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门、松江、海上——从“文人书画”到“金石书画”
1
作者 林如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从“吴门”到“松江”“扬州”再到“海上”,书画风格完成了从清新雅淡至金石意趣的创新突破,是“文人书画”到“金石书画”的转变,文人书画家的身份也从“专家型”到“职业、行业型书画家”转换。本文以经济发展中心迁移、商品经济发... 从“吴门”到“松江”“扬州”再到“海上”,书画风格完成了从清新雅淡至金石意趣的创新突破,是“文人书画”到“金石书画”的转变,文人书画家的身份也从“专家型”到“职业、行业型书画家”转换。本文以经济发展中心迁移、商品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对书画市场、受众、书画家身份的影响等角度来探讨这一书画审美风尚变迁的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 松江 海上 文人书画 金石书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门画派的书画酬酢与明代江南文人社会文化网络构成 被引量:3
2
作者 匡咏秋 王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31,共10页
明代是典型的科举社会、士绅社会,文人应酬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江南地区的吴门画派上接元代江南文人之气,下启清代四王“正宗”,在中国文人画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志着民间艺术与宫廷艺术的分庭抗礼。作为一个向来喜爱以群体... 明代是典型的科举社会、士绅社会,文人应酬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江南地区的吴门画派上接元代江南文人之气,下启清代四王“正宗”,在中国文人画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志着民间艺术与宫廷艺术的分庭抗礼。作为一个向来喜爱以群体性形象出现的文人集体,吴门画派热衷于结社宴饮式的文化消闲活动,留下大量应酬性书画。借用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新资本理论,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三个维度对吴门画派几位重要人物的书画酬酢进行梳理,围绕明代江南文人是如何通过书画交游形成区域性社会文化网络、酝酿新的美学思想、构建文人画话语权、实现文人社会价值展开论述。初期,以吴门画派为代表的江南文人们追求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累积,而后逐渐实现经济资本的转换。书画酬酢不仅是画家审美理念的艺术表达,更是维系和拓展社会文化网络的重要工具。通过与不同社会阶层的互动,江南文人群体将其审美思想推广至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加强了文化话语权,使吴门画派率先成为明中叶后的文化先锋,被大众所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画派 书画酬酢 文化资本 布尔迪厄 文徵明 沈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辈复登临”:吴门赤壁登临图的叙事反叛及其意义世界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一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吴门画派的赤壁登临图不仅呼应着苏轼的《后赤壁赋》书写,而且触通着自魏晋以来绵延不绝的登临文化传统。不同于此前受乔仲常、文徵明形塑的图像叙事方式,朱朗、钱榖、蒋乾、文嘉、张瑞图、吴士冠等人的赤壁登临图探索了“环形空间叙事... 吴门画派的赤壁登临图不仅呼应着苏轼的《后赤壁赋》书写,而且触通着自魏晋以来绵延不绝的登临文化传统。不同于此前受乔仲常、文徵明形塑的图像叙事方式,朱朗、钱榖、蒋乾、文嘉、张瑞图、吴士冠等人的赤壁登临图探索了“环形空间叙事”的新范式,并非前人认定的僵化与衰落;其图像表现,亦非对行旅经验的直接搬摹,而是来自对生命本质状态的体认。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双重视野中,本文重估此前未受重视的吴门赤壁登临图,以期阐明其图像来源、叙事创新及体现着中国文化之延续性的人文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图 吴门画派 叙事画 诗意画 文人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吴门画派绘画中的舟船意象与图像叙事 被引量:1
4
作者 姚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7,共11页
在吴门画家眼中,舟船是人向自然延伸的交通工具,是文人社交活动的场所,更是他们观照个体生存状态、承载历史记忆的载体。舟船以独特的空间层次、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对吴门绘画的情节表现和情境营造产生了重要影响。画家运用舟船意象构... 在吴门画家眼中,舟船是人向自然延伸的交通工具,是文人社交活动的场所,更是他们观照个体生存状态、承载历史记忆的载体。舟船以独特的空间层次、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对吴门绘画的情节表现和情境营造产生了重要影响。画家运用舟船意象构筑画境、烘托氛围、暗示情节,表现他们关注日常生活、探究生命价值、追索历史意义的多重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船意象 吴门画派 图像叙事 文人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吴门刻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程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7,共5页
本文是对明代吴门刻工的研究,主要提出明代吴门刻工的兴盛,很大程度上缘于吴门书派的兴起,并反过来推动了吴门书派的发展;而吴门书派的兴起,使刻工二次创作过程的重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刻工的地位由此上升,并备受文人的重视和礼遇。
关键词 吴门 吴门书派 刻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吴门画派作品中的苏州文人园林文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毅娟 刘晓明 《风景园林》 2014年第3期93-97,共5页
"画"与"园"的关系一直是园林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在明代中后期得到理论的确立和盛行。吴门画派画家作为明代苏州文坛上的生力军,他们不但是园林的使用、享用、绘画、描述、参与者,... "画"与"园"的关系一直是园林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在明代中后期得到理论的确立和盛行。吴门画派画家作为明代苏州文坛上的生力军,他们不但是园林的使用、享用、绘画、描述、参与者,还是发扬文人园林文化的主导人群。通过对他们作品中的"画"与苏州文人园林的"园"内在逻辑的研究,挖掘明代文人园林的意境追求、园居理想、结构布局及格调追求,总结"画"与"园"在艺术追求与手法上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园林文化 苏州园林 吴门画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门画派别号图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用——以文徵明别号图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许珂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1,共7页
本文以明代吴门画家文徵明的别号图为例,探讨别号图在明代绘画史和社会史中的重要意义。别号图并非是别号字义的图示说明,它综合了雅集图、园林图、隐居图和书斋山水等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共同为别号注解,从而体现别号主人的文士身份与高... 本文以明代吴门画家文徵明的别号图为例,探讨别号图在明代绘画史和社会史中的重要意义。别号图并非是别号字义的图示说明,它综合了雅集图、园林图、隐居图和书斋山水等文人画的常见题材共同为别号注解,从而体现别号主人的文士身份与高雅品位,还可视作传统肖像画的发扬。此外,别号图并非画家自娱之作,它不仅是交游和应酬的工具,还是当时的文人面对世俗化潮流时所采取的一种手段,从而维持文人身份与品味的优越性,与世俗相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徵明 吴门画派 别号图 社会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26年吴门大疫与苏州的疫病防治 被引量:3
8
作者 方旭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6,共4页
1926年春夏,苏州先后爆发了烂喉痧和霍乱,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和损失,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疫病防治过程中,苏州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与以往相较有所加强;同时,社会各界的反应也更趋活跃,为疫病防治作出了相当努力,并取得了... 1926年春夏,苏州先后爆发了烂喉痧和霍乱,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和损失,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疫病防治过程中,苏州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与以往相较有所加强;同时,社会各界的反应也更趋活跃,为疫病防治作出了相当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926年吴门大疫对民国期间的苏州疫病防治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大疫 苏州 疫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吴门茶画之画意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武立功 王丽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5-356,共2页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很多以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即茶画。茶画多以茶事活动为场景进行描绘,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繁荣的茶文化。明代的茶画作品也较丰富,其中吴门茶画极具代表性,吴门地区以茶事活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较多,而且具有较高...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很多以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即茶画。茶画多以茶事活动为场景进行描绘,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繁荣的茶文化。明代的茶画作品也较丰富,其中吴门茶画极具代表性,吴门地区以茶事活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较多,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吴门茶画 画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吴门画派看“利家”与“行家”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79,共3页
"利家"和"行家"是画史上重要的品鉴和流派划分标准,但这对概念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而在实际应用中更是体现出了时代性和品鉴者的个人色彩。以明代吴门画派为例来考察这对品评概念的有效性无疑极具典型... "利家"和"行家"是画史上重要的品鉴和流派划分标准,但这对概念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而在实际应用中更是体现出了时代性和品鉴者的个人色彩。以明代吴门画派为例来考察这对品评概念的有效性无疑极具典型意义,从中我们既看到了"行家"和"利家"本身具有的价值判断色彩的复杂性,也能另辟蹊径对吴门这一中国画史上的重要流派作进一步深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画派 行家 利家 沈周 文徵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咸诗坛吴门寒士诗人心态及诗歌创作
11
作者 马卫中 杨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0-157,共8页
清朝自乾隆后期起,国势日渐陵替,迨至道咸时期,更是经历着亘古未有的外侵及遍地烽火的内扰。内外困扰中受祸最严重的便是东南沿海,尤其是富饶的江南。在近代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中,虽不乏开眼看世界的志士仁人大声疾呼,但就处于社会底层... 清朝自乾隆后期起,国势日渐陵替,迨至道咸时期,更是经历着亘古未有的外侵及遍地烽火的内扰。内外困扰中受祸最严重的便是东南沿海,尤其是富饶的江南。在近代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中,虽不乏开眼看世界的志士仁人大声疾呼,但就处于社会底层的吴门寒士而言,他们惦念的多是奔走求食的稻粱之谋,记录的多是战火中背井离乡的种种遭际。相对身处高位的大吏而言,他们的诗歌中更注重小人物的命运,侧重采用微观的视角,描绘出道咸时期的社会生态。本文拟以道咸诗坛的吴门寒士为切入点,探寻黍离之忧下的寒士心态及其诗歌创作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道咸诗坛 吴门寒士群体 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门画舫录》和《吴门画舫续录》中的女乐及其声乐艺术
12
作者 刘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3-234,共2页
晚清时期江苏苏州女乐的声乐艺术独树一帜,引领了当时的音乐风尚,这在古典笔记《吴门画舫录》和《吴门画舫续录》中有着代表性的详细描述。本文以此两种文献为蓝本,梳理其中的女乐事迹及其声乐艺术,由此说明吴地女乐的声乐成就。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女乐 声乐 吴门画舫录》和续录 吴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城盛会话吴门——故宫博物院“明代吴门绘画”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
13
作者 单国强 《艺苑(美术版)》 1991年第1期77-80,共4页
1990年10月10日,适逢故宫博物院成立65周年暨紫禁城落成570周年,为纪念这双庆日子,故宫博物院特邀请50余名海内外学者,举办"明代吴门绘画国际学术讨论会"。在10日召开纪念大会和举行《明代吴门绘画展览》开幕式后,代表们即于1... 1990年10月10日,适逢故宫博物院成立65周年暨紫禁城落成570周年,为纪念这双庆日子,故宫博物院特邀请50余名海内外学者,举办"明代吴门绘画国际学术讨论会"。在10日召开纪念大会和举行《明代吴门绘画展览》开幕式后,代表们即于11日奔赴昌黎黄金海岸的"故宫干训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术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吴门四家 昌黎黄金海岸 海内外学者 文人画家 吴门画派 陆治 陈传席 美术史家 写意花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门画派园林绘画中城墙的风景内涵: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志强 郑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3-138,共6页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绘画图像 《东庄图》 《拙政园三十一景图》 城墙风景 吴门画派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总条贯,揽其精微——略论吴门画派的绘画创作 被引量:3
15
作者 兰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0,共3页
如明代董其昌等人所言,唐代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主要有“文人画”与“非文人画”两大传统,即“利”家与“行”家。各家均按各自的传统不断演进。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绘画创作兼容“南、北”二宗,雅俗兼俱,“利”“行”相渗,形成了“画格... 如明代董其昌等人所言,唐代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主要有“文人画”与“非文人画”两大传统,即“利”家与“行”家。各家均按各自的传统不断演进。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绘画创作兼容“南、北”二宗,雅俗兼俱,“利”“行”相渗,形成了“画格不纯”之局面。可以说在绘画史上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呈现出“兼总条贯,揽其精微”的局面,并影响到后世的绘画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总条贯 揽其精微 吴门画派 兼容并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中叶江南下层士人的社会文化交往圈——以《吴门表隐》作者顾震涛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琛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4,共5页
通过考证清代苏州顾震涛所作《吴门表隐》一书内602名题诗作序者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江南下层士人顾震涛的社会文化交往情况,以此为个案,分析清代中叶江南下层士人社会文化交往圈的特点。对顾震涛等江南下层士人而言,文化交往是主要的... 通过考证清代苏州顾震涛所作《吴门表隐》一书内602名题诗作序者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江南下层士人顾震涛的社会文化交往情况,以此为个案,分析清代中叶江南下层士人社会文化交往圈的特点。对顾震涛等江南下层士人而言,文化交往是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而这种文化交往是融合血缘、地缘、业缘和趣缘等关系形成的综合型的社会交往方式,稳定性和文化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交往圈 苏州 吴门表隐》 江南 顾震涛 下层士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吴门画派”鼻祖沈周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志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3-60,共8页
沈周 ,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 (另三人为文徵明、唐寅、仇英 )之一 ,也是“吴门画派”的开创人 ,在画史上影响深远。他出身诗画家 ,祖上收藏甚丰 ,对古人诗画见多识广 ;受先辈影响 ,终生不仕 ,仅“以丹青以自适” ,故其艺术质朴而有... 沈周 ,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 (另三人为文徵明、唐寅、仇英 )之一 ,也是“吴门画派”的开创人 ,在画史上影响深远。他出身诗画家 ,祖上收藏甚丰 ,对古人诗画见多识广 ;受先辈影响 ,终生不仕 ,仅“以丹青以自适” ,故其艺术质朴而有情致 ,画风纯化 ;毕生勤于诗画创作 ,加上高寿 ,作品极多 ,声誉卓著 ,德高望重。其诗才横溢 ,书法学黄庭坚 ,绘画以山水为主 ,得于家法 ,远追董 (源 )、巨 (然 ) ,中年宗“元四家”笔墨 ,尤其推崇黄公望。他在诗书画方面 ,尤其是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 ,使他成为明代画史中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吴门画派 沈周 绘画 山水画 为物画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门画派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影响——以拙政园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毅 《现代园艺》 2014年第9期62-63,共2页
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单纯的自然现象,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园林不能与环境的内在人文传统割裂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其中,传统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就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思想基础,不同类别的画风影响了不同园林风格的... 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单纯的自然现象,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园林不能与环境的内在人文传统割裂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其中,传统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就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思想基础,不同类别的画风影响了不同园林风格的形成。吴门画派和苏州古典园林都是我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瑰宝,两者在明代中叶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两者关系的挖掘对继承和创新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作为历史的实物遗存,有助于研究城市的发展及其特点,并且可以作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借鉴,有助于引发对营造当代园林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典园林 吴门画派 园林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中有笔塑吴门--论王世贞对吴门书家的书法史形象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宗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对于吴门书家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研究王世贞书法思想的文章亦不在少数。但很少有研究涉及王世贞在构建吴门书家形象中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王世贞与吴门书家的书法史料文献,对王世贞在构建吴门书家书法史形象时的客观优势... 对于吴门书家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研究王世贞书法思想的文章亦不在少数。但很少有研究涉及王世贞在构建吴门书家形象中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通过梳理王世贞与吴门书家的书法史料文献,对王世贞在构建吴门书家书法史形象时的客观优势、地域批评观念及塑造个人声誉的主观动机、构建的方式和形象特征进行研究,试图还原王世贞对于吴门书家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吴门书派 形象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门画派”虎丘山图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海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93-97,共5页
本文讨论了明代中晚期吴门画派山水画创作的世俗化倾向,本论文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元代文人笔下的虎丘图——以沈周开风气之先的吴门画派实景虎丘图——作为商品画的虎丘山水图和版画中的虎丘图。之所以说本文紧紧围绕的“实景化”倾向证... 本文讨论了明代中晚期吴门画派山水画创作的世俗化倾向,本论文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元代文人笔下的虎丘图——以沈周开风气之先的吴门画派实景虎丘图——作为商品画的虎丘山水图和版画中的虎丘图。之所以说本文紧紧围绕的“实景化”倾向证明了上述观点,是因为最早诞生在元代文人笔下的虎丘图是传统的文人山水画,与虎丘的真实面貌可以说无关紧要,然而到了明代中后期,特别是晚明,吴门画家笔下的虎丘图干脆成为导游图和商品画,作品不但拘于实景,而且出现媚俗的趋向。在另一方面,同时期版画中的虎丘图亦有力地证实了这种世俗趣味的来源——商业背景下的市俗社会和民间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画派 山水画创作 虎丘图 世俗化倾向 实景化 商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