夹杂质、承载骨架或其他能够破坏介质均匀性的结构性要素,其空间分布模式对于能量或应力分布具有潜在控制作用。基于含人造结构面试样开展的不同加载速率力学试验验证了该结论,并提出有目的的人工形成特定的结构模式可实现对于煤岩宏观力学行为的选择性控制,进而为冲击地压的量化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结构敏感性 CT扫描重构 响应吸引作用 力学行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物对柑橘木虱趋避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友浠 余金欢 +3 位作者 盘碧琼 陈红松 郑霞林 王小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9-1550,共12页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为半翅目Hemiptera木虱科Psyllidae,主要危害芸香科植物,是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的主要昆虫传播媒介。HLB在柑橘产业中破坏性极大,柑橘木虱的及时防控可有效降低HLB传播风险。目前,柑橘木虱...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为半翅目Hemiptera木虱科Psyllidae,主要危害芸香科植物,是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的主要昆虫传播媒介。HLB在柑橘产业中破坏性极大,柑橘木虱的及时防控可有效降低HLB传播风险。目前,柑橘木虱对化学药剂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而柑橘木虱在植物挥发物作用下的行为反应可为其绿色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就往年研究中不同植物挥发物对柑橘木虱的引诱、驱避作用以及柑橘植株、HLB、柑橘木虱三者间通过植株挥发物产生的互作进行论述,旨在为柑橘木虱的科学高效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植物挥发物 行为影响 吸引作用 驱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完电视应洗脸
10
作者 新章 佳敏 《农村百事通》 1996年第11期53-53,共1页
电视机打开后,由于电子流对荧光屏幕表面产生静电荷,对空气中的灰尘具有吸引作用。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灰尘中的微生物和变态离子就会附着于人的皮肤上,时间长了易导致皮肤病。许多长期在电视荧屏前工作的人,脸上常出现斑疹,就是和长... 电视机打开后,由于电子流对荧光屏幕表面产生静电荷,对空气中的灰尘具有吸引作用。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灰尘中的微生物和变态离子就会附着于人的皮肤上,时间长了易导致皮肤病。许多长期在电视荧屏前工作的人,脸上常出现斑疹,就是和长时间处于带静电的灰尘包围中有关。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中的灰尘 电视机 皮肤病 人的皮肤 微生物 农广校 吸引作用 电子流 带静电 静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茎线虫对花生根的趋向、定位及侵染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明雪 肖顺 +5 位作者 王文玉 程曦 程敏 侯翔宇 张绍升 刘国坤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2,共5页
采用Pluronic F-127胶体系统接种及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法,研究花生茎线虫对花生根部的趋向、定位及侵染特性.结果表明:花生茎线虫的幼虫及成虫均可侵入花生品种冀油7号根部,但花生根尖部对花生茎线虫无吸引作用;而对照爪哇根结线虫... 采用Pluronic F-127胶体系统接种及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法,研究花生茎线虫对花生根部的趋向、定位及侵染特性.结果表明:花生茎线虫的幼虫及成虫均可侵入花生品种冀油7号根部,但花生根尖部对花生茎线虫无吸引作用;而对照爪哇根结线虫2龄幼虫主要趋向、聚集于根尖伸长区并由此侵入.进一步试验表明,花生茎线虫主要聚集于花生根部的侧根基部处,并从基部侵入.花生根部表面人为切取的微小伤口和橫切根部形成的切面伤口均可吸引花生茎线虫聚集、侵入,但横切伤口处的花生茎线虫数量低于侧根基部和微小伤口处的线虫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茎线虫 花生 Pluronic胶系统 吸引作用 侵染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教学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虹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 运动负荷 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节奏 学习动机 吸引作用 示范动作 技术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电性微观理论的发展(1935-1957)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兵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6年第1期88-96,共9页
自从1911年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超导物理学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尤其是1957年BCS超导微观理论的提出,更是标志着这一物理分支的成熟,使这一学科成为当今固体物理学中"被理解得最好的领... 自从1911年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超导物理学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尤其是1957年BCS超导微观理论的提出,更是标志着这一物理分支的成熟,使这一学科成为当今固体物理学中"被理解得最好的领域之一"。目前,就我们所见,关于超导微观理论发展的文章主要有:巴丁(John Bardeen)的《超导电性研究的历史》和《超导电性概念的发展》、弗勒里希(Herber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性 微观理论 吸引相互作用 超导理论 超导态 电子对 同位素效应 超导物理学 超导体 布洛赫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精制乙腈工艺
14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7年第3期14-14,共1页
原理:利用溶剂萃取原理,将所选择的高沸点混合溶剂与待分离的乙腈水混合物混合,由于所选择的溶剂与水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该作用远比乙腈——水之间的作用要强,故能使乙腈和水产生分相,从而达到提浓乙腈的目的。
关键词 混合溶剂 水混合物 溶剂萃取 精馏流程 乙腈 萃取器 工艺流程 吸引作用 原理 高沸点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