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6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动子替代构建克雷伯氏菌普鲁兰酶高产菌株
1
作者 许苗苗 焦国宝 +3 位作者 王明道 孙利鹏 刘仲敏 邱立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共6页
应用启动子替代技术将普鲁兰酶产生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sp.)HN9的普鲁兰酶基因的启动子替换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P43启动子,构建高产酶菌株。通过融合PCR,将由3个DNA片段融合得到启动子替代同源重组片段,该3... 应用启动子替代技术将普鲁兰酶产生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sp.)HN9的普鲁兰酶基因的启动子替换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P43启动子,构建高产酶菌株。通过融合PCR,将由3个DNA片段融合得到启动子替代同源重组片段,该3个DNA片段分别是带有克雷伯氏菌普鲁兰酶基因启动子上游部分同源序列的四环素抗性基因(Tet)的上游片段Tet1、带有枯草芽孢杆菌P43启动子部分上游同源序列的Tet下游片段Tet2和带有克雷伯氏菌普鲁兰酶基因上游同源序列的P43启动子部分序列的Pro。经电转化将同源重组片段导入克雷伯氏菌中,转化子的普鲁兰酶基因表达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10.23~11.45倍,摇瓶发酵酶活力提高8.97~10.52倍。结果表明,应用高效组成型启动子P43替代原始菌株的普鲁兰酶基因的启动子能够显著提高普鲁兰酶基因的表达量和发酵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氏菌 普鲁兰酶 启动子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CYP 3A29基因核心启动子鉴定及转录调控分析
2
作者 王红 赵为民 +2 位作者 程金花 李惠侠 方晓敏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7-1158,共12页
旨在鉴定猪CYP 3A29基因核心启动子及相应的转录调控因子,分析转录因子对CYP 3A29启动子活性的调控。本研究以3头健康的大白母猪(30 kg)为试验材料,利用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YP 3A29基因在猪各组织(心、肝、脾、肺、肾、小肠、肌肉)... 旨在鉴定猪CYP 3A29基因核心启动子及相应的转录调控因子,分析转录因子对CYP 3A29启动子活性的调控。本研究以3头健康的大白母猪(30 kg)为试验材料,利用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YP 3A29基因在猪各组织(心、肝、脾、肺、肾、小肠、肌肉)中的表达分布;构建不同片段长度的CYP 3A29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转染293T和AML12细胞系,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确定CYP 3A29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利用Animal TFDB网站分析CYP 3A29核心启动子区域可能存在的转录调控因子,针对核心启动子区域构建分段缺失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大小,确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构建转录因子结合突变位点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和转录因子shRNA载体,探讨转录因子对CYP 3A29核心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CYP 3A29基因在猪肝脏中表达量最高;CYP 3A29启动子4个不同检测区域(-2026~+62 bp、-1526~+62 bp、-1026~+62 bp和-528~+62 bp)中-528~+62 bp活性最高,为CYP 3A29核心启动子区;CYP 3A29启动子-528~-448 bp区域负向调控核心启动子活性,且含有潜在的转录因子RUNX 1结合位点;突变RUNX 1结合位点可显著降低-528~+62 bp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而干扰RUNX 1基因则显著升高-528~+62 bp野生型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但对-528~+62 bp突变型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提示RUNX 1转录因子可负向调控CYP 3A29基因核心启动子活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猪CYP 3A29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 3A29 核心启动子 RUNX 1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樟CbbHLH96基因启动子克隆与表达
3
作者 张丽华 韩浩章 +4 位作者 赵荣 李素华 王芳 张楠 王晓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9,46,共8页
转录因子CbbHLH96参与猴樟响应碱胁迫过程,为弄清CbbHLH96参与植物耐碱胁迫的工作模式和信号传递途径,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CbbHLH96基因5’端缺失型启动子片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析外源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ABA处理后的启动... 转录因子CbbHLH96参与猴樟响应碱胁迫过程,为弄清CbbHLH96参与植物耐碱胁迫的工作模式和信号传递途径,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CbbHLH96基因5’端缺失型启动子片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析外源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ABA处理后的启动子片段表达活性。研究表明:获得的CbbHLH96基因启动子片段长为1976 bp;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CbbHLH96基因启动子片段中包含光响应调控元件、茉莉酸甲酯响应调控元件、ABA响应元件、乙烯响应元件、干旱诱导响应元件、赤霉素响应元件、防御和应激反应元件、水杨酸响应元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析发现,bHLH96-Luc3、bHLH96-Luc4片段具备最高的启动子活性;BDGP在线软件的分析发现,CbbHLH96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转录起始位点及可能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应该在bHLH96-Luc4片段的1593~1643 bp位置;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均抑制启动子片段bHLH96-Luc3、bHLH96-Luc4的表达活性,ABA处理则增加了启动子片段bHLH96-Luc3的表达活性,抑制了bHLH96-Luc4的表达活性。CbbHLH96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活性区域在bHLH96-Luc3、bHLH96-Luc4片段,转录因子CbbHLH96功能受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代谢的负向调控,受ABA代谢途径的正向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bHLH96基因启动子 表达分析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 猴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StSUT2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表达分析
4
作者 巩慧玲 杨雅倩 +3 位作者 梁金永 田泽 冯再平 鲍婧婷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UT)主要介导蔗糖质外体运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马铃薯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tSUT2的表达模式,通过TOPO定向克隆了StSUT2基因上游1700 bp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UT)主要介导蔗糖质外体运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马铃薯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tSUT2的表达模式,通过TOPO定向克隆了StSUT2基因上游1700 bp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StSUT2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不同光照时间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马铃薯StSUT2启动子区域内存在多个光响应元件以及脱落酸等激素和胁迫响应元件;StSUT2基因于光照4 h后在花和老叶中表达量较高;光照16 h后在花中表达量最高;此外,StSUT2在雄蕊和雌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全花。综上,StSUT2在花器官尤其在花蕊组织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马铃薯StSUT2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StSUT2启动子 克隆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浪羊LIN28A基因启动子区克隆、序列分析及蛋白表达研究
5
作者 李伟 黄巧艳 +4 位作者 王鑫昆 谷若怀 孙慧萍 朱乐萧 邢凤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92-3003,共12页
【目的】探究多浪羊LIN28A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特征及蛋白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初情期的转录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中绵羊LIN28A基因序列(登录号:NC_056055.1)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获取多浪羊LIN... 【目的】探究多浪羊LIN28A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特征及蛋白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初情期的转录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中绵羊LIN28A基因序列(登录号:NC_056055.1)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获取多浪羊LIN28A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并利用在线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集幼年期、初情期前、初情期及初情期后多浪羊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IN28A蛋白在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多浪羊LIN28A基因启动子区序列长2089 bp,GC含量为56.28%。LIN28A基因启动子序列包含MEIS1、STAT3、COMP1等65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3个TATA-box,1个CpG岛,以及9个潜在转录起始位点。LIN28A蛋白在多浪羊3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卵巢中表达水平最高,下丘脑次之,垂体中表达量最低。在初情期前多浪羊下丘脑中LIN28A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幼年期(P<0.05),在幼年期和初情期前多浪羊垂体中LIN28A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初情期及初情期后(P<0.05),卵巢中LIN28A蛋白表达量在初情期启动前后呈现稳定趋势(P>0.05);在同一时期,LIN28A蛋白在多浪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浪羊LIN28A基因启动子区有多个与初情期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后续转录因子验证和启动子活性检测提供了试验材料。LIN28A蛋白在多浪羊HPO轴表达差异显著,为进一步研究LIN28A基因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浪羊 LIN28A基因 启动子 初情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U6启动子克隆及其转录活性分析
6
作者 黄梦欣 庄灵玲 +6 位作者 程佩佩 李秦 徐建堂 陶爱芬 方平平 祁建民 张立武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6-1165,共10页
U6启动子是CRISPR/Cas9体系中驱动单向导RNA (single guide RNA, sgRNA)转录的重要元件,内源U6启动子相比外源U6启动子通常具有更高的启动效率。然而,目前黄麻内源U6启动子的研究还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拟南芥保守的sgRNA AtU6-26序列... U6启动子是CRISPR/Cas9体系中驱动单向导RNA (single guide RNA, sgRNA)转录的重要元件,内源U6启动子相比外源U6启动子通常具有更高的启动效率。然而,目前黄麻内源U6启动子的研究还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拟南芥保守的sgRNA AtU6-26序列,从黄麻“梅峰4号”基因组中克隆到相似性最高的CcU6.1与CcU6.3两个候选启动子。通过构建CcU6.1与CcU6.3分别驱动GUS报告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分别转染本氏烟草叶片和黄麻毛状根,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同源比对结果显示,CcU6.1与CcU6.3启动子均具有影响U6启动子转录活性的2个必要元件USE和TATAbox。GUS组织化学染色表明,黄麻这2个U6启动子均具有转录活性,但在烟草叶片和黄麻毛状根中CcU6.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均弱于CcU6.3启动子,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考虑到过长的U6启动子可能会削弱其转录活性,于是比较分析CcU6.3与AtU6-26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发现CcU6.3启动子5′端截短后的序列即从转录起始位点至–550bp位置,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其转录活性。本研究率先在黄麻中克隆到具有较高转录活性的U6启动子CcU6.3,为构建黄麻属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提供了应用潜力的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U6启动子 CRISPR/Cas9 本氏烟草 毛状根 转录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成型启动子P_(ldh)对乳酸菌表达系统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刘芯孜 赵海渊 +7 位作者 鞠宁 陈莹 王梓 孟伟静 李佳璇 姜艳平 崔文 王晓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7-2947,共11页
旨在利用AmpR(氨苄青霉素抗性)报告基因表达系统,构建不同数量乳酸菌组成型启动子P_(ldh)串联、启动子P_(ldh)与AmpR报告基因不同顺序的乳酸菌表达载体系统,分别检测AmpR报告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表达量并评价AMPR酶活性,从而筛选出稳定... 旨在利用AmpR(氨苄青霉素抗性)报告基因表达系统,构建不同数量乳酸菌组成型启动子P_(ldh)串联、启动子P_(ldh)与AmpR报告基因不同顺序的乳酸菌表达载体系统,分别检测AmpR报告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表达量并评价AMPR酶活性,从而筛选出稳定且强表达的组成型多启动子表达系统,为乳酸菌活菌载体表达外源抗原或功能性蛋白提供理论依据。对P_(ldh)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不同数量启动子P_(ldh)串联的重组乳酸菌以及启动子与外源基因AmpR不同顺序重组乳酸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间接ELISA检测以及氨苄青霉素活菌筛选试验综合评估不同表达系统中外源基因表达的强弱。PCR结果显示重组乳酸菌成功扩增出600、900、2300和2300 bp的P_(ldh)-P_(ldh)、P_(ldh)-P_(ldh)-P_(ldh)、P_(ldh)-AmpR-P_(ldh)-AmpR和P_(ldh)-P_(ldh)-AmpR-AmpR目的片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菌均可表达AMPR蛋白,目的蛋白大小均约为28 ku。间接ELISA、荧光定量PCR和AMPR酶活性检测结果均显示,在不同数量启动子P_(ldh)串联乳酸菌表达载体系统中,三启动子驱动AmpR报告基因表达的效率显著高于双启动子(P<0.05),三启动子、双启动子驱动AmpR报告基因表达的效率均极显著高于单启动子(P<0.01),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菌pPG-Ampr/HLJ-27(P<0.01);在启动子P_(ldh)与AmpR报告基因不同顺序的乳酸菌表达载体系统中,重组菌pPG-P_(ldh)-P_(ldh)-Ampr-Ampr/HLJ-27驱动AmpR报告基因表达的效率极显著高于重组菌pPG-P_(ldh)-Ampr-P_(ldh)-Ampr/HLJ-27(P<0.01)。本研究利用AmpR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5种组成型多启动子P_(ldh)乳酸菌表达系统,结果显示在不同数量启动子P_(ldh)串联驱动单外源蛋白载体系统中,启动子调控转录进而驱动外源基因表达量与启动子数量呈正相关;在双启动子驱动双外源蛋白载体系统中,连续串联两个启动子调控转录进而驱动双外源基因表达效率显著高于两个启动子分别驱动双外源基因表达效率;以上数据为乳酸菌表达载体对外源蛋白的表达效率优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表达系统 组成型启动子P_(ldh) 启动子活性 外源基因表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HbMVD1基因启动子克隆及转录调控因子筛选
8
作者 文连璇 杨署光 +2 位作者 史敏晶 邓小敏 晁金泉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5-1794,共10页
转录调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方式之一。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橡胶树。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是近年来橡胶树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MVD)是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目前对其... 转录调控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控方式之一。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主要来源于橡胶树。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是近年来橡胶树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MVD)是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目前对其转录调控尚不清楚。本研究克隆了长度为1500 bp的橡胶树HbMVD1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其含有茉莉酸响应、乙烯响应、机械伤害响应、光响应、MYC结合等顺式作用元件。自激活抑制梯度试验显示,AbA浓度为100 ng/mL时,pAbAi-pHbMVD1诱饵载体的转录自激活得到有效抑制。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从橡胶树胶乳酵母cDNA文库共筛选到13个与HbMVD1启动子结合的非冗余蛋白,包括1个WRKY转录因子(HbWRKY1)、1个热激转录因子、1个G-box结合因子。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在不同组织间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转录调控分析显示HbWRKY1在体内可以激活HbMVD1基因的表达。分子对接发现,HbWRKY1与HbMVD1启动子的机械伤害响应元件结合,并鉴定到11个潜在的氨基酸结合位点。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橡胶树HbMVD1转录调控网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HbMVD1启动子 酵母单杂交 转录因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P34蛋白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其调控活性分析
9
作者 桑莹莹 李珊珊 +3 位作者 鲍薇 徐东 张雪 赵艳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大豆P34蛋白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其上游启动子很可能具有调控下游基因在种子中高表达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大豆P34蛋白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及其启动子的调控活性,通过qRT-PCR方法检测大豆P34蛋白基因在大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克隆大豆P3... 大豆P34蛋白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其上游启动子很可能具有调控下游基因在种子中高表达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大豆P34蛋白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及其启动子的调控活性,通过qRT-PCR方法检测大豆P34蛋白基因在大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克隆大豆P34蛋白基因5′端上游序列(GmP34P),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转录起始位点和顺式元件;构建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检测转基因烟草中GUS的表达。结果表明,P34蛋白基因在大豆种子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根、茎、叶和花的表达量;克隆获得GmP34P序列长度为1 380 bp,预测分析表明,该序列的转录起始位点为第1 342位上的碱基A,序列中含有多种与种子高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如RY element、Skn-1 motif、2S seed protbanapa等;获得含有GmP34P启动子驱动GU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GmP34P;通过潮霉素、PCR及RT-PCR筛选阳性转基因植株;对pCAM-GmP34P阳性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组织,GUS基因在转基因烟草种子中的表达量达到极显著差异;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GmP34P启动子能够调控下游GUS基因在种子中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P34蛋白 启动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转基因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酪蛋白激酶TaCK2α启动子的克隆与启动活性分析
10
作者 冯燕 吴志会 +5 位作者 曹雨欣 申松松 崔钟池 丁大烁 王海燕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酪蛋白激酶2(Casein kinase 2,CK2)是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组成型活性酶,已被证明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反应。然而,CK2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前期基于小麦TcLr19接种叶锈菌的转录组测序,筛选... 酪蛋白激酶2(Casein kinase 2,CK2)是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组成型活性酶,已被证明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反应。然而,CK2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前期基于小麦TcLr19接种叶锈菌的转录组测序,筛选获得1个酪蛋白激酶基因TaCK2α,并证明其参与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为了进一步探究TaCK2α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基于中国春小麦数据库,获取TaCK2α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克隆获得了TaCK2α启动子,命名为pTaCK2α。利用PlantCARE在线网站预测pTaCK2α包含的顺式作用元件,发现pTaCK2α序列含有启动子核心元件、逆境胁迫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构建了pTaCK2α融合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S)、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TaCK2α-pBI121、pTaCK2α-pCamA,借助农杆菌转化本氏烟草,GUS组织化学染色及GFP荧光观察证明TaCK2α基因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这些结果为探究TaCK2α在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中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酪蛋白激酶2α 顺式作用元件 启动子 启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清道夫受体A启动子活性分析
11
作者 曹鑫艳 王钢 +6 位作者 张秦川 范文雨 顾兰英 盛金良 贺笋 孙延鸣 张彦兵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8,共6页
旨在初步分析绵羊清道夫受体A(SRA)启动子活性调节机理,为进一步探究SRA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使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SRA启动子报告质粒,XhoⅠ酶切验证,进一步测序比对;将构建的SRA启动子报告质粒与海肾荧光素酶载体共转染至HEK293T细... 旨在初步分析绵羊清道夫受体A(SRA)启动子活性调节机理,为进一步探究SRA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使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SRA启动子报告质粒,XhoⅠ酶切验证,进一步测序比对;将构建的SRA启动子报告质粒与海肾荧光素酶载体共转染至HEK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SRA启动子活性。利用化学合成技术合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真核表达载体,将SRA报告基因载体分别与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TNF-α和IL-6的表达载体共转染于HEK293T细胞,分析IRF1、TNF-α和IL-6对SRA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XhoⅠ酶切pGL3-SRA出现预期目的条带和载体片段,测序比对正确,成功构建pGL3-SRA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证实SRA启动子具有较强的活性,IRF1、TNF-α和IL-6过表达能显著激活SRA的启动子活性(P<0.05,P<0.0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IRF1、TNF-α和IL-6对SRA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清道夫受体A 转录调控 启动子活性 双荧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启动子介导的vgb基因异源表达对诺沃霉素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张一帆 刘晓艳 +7 位作者 万中义 方伟 朱镭 陈凌 蔡俊 周荣华 王常高 闵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100,共10页
为提升新型农用抗生素诺沃霉素的产量,以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BERC-20821为材料,分别利用5种启动子ermEp、kasOp、kasOp_(3)、kasOp*和SP44-SR12构建工程菌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的表达及... 为提升新型农用抗生素诺沃霉素的产量,以链霉菌(Streptomyces sp.)HBERC-20821为材料,分别利用5种启动子ermEp、kasOp、kasOp_(3)、kasOp*和SP44-SR12构建工程菌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的表达及其在不同启动子介导下的表达量差异,并通过摇瓶平行发酵试验筛选出诺沃霉素产量最高的工程菌株。利用一氧化碳差示光谱法检测所筛选菌株中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的生物活性,并将所筛选的工程菌株与原始菌株进行发酵罐平行发酵培养,探究vgb基因异源表达对诺沃霉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含有不同启动子的5种工程菌株,在kasOp系列启动子介导下,vgb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传统ermEp启动子,提升幅度达9~35倍,其中kasOp_(3)启动子介导的vgb基因表达量最高,为ermEp启动子的35倍。在摇瓶平行发酵培养中,原始菌株HBERC-20821诺沃霉素产量为545.01 mg/L,kasOp启动子介导下的工程菌株20821-kasOp-vgb(20821/PKV)诺沃霉素产量最高,较原始菌株提高46.30%,产量达到797.30 mg/L;一氧化碳差示光谱试验证实工程菌株20821/PKV中VHb蛋白具有生物活性,其与一氧化碳形成的复合物在420 nm波长处展现出特征吸收峰。发酵罐平行发酵培养试验显示,原始菌株诺沃霉素产量为495.67 mg/L,工程菌株20821/PKV诺沃霉素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62.04%,产量达到803.18 mg/L。综上,在kasOp启动子介导下,工程菌株20821/PKV诺沃霉素产量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沃霉素 链霉菌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启动子 异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热诱导启动子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13
作者 王文平 罗小梅 +3 位作者 曹杰 张盛敏 戚继艳 张义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5-1031,共7页
基因工程技术是缩短作物育种周期、定向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也是鉴定植物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诱导型启动子是基因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其中热诱导启动子由于其载体结构简单,诱导方便,成本低,在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广泛使用。目前... 基因工程技术是缩短作物育种周期、定向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有效途径,也是鉴定植物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诱导型启动子是基因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其中热诱导启动子由于其载体结构简单,诱导方便,成本低,在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广泛使用。目前,橡胶树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目的基因功能研究通常一般使用组成型启动子,限制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本研究对橡胶树愈伤组织进行热处理,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8个热诱导前不表达或几乎不表达,但热诱导后表达量较高的基因;经过热诱导表达量变化和特异性评价,鉴定出2个特异性响应热处理的候选基因HbHSP17.6B和HbHSP17.6C;进一步通过巢式PCR克隆出HbHSP17.6C起始密码子上游1962 nt的启动子序列,确认其由核心转录区和多个顺式作用元件等组成,命名为pHbHSP17.6C。分析该启动子可用于橡胶树及其他近源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有望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工具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愈伤组织 热诱导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TMC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
14
作者 吴昌慧 黄志平 +3 位作者 戴慧萍 邱慧芳 何春 唐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6-765,共10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能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202例,根...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预测能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202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是否并发CLNM分为CLNM组(97例)和非CLNM组(105例)。收集所有PTMC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超声(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采用Sanger测序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TMC并发CLNM的影响因素;RStudio4.4.1软件构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的PTMC并发CLNM列线图模型,用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和C指数评价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和净收益,Hosmer-Lemeshow检验列线图模型的拟合优度;MedCalc22.023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评价超声造影、TERT启动子突变和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TMC并发CLNM的预测能效。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202例PTMC患者CLNM发生率为48.02%(97/202)。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病灶数目、纵横比、微钙化、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增强强度、被膜连续性、TERT启动子突变与PTMC并发CLNM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多灶性肿瘤(OR=3.487,95%CI:1.641~7.406,P=0.001)、微钙化(OR=4.484,95%CI:2.113~9.516,P<0.001)、等或高增强(OR=3.187,95%CI:1.460~6.957,P=0.004)、被膜连续性中断(OR=2.201,95%CI:1.051~4.608,P=0.036)、TERT启动子突变阳性(OR=4.460,95%CI:2.132~10.103,P<0.001)为PTMC并发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PTMC并发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列线图模型[Logit(P)=-4.486+1.350×病灶数目+1.399×微钙化+2.124×增强强度+1.524×被膜连续性+2.175×TERT启动子突变]。该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为0.899(95%CI:0.893~0.905),校准曲线走形接近理想曲线,决策曲线高于两条极端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P>0.05。ROC曲线显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PTMC并发CLNM曲线下面积为0.899,大于超声造影、TERT启动子突变单独预测的0.857、0.697(P<0.05)。结论超声造影联合TERT启动子突变构建列线图模型对PTMC并发CLNM具有较高的预测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造影 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 颈部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预测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杨树SOS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盐胁迫响应分析
15
作者 付博晗 毛华 +3 位作者 赵薪程 陆虹 欧庸彬 姚银安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5-213,共9页
【目的】SOS1(salt overly sensitive1)作为定位于质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在植物盐胁迫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比较分析杨属(Populus)不同树种的SOS1基因启动子,为理解和应用SOS1基因及其启动子进行抗逆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 【目的】SOS1(salt overly sensitive1)作为定位于质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在植物盐胁迫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比较分析杨属(Populus)不同树种的SOS1基因启动子,为理解和应用SOS1基因及其启动子进行抗逆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杨属不同树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SOS1基因的表达模式,进一步从新疆杨(P.alba)、胡杨(P.euphratica)和俄罗斯杨(P.russkii)中克隆了SOS1基因的启动子片段,与GUS(β-glucuronidase)报告基因连接并转化毛白杨(P.tomentosa)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转基因毛白杨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和酶活性定量研究了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和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不同树种中SOS1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明显,例如,盐胁迫下在新疆杨茎中SOS1基因上调表达,胡杨变化不显著,俄罗斯杨则下调表达。3个启动子片段均可驱动GUS基因在转基因毛白杨叶、茎、根中表达,具有启动子活性,在茎和根中的活性较高。新疆杨的SOS1启动子在茎的表皮和皮层中有活性,而在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中的活性极低;俄罗斯杨的SOS1启动子则在木质部中活性较高,而在形成层和树皮中活性极低;胡杨的SOS1启动子在各个部位均有活性,尤其是在形成层中活性最高。在盐胁迫条件下,3个启动子的活性均上调。【结论】不同杨树SOS1基因启动子均可响应盐胁迫但具有差异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SOS1 盐胁迫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研究转录因子USF1结合调控马鹿MicroRNA PC-5p-4811基因启动子机制
16
作者 高仰 韩青 +4 位作者 吴玄烨 索婧媛 金庆梅 刘学东 郑冬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为了探究转录因子上游刺激因子1(USF1)调控马鹿(Cervus elaphus)microRNA PC-5p-4811(miR-4811)基因转录的机理,综合运用核心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基因克隆、点突变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等技术研究USF1结合mi... 为了探究转录因子上游刺激因子1(USF1)调控马鹿(Cervus elaphus)microRNA PC-5p-4811(miR-4811)基因转录的机理,综合运用核心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基因克隆、点突变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等技术研究USF1结合miR-4811启动子分子机制和功能。结果显示:(1)截切突变证实马鹿miR-4811基因的核心启动子位于上游-3174~-2966 bp;(2)转录因子USF1在-3378~+73 bp区域共有2个DNA结合位点(-3046~-3031 bp、-3045~-3018 bp),均位于miR-4811核心启动子内;(3)USF1作为激活因子可直接结合上述位点激活miR-4811核心启动子上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录表达。研究结果揭示了USF1参与调节microRNA基因转录表达的机理,并为后续USF1/miR-4811调节轴参与调控鹿茸再生发育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F1 马鹿 MicroRNA PC-5p-4811 启动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冬油菜BraCTL1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启动子活性分析
17
作者 李宝晶 王小霞 +15 位作者 魏家萍 崔俊美 武泽峰 王晋雄 方彦 董小云 郑国强 撒二梅 朱淑俊 魏鸿燕 杨加悦 李娟 赵国栋 李世昌 曹小东 刘自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2-600,共9页
为探究白菜型冬油菜(Brassica rapa L.)几丁质酶(chitinase-like,CTL)基因与抗寒性的关系,本研究以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和弱抗寒品种天油4号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分离克隆了BraCTL1基因启动子序列,构建BraCTL1基因启动子融合GUS基因载体... 为探究白菜型冬油菜(Brassica rapa L.)几丁质酶(chitinase-like,CTL)基因与抗寒性的关系,本研究以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和弱抗寒品种天油4号的白菜型冬油菜为材料,分离克隆了BraCTL1基因启动子序列,构建BraCTL1基因启动子融合GUS基因载体,进行烟草遗传转化,结合PLACA在线软件,分析了BraCTL1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及BraCTL1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陇油7号叶片变为墨绿色、叶柄有明显弯曲,而天油4号叶片完全皱缩、边缘有明显的黄化、叶柄完全失去支撑、出现明显冻害形态。低温胁迫后陇油7号幼苗叶片中BraCTL1基因表达显著上升,在-8℃达到峰值,天油4号在-4℃达到最高值;-4℃处理2 h后陇油7号与天油4号叶片中BraCTL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陇油7号在18 h达最高值,天油4号在24 h达最高值;BraCTL1基因在叶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次之,根中显著低于叶柄和叶片。启动子结构分析表明,BraCTL1启动子区域含有7种不同类型的顺式作用元件,主要包含启动子核心序列,冷胁迫响应元件、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干旱响应元件、厌氧有关元件以及参与MeJA反应相关元件。BraCTL1启动子片段GUS染色结果表明,全长(2000 bp)、W1(1684 bp)、W2(1000 bp)和W3(575 bp)缺失片段均可以正常表达,而-1684 bp~-575 bp位点的5'端片段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冬油菜 几丁质酶 启动子 BraCTL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LkTCTP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8
作者 黄雨芹 张如鑫 +3 位作者 张馨元 王俊臣 齐力旺 张立峰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7,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落叶松LkTCTP及其启动子的表达特性,揭示该基因在体细胞胚发育中的功能,评估它作为组成型启动子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LkTCTP启动子序列;采用qRT-PCR检测其在不同温度、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构建2.0 k... [目的]通过研究落叶松LkTCTP及其启动子的表达特性,揭示该基因在体细胞胚发育中的功能,评估它作为组成型启动子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LkTCTP启动子序列;采用qRT-PCR检测其在不同温度、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构建2.0 kb的LkTCTP启动子融合GUS载体,在模式植物及落叶松中研究其启动子活性及组织定位。[结果]获得了长度约为3.0 kb的LkTCTP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预测该区域含有多个与激素和抗逆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如AuxRR-core/TGA-element、TATC-box、TCA-element、LTR、MBS/TC-rich repeats等;高温(42、37℃)和激素(75μmol·L^(-1)ABA、50μmol·L^(-1)GA、50μmol·L^(-1)IAA、50μmol·L^(-1)SA)处理均可诱导LkTCTP上调;LkTCTP 2.0 kb启动子在拟南芥中驱动GUS呈组成型表达,也可用于目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落叶松胚性细胞瞬时侵染6 d时表现出明显的GUS染色,引入P19蛋白可增加外源基因的表达强度;转基因体细胞胚苗的子叶、下胚轴以及根部均可观察到GUS染色,且子叶基部表达量明显高于叶尖,但在落叶松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结论]本文克隆了LkTCTP的启动子序列,发现其表达水平受温度、激素影响;在拟南芥幼苗及落叶松体细胞胚发育阶段均呈组成型表达,但在落叶松幼苗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上述结果表明LkTCTP参与落叶松体细胞胚发育,揭示了其启动子作为组成型启动子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开发适用于落叶松的基因工程元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TCTP 启动子克隆 体细胞胚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m^(6)A甲基转移酶基因SiMTA1的启动子序列特征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19
作者 沈傲 刘敏 +1 位作者 倪迪安 刘炜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69-1978,共10页
MTA作为植物m^(6)A甲基转移酶之一,主要参与RNA的甲基化修饰,同时还可与其他酶相互作用,影响胚胎发育,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研究通过拟南芥甲基转移酶序列同源比对,得到谷子SiMTA1基因(accession no. PQ801843),该基因... MTA作为植物m^(6)A甲基转移酶之一,主要参与RNA的甲基化修饰,同时还可与其他酶相互作用,影响胚胎发育,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研究通过拟南芥甲基转移酶序列同源比对,得到谷子SiMTA1基因(accession no. PQ801843),该基因DNA序列全长4239 bp, CDS序列2121 bp,包含706个氨基酸残基。对其核苷酸及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解析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通过qRT-PCR方法对SiMTA1在时空表达和各种胁迫及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SiMTA1具有MT-A70结构域,即N^(6)-腺苷-甲基转移酶(MTase)的S-腺苷甲硫氨酸(SAM)结合亚基;二级结构预测显示,SiMTA1主要是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组成;SiMTA1启动子包含多种胁迫和植物激素信号应答元件;SiMTA1在孕穗期的茎节部的表达量较高;盐、干旱、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均可诱导SiMTA1表达。本研究通过对谷子中甲基转移酶基因SiMTA1启动子特性及其在正常及胁迫条件下时空表达模式的研究发现, SiMTA1可能在谷子发育及胁迫和植物激素响应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结果为后续谷子耐逆品种的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候选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甲基转移酶SiMTA1 启动子序列特征 胁迫及植物激素响应 时空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启动子调控鸡胚性腺PRLR和SPEF 2的转录表达
20
作者 王涛 王麒 +2 位作者 董娇娇 王德贺 李兰会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6-678,共13页
旨在揭示鸡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和精子鞭毛蛋白2基因(SPEF 2)在鸡胚性腺的双向转录调控特征。采集4个胚龄(E12.5、E16.5、E18.5、E21.5)180只大午金凤鸡胚左右侧性腺,每3个样品混池组成1个重复,除E21.5母鸡右侧卵巢完全退化,其他同胚... 旨在揭示鸡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和精子鞭毛蛋白2基因(SPEF 2)在鸡胚性腺的双向转录调控特征。采集4个胚龄(E12.5、E16.5、E18.5、E21.5)180只大午金凤鸡胚左右侧性腺,每3个样品混池组成1个重复,除E21.5母鸡右侧卵巢完全退化,其他同胚龄同性别同侧性腺共14分组,利用RT-qPCR检测PRLR和SPEF 2的表达变化。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5′RACE)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DLRA)分别鉴定PRLR和SPEF 2的转录起始位点(TSS)及其核心启动子区,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BSP)检测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发现,PRLR在E12.5~E21.5睾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P<0.05),而SPEF 2在E18.5~E21.5卵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睾丸(P<0.05)。PRLR的10个TSS中5个具有启动子活性,SPEF 2的3个TSS全部具有启动子活性。PRLR的PA1启动子和SPEF 2的SC启动子活性最高(P<0.05),进一步检测发现二者的最高活性区域分别是长565 bp和478 bp的反向互补双向启动子区。478 bp的双向启动活性显著高于565 bp(P<0.05),且二者对PRLR的启动活性均显著高于SPEF2(P<0.05),这与E12.5~E21.5鸡胚性腺中PRLR的转录表达显著高于SPEF2(P<0.05)一致。E21.5卵巢双向启动子区443 bp的CpG岛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睾丸(P<0.05),与睾丸PRLR表达显著高于卵巢一致;位于SPEF 2第1内含子区159 bp的CpG岛甲基化水平睾丸显著高于卵巢(P<0.05),与睾丸SPEF 2的表达显著低于卵巢一致。综上,478 bp的双向核心启动子区调控鸡胚性腺中PRLR和SPEF 2的转录表达,并且启动PRLR的转录活性高于SPEF2,PRLR的转录表达水平高于SPEF 2;甲基化参与双向启动子调控性腺PRLR的转录表达,E21.5卵巢甲基化水平高,PRLR在卵巢表达低于睾丸。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PRLR和SPEF 2在鸡胚性腺发育中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LR SPEF 2 双向启动子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