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镠与杭州 被引量:3
1
作者 吕以春 《浙江学刊》 1987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自然条件优越。秦代始置钱唐县,隋置杭州,五代吴越和南宋先后在此建都,元明以后一直是浙江省省会。以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风景优美,街市繁荣著称于世。是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是... 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自然条件优越。秦代始置钱唐县,隋置杭州,五代吴越和南宋先后在此建都,元明以后一直是浙江省省会。以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风景优美,街市繁荣著称于世。是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是名闻中外的旅游城市。但是杭州城市的发展,在五代以前,其兴起和繁荣北不如苏州,南不及绍兴。这是由于杭州特定的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政治地理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在远古时代,杭州西湖是一个海湾,今杭州市区是一片汪洋的浅海,据传公元前三世纪末,秦始皇东巡会稽,“至钱唐,临浙江”就曾在今宝石山麓西湖之滨缆舟。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初的春秋时代,吴越争霸,苏州和绍兴(当时称吴和大越)已是吴国和越国的首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显露头角,杭州尚是默默无闻的两国边陲。秦统一中国后,始于今杭州地置钱唐县。钱唐县当然不可能设在这海湾口的浅海滩上,而设在“逼近江流”的“灵隐山下”。灵隐山是古代武林山的别称,泛指西湖群山。钱唐县局限在面江靠山的山麓地带,限制了它的发展,自然无法与地处太湖平原、宁绍平原的吴、山阴(即今绍兴,秦置山阴县)相抗衡。到了汉代,西湖与江海已经隔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统一中国 宁绍平原 春秋时代 公元前 太湖平原 绍兴 秦始皇 苏州 山阴县 吴越备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椒塔初建于何时 被引量:1
2
作者 桓进 《浙江学刊》 1983年第1期74-75,共2页
中外知名的杭州保俶塔初建于何时,近年来出版的一些有关书籍中说法不一。一说此塔系吴越开国之主钱镠在位(893—932年)时,由宰相或大臣吴延爽所建(如《杭州与西湖史话》、《西湖揽胜》等);另一说则认为塔是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由... 中外知名的杭州保俶塔初建于何时,近年来出版的一些有关书籍中说法不一。一说此塔系吴越开国之主钱镠在位(893—932年)时,由宰相或大臣吴延爽所建(如《杭州与西湖史话》、《西湖揽胜》等);另一说则认为塔是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由钱俶母舅吴延爽所建(如《杭州史话》、《中国名胜词典》等)。我以为二说的年代皆为不当。对于保俶塔是吴延爽所建,南宋《咸淳临安志》、《武林旧事》、《梦粱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淳临安志 北宋 吴越备史 十国春秋 吴越王 杭州 西湖 吴越国 洪武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色瓷”探秘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刚 《文博》 1995年第6期63-67,56,共6页
唐五代是越窑空前繁荣的时期,窑匠们以其神奇精妙的构思和炉火纯青的技艺,烧制出无数造型别致、装饰靡丽、釉质青润的瓷器,备受朝野青睐。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将越窑青瓷的釉比作“千峰翠色”。五代人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 唐五代是越窑空前繁荣的时期,窑匠们以其神奇精妙的构思和炉火纯青的技艺,烧制出无数造型别致、装饰靡丽、釉质青润的瓷器,备受朝野青睐。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将越窑青瓷的釉比作“千峰翠色”。五代人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诗,则用“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等华丽的辞藻来褒誉之。当这些能工巧匠和文人雅士悄然退入历史帷幕时,随之带走了“秘色”的真实含义,留给后人的只有那不可再造的越瓷精品和聚讼纷纭的“秘色”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瓷 《十国春秋》 越窑青瓷 《宋会要辑稿》 景德镇 瓷器 吴越备史 上林湖 陆龟蒙 《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秘色瓷银棱装饰工艺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文 《文博》 1996年第3期79-80,共2页
1987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大圣真身宝塔地宫中出土了数百件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贵文物,在这批唐代文物中,发现了具有明确记载的唐代秘色瓷十三件.在此十三件唐秘色瓷中,有两件是饰银棱金银装秘色瓷碗.这批唐代秘色瓷的发现在我国均属首... 1987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大圣真身宝塔地宫中出土了数百件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贵文物,在这批唐代文物中,发现了具有明确记载的唐代秘色瓷十三件.在此十三件唐秘色瓷中,有两件是饰银棱金银装秘色瓷碗.这批唐代秘色瓷的发现在我国均属首次,它们的出土,因其意义重大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本文仅就这批唐代秘瓷中的两件银棱秘色瓷及相关问题谈点学习心得,不妥之处,请学界先辈和学友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瓷 装饰工艺 战国时期 漆器 相关问题 省博物馆 法门寺 文物考古工作 吴越备史 五代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秦望山在何处
5
作者 桓进 《浙江学刊》 1988年第1期126-127,共2页
历代杭州志书大多有秦望山的记载,但对它的确切位置,却相当含糊。搞清秦望山的位置,对研究与秦望山相关的的许多古迹史实是必不可少的。《浙江学刊》1984年第4期所载《秦望山考》一文谈及杭州秦望山,但可惜仅罗列了几条对其位置说法不... 历代杭州志书大多有秦望山的记载,但对它的确切位置,却相当含糊。搞清秦望山的位置,对研究与秦望山相关的的许多古迹史实是必不可少的。《浙江学刊》1984年第4期所载《秦望山考》一文谈及杭州秦望山,但可惜仅罗列了几条对其位置说法不同的资料,没有结论。归结现代学者的看法,大致有两类。一类如《杭州名胜大观》(浙江人民出版社编,1985年出版)说南宋时指将台山;另一类则将它移至六和塔西,如钟毓龙《说杭州》认为六和塔西的二龙头才是真的秦望山,其理由是“钱武肃筑罗城,自此山始。故其龙山门在六和塔西。”该书因此而断言,此山(指二龙头)当确为秦望无疑”。我以为杭州古代所谓秦望山即今之将台山,而且早在南宋以前,就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人 吴越备史 学刊 筑城 秦始皇 北宋初期 确切位置 杭州 南宋 现代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