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胆道闭锁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翰林 何钰铭 +1 位作者 罗子懿 徐晓钢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5-1240,共6页
胆道闭锁的特征是进行性炎症和胆管纤维阻塞,最终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Kasai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标准术式,早期诊断是影响胆道闭锁预后的关键因素。吲哚菁绿是一种近红外光敏染料,静脉注射后可被肝细胞有效地选择性吸收,以游离形式... 胆道闭锁的特征是进行性炎症和胆管纤维阻塞,最终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Kasai手术是治疗胆道闭锁的标准术式,早期诊断是影响胆道闭锁预后的关键因素。吲哚菁绿是一种近红外光敏染料,静脉注射后可被肝细胞有效地选择性吸收,以游离形式经胆汁分泌入肠道随粪便排出,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此外,吲哚菁绿可在近红外光下发出荧光,这些荧光可以被摄像仪器捕获并转换为视觉图像,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可以实时反映术中情况,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对近年来吲哚菁绿在术前早期诊断、术中造影和术后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青绿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和胆囊注射吲哚菁绿在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中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其柱 徐喆 +5 位作者 孙杰 张家泉 丁升 张健 王琦 张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7-1541,1548,共6页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和胆囊注射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23年5~10月间由同一手术团队行LC的困难胆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A组术前经外周静脉静推ICG,B组术...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和胆囊注射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困难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23年5~10月间由同一手术团队行LC的困难胆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A组术前经外周静脉静推ICG,B组术中经胆囊注射ICG,C组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间的差异,以及A组和B组荧光模式肝外胆管显影效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数据比较用χ2检验,用Boferroni法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三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C组(均P<0.05),而A组和B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游离胆囊三角前(早期)三管总显像率为41.67%,低于B组的63.89%(P<0.05)。结论ICG有利于困难胆囊LC术中识别肝外胆管结构,而经胆囊注射ICG对早期识别肝外胆管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青绿 胆管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花青绿造影对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观察
3
作者 唐朝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510-511,共2页
关键词 青绿 荧光素 血管造影 脉络膜破裂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对比观察
4
作者 余涛 阴正勤 孟晓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308-1308,共1页
关键词 青绿 诊断应用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视网膜色素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及肝脏有效血流量评估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秦华 王文政 王占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ICGR15)、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评估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慢性肝炎患者在治疗前行ICG清除试验和EHBF测定,同时检测患者ALT、TBil、Alb、PTA、CHE等指标。分别观察轻、中...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ICGR15)、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评估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慢性肝炎患者在治疗前行ICG清除试验和EHBF测定,同时检测患者ALT、TBil、Alb、PTA、CHE等指标。分别观察轻、中、重度患者;ALT正常与异常组患者;TBil正常与异常组患者的ICGR15、EHBF两项指标变化。对患者的ICGR15、EHBF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探讨ICG清除试验及EHBF对病情预测的价值。计量资料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在轻度与重度、中度与重度患者间ICGR15、EH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5.0、12.0、25.0、29.0,P<0.05)。(2)在ALT正常与异常组间,ICGR15、EH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为135.5、146.0,P值为0.089、0.155)。(3)在TBil正常与异常组间,ICGR15、EHB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为68.0、84.0,P<0.05)。(4)轻度、中度、重度患者ICGR15、EHBF、ALT、TBil的AUC分别为:0.434、0.497、0.622、0.521;0.969、0.075、0.900、1.000;0.861、0.161、0.759、0.950。结论在肝功能定量试验中ICG清除试验是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较为准确的方法,有利于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绿(icg) 肝炎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春华 陈煜 +2 位作者 陈成伟 倪鎏达 段钟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72-37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肝衰竭患者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率(ICG R15)与其他常用肝脏储备功能指标变化,评判ICGR15对预测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肝衰竭患者采用脉搏光度分析法(即PDD法),检测入院时ICG R15,同时检测常用肝功能指标... 目的通过观察肝衰竭患者吲哚菁绿清除试验15 min滞留率(ICG R15)与其他常用肝脏储备功能指标变化,评判ICGR15对预测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肝衰竭患者采用脉搏光度分析法(即PDD法),检测入院时ICG R15,同时检测常用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TBil、Alb、GG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胆固醇(CHO)。计算MELD评分。同时选取15例慢性肝炎患者、9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检测ICG R15及同期Alb、CHE、PTA和CHO。对肝衰竭组患者进行了3个月随访,确定存活及死亡情况,并对ICG R15、MELD评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探讨其对预后的判断意义。结果(1)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组ICG R15、Alb、PTA、CHE、CHO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CG R15,Alb,CHE,PTA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 R15、PTA、CHO在肝硬化和肝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个月时肝衰竭存活组与死亡组ICG R15分别为(50.05±9.04)%、(56.27±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肝衰竭组ICG R15和MELD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二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5.9%和60.4%,ICG R15对预后的判断优于MELD评分;当ICG R15为52.5%时对预后判断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0.6%。(4)肝衰竭组入院时ICG R15≤50%10例,3个月时死亡2例,病死率20%;>50%22例,3个月时死亡14例,病死率63.6%。结论 (1)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组,随着病情加重PTA逐渐下降,ICG R15逐渐升高,两者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优于其他指标。(2)比较ICG R15和MELD评分对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判别作用,ICG R15对3个月预后的判断优于MELD评分。(3)肝衰竭患者ICG R15>50%时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青绿 光密度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寇德强 邱镜丹 +1 位作者 王全胜 王建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单独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接受手术的7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3~67岁,中位年龄50岁,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7),分别以ICG和亚甲蓝作为示踪剂...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单独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接受手术的7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3~67岁,中位年龄50岁,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7),分别以ICG和亚甲蓝作为示踪剂实施SLN活检。手术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测,证实存在SLN转移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SLN阴性者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ICG法检出率为94.3%,成功检出SLN 111个,平均每例检出3.2个SLN,准确率94.3%,灵敏度100%,假阴性率0%;亚甲蓝法检出率为91.9%,成功检出SLN 78个,平均每例检出2.1个SLN,准确率89.2%,灵敏度92.9%,假阴性率为7.7%。两组平均检出个数和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CG法进行SLN活检成功率高,假阴性率低,临床效果优于亚甲蓝法,有望单独应用于乳腺癌SLN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活检 青绿 亚甲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赖瑞敏 王明芳 朱月永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39-1742,共4页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探讨ICG清除试验与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MELD评分评价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探讨ICG清除试验与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MELD评分评价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7例,进行ICG清除试验,计算患者的ICG血浆清除率值(K值)、有效肝血流量(EHBF)、ICG 15 min滞留率(ICG R15),以及CTP分级和MELD评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肝脏储备功能。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TP分级:A级患者63例,B级患者45例,C级患者19例。随着CTP分级升高,ICG R15逐渐增高,而EHBF和K值则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6.96、91.26、40.94,P值均分别为0.001、0.003、0.005)。在评价肝功能方面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5、0.838,P值均<0.01),与EHBF及K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03、-0.901,P值均<0.01)。ICG R15AUC为0.85,MELD评分AUC为0.65。结论 ICG消除试验能够准确动态反应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优于CTP分级及MELD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青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和吲哚氰绿清除试验对急性肝损害大鼠肝功能评价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毛静怡 李鑫 +1 位作者 王晨 徐有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867-87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13C-MBT)及吲哚氰绿清除试验在急性肝损害肝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分为6、12、24、48、72 h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 目的对比研究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13C-MBT)及吲哚氰绿清除试验在急性肝损害肝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分为6、12、24、48、72 h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损害模型。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ICGR15)、13C-MBT相关参数:包括13CO2峰度曲线达峰时间(T max)、代谢速率峰值(MV max)、120 min13CO2累积呼出丰度(CUM120)和呼气峰值(DOB max)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变量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组病理学积分明显升高(P<0.05),DOB max、MV max40和CUM120明显降低(P<0.05)。病理积分与T max呈正相关(r=0.593,P<0.05),与MV max、CUM120和DOB max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0.618、-0.592,P<0.01)。与对照组比较,12、24、48 h组ICGR15明显升高(P<0.05),6、12 h组与对照组ICGR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C-MBT及ICGR15均能动态地反映急性肝损害的病理状况,13C-MBT在急性肝损害的早期诊断方面较ICG清除试验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试验 青绿 肝功能不全 半乳糖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铭 唐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83-1187,共5页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方法多为以血生化检测为代表的静态检测,大多侧重于检测肝脏的损伤程度及功能障碍情况,而对肝脏储备功能,即肝脏的有效功能状态的反映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是临床中常用肝脏储备功能检测...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方法多为以血生化检测为代表的静态检测,大多侧重于检测肝脏的损伤程度及功能障碍情况,而对肝脏储备功能,即肝脏的有效功能状态的反映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是临床中常用肝脏储备功能检测方法,且具有微创、简便、快速、可床边实时监测并短时间重复的特点。ICG清除试验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在肝脏内科、肝脏介入、重症患者、药物安全性评估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步深入。现结合近几年的文献,就ICG清除试验的临床应用现状、相关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试验 青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精华 刘娜 刘晨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55-2158,共4页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为ACLF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指标。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3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7例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情及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为ACLF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指标。方法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3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7例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分期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ICG R15、MELD评分及PT的差异,并按照患者90 d预后分为存活组、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总结ICG R15评价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不同临床分期组间ICG R15、PT、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036、3.217、5.883,P值均<0.05),其中中期组、晚期组ICG R15、PT、MELD评分[(53.96±10.01)%、(26.87±6.84)s、(31.56±4.17)分,(54.23±9.21)%、(28.43±3.61)s、(32.87±3.28)分]均高于早期组[(44.00±9.21)%、(19.79±2.82)s、(24.00±3.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组ICG R15、PT、MELD评分[(53.91±5.83)%、(29.85±3.52)s、(33.81±4.67)分]均高于存活组[(45.03±4.33)%、(21.35±3.18)s、(25.30±4.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5、14.20、10.99,P值均<0.05)。以ICG R15=52%、PT=29 s、MELD评分=32分为截断值,不同指标水平患者病死率比较(22.39%vs 63.33%,25.71%vs 61.40%,21.54%vs 6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31、6.263、7.583,P值均<0.05)。结论随着ACLF患者病情的加重与预后质量的下降,其PT、MELD评分逐渐升高,且ICG R15亦有所上升,根据上述指标变化能够早期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青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困难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冯其柱 王思雨 张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37-2541,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在困难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0月—12月行LC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ICG荧光显影和是否为困难胆囊分为4组:A组为使用ICG荧光显...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在困难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0月—12月行LC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ICG荧光显影和是否为困难胆囊分为4组:A组为使用ICG荧光显影普通胆囊,B组为使用ICG荧光显影困难胆囊,C组为未使用ICG荧光显影普通胆囊,D组为未使用ICG荧光显影困难胆囊。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间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A组与C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中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分别为(75.41±12.96)min和(18.27±6.97)mL,D组分别为(106.78±19.21)min和(23.99±8.43)mL,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与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普通胆囊患者LC术中使用ICG荧光显影优势不明显;但在困难胆囊中,ICG荧光显影有利于胆道显露,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青绿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PTA与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范文海 赵正斌 +5 位作者 陈青锋 张立婷 王霏霏 王琼 王珊 魏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099-2102,共4页
目的分析HBeAg阳性HBV感染者的HBsAg、PTA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并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HBV感染者92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n=24)、肝硬化代偿组(n=38)和肝... 目的分析HBeAg阳性HBV感染者的HBsAg、PTA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并研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HBV感染者92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n=24)、肝硬化代偿组(n=38)和肝硬化失代偿组(n=30)。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HBsAg定量、PTA及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检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三组患者血清HBsAg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2±0.43)log10IU/ml vs(2.88±0.36)log10IU/ml vs(2.60±0.27)log10IU/ml,F=25.19,P<0.001];三组患者的ICG R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1±3.10)%vs(9.57±8.18)%vs(24.13±14.28)%,F=24.00,P=0.001];三组患者的PTA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81.00±17.62)%vs(83.08±9.64)%vs(62.32±16.90)%,F=13.42,P=0.009]。相关分析显示三组间PTA与ICG R15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48、-0.602、-0.735,P值均<0.01);肝硬化代偿组和失代偿组患者HBsAg与PT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0.473,P值均<0.05),与ICG R15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7、-0.768,P值均<0.01)。结论在HBeAg阳性条件下HBsAg、PTA与ICG R15有相关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凝血酶原 青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部分切除术后连续性监测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对肝功能不全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宇君 张雅敏 +2 位作者 杨龙 李姸 刘子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即时、术后3、5 d的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ICG-R15)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5月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70例。分析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即时、术后3、5 d的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ICG-R15)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5月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70例。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水平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关系,对比术前及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在评估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之间的差别。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预估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14例,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56例,肝功能不全发生率20.0%。肝功能良好组中术前以及术后即时、3、5 d的ICG-R15平均值分别为(5.73±4.31)%、(12.36±7.41)%、(11.51±8.76)%、(9.60±7.00)%;肝功能不全组的术前以及术后即时、3、5 d的ICG-R15平均值分别为(18.02±13.48)%、(32.54±18.67)%、(34.73±18.49)%、(25.34±11.49)%,2组间术前、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68、3.966、4.571、4.901,P值均<0.05);术前ICG-R15<10%、10%<ICG-R15<20%、ICG-R15>20%的3组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1.10%、18.2%、62.5%,术后即时分别为0、20.0%、100%,术后3 d分别为6.3%、11.1%、50.0%,术后5 d分别为5.3%、12.5%、62.5%,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伴随ICG-R15升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374、28.024、14.810、21.159,P值均<0.001);术后即时3组进一步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术前、术后3、5 d中除ICG-R15<10%与10%<ICG-R15<20%以外,其余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析术前、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术前、术后即时、3、5d的ICG-R15 AUC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90(0.676~0.878)、0.857(0.752~0.929)、0.855(0.750~0.927)、0.870(0.768~0.938),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水平AUC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术后连续性监测ICGR15比术前ICG-R15评估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更准确,可指导临床医生预估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尽早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试验 青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基于吲哚菁绿的乳腺癌光热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段琬璐 周群芳 +2 位作者 宋竹清 唐家伟 李叶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9-332,336,共5页
目的超声造影可以评价组织内部血流灌注情况,对评价肿瘤疗效具有重要价值;吲哚菁绿(ICG)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光热治疗试剂。本研究拟应用超声造影评价ICG诱导的乳腺癌光热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用BALB/c小鼠建立4T1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 目的超声造影可以评价组织内部血流灌注情况,对评价肿瘤疗效具有重要价值;吲哚菁绿(ICG)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光热治疗试剂。本研究拟应用超声造影评价ICG诱导的乳腺癌光热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用BALB/c小鼠建立4T1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将荷瘤小鼠分为:1对照组:瘤内注射0.1 ml生理盐水;2单纯激光组:肿瘤区域激光照射,2 W/cm2,4 min;3单纯ICG组:瘤内注射40μg ICG溶液;4 ICG+激光组:瘤内注射40μg ICG溶液,激光照射,2 W/cm2,4 min。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超声造影对基于ICG的乳腺癌光热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B超检查肿瘤体积及内部回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超声造影显示各组肿瘤区域血流灌注良好,治疗6 h后再次超声造影可见,ICG光热治疗组肿瘤区域血流灌注明显减少,而其余各组肿瘤区域血流灌注无明显改变。光热治疗24 h后,肿瘤超声回声减低,肿瘤体积缩小19.6%;治疗48 h后,超声回声进一步减低,肿瘤体积缩小76.6%,与其余各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治疗24 h和48 h后,肿瘤回声无明显改变,48 h后肿瘤体积略有增大。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光热治疗后肿瘤大量坏死,其余各组无明显改变。结论超声造影可以用于评价ICG乳腺癌光热治疗效果,表现为肿瘤血流灌注减少,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造影 超声检查 乳房 造影剂 青绿 激光疗法 治疗结果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吲哚菁绿胆道造影精准识别胆总管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君 靳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0-163,共4页
目的胆总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常见并发症。采用吲哚菁绿(ICG)术中显影的方法精准识别胆总管,以期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损伤的发生率。方法纳入珠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6月行LC患者68例,其中行常规LC患者56例,IC... 目的胆总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常见并发症。采用吲哚菁绿(ICG)术中显影的方法精准识别胆总管,以期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损伤的发生率。方法纳入珠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6月行LC患者68例,其中行常规LC患者56例,ICG胆道造影引导下LC患者12例。常规LC组患者用腹腔镜白光、ICG胆道造影组用近红外光检查胆总管、胆囊管和胆囊。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术前数据进行平衡。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胆总管损伤发生率。结果胆道造影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1±0.9)mL,(20.2±1.6)min,(1.2±0.3)d和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0.8±2.3)mL,(48.3±5.1)min,(2.3±0.8)d和8.3%(t值分别为-22.709、-19.856、-19.507,χ2=1.287,P值均<0.05)。结论ICG胆道造影是LC术中鉴别胆总管和胆囊管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预防胆总管的损伤。该方法胆道辨识度更高、起效时间长、可重复使用、操作方便,并可联合术中导航设备,在应用于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管造影术 青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5
17
作者 都泓莲 何鸿雁 +4 位作者 肖慈君 王波 李烨 盛云建 邓存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59-2764,共6页
目的探索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使用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联合MELD评分及CTP评分建立新的预后评估模型,为构建HBV-ACLF短期预后的理想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 目的探索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使用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联合MELD评分及CTP评分建立新的预后评估模型,为构建HBV-ACLF短期预后的理想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7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基础肝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和肝硬化组,根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患者确诊时的ICGR15及生化、凝血等指标,同时计算CTP、MELD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CGR15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HBV-ACLF的联合预测模型MELD-ICGR15、CTP-ICGR15。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各种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AUC的比较使用Medcalcdcal进行分析;根据ROC曲线各点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求得Youden指数的最大值,确定HBV-ACLF患者生存与否的最佳临界值(Medcalc)。结果CHB组与肝硬化组间比较,CTP(t=-3.245,P=0.002)、Alb(t=2.210,P=0.029)、ALT(Z=-2.572,P=0.010)、AST(Z=-1.993,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的病死率为37.5%,高于CHB组的病死率17.54%(χ^2=4.893,P=0.027);肝硬化组腹膜炎的发生率为90%,明显高于CHB组的64.91%(χ^2=7.945,P=0.005)。CHB组中,ICGR15、MELD评分、CTP评分及TBil、Alb、PTA、PT、INR在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6、3.878、3.488、2.756、-3.049、-3.954、2.713、2.717,P值均<0.05);肝硬化组中,ICGR15、CTP评分、Alb在死亡组和存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76、2.79、-2.274,P值均<0.05)。不管有无肝硬化基础,ICGR15与MELD评分(r值分别为0.483、0.350,P值均<0.05)、ICGR15与CTP(r值分别为0.350、0.411,P值均<0.05)均呈正相关性。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HBV-ACLF的MELD-ICGR15、CTP-ICGR15联合预测模型,AUC分别为0.820、0.847,联合预测模型的AUC比单一指标(ICGR15:0.787,MELD评分:0.754,CTP评分:0.795)大,CTP-ICGR15模型AUC最大;ICGR15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差,联合预测模型则提高了ICGR15单独预测的特异度,CTP-ICGR15模型的特异度较MELD-ICGR15高。结论ICGR15预测HBV-ACLF短期预后的敏感度较高,联合预测模型对于HBV-ACLF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优于单一模型,并能提高ICGR15单独预测的特异度,以CTP-ICGR15联合模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青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伴吲哚菁绿排泄障碍1例报告
18
作者 邱轩 陈丽娟 +1 位作者 江颖 刘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4-915,共2页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试验能反映肝脏摄取、处理和排泄ICG的全过程,可有效评价肝储备功能,是反映肝功能储备的理想指标[1]。ICG排泄障碍的患者极为罕见,目前为止,全球文献报道只有8例,其中只有4例合并肝细胞癌。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青绿 代谢清除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荧光造影“假阴性”原因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步啸 孙正辉 +3 位作者 武琛 许百男 薛哲 彭定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假阴性"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10月7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阴性"患者手术治疗经过,分析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假阴性"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10月7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阴性"患者手术治疗经过,分析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性方面的局限性及应对原则。结果 7例患者均于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阴性",但在剪开或刺破动脉瘤瘤体后出现少量渗血,经迅速清理瘤颈渗血并调整动脉瘤瘤夹位置,渗血消失。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是术中监测动脉瘤是否夹闭完全的重要方法,但具有一定局限性,瘤颈较宽、瘤颈血栓形成或血管壁粥样硬化,以及蛛网膜分离不完全等情况均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因此,对于术中夹闭动脉瘤后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阴性"的患者,仍需配合其他监测方法,进一步确认动脉瘤夹闭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青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脉络膜血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孟晓红 阴正勤 +1 位作者 余涛 王仕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脉络膜血循环特征。方法 利用TOPCON 5 0IA眼底荧光照相系统分别对 2 5例44只高度近视眼、16例 2 0只中低度近视眼和 19例 2 4只眼正常组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和吲哚...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脉络膜血循环特征。方法 利用TOPCON 5 0IA眼底荧光照相系统分别对 2 5例44只高度近视眼、16例 2 0只中低度近视眼和 19例 2 4只眼正常组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 ,ICGA)检查。将各组主照眼早期脉络膜荧光充盈时间、脉络膜血管荧光充盈情况进行比较 ,以及对高度近视组脉络膜异常荧光形态和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与矫正视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早期荧光充盈时间和黄斑区脉络膜荧光充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44只高度近视眼中有 3 2眼黄斑区局限性和广泛性脉络膜充盈不良 ,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荧光充盈程度与矫正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ICGA可清楚显示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血流灌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诊断 青绿/诊断应用 脉络膜血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