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吴月娘——《金瓶梅》人物论之一 |
沈伯俊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
2
|
《金瓶梅》人物名的文化蕴涵 |
沈晓静
|
《学海》
|
1999 |
3
|
|
|
3
|
古代女子秋千活动述略 |
孙宏茹
|
《体育文化导刊》
|
1998 |
2
|
|
|
4
|
《金瓶梅》里的饮茶风俗 |
陈诏
|
《农业考古》
|
1996 |
2
|
|
|
5
|
说得天花乱坠——《金瓶梅》话本内证续 |
傅憎享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6
|
“小龙”辨 |
吴继光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
7
|
茶诗话(续) |
侯军
|
《农业考古》
|
1997 |
0 |
|
|
8
|
《金瓶梅》人物语言中的称谓语 |
曹炜
|
《高校教育管理》
|
1997 |
3
|
|
|
9
|
《金瓶梅》写人叙事浅论 |
邓韶玉
杨尊白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
10
|
《金瓶梅》——由神到人的回归 |
杨爱群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
11
|
《金瓶梅》:文化裂变孕育的畸形儿 |
王平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1
|
|
|
12
|
人欲的正视和人生的困惑——《金瓶梅》的价值取向论析 |
宋克夫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1
|
|
|
13
|
论《金瓶梅》的语言艺术 |
周中明
|
《文史哲》
|
1987 |
1
|
|
|
14
|
丁八 |
卞继卜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
15
|
拉刺不是拖拉 |
卞继卜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8 |
0 |
|
|
16
|
《金瓶梅》的主题和思想价值 |
于承武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
17
|
论潘金莲 |
姜超
|
《学术界》
|
1988 |
0 |
|
|
18
|
潘金莲语言的交际特征和个性特征 |
曹炜
蔡永良
|
《高校教育管理》
|
1994 |
0 |
|
|
19
|
开掘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世界——评孔繁华《金瓶梅的女性世界》 |
巍崇新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
20
|
试论《金瓶梅》的“德”与“色” |
李建中
|
《中国文学研究》
|
199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