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康德宗教哲学中道德自律与恩典的一致性
被引量:
8
1
作者
韦政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3,共8页
在康德宗教哲学中,当人们面对根本恶时,是主动进行道德自律以改恶向善,还是被动等待上帝的恩典的协助,这是一个问题。目前学界为了说明恩典与道德自律的关系,主要从理性宗教视角将恩典理解为一个实践理性的悬设而将之概念化,但一个概念...
在康德宗教哲学中,当人们面对根本恶时,是主动进行道德自律以改恶向善,还是被动等待上帝的恩典的协助,这是一个问题。目前学界为了说明恩典与道德自律的关系,主要从理性宗教视角将恩典理解为一个实践理性的悬设而将之概念化,但一个概念化的恩典是无法给予人们去除根本恶的力量的。实际上,道德自律和恩典分别是康德从理性宗教和启示宗教的视角来审查同一件事的结果。启示宗教中的恩典虽然无法被人们所认识,但它还是作为人改恶向善的本体论前提起作用;理性宗教中的道德自律则是人们获得恩典的实践论前提。康德对其宗教哲学中二律背反的解决其实就已经间接解决了道德自律与恩典的矛盾问题。研究者没有看到两者的内在统一性,是因为他们只从理性宗教与人的主动性视角来理解两者的关系,却没有注意到,在启示宗教中,人作为受造的属灵的人,首先具有接受恩典的被动的精神,然后才有去进行道德自律的主动的自由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恶
道德自律
恩典
理性
宗教
启示宗教
主动性
被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启蒙的前提
被引量:
1
2
作者
聂敏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83,共8页
本文在梳理20世纪以来流行的关于启蒙的种种偏见的基础上,对启蒙赖以发生的思想前提作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启蒙在根本上来自于对人类不理想生存处境的深刻自识和富有实践精神的行动意识。它在思想意识层面根本区别于人的自然习俗状态、自...
本文在梳理20世纪以来流行的关于启蒙的种种偏见的基础上,对启蒙赖以发生的思想前提作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启蒙在根本上来自于对人类不理想生存处境的深刻自识和富有实践精神的行动意识。它在思想意识层面根本区别于人的自然习俗状态、自然理性状态和启示宗教状态,它不是理性的乐观和自负,相反,它反映了理性的谦恭和自省。它不是自我中心主义的,相反,它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包容和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处境
自然习俗状态
自然理性状态
启示宗教
状态
启蒙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把握世界四种基本方式的自觉整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成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7,共7页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与现实创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而人们又总是通过常识、科学、宗教、哲学等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参与并改变上述历史进程,因而考察这些方式作用机制之异同,进而沉淀出能够引领社会良性前行的方式自...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与现实创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而人们又总是通过常识、科学、宗教、哲学等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参与并改变上述历史进程,因而考察这些方式作用机制之异同,进而沉淀出能够引领社会良性前行的方式自觉,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常识以"共同经验"作为"中介",容易导致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宗教以"启示"的方式预设一个超验的神的存在来理解和把握世界,也仅仅停留在"鸦片"的功用层面来化解和消弭现实中的各种矛盾;科学提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感官幸福的前提,也彰显了人类理性,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经验—现象世界及其中的必然规律,并不能直接解决信仰、道德等人类价值世界中的问题;哲学通过理性考量来化解宗教、常识遭遇到的困境以及科学不能达及的领域,试图为人类的道德领域寻找根据,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发展
常识-直观
宗教
-
启示
科学-理性
哲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康德如何看待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作用——与韦政希博士商榷
4
作者
舒远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34,共11页
韦政希博士提出:不能将康德的恩典概念仅当作一个实践理性的悬设使之概念化,而要看到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实在作用;道德自律只能促成改良,人心革命只能指靠恩典;恩典与道德自律互为前提,恩典是道德自律的本体论前提,道德自律是恩典的实...
韦政希博士提出:不能将康德的恩典概念仅当作一个实践理性的悬设使之概念化,而要看到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实在作用;道德自律只能促成改良,人心革命只能指靠恩典;恩典与道德自律互为前提,恩典是道德自律的本体论前提,道德自律是恩典的实践论前提;康德对宗教二律背反的解决体现了恩典与道德自律、启示宗教与理性宗教的一致性。但文本考察表明:康德主张人首先须要“自力更新”,然后才有资格期待恩典,其恩典概念只是一个虚概念;不论思维方式的革命,还是感官方式的改良,都是人自己应该做到,也能够做到的;恩典不能成为道德自律的本体论前提,不能认为两者互为前提;在“造福于人的信仰”范围内,康德对宗教二律背反的解释可以消除正题和反题的冲突,但由此并未消除启示宗教的神秘恩典与理性宗教的道德自律的矛盾。从总体上看,他的解读夸大了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恶
恩典
道德自律
理性
宗教
启示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康德宗教哲学中道德自律与恩典的一致性
被引量:
8
1
作者
韦政希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3,共8页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耶可比直接性哲学研究”(17ZXD256)
文摘
在康德宗教哲学中,当人们面对根本恶时,是主动进行道德自律以改恶向善,还是被动等待上帝的恩典的协助,这是一个问题。目前学界为了说明恩典与道德自律的关系,主要从理性宗教视角将恩典理解为一个实践理性的悬设而将之概念化,但一个概念化的恩典是无法给予人们去除根本恶的力量的。实际上,道德自律和恩典分别是康德从理性宗教和启示宗教的视角来审查同一件事的结果。启示宗教中的恩典虽然无法被人们所认识,但它还是作为人改恶向善的本体论前提起作用;理性宗教中的道德自律则是人们获得恩典的实践论前提。康德对其宗教哲学中二律背反的解决其实就已经间接解决了道德自律与恩典的矛盾问题。研究者没有看到两者的内在统一性,是因为他们只从理性宗教与人的主动性视角来理解两者的关系,却没有注意到,在启示宗教中,人作为受造的属灵的人,首先具有接受恩典的被动的精神,然后才有去进行道德自律的主动的自由意志。
关键词
根本恶
道德自律
恩典
理性
宗教
启示宗教
主动性
被动性
Keywords
essential evil
moral self-discipline, grace
rational religion, revealed religion
activity, passivity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启蒙的前提
被引量:
1
2
作者
聂敏里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83,共8页
文摘
本文在梳理20世纪以来流行的关于启蒙的种种偏见的基础上,对启蒙赖以发生的思想前提作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启蒙在根本上来自于对人类不理想生存处境的深刻自识和富有实践精神的行动意识。它在思想意识层面根本区别于人的自然习俗状态、自然理性状态和启示宗教状态,它不是理性的乐观和自负,相反,它反映了理性的谦恭和自省。它不是自我中心主义的,相反,它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包容和同情。
关键词
生存处境
自然习俗状态
自然理性状态
启示宗教
状态
启蒙理性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B1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把握世界四种基本方式的自觉整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成旺
机构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7,共7页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路径及其当代启示研究>(12BKS011)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12AZD004)
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研究>(NCET-13-0316)
文摘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来源于理论创新与现实创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而人们又总是通过常识、科学、宗教、哲学等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参与并改变上述历史进程,因而考察这些方式作用机制之异同,进而沉淀出能够引领社会良性前行的方式自觉,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常识以"共同经验"作为"中介",容易导致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宗教以"启示"的方式预设一个超验的神的存在来理解和把握世界,也仅仅停留在"鸦片"的功用层面来化解和消弭现实中的各种矛盾;科学提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感官幸福的前提,也彰显了人类理性,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经验—现象世界及其中的必然规律,并不能直接解决信仰、道德等人类价值世界中的问题;哲学通过理性考量来化解宗教、常识遭遇到的困境以及科学不能达及的领域,试图为人类的道德领域寻找根据,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
人的发展
常识-直观
宗教
-
启示
科学-理性
哲学-批判
Keywords
human development
common sense - perceptual intuition
religion - revelation
science - rea-son
philosophy - criticism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康德如何看待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作用——与韦政希博士商榷
4
作者
舒远招
机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34,共11页
文摘
韦政希博士提出:不能将康德的恩典概念仅当作一个实践理性的悬设使之概念化,而要看到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实在作用;道德自律只能促成改良,人心革命只能指靠恩典;恩典与道德自律互为前提,恩典是道德自律的本体论前提,道德自律是恩典的实践论前提;康德对宗教二律背反的解决体现了恩典与道德自律、启示宗教与理性宗教的一致性。但文本考察表明:康德主张人首先须要“自力更新”,然后才有资格期待恩典,其恩典概念只是一个虚概念;不论思维方式的革命,还是感官方式的改良,都是人自己应该做到,也能够做到的;恩典不能成为道德自律的本体论前提,不能认为两者互为前提;在“造福于人的信仰”范围内,康德对宗教二律背反的解释可以消除正题和反题的冲突,但由此并未消除启示宗教的神秘恩典与理性宗教的道德自律的矛盾。从总体上看,他的解读夸大了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作用。
关键词
根本恶
恩典
道德自律
理性
宗教
启示宗教
Keywords
radical evil
grace
moral autonomy
rational religion
enlightening religion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康德宗教哲学中道德自律与恩典的一致性
韦政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启蒙的前提
聂敏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把握世界四种基本方式的自觉整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李成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康德如何看待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作用——与韦政希博士商榷
舒远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