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1
作者 杨青 曹士盛 +3 位作者 郭素蓉 穆星彤 赵彩玲 张娟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装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光热光动力抗菌性能。方法:纳米沉淀法将ICG封装在脂质体内得到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indocyanine green nanoparticles,ICG NPs),并对其粒径及多分散系... 目的:探讨脂质体装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光热光动力抗菌性能。方法:纳米沉淀法将ICG封装在脂质体内得到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indocyanine green nanoparticles,ICG NPs),并对其粒径及多分散系数进行表征检测,测定ICG NPs的包载率。研究游离ICG、ICG NPs的体外光热性能及活性氧产生情况。通过菌落计数及结晶紫染色评估游离ICG和ICG NPs对戈登链球菌的抗菌效率及其生物膜的影响。利用溶血实验观察ICG NPs的生物相容性。结果:ICG NPs的平均粒径为(146±2)nm,多分散系数为0.263,包封率为93.7%。与对照组相比,当ICG的浓度升高时,其对应的生物膜的生物量和菌落数都会有所降低(P<0.05),ICG NPs则显示出更高的抗菌(99%)、抗生物膜(87%)效率。此外,不同浓度的ICG、ICG NPs经1 W/cm^(2)的近红外光照射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数量逐渐增多。ICG NPs的溶血率仅为3.34%。结论:应用ICG NPs进行抗菌光动力、光热治疗可以有效破坏牙周戈登链球菌及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纳米 绿 光动力疗法 光热疗法 戈登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对吲哚菁绿稳定性及体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武 张晓戈 +1 位作者 祝杏 张慧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材料(Ti O2-GO)对吲哚菁绿(ICG)稳定性及体内分布的影响,探讨Ti O2-GO/ICG作为光敏剂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储存时间及激光照射等因素对ICG和Ti O2-GO/ICG稳定性... 目的:研究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材料(Ti O2-GO)对吲哚菁绿(ICG)稳定性及体内分布的影响,探讨Ti O2-GO/ICG作为光敏剂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储存时间及激光照射等因素对ICG和Ti O2-GO/ICG稳定性的影响;并以荷瘤小鼠为模型,静脉注射后,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Ti O2-GO对ICG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Ti O2-GO可以有效增强ICG在常温储存以及近红外激光照射下的稳定性;作为纳米材料,Ti O2-GO可显著改善ICG在体内的分布,增强其在肿瘤部位的蓄积。结论:Ti O2-GO可通过增强ICG稳定性及肿瘤部位蓄积提高其光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材料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稳定性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吲哚菁绿与阿霉素靶向纳米粒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体外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黎梦 周宇 +2 位作者 邹宏密 王志刚 周希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9-715,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叶酸受体的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及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相变型多功能脂质纳米粒(ICG/FA/Pct-PFPNP:ADM)并研究其基本性质,检测其靶向能力、光热效应、超声及光声双模态显像能力,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叶酸受体的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及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相变型多功能脂质纳米粒(ICG/FA/Pct-PFPNP:ADM)并研究其基本性质,检测其靶向能力、光热效应、超声及光声双模态显像能力,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提供新策略。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ICG/FA/Pct-PFPNP:ADM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马尔文粒径分析仪检测粒径及电位,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流式细胞术量化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纳米粒表面叶酸表达情况和体外寻靶能力;CCK-8法检测ICG/FA/Pct-PFPNP纳米粒的生物安全性;近红外激光(808 nm)激发ICG/FA/PctPFPNP:ADM纳米粒,检测其超声/光声双模态显像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ICG/FA/Pct-PFPNP:ADM纳米粒,其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为(374.40±23.48)nm,平均电位(-28.0±4.5)mV。测得ICG包封率为(91.85±2.98)%,载药量为(9.19±0.29)%;ADM包封率为(62.04±5.10)%,载药量为(6.20±0.51)%。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均显示纳米粒表面叶酸表达情况良好,靶向组与Y79细胞连接率为(96.57±3.17)%,与非靶向组、抗体封闭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37.6,P<0.05)。CCK-8结果显示ICG/FA/Pct-PFPNP纳米粒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ICG/FA/Pct-PFPNP:ADM纳米粒经激光辐照后能发生液气相变,增强超声显影并能使局部温度上升至60.8℃。光声信号随纳米粒浓度升高而增强,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成功制备了载吲哚菁绿与阿霉素的靶向相变型纳米粒,其靶向能力好,光热效应佳,增强超声及光声显像效果好,可以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绿 脂质纳米 液气相变 超声分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IR-820相变型纳米粒双模态成像及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光动力效应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梁竹西 何欣雨 +4 位作者 常淑芳 王志刚 郝兰 李发琪 朱深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431,共7页
目的探讨载IR-820及全氟正戊烷(PFP)的相变型多功能分子影像探针(IR-820/PFP@PLGA)在体外的超声/光声双模态显像特性及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光动力效应。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IR-820/PFP@PLGA纳米粒,检测其基本表征、热... 目的探讨载IR-820及全氟正戊烷(PFP)的相变型多功能分子影像探针(IR-820/PFP@PLGA)在体外的超声/光声双模态显像特性及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光动力效应。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IR-820/PFP@PLGA纳米粒,检测其基本表征、热致相变及光热效应,观察该纳米粒在体外的超声/光声双模态成像能力,评估其活性氧生成能力,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纳米粒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光动力治疗效果。结果制备出的IR-820/PFP@PLGA纳米粒呈墨绿色,粒径为(261.8±3.2)nm,电位为(–27.4±0.7)mV,大小较均一,形态较规则;纳米粒经热处理后体积明显增大。经激光辐照后,纳米粒溶液温度上升,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并可观察到其超声成像明显增强;同时纳米粒的光声成像效果与其浓度呈线性相关;单线态荧光(SOSG)法检测显示纳米粒在激光辐照后产生大量活性氧并具有辐照时间依赖性。体外细胞实验发现,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而在激光辐照后其细胞毒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并可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IR-820/PFP@PLGA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外双模态成像能力及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光动力效应,可为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一体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双模态成像 光动力治疗 绿 全氟正戊烷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