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造”的启蒙与救亡——对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改编的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建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3,共5页
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短小却相当重要的文本。在时代语境的裹挟下,它被不断搬演和改编,从其情节模式的重构和对主题的置换,可以观察到启蒙与救亡话语生成中的"再造"特征。同时,这一考辨可以为跨越不... 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短小却相当重要的文本。在时代语境的裹挟下,它被不断搬演和改编,从其情节模式的重构和对主题的置换,可以观察到启蒙与救亡话语生成中的"再造"特征。同时,这一考辨可以为跨越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改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下你的鞭子》 启蒙与救亡 改编 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启蒙运动研究70年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宏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9-157,共9页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由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者共同发起的新启蒙运动,从结束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7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来,学术界有关新启蒙运动的研究取得了若干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拟对此作一全面考察和系...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由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和自由主义者共同发起的新启蒙运动,从结束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7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来,学术界有关新启蒙运动的研究取得了若干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拟对此作一全面考察和系统总结,以期该问题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 启蒙与救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与文学(专题讨论)--历史记忆与21世纪的东亚学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4-166,共3页
杨义从东亚学的角度阐发了战争的历史记忆,认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历史记忆,就是从文学与战争的关系中,正视和剖析那场沉重的东亚地图的撕裂和反撕裂的战争,及其至今尚未得到平复的严重的后遗症,从中寻求人类的正义感、责任感民族... 杨义从东亚学的角度阐发了战争的历史记忆,认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历史记忆,就是从文学与战争的关系中,正视和剖析那场沉重的东亚地图的撕裂和反撕裂的战争,及其至今尚未得到平复的严重的后遗症,从中寻求人类的正义感、责任感民族以及民族和国家之间正常、健康、和好、互惠发展的历史可能性。严家炎探讨了抗战时期启蒙与救亡的关系,认为在抗日战争这个“救亡”的高潮时期,文学中的”启蒙”仍与”抗日”结伴而行,并没有停止。“启蒙”任务后来被取消,真正的原因在革命队伍内部,是封建思想侵袭革命队伍的结果。王富仁一方面分析了战争记忆与战争文学之间的区别,认为战争文学应当是作家从战争记忆中做出的一种人性的反思;另一方面分析了中外战争文学的差异,认为理想的战争文学应当充盈可贵的人类意识和人性意识。黄修己对战争文学做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我们在政治层面上歌颂正义战争的同时,还应该从人性层面上批判战争。战争文学最主要的不是战争中的宣传鼓动作用,而是通过影响人的感情来提升人性。吴福辉提出了“大抗战文学”的概念,并深入分析了五种类型的“战争体验”小说,认为这些作品将战时特殊的体验延伸到对民族性的自省,凝结为战争文学的最好的结晶。刘增杰深入论述了抗战反思文学思潮,认为在这种反思文学中,一类偏重于对现实政治层面弊端进行揭露与鞭挞;另一类则站在人类的立场,从精神层面对民族惰性进行剖析。指出:反思文学是抗战文学结出的最成熟的果实,抗战反思文学中保留着永具活力民族记忆。秦弓将眼光投向了已经淡出人们历史记忆的反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认为表现正面战场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留下了关于抗战的珍贵的民族记忆。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文学财富,全面启动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的研究,借以填补现代文学史不应有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 启蒙与救亡 文学与战争的关系 抗战反思文学思潮 正面战场 人类意识 人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