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弧氧化制备医用Mg-6Zn合金Cu^(2+)涂层的抗肿瘤和成血管性能研究
1
作者 柴应红 罗霞 +4 位作者 林科建 张红 赵辉 蔡华伟 郝丽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10,共10页
目的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骨植入术后的恢复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方法以Mg-6Zn合金为基体,基于简便的微弧氧化工艺,通过添加纳米铜粉,制备了含Cu^(2+)的镁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纳米铜添加量下涂层的... 目的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骨植入术后的恢复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方法以Mg-6Zn合金为基体,基于简便的微弧氧化工艺,通过添加纳米铜粉,制备了含Cu^(2+)的镁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纳米铜添加量下涂层的耐腐蚀、抗肿瘤和成血管性能。结果Cu^(2+)的加入,使涂层表面形貌得到改善,涂层更加平整致密,0.35 g/L添加量下,其拥有(385.46±38.99)HV的显微硬度、(3.90±0.28)%的孔隙率和最小(1.40±0.86)μm的孔径。在耐腐蚀性能测试中,表现出了最低的腐蚀速率(3.14×10^(-5) mm/a),较不含Cu^(2+)涂层降低了1个数量级。体外实验表明:Cu^(2+)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值率大于80%,溶血率低于4%,细胞黏附效果良好。此外,Cu^(2+)涂层还具备较好的抗肿瘤和成血管能力,培养大鼠骨肉瘤细胞时,其增值率低至(24.53±2.75)%。在合适的浓度下,Cu^(2+)能够实现抗肿瘤和成骨的协同作用;同时,Cu^(2+)又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血管生成;而在肿瘤条件下,Cu^(2+)又会延迟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结论Cu^(2+)具有良好的氧化活性,会使肿瘤细胞铜过载而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死亡,并且Cu^(2+)还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进而血管化。因此,这种具备较好耐腐蚀性、抗肿瘤和成血管能力的含Cu^(2+)医用镁合金涂层,有望在骨植入及其术后问题上得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微弧氧化 Cu^(2+)涂层 耐腐蚀性能 抗肿瘤 成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新型含铜宫内节育器宫底及宫颈部Cu^(2+)浓度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9
2
作者 杜天竹 李明 罗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1-342,共2页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含铜表面积的铜宫内节育器 (Cu IUD)对宫腔底部和宫颈部Cu2 + 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集 6 0例置三种新型、高效的Cu IUD妇女不同时段宫腔底部和宫颈部粘液 ,用原子吸收 /火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Cu2 + 浓度。结果 :在...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含铜表面积的铜宫内节育器 (Cu IUD)对宫腔底部和宫颈部Cu2 + 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集 6 0例置三种新型、高效的Cu IUD妇女不同时段宫腔底部和宫颈部粘液 ,用原子吸收 /火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Cu2 + 浓度。结果 :在置器后 6个月内含铜T形宫内节育器 (TCu380A IUD)和吉妮固定式宫内节育器 (GyneFixIN IUD)组不同时段宫腔底部和宫颈部Cu2 + 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Mcu IUD)组 ,宫腔底部Cu2 +浓度高于宫颈部 ,平均浓度分别为 2 8 10± 3 6 1μmol/L、6 91± 2 5 1μmol/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置器 3个月后 ,TCu380A IUD和GyneFixIN IUD组宫颈部Cu2 + 浓度有一定程度下降 ,而MCu功能性IUD组下降不明显。结论 :含铜表面积小、纵径短的Cu IUD随置器时间延长仍能在宫腔底部释放较高的Cu2 + ,而宫颈部Cu2 + 浓度变化相对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宫内节育器 宫底 宫颈部 Cu^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含HPAM污水助絮凝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金莲 陈颖 王宝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在室温条件下,Cu2+作为助絮凝剂使聚丙烯酰胺(HPAM)絮凝沉淀,Cu2+和Na2CO3的最佳摩尔比为4∶5。在Cu2+的作用下聚合物几乎完全沉降,HPAM的去除率达90%以上,COD<30mg/L,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
关键词 助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 HPAM污水 CU^2+ 废水排放标准 环境管理 石油加工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液膜处理铜矿山含Cu^(2+)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才 黄万抚 蔡嗣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7,共4页
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乳化液膜处理铜矿山含Cu2+废水时的最佳膜相组成及其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M6401-L113A-煤油-H2SO4乳化液膜体系能有效地提取铜矿山含铜废水中的Cu2+,处理后的铜矿山含Cu2+废水完全符合环保排放标准。
关键词 铜废水 铜矿山 CU^2+ 膜处理 排放标准 环保 操作条件 乳化液膜 H2SO4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对低铬白口铸铁在含Cu^(2+)离子介质中腐蚀磨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韩进军 吕振林 张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1-23,共3页
采用三体腐蚀磨损试验方法研究了硅对低铬白口铸铁在含铜离子浆料介质中的腐蚀磨损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浆料介质中铜离子浓度增加时,低铬白口铸铁的腐蚀磨损耐磨性降低。而增加含硅量后的低铬白口铸铁的腐蚀磨损耐磨性将比普通白... 采用三体腐蚀磨损试验方法研究了硅对低铬白口铸铁在含铜离子浆料介质中的腐蚀磨损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浆料介质中铜离子浓度增加时,低铬白口铸铁的腐蚀磨损耐磨性降低。而增加含硅量后的低铬白口铸铁的腐蚀磨损耐磨性将比普通白口铸铁的高。磨损表面形貌分析表明,普通低铬白口铸铁的磨损机制为磨料磨损和介质腐蚀,而硅量增加的低铬白口铸铁的磨损机制则以磨料磨损为主,伴随着腐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铬白口铸铁 腐蚀磨损 Cu^2+离子介质 硅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u^(2+)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世杰 徐晨晨 陶东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8,共10页
采用电解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eMIVM(Electrolyte 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与它的能量项eMIVM-ET(Energy term of eMIVM)分别对含Cu^(2+)的20个单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进行拟合,并对含Cu^(2+)的5个两电解质溶液的所有组... 采用电解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eMIVM(Electrolyte Molecular Interaction Volume Model)与它的能量项eMIVM-ET(Energy term of eMIVM)分别对含Cu^(2+)的20个单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进行拟合,并对含Cu^(2+)的5个两电解质溶液的所有组分活度系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对含Cu^(2+)单电解质溶液活度系数的拟合效果均较好,eMIVM模型预测的拟合平均偏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598和6.4%,eMIVM-ET模型预测的分别为0.0163和3.0%;对含Cu^(2+)的两电解质溶液的所有组分活度系数预测时,eMIVM-ET模型的预测效果要比eMIVM模型的好,eMIVM-ET模型预测时的平均偏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844和18.2%;在含Cu^(2+)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计算中,与eMIVM模型相比,eMIVM-ET模型更适合作为一个可供选择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电解质溶液 活度系数预测 eMIVM-ET eMI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龄对SBR处理含HA和Cu^(2+)废水的影响
7
作者 施萍 刘智萍 +2 位作者 方芳 武文会 苟凯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79,共4页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SRT分别为10、15、20、25 d的情况下,SBR系统对COD、NH4+-N、HA和Cu2+的去除效果以及TTC-ETS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SRT为20 d时,SBR系统处理含有10 mg/L HA和2 mg/L Cu2+的模拟生活污水效果较好,此时COD、NH4...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SRT分别为10、15、20、25 d的情况下,SBR系统对COD、NH4+-N、HA和Cu2+的去除效果以及TTC-ETS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SRT为20 d时,SBR系统处理含有10 mg/L HA和2 mg/L Cu2+的模拟生活污水效果较好,此时COD、NH4+-N、HA、Cu2+去除率分别为92.65%、99.42%、96.98%、95.55%。SRT的变化并未明显改变TTC-ETS的趋势,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最后下降的变化。与空白组相比,试验组的TTC-ETS受到HA和Cu2+的抑制。在单周期内0、2、4、6、8、10 h TTC-ETS的抑制率分别为26.13%、76.39%、79.50%、79.61%、49.59%、39.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污泥龄 腐殖酸 HA和Cu^2+废水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石与方解石在含Cu^(2+)溶液中的界面溶解—再沉淀
8
作者 唐红梅 鲜海洋 +3 位作者 朱建喜 李琴 黎建刚 黄振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碳酸钙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特定的界面相互作用,控制着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固定和转化。然而,文石和方解石(两种最常见的碳酸钙同质多像矿物)与重金属离子的这种特定界面作用有何异同还不得而知。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位扫描探... 碳酸钙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特定的界面相互作用,控制着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固定和转化。然而,文石和方解石(两种最常见的碳酸钙同质多像矿物)与重金属离子的这种特定界面作用有何异同还不得而知。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位扫描探针显微镜(SP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比考察了文石和方解石在含Cu^(2+)溶液中的界面溶解–再沉淀反应。结果表明:(1)文石(110)与方解石(10.4)面在10 mmol/L Cu(NO_(3))_(2)溶液中溶解后,表面均生成了≡Ca–OH物种,但前者的物种含量低于后者;(2)文石与方解石粉末在10 mmol/L CuCl_(2)、Cu(NO_(3))_(2)和CuSO_(4)溶液中发生溶解–再沉淀,均产生了孔雀石矿物;(3)文石与方解石粉末在10 mmol/L CuSO_(4)溶液中溶解后形成CaSO_(4)(aq)离子对,诱导了硬石膏的形成,说明在含SO^(2−)_(4)体系中,CaSO_(4)(aq)离子对是调控碳酸钙溶解进程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文石和方解石晶面“构–效”关系的认识,还有助于理解Cu^(2+)在含不同类型阴离子和碳酸钙的环境中的迁移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石 方解石 溶解–再沉淀 Cu^(2+)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A1_2O_3·ZrO_2复合陶瓷涂层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正青 黎文献 +2 位作者 谭敦强 肖于德 余琨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5,46,共4页
用溶胶 凝胶 (Sol-gel)法以Al(NO3) 3·9H2 O ,ZrOCl2 ·8H2 O为原料 ,乙醇为溶剂 ,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xAl2 O3·yZrO2 复合陶瓷涂层。研究了基材氧化预处理、溶液纽成、添加剂等对陶瓷涂层组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 用溶胶 凝胶 (Sol-gel)法以Al(NO3) 3·9H2 O ,ZrOCl2 ·8H2 O为原料 ,乙醇为溶剂 ,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xAl2 O3·yZrO2 复合陶瓷涂层。研究了基材氧化预处理、溶液纽成、添加剂等对陶瓷涂层组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材氧化预处理能大大改善涂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 :涂有xAl2 O3·yZr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Al2O3·ZrO2 陶瓷涂层 抗氧化性能 氧化铝 氧化锆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液膜技术分离提取Cu^(2+)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文才 蔡嗣经 黄万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60,65,共5页
乳化液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提取技术.综述了乳化液膜技术在含铜废水处理、从铜矿石堆浸液中回收铜、湿法冶金中除铜以及痕量铜的富集与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目前,乳化液膜技术分离提取Cu2+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但近年来的应用研究表... 乳化液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提取技术.综述了乳化液膜技术在含铜废水处理、从铜矿石堆浸液中回收铜、湿法冶金中除铜以及痕量铜的富集与测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目前,乳化液膜技术分离提取Cu2+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但近年来的应用研究表明,该项技术在分离提取Cu2+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膜 分离提取技术 膜技术 新型 应用研究 应用前景 除铜 CU^2+ 铜废水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含铜酸性废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雷兆武 刘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2,共2页
针对矿山含铜酸性废水特点,采用石灰中和沉淀法和石灰调pH—铁屑置换—石灰沉淀法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石灰调pH—铁屑置换—石灰沉淀法不仅可以使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而且废水中的大部分铜资源得以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 针对矿山含铜酸性废水特点,采用石灰中和沉淀法和石灰调pH—铁屑置换—石灰沉淀法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石灰调pH—铁屑置换—石灰沉淀法不仅可以使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而且废水中的大部分铜资源得以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铜酸性废水 石灰调pH-铁屑置换-石灰沉淀法 Cu^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铜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巧开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2,共4页
探讨了用热改性膨润土处理含Cu2 + 废水的工艺条件 ,并与粉煤灰和活性炭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当Cu2 + 的初始浓度不大于 10 0mg/L时 ,过 2 0 0目的热改性膨润土的用量为 5 g/L、pH =7、搅拌速度为 30 0r/min、吸附时间 30min ,热... 探讨了用热改性膨润土处理含Cu2 + 废水的工艺条件 ,并与粉煤灰和活性炭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当Cu2 + 的初始浓度不大于 10 0mg/L时 ,过 2 0 0目的热改性膨润土的用量为 5 g/L、pH =7、搅拌速度为 30 0r/min、吸附时间 30min ,热改性膨润土对Cu2 + 的去除率达99. 5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处理 铜废水 CU^2+ 改性膨润土 工艺条件 初始浓度 搅拌速度 吸附时间 活性炭 粉煤灰 min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泥对含铜酸性废水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肖利萍 李嘉欣 +1 位作者 王涛 卢洪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100,共7页
为解决水体中铜离子污染以及硼泥资源化利用的问题,文章采用硼泥处理含铜酸性废水。通过控制不同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观察投加量、溶液p H、反应时间以及转速对含Cu^(2+)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硼泥对Cu^(2+)的去除率... 为解决水体中铜离子污染以及硼泥资源化利用的问题,文章采用硼泥处理含铜酸性废水。通过控制不同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观察投加量、溶液p H、反应时间以及转速对含Cu^(2+)废水的处理效果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硼泥对Cu^(2+)的去除率随投加量、溶液p H、反应时间、转速的升高而增大。通过正交实验可确定处理体积为100 mL,Cu^(2+)浓度为200 mg/L的水样,最佳反应条件是投加0.45 g硼泥,调节p H为6,在200 r/min、25℃的条件下振荡180 min,去除率可达98.43%。硼泥对Cu^(2+)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利用硼泥处理含铜酸性废水可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值得深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酸性废水 重金属离子 Cu^(2+) 硼泥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催化氧化氨浸法处理坪定金矿的研究和新工艺开发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光祥 段东平 +2 位作者 周娥 陈思明 李婷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5期93-96,共4页
坪定金矿是富金高砷高碳难处理金矿,所含砷化合物为雌黄和(或)雄黄,普通处理工艺金的氰化率较低。针对坪定金矿特点,提出"加压催化氧化氨浸法",成功地实现了坪定矿中金的有效回收。通过向氨性溶液中加入硫磺使雄黄转化为易溶... 坪定金矿是富金高砷高碳难处理金矿,所含砷化合物为雌黄和(或)雄黄,普通处理工艺金的氰化率较低。针对坪定金矿特点,提出"加压催化氧化氨浸法",成功地实现了坪定矿中金的有效回收。通过向氨性溶液中加入硫磺使雄黄转化为易溶于氨水中的雌黄,再通过氨水将矿物中的雄黄去除。最后,利用Cu2+的催化作用促使砷脱除过程中在金矿表面所形成的不溶性硫膜氧化,便于后续氰化提金的进行。经过该方法处理后的坪定金矿矿石金的氰化率可达到92%以上。由于采用氨性环境,该工艺中所用设备材料都为普通钢材,设备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经济效益高,2年内可实现盈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难冶金矿 催化氧化氨浸提金 雄黄转化 Cu^2+催化 坪定金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絮凝法治理实验室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兵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年第6期108-110,共3页
通过电絮凝法去除模拟实验室废水样品中的Cu2+和Cr6+,研究了治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去除铜和铬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室温(25℃),以铁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电压为4.0 V,pH值为4.0,电解时间为30... 通过电絮凝法去除模拟实验室废水样品中的Cu2+和Cr6+,研究了治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去除铜和铬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室温(25℃),以铁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电压为4.0 V,pH值为4.0,电解时间为30 min,Na2SO4为0.7g/L,用电絮凝法对模拟实验室含Cu2+和Cr6+废水进行治理,Cu2+和Cr6+的去除率分别为99.93%和9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法 Cu^2+和Cr^6+废水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粉煤灰基X型沸石去除废水中的铜离子 被引量:7
16
作者 亢玉红 李健 +3 位作者 高平强 慕苗 陈娟 闫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5-980,共6页
本研究采用经碱熔融-离心提取处理的粉煤灰为原料,经水热反应法两步合成高纯度X型沸石。研究了含Cu^(2+)模拟废水溶液pH值与Cu^(2+)初始浓度对废水中Cu^(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值为6,吸附剂X沸石的投加量为1g·L^(-... 本研究采用经碱熔融-离心提取处理的粉煤灰为原料,经水热反应法两步合成高纯度X型沸石。研究了含Cu^(2+)模拟废水溶液pH值与Cu^(2+)初始浓度对废水中Cu^(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值为6,吸附剂X沸石的投加量为1g·L^(-1),静态饱和吸附量为62.28mg·g^(-1),溶液初始浓度较低时,吸附过程符合准一阶动力学模型,溶液初始浓度较高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粉煤灰基X型沸石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的自发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X型沸石 Cu^2+废水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