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狗牙花吲哚类生物碱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宣伟东 陈海生 +2 位作者 袁志仙 张晓冬 黄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研究云南狗牙花吲哚类生物碱成分,阐明其戒毒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云南狗牙花茎枝粉末的95%乙醇提取浸膏经酸提碱沉后得到总生物碱(TEYA),TEYA经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学成分,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学结构... 目的:研究云南狗牙花吲哚类生物碱成分,阐明其戒毒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云南狗牙花茎枝粉末的95%乙醇提取浸膏经酸提碱沉后得到总生物碱(TEYA),TEYA经反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学成分,波谱学分析鉴定化学结构,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吲哚类生物成分:冠狗牙花定碱(1),伏康京碱(2),3-R-乙氧基冠狗牙花定碱(3),3-S-乙氧基冠狗牙花定碱(4),19-表-海尼山辣椒碱(5),海尼山辣椒碱(6),19-表-非洲伏康树碱(7),7-羟基冠狗牙花定碱(8),12-methoxyl-voaphylline(9)。化合物2、7对吗啡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结论:化合物3、4、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冠狗牙花定碱类吲哚生物碱为云南狗牙花总碱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狗牙花 吲哚生物碱类 吗啡依赖口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对吴茱萸中吲哚类生物碱的快速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振宇 傅青 +2 位作者 李奎永 梁图 金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6-512,共7页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快速分析吴茱萸中吲哚类生物碱的方法。以标准品混合物和复杂样品为对象比较4种色谱柱的分离效果,进行色谱柱的筛选;考察了进样体积、改性剂、添加剂、温度和背压对保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样体积对峰形影响显...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快速分析吴茱萸中吲哚类生物碱的方法。以标准品混合物和复杂样品为对象比较4种色谱柱的分离效果,进行色谱柱的筛选;考察了进样体积、改性剂、添加剂、温度和背压对保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样体积对峰形影响显著;添加剂对保留时间和色谱峰形影响有限;改变改性剂能使保留时间显著改变;降低温度,升高背压,保留时间减小。经过优化,确定采用Waters ACQUITY UPC2 BEH色谱柱,以甲醇为改性剂,在35℃柱温和2.07×107 Pa背压条件下,15 min内完成复杂样品的分析。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完成复杂样品的快速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色谱可用于天然产物的高效快速分析,同时该方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在分离选择上的差异有助于天然产物分析方法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生物碱 吴茱萸 快速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酶(DXR、SLS、G10H、ST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梅 赵博 +2 位作者 安志刚 Thomas Rausch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4-568,共5页
以分离提取的2周龄长春花植物幼苗总RNA为模板,经两步Gateway-PCR反应扩增得到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途径中编码重要酶:5—磷酸脱氧木酮糖还原酶(DXR)、次番木鳖苷合成酶(SLS)、=牛儿醇-10羟化酶(G10H)和异胡豆苷合成酶(STR)的cDNA... 以分离提取的2周龄长春花植物幼苗总RNA为模板,经两步Gateway-PCR反应扩增得到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途径中编码重要酶:5—磷酸脱氧木酮糖还原酶(DXR)、次番木鳖苷合成酶(SLS)、=牛儿醇-10羟化酶(G10H)和异胡豆苷合成酶(STR)的cDNA基因片段。利用BP重组酶将扩增片段克隆到Gateway化的入门载体pDONR201中,并进行测序验证。测序后的基因通过LR重组酶的作用转移到带有HIS标签的目标载体pETG10A中,构成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得到了高效表达,通过N i-TED树脂纯化方法得到了高纯度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生物碱 生物合成途径 Gateway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被引量:12
4
作者 邢世海 王荃 +2 位作者 潘琪芳 赵静雅 唐克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17-1927,共11页
药用植物长春花含有130余种萜类吲哚生物碱,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长春花生物碱合成的上游和下游阶段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长春花上游合成途径中在相应的酶促作用下由吲哚途径产生的色胺和由类萜途径产生的裂环马钱子苷在... 药用植物长春花含有130余种萜类吲哚生物碱,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长春花生物碱合成的上游和下游阶段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长春花上游合成途径中在相应的酶促作用下由吲哚途径产生的色胺和由类萜途径产生的裂环马钱子苷在异胡豆苷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所有长春花TIAs的共同前体物质3α-异胡豆苷,3α-异胡豆苷再由下游途径的各种酶促作用下生成种类各异的长春花TIAs。通过对长春花TIAs合成途径的阐述,为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及其代谢调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生物碱 生物合成途径 萜途径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吲哚类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丽平 邓桂英 徐沙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3,共7页
癌症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类致死性疾病,每年数百万人因此丧生。抗肿瘤药物对癌症的防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抗肿瘤药物特异性普遍较差,往往会导致各种副作用。不仅如此,日益严峻的耐药性问题使得现有药物的疗效呈逐年下降之势... 癌症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类致死性疾病,每年数百万人因此丧生。抗肿瘤药物对癌症的防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抗肿瘤药物特异性普遍较差,往往会导致各种副作用。不仅如此,日益严峻的耐药性问题使得现有药物的疗效呈逐年下降之势。因此,亟需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双吲哚类生物碱具有结构特殊、类药性强、选择性高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抗肿瘤方面的活性引起了药物研发人员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双吲哚类生物碱的抗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抗癌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效应指数用于吲哚类生物碱质谱特征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良晓 梁逸曾 欧阳永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40-1743,共4页
在原有质谱裂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诱导效应指数,通过比较吲哚生物碱中两类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氮原子(吲哚环上的氮原子Na和侧链上的氮原子Nb)周围取代基诱导效应指数,对质谱碰撞过程中电荷定域及吲哚生物碱的质谱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与标... 在原有质谱裂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诱导效应指数,通过比较吲哚生物碱中两类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氮原子(吲哚环上的氮原子Na和侧链上的氮原子Nb)周围取代基诱导效应指数,对质谱碰撞过程中电荷定域及吲哚生物碱的质谱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与标准物质质谱数据完全相同.建立了利用比较杂原子诱导指数从化合物结构直接预测吲哚生物碱质谱特征的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吲哚生物碱和其它含氮化合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质谱特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效应指数 质谱 生物碱 质谱特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的分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卢衍 常凯 +2 位作者 郑月 许宏宣 杨春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8793-8796,8808,共5页
长春花不仅是重要抗癌药物,也是长春碱与长春新碱的唯一来源,并且还包含有其他多种药用成分。近年来,长春花次生代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不明之处。该研究对长春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了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的2... 长春花不仅是重要抗癌药物,也是长春碱与长春新碱的唯一来源,并且还包含有其他多种药用成分。近年来,长春花次生代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不明之处。该研究对长春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阐述了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的2大途径(莽草酸途径和萜类途径),介绍了该途径中已克隆的部分基因及相关酶,总结了近年来长春花TIAs研究中的代谢工程策略,以期为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生物碱 合成途径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含量测定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雨 孙小芬 +4 位作者 赵静雅 潘俊松 王玉亮 孙克兴 唐克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23个长春花品种中的重要萜类吲哚生物碱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这3种生物碱中,文多灵含...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23个长春花品种中的重要萜类吲哚生物碱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文多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这3种生物碱中,文多灵含量和长春碱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利用RT-PCR分析了香叶醇10-脱羧酶基因(g10h)和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str)在萜类吲哚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差异的品种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并结合生物碱含量数据结果,发现g10h和str的表达水平和文多灵和长春质碱的总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说明g10h和str基因可以作为长春花中文多灵和长春质碱含量的参考基因标记。该研究对为选育高萜类吲哚生物碱含量长春花品种及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代谢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生物碱 RP-HPLC 香叶醇10-脱羧酶基因(g10h) 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st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LC-CMS技术检测核桃青皮中吲哚类生物碱
9
作者 杨卫民 杜京旗 路文静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1期55-60,66,共7页
多级萃取法结合微波超声波组合萃取仪处理从核桃青皮、鲜叶和枝条中获得吲哚类生物碱提取物,采用TLC-CMS等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和表征。结果表明,新鲜核桃青皮、叶和枝中的吴茱萸碱含量依次是50.13,16.67,8.06 mg/100 g;在甲醇∶氯仿∶苯... 多级萃取法结合微波超声波组合萃取仪处理从核桃青皮、鲜叶和枝条中获得吲哚类生物碱提取物,采用TLC-CMS等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和表征。结果表明,新鲜核桃青皮、叶和枝中的吴茱萸碱含量依次是50.13,16.67,8.06 mg/100 g;在甲醇∶氯仿∶苯∶石油醚不同配比下,供试样品展开效果良好,色谱斑点清晰;供试样品与吴茱萸碱标准品色谱斑点位置一致。供试样品与吴茱萸碱标准品的最大质荷比(m/z)为305,有相同的碎片丢失;供试样品与吴茱萸碱标准品在3280 cm^(-1)处有N-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654 cm^(-1)处有C=O的特征吸收峰,2944 cm^(-1)和2832 cm^(-1)处分别归属为CH_(3)和CH_(2)上的C-H伸缩振动吸收峰,1654,1449,1414,1021 cm^(-1)处出现苯环的特征吸收峰;与吴茱萸碱Rf值相近的未知斑点,可能是其他吲哚类化合物。新鲜核桃青皮和叶中所含物质种类较多,枝和陈叶中物质单一。TLC-CMS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获得供试样品的分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青皮 生物碱 吴茱萸碱 TLC-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确定初始电离位点预测吲哚类生物碱质谱的特征裂解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小 欧阳永中 +1 位作者 梁逸曾 王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22-1528,共7页
确定初始电离位点是EI源质谱解析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初始电离位点的新方法.该法通过计算和分析分子离子自旋密度,进而比较从中性分子到分子离子的电荷变化和键长变化,从而确定初始电离位点.对简单吲哚类生物碱质... 确定初始电离位点是EI源质谱解析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初始电离位点的新方法.该法通过计算和分析分子离子自旋密度,进而比较从中性分子到分子离子的电荷变化和键长变化,从而确定初始电离位点.对简单吲哚类生物碱质谱的特征裂解机理进行了预测,结果与标准物质的质谱吻合.在此基础上,与传统的根据基团电离能确定电离位点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法优于电离能方法.此法不仅可用于预测以α-裂解为主导的吲哚生物碱和其它含氮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还为揭示其它小分子化合物以及气相多肽离子的裂解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电离位点 质谱 生物碱 质谱特征裂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菟丝子中一个新的吲哚类生物碱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锟 薛贵民 +4 位作者 支燕乐 赵珍珠 司盈盈 陈辉 马金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713-1717,共5页
研究中药菟丝子(Cuscutae Semen)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和硅胶等柱色谱以及反相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菟丝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菟丝子新碱A(1)、金丝... 研究中药菟丝子(Cuscutae Semen)的化学成分。采用Sephadex LH-20和硅胶等柱色谱以及反相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与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菟丝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菟丝子新碱A(1)、金丝桃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2→1)-β-D-芹糖苷(3)、槲皮素(4)、山奈酚(5)、芝麻素(6)。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β-卡波林类生物碱。化合物2和5对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显示出较强的抑制作用,IC_(50)分别为5.74±0.49和3.94±0.27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化学成分 生物碱 黄酮苷 LSD1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棘豆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研究
12
作者 王亭亭 张雅昆 +6 位作者 张洪艳 薛站 霍晓敏 曾艳荣 严敏 路浩 谭承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1-75,共5页
探究草原毒草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的毒性作用,为深入解析和再认识黄花棘豆的毒性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对黄花棘豆地上部分植物... 探究草原毒草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的毒性作用,为深入解析和再认识黄花棘豆的毒性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分离纯化技术,对黄花棘豆地上部分植物样品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NMR、2D-NMR、IR和UV等波谱解析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测定单体化合物对α-甘露糖苷酶(α-mannosidase)的抑制活性,来评价其毒性效应。结果显示,从黄花棘豆总生物碱中分离得到4个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R,8aS)-l-hydroxy-indolizidines(1)、2-epi-lentiginosine(2)、swainsonine(3)和swainsonine N-oxide(4);α-甘露糖苷酶糖活性测定发现,化合物1~4对α-甘露糖苷酶抑制率分别为0.35、0.20、0.94、2.08μmol/L。化合物1、2和4为首次从黄花棘豆中分离得到,4种生物碱单体均表现出较强的α-甘露糖苷酶抑制活性,强弱顺序为化合物2>1>3>4,表明这些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可能在黄花棘豆毒性作用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棘豆 里西啶生物碱 α-甘露糖苷酶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成分
13
作者 周逢国 蒋伟欣 +5 位作者 卢欢 陈乐怡 林昕历 何璐萍 何细新 张翠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2,共10页
对1株富产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IQAs)的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的IQAs类成分进行了研究。根据IQAs的结构特征,在TLC、LC-MS和GNPS(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技术的共同指导下,从大米... 对1株富产吲哚喹唑啉类生物碱(IQAs)的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的IQAs类成分进行了研究。根据IQAs的结构特征,在TLC、LC-MS和GNPS(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技术的共同指导下,从大米培养基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IQAs类生物碱。通过NMR、HR-ESI-MS、OR和CD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比对鉴定其分别为:tryptoquivaline(1)、nortryptoquivaline(2)、deoxytryptoquivaline(3)、deoxynortryptoquivaline(4)、aspertoryadin C(5)、aspertoryadin G(6)、quinadoline A(7)、fiscalin E (8)、quinadoline B(9)和prelapatin B(10)。8和10为首次从Aspergillus属中得到,2、4~7为首次从Aspergillus giganteus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真菌 Aspergillus giganteus MA 46-5 喹唑啉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的化学酶合成
14
作者 王璐 尹文兵 +1 位作者 李书明 刘晓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0-584,共5页
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广泛存在于麦角菌、青霉菌和曲霉菌中,具有一定的药理学活性,与未异戊烯基化的前体在生物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曲霉菌中的某些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活性,如烟曲霉毒素C(fumitremorgin C)、tryprosta... 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广泛存在于麦角菌、青霉菌和曲霉菌中,具有一定的药理学活性,与未异戊烯基化的前体在生物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曲霉菌中的某些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活性,如烟曲霉毒素C(fumitremorgin C)、tryprostatin B,但其天然产量低且不易分离,利用化学酶合成法可很容易地将前体转化为异戊烯基化吲哚类生物碱.异戊烯基转移酶FtmPT1对二甲丙烯基二磷酸(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DMAPP)具有专一性,但可以接受不同的芳香族底物.早期研究发现,FtmPT1能接受含色氨酸的不同环二肽为底物,但以cyclo-L-Trp-L-Tyr和cyclo-L-Trp-L-Phe为底物时,酶的相对活性很低,其产物量少,无法用于合成产物.本实验通过优化酶反应条件来提高其产量.将已构建的含ftmPT1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经Ni-NTA亲和柱纯化后用于酶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酶量(终浓度2.8μmol/L)、延长培养时间(37℃,24h),以cyclo-L-Trp-L-Tyr和cyclo-L-Trp-L-Phe为底物的酶反应产率分别达到49.3%和21.3%,产物经1H-NMR、1H-1H-COSY和ESI-MS鉴定,其结果与预期吻合.据检索,这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cyclo-C2-1′-DMA-L-Trp-L-Tyr和cyclo-C2-1′-DMA-L-Trp-L-P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烯基转移酶FtmPT1 异戊烯基化生物碱 化学酶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茶冠突散囊菌发酵生产吲哚生物碱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丽萍 唐雨薇 +3 位作者 王若娴 李志冰 刘仲华 刘硕谦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3-512,共10页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其体内含有丰富的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过敏、抗辐射、抗紫外和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为提高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的产量,本...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其体内含有丰富的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过敏、抗辐射、抗紫外和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为提高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的产量,本研究考察了冠突散囊菌繁殖、生长与发酵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其发酵产物内含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在察氏固体培养基上能快速繁殖,8 d内能产生大量的成熟孢子,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与时长分别为pH 6.0、温度30℃、转速200 r·min^(-1)和培养时长6 d;鲜茶干粉、鲜茶提取物、茯茶粉、茯茶提取物和色氨酸等能显著诱导吲哚生物碱的合成,其中色氨酸诱导效应最强;内含成分分析表明,TLC可分离出至少10种冠突散囊菌代谢物质,HPLC与LC-MS检测分析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为吲哚类生物碱,产量达到2.45 g·L^(-1)。本研究为茯茶冠突散囊菌的高值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发酵条件 生物碱 内含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越 张青磊 +3 位作者 黄玉香 谭何新 刁勇 张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1期1914-1920,共7页
生物碱种类繁多,吲哚类生物碱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多的一类,是许多药用植物的药效成分,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药效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对阐明植物体内代谢的分子机制以及代谢调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研究... 生物碱种类繁多,吲哚类生物碱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多的一类,是许多药用植物的药效成分,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药效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对阐明植物体内代谢的分子机制以及代谢调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研究提高药效物质的生物合成产量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按照吲哚生物碱结构进行分类,对数种吲哚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吲哚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为其他吲哚生物碱类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生物碱 生物合成 长春碱 -3-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素介导的长春花生物碱次生代谢转录调控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致荣 陈钊 李润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3-542,共10页
萜类吲哚生物碱(terpeniod indole alkaloids,TIAs)是植物中产生的一类具有药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药用植物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因含有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等重要的抗肿瘤萜类吲哚生物碱而成为研究TIAs次生代谢的主要模式植物.应... 萜类吲哚生物碱(terpeniod indole alkaloids,TIAs)是植物中产生的一类具有药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药用植物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因含有长春碱和长春新碱等重要的抗肿瘤萜类吲哚生物碱而成为研究TIAs次生代谢的主要模式植物.应用正、反向遗传学和各种代谢组学技术对长春花TIAs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相继鉴定了参与TIAs代谢途径调控的CrORCAs、CrMYCs、CrZCTs和CrWRKYs等转录因子,特别是发现茉莉素(jasmonates,JAs)介导TIAs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网络.本文以长春花TIAs生物合成途径为模式,重点论述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参与调节的转录因子,尤其是茉莉素介导的调控网络及机制,解析植物中这些天然抗癌生物碱合成积累水平低的制约因素和组织细胞特异性,讨论基于这些新知识的长春花抗肿瘤TIAs代谢工程策略和工厂化绿色生产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素 生物碱 次生代谢 转录调控网络 长春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藤管家基因筛选及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穆德添 万凌云 +6 位作者 章瑶 韦树根 陆英 付金娥 田艺 潘丽梅 唐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8,共13页
为研究钩藤不同部位中最适管家基因与钩藤生物碱上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以钩藤根、茎钩、叶片、蒴果为实验材料,通过RT-qPCR技术、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及△Ct程序、RefFinder在线网站分析了12个候选管家基... 为研究钩藤不同部位中最适管家基因与钩藤生物碱上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以钩藤根、茎钩、叶片、蒴果为实验材料,通过RT-qPCR技术、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及△Ct程序、RefFinder在线网站分析了12个候选管家基因(18S、SAM、TUA、TUB、EF-1β、EF-1α、RNA L13、GAPDH、Actin6、PAL、CYP、cdc73)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最适管家基因为SAM。再以SAM为管家基因,基于“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共表达分析筛选出钩藤生物碱上游合成途径中的15个重点候选相关基因(G8H、8-HGO、IS、CYP76A26、7-DLGT、7-DLH、LAMT、SLS、AS、AnPRT、IGPS、TSA、TSB、TDC、STR)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含量趋势较为一致,很可能参与钩藤中TIAs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实时荧光定量PCR 管家基因 生物碱 关键酶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代谢物研究进展及技术问题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艳红 张庆林 王正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近年来,海洋微生物代谢物研究进展迅速。海洋微生物的代谢物种类主要有五大类,即:胺及酰胺类、吲哚生物碱类、乙酰配基类、环肽类及聚丙酸酯类。其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抗微生物、抗病毒、酶及酶的抑制活性等,其中以抗肿瘤活性... 近年来,海洋微生物代谢物研究进展迅速。海洋微生物的代谢物种类主要有五大类,即:胺及酰胺类、吲哚生物碱类、乙酰配基类、环肽类及聚丙酸酯类。其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抗微生物、抗病毒、酶及酶的抑制活性等,其中以抗肿瘤活性最为重要。在培养及鉴定海洋微生物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生物活性 代谢物 化学成分 酰胺 吲哚生物碱类 聚丙酸酯 抗肿瘤 抗病毒 海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滴水珠中Neoechinulin A的分离及测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琦 赵云丽 +2 位作者 高晓霞 王欣杨 于治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9-512,共4页
采用柱色谱法对中药滴水珠中的有效成分Neoechinulin A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63∶3... 采用柱色谱法对中药滴水珠中的有效成分Neoechinulin A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63∶37),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5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表明,Neoechinulin A的质量浓度在2.0-40.0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8.3%-101.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中药滴水珠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碱 Neoechinulin A 滴水珠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