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越国的佛教文化与艺术
1
作者 喻静 余惟杰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5-11,共7页
存续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自创立者钱镠始,三世五王均采取“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政策,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紧密联系,致力于开发经济、发展文化,形成了既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又体现独特地域环境与人文历史的吴越文化。作为吴越文化重... 存续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自创立者钱镠始,三世五王均采取“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政策,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紧密联系,致力于开发经济、发展文化,形成了既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又体现独特地域环境与人文历史的吴越文化。作为吴越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与艺术,上承晚唐之风,下开宋韵文化之源,显示出中国文明与文化传统连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吴越国各代君王均采取护持佛教的策略,通过实施礼遇名僧、包容诸宗、兴寺建塔、开窟造像、雕刻经像、求取天台教籍等措施和行动,促进和加深了佛教的中国化,并为儒释道三教融通及佛教文化进一步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形塑奠定了基础,亦使吴越国及其文化在唐宋政治与文化的转型中发挥了赓续中华文脉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钱镠 “善事中国” 佛教文化与艺术 佛教中国化 传统文化主体性形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韵先声:吴越国文化形态的考察视角
2
作者 谷卿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2-19,共8页
吴越国于公元978年“纳土归宋”,不仅使东南经济近百年的建设成果得以保存,民众免于战祸,客观上亦为塑造两宋社会文化形态奠定重要基础。从钱氏吴越到赵宋,文化包容与多元融汇、经世务实与崇尚自然、面海立国与开拓求新等品格和特质一... 吴越国于公元978年“纳土归宋”,不仅使东南经济近百年的建设成果得以保存,民众免于战祸,客观上亦为塑造两宋社会文化形态奠定重要基础。从钱氏吴越到赵宋,文化包容与多元融汇、经世务实与崇尚自然、面海立国与开拓求新等品格和特质一以贯之,吴越国的文化形态可谓“宋韵先声”,对之重新审视,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两宋乃至近世文化的大略,更可能借此一窥文明赓续的轨辙与奥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宋韵 文化形态 艺术审美 秘色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唐启宋:“三教合流”与吴越国治国思想
3
作者 苏浩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6期94-97,共4页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存在于江南的一个割据政权。后梁开平元年(907),钱镠被封为吴越王,太平兴国三年(978)忠懿王钱俶纳土归宋,吴越国历三世五王,凡七十余载。吴越国与当时的前蜀、后蜀、吴、南唐、楚、南汉、闽、南平及北汉,被合称为...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存在于江南的一个割据政权。后梁开平元年(907),钱镠被封为吴越王,太平兴国三年(978)忠懿王钱俶纳土归宋,吴越国历三世五王,凡七十余载。吴越国与当时的前蜀、后蜀、吴、南唐、楚、南汉、闽、南平及北汉,被合称为“十国”,均属于唐宋之间的短暂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时期 吴越国 太平兴国 割据政权 南汉 钱俶 懿王 十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藩镇与国仪:变革中的吴越国政治体制
4
作者 焦天然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6期89-94,共6页
唐末农民起义摧毁了旧有的政治格局,在北方,梁、唐、晋、汉、周五代王朝前后继替,纷争不断。逐鹿失败的中原藩镇将领纷纷南下,前蜀、闽、楚、南平等政权均为南下军人建立。战乱也使民间武装得以发展,吴越国、吴、南唐则由地方土豪建立。
关键词 唐末农民起义 吴越国 政治体制 政治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水安澜:吴越国治水与古代杭州城市空间扩展演变
5
作者 郭婷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6期98-102,共5页
关于杭州崛起的时间和原因,南宋王明清《玉照新志》有言:“杭州在唐,虽不及会稽、姑苏二郡,因钱氏建图,始盛。”[1]近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在《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一文中说道:“唐代的杭州虽已被称为东南‘大都’、‘名郡’,但此所谓... 关于杭州崛起的时间和原因,南宋王明清《玉照新志》有言:“杭州在唐,虽不及会稽、姑苏二郡,因钱氏建图,始盛。”[1]近代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在《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一文中说道:“唐代的杭州虽已被称为东南‘大都’、‘名郡’,但此所谓‘大’与‘名’,只是在一般郡治中比较地大、比较有名而已。实际当时东南的大都市,约可分为三等:属于第一等的是全国的经济首都扬州,属于第二等的是两浙的政治重心苏州与越州(今绍兴),第三等才能数到杭州。使杭州从第三等超升到第一等的是五代时的吴越钱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家 城市空间扩展 谭其骧 吴越国 王明清 都市发展 大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却泛沧波:吴越国与东海丝路论略
6
作者 彭志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6期84-89,共6页
约形成于秦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展开贸易往来、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不仅有丝绸、瓷器、香料、茶叶等大宗货物的来往流通,更有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以及东西方不同文明间的相互浸染、相互包容。在海上... 约形成于秦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展开贸易往来、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不仅有丝绸、瓷器、香料、茶叶等大宗货物的来往流通,更有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以及东西方不同文明间的相互浸染、相互包容。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吴越国 秦汉时期 文化交往 交互传播 大宗货物 线路图 贸易往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乐土 国之所恃——吴越国历史文化考察手记
7
作者 谷卿 《中国书画》 2024年第7期132-134,共3页
中华文化以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缤纷的地域差异,形成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本刊“文化之旅”栏目一直以由点带面的方式,带领读者了解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与书画相关的文化风采。近来,为了强化这一主题,本栏目将以“文化中国行”为主题推出系... 中华文化以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缤纷的地域差异,形成了无与伦比的丰富性。本刊“文化之旅”栏目一直以由点带面的方式,带领读者了解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域与书画相关的文化风采。近来,为了强化这一主题,本栏目将以“文化中国行”为主题推出系列文章,通过鲜活可感的、典型个性的、富有历史深度的具体案例,向读者展示祖国不同地域多侧面的人文之美,以及中华文明独特而恒久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文化风采 文化之旅 历史底蕴 地域差异 中华文明 具体案例 人文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出土的吴越国钱俶造铜阿育王塔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天跃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98-105,共8页
五代吴越国(907~978年)国王钱俶所造铜阿育王塔在东亚诸国的传播,是10世纪佛教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形制、图像、意义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日本出土的钱俶造乙卯岁(955年)铜阿育王塔和镰仓时代的金铜... 五代吴越国(907~978年)国王钱俶所造铜阿育王塔在东亚诸国的传播,是10世纪佛教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佛教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形制、图像、意义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日本出土的钱俶造乙卯岁(955年)铜阿育王塔和镰仓时代的金铜宝箧印塔等实物考察所得的第一手材料,对钱俶造塔流传日本的历史过程,抵达日本之后如何与本土信仰结合,如何纳藏和供养作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日本镰仓时代金铜宝箧印塔的形制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钱傲 铜阿育王塔 镰仓时代 金铜宝箧印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阳修与吴越国重敛虐民的一段公案
9
作者 何勇强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8期52-54,共3页
唐末五代,临安人钱缪(缪,读liú)崛起于两浙,建立了吴越国。这个小王国在五代普遍战乱的岁月里,偏安一隅,创造了繁荣的社会文明。其昌盛的佛教文化、完善的水利制度、先进的雕版印刷、精美的青瓷制品,都曾享誉海内。所有这... 唐末五代,临安人钱缪(缪,读liú)崛起于两浙,建立了吴越国。这个小王国在五代普遍战乱的岁月里,偏安一隅,创造了繁荣的社会文明。其昌盛的佛教文化、完善的水利制度、先进的雕版印刷、精美的青瓷制品,都曾享誉海内。所有这些都为后来北宋时期两浙经济的崛起以及南宋时期定都杭州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欧阳修 公案 唐末五代 社会文明 佛教文化 雕版印刷 南宋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越国政区地理考述
10
作者 李晓杰 《历史地理》 CSSCI 2014年第1期123-141,共19页
历代疆域与行政区划的变迁是历史政治地理主要探究的内容,也是开展其他学科研究所必需的基础研究之一。但是以往对断代政区的研究多选取一个比较稳定的朝代来进行研究,对割据分裂时期的政治地理研究则着力很少,关注不多,因此亟待开展,... 历代疆域与行政区划的变迁是历史政治地理主要探究的内容,也是开展其他学科研究所必需的基础研究之一。但是以往对断代政区的研究多选取一个比较稳定的朝代来进行研究,对割据分裂时期的政治地理研究则着力很少,关注不多,因此亟待开展,弥补这一缺失。有鉴于此,本文拟择取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设置的政区作为探究的对象,从这一个案研究中来具体观察典型分裂割据时期的政区变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威武军 天福 五代十国时期 唐山县 太平兴国 天宝元年 三年 候官县 《太平寰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代时期佛教雕塑的前朝传统与创新性
11
作者 常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5,I0012,共7页
全国现存的10世纪佛教艺术分布不均衡,敦煌、山西、四川盆地、江浙保留较多,主要来自敦煌曹氏归义军、北汉、吴越国、南唐、前后蜀,艺术面貌差别较大。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雕塑既保留着很多唐代或前朝传统,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另外,... 全国现存的10世纪佛教艺术分布不均衡,敦煌、山西、四川盆地、江浙保留较多,主要来自敦煌曹氏归义军、北汉、吴越国、南唐、前后蜀,艺术面貌差别较大。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雕塑既保留着很多唐代或前朝传统,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另外,这个时期的佛教及其艺术的中国化与世俗化倾向更加强烈,适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雕塑 北汉 前后蜀 南唐 吴越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钱庄业的兴衰和特点 被引量:1
12
《浙江金融》 1985年第11期32-33,29,共3页
杭州是我国六大故都之一,远自隋唐,就在这里设立州治。吴越国(注1)建都于此,国王钱鏐刻意经营,城市规模初具,到了北宋就已发展成为“参差十万人家”(注2)的繁华都会了。南宋南迁、又建都于此。在偏安的局面下, “歌舞升平”达一百五十多... 杭州是我国六大故都之一,远自隋唐,就在这里设立州治。吴越国(注1)建都于此,国王钱鏐刻意经营,城市规模初具,到了北宋就已发展成为“参差十万人家”(注2)的繁华都会了。南宋南迁、又建都于此。在偏安的局面下, “歌舞升平”达一百五十多年,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杭州这个城市也变得更加繁华,元时来中国的马哥孛罗曾誉之为“世界上最繁华最有钱的城市”(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吴越国 官银号 一百五 钱鏐 全国银行年鉴 山西票号 官钱局 汇划 城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太祖的“诚信公关”
13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I0001-I0001,共1页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准知吴越国王钱傲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赵匡胤见钱傲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俶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为他说话保住吴越国...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了南唐,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吴越。准知吴越国王钱傲亲自拜见赵匡胤,并献上了吴越国的地图,以示臣服。赵匡胤见钱傲来访非常高兴,便留他在汴梁游玩谈心,而钱俶却在暗地里贿赂大宋的重臣,希望能为他说话保住吴越国。对此赵匡胤心知肚明,也不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 公关 诚信 赵匡胤 吴越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看浙江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和金融
14
作者 王恭敏 《浙江金融》 1983年第8期22-24,共3页
(一) 翻开中国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分布图,就可看到从长江口南岸到杭州湾两岸这一块,基本上就是现在的长江三角洲的地区内,密集地分布着不少古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分别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最古的是距今七千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在... (一) 翻开中国原始社会文化遗址分布图,就可看到从长江口南岸到杭州湾两岸这一块,基本上就是现在的长江三角洲的地区内,密集地分布着不少古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分别代表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最古的是距今七千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在余姚县河姆渡。其次是距今五千年以前的马家浜文化,以首先发现于嘉兴马家浜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马家浜 河姆渡文化 余姚县 分布图 良诸文化 金融网络 往来关系 明朝中叶 吴越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杭州,“打工人”也有春天
15
作者 侯强 金照星(图)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第2期46-49,共4页
杭州,位于钱塘江畔,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逾两千年,吴越国和南宋都曾建都于此;西湖西溪美景曾引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心驰神往;一条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北抵通州,客货因之畅行南北,杭州的繁华富庶自古绵延至今。
关键词 吴越国 京杭大运河 钱塘江畔 县治 秦朝 文人墨客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王兴吴越的功绩
16
作者 甘章成 《水利天地》 1995年第5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吴越王 钱塘江 吴越国 河网化 大型水利工程 钱氏家族 海塘工程 杭州西湖 筑堤技术 扩建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不忘吴越王
17
作者 桑东辉 《水利天地》 1990年第4期38-38,共1页
悠悠千载东逝水,钱塘不忘吴越王……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其中,钱镠占据两浙十三州,建立的吴越国是一个地狭人少、三面受敌的弱小王国。但它前后经历了86年,成为五代十国中存国最长的割据政权。其原因何在呢?... 悠悠千载东逝水,钱塘不忘吴越王……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其中,钱镠占据两浙十三州,建立的吴越国是一个地狭人少、三面受敌的弱小王国。但它前后经历了86年,成为五代十国中存国最长的割据政权。其原因何在呢?一则钱氏执行了“奉事中原王朝”的对外政策;二则吴越国重视农田水利,修筑了钱塘江捍海石塘,使农桑得益、国力得兴。同时,这一工程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征服自然的雄伟气魄。钱镠(公元852年—932年)字具美,杭州临安人,曾以贩盐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据政权 吴越王 五代十国 吴越国 中原王朝 我国古代 对外政策 农田水利工程 钱塘江 征服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镠--留得西湖翠浪翻
18
《河北水利》 2016年第4期29-29,共1页
钱谬(音liu)(852—932年),字具美。出身贫困.年轻时贩过盐,后为浙西镇将董昌的部将.黄巢起义军攻打浙东时,以小股民兵保住了临安(今杭州),因此被唐王朝封为都指挥使.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被提拔为镇海节度使。
关键词 吴越国 钱谬 钱江水患 水利工程 两浙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庙山森林陵园
19
作者 徐江森 《国土绿化》 2002年第6期44-44,共1页
太庙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锦城街道北侧,海拔92米,面积103亩,古称茅山,意即不毛之地。五代吴越国王钱鏐卒后,于公元934年葬于此,改称安国山。1981年10月兴建钱王陵园,1994年9月23日钱王祠落成。 太庙山森林资源丰富。据临安县旧志载:“每... 太庙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锦城街道北侧,海拔92米,面积103亩,古称茅山,意即不毛之地。五代吴越国王钱鏐卒后,于公元934年葬于此,改称安国山。1981年10月兴建钱王陵园,1994年9月23日钱王祠落成。 太庙山森林资源丰富。据临安县旧志载:“每值风雨,墓上乔松与殿前古柏,杂作怒涛声。”现古柏虽已无存,山上尚有古松,旧志称:“明万历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庙 五代吴越国 临安市 临安县 森林旅游业 混交林 古树名木 资源丰富 森林保护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