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评估 被引量:24
1
作者 郭思荃 唐冬梅 +2 位作者 李华伟 陈兵 戴春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7例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应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 目的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7例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应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MAIS)、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三种问卷评估其听觉言发展水平,分析植入时间、植入年龄、实际年龄、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等对其的影响。结果 107例语前聋儿童的植入年龄、植入时间对IT-MAIS/MAIS得分率有显著影响,植入时间、实际年龄对CAP、SIR分级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而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对IT-MAIS/MAIS得分率、CAP、SIR分级均无显著影响(均为P>0.05)。结论植入年龄、植入时间、实际年龄对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能力发展有显著影响,而术前是否佩戴助听器对其听觉言语能力的影响有待后续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语前聋 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 听觉行为分级 言语可懂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提高语前聋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孟波 李欢 +3 位作者 李少红 伍伟景 谢鼎华 赖若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9-995,共7页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前聋患儿听觉功能,使其获得正常的言语发育、学习和社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纯听觉或言语能力的改善。本研究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探...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前聋患儿听觉功能,使其获得正常的言语发育、学习和社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纯听觉或言语能力的改善。本研究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探索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人工耳蜗植入随访中心数据库中抽取17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父母版言语空间特性问卷(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Parents’Version,SSQ-P)、听力植入体使用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问卷(Children Using Hearing Implants Quality of Life,CuHI-QoL)对入选青少年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与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2.5岁组、2.5~4.5岁组与>4.5岁年组)在术后不同时段(<2.5年组、2.5~4.5年组与>4.5年组)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家庭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患者生活质量与评价听觉能力的量表(CAP、言语感知、空间听力、其他听力特征)得分的关系。结果:术后<2.5年组的患者CAP和SSQ-P评分均低于2.5~4.5年组与>4.5年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年限和CuHI-QoL评分(父母期望、生活质量)分别与CAP、SSQ-P及其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CAP评分和言语感知能力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R2=0.170,P<0.01)。结论:术后2.5年为患者听觉语言能力的增长期,稳定后增长速度变缓。随着术后年限的延长,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逐渐增强,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行为分级量表 父母版言语空间特性问卷 听力植入体使用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和蜗神经发育情况对蜗神经发育不良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长期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高振橙 陆思萌 +10 位作者 魏兴梅 薛书锦 张李芳 王静娴 马春玲 孔颖 拱月 谢静 陈彪 陈婧媛 李永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6-979,共14页
目的探讨耳蜗畸形程度和前庭蜗神经发育情况对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后听觉言语效果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的影响。方法利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 目的探讨耳蜗畸形程度和前庭蜗神经发育情况对蜗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术后听觉言语效果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的影响。方法利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问卷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问卷评估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听觉言语效果。按耳蜗发育情况将患儿分为共同腔(common cavity,CC)组、耳蜗发育不全(cochlear hypoplasia,CH)组、不完全分隔(incomplete partition,IP)组和正常耳蜗(normal cochlea,NC)组;按内听道内神经束数量将患儿分为CND I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组(神经束1~4)。利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分别比较不同耳蜗类型及不同前庭蜗神经发育程度的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听觉言语效果。以CAP=5分,SIR=3分为事件终点进行听觉言语发育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除CI术后5年CC组和NC组CAP和SIR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不同耳蜗类型的各组CND患儿CI术前以及术后开机5年内的CAP和SIR得分和听觉言语发育速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内听道内神经束数量的各组CND患儿CI术前CAP和SIR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术后开机5年内的CAP和SIR得分以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方面,多数组间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前庭蜗神经发育程度是决定CND患儿CI术后短期及长期听觉言语效果及听觉言语发育速度的关键因素。是否伴有耳蜗畸形以及畸形种类并不直接影响CND患儿CI术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神经发育不良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行为分级 言语可懂度分级 广义估计方程 Kaplan-Meier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家庭状况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标新 邱建新 +5 位作者 虞银香 胡翠霞 童步升 刘志尊 朱子秀 赵德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家庭状况对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4月75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6岁儿童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家庭状况对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4月75例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6岁儿童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家庭状况(常居地、就学地点、经济状况、语言、主要教育者及其文化水平)儿童术后12个月听觉言语分级差异。结果 75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CAP平均分级分别为1.00、2.60、4.73、6.50级,SIR平均分级分别为1.00、1.54、2.51、3.53级,每相邻2个时间段的分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去大城市就学、说普通话家庭和家庭主要教育者为父母的儿童术后12个月CAP分级高;术后12个月说普通话家庭儿童的SIR分级高于说方言家庭儿童;家庭主要教育者的文化程度越高,术后12个月时患儿的CAP及SIR分级越高。结论儿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康复时间和家庭教育氛围有明显关系,家庭成员文化程度越高,交流语言为普通话者术后康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听觉行为分级 言语可懂度分级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早期评估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日渊 王倩 +3 位作者 康烁烁 张淼 冀飞 李佳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9-493,共5页
目的研究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LV-MESP)在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使用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LV-MESP)、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P)和言语可懂度量表(SIR),评估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 目的研究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LV-MESP)在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使用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LV-MESP)、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P)和言语可懂度量表(SIR),评估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早期的情况。方法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大龄语前聋患者30例,在术前、开机后3个月、开机后6个月使用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听觉行为分级量表和言语可懂度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前、开机后3月与开机后6月的三次评估。随访CAP得分和LV-MESP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6月,患者LV-MESP得分与CAP得分的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大部分的研究对象在康复早期通过人工耳蜗植入都有不同程度的获益。LV-MESP量表在一定范围内比CAP量表更能体现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但到达上限后,则需引入难度更大的量表进行言语识别能力的评估,如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 听觉行为分级量表 言语可懂度量表 大龄语前聋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