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盐度脉冲耦合潮汐过程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含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庄 王维奇 +1 位作者 仝川 王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294-9304,共11页
为了探究台风风暴潮导致的盐度脉冲、潮汐涨落以及两者的耦合作用对河口湿地土壤二氧化碳(CO_(2))与甲烷(CH_(4))排放产生的影响,选取闽江河口道庆洲短叶茳芏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潮汐过程情景下由于盐度和潮... 为了探究台风风暴潮导致的盐度脉冲、潮汐涨落以及两者的耦合作用对河口湿地土壤二氧化碳(CO_(2))与甲烷(CH_(4))排放产生的影响,选取闽江河口道庆洲短叶茳芏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潮汐过程情景下由于盐度和潮水涨落变化,河口湿地CO_(2)与CH_(4)排放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潮汐淹水显著抑制CO_(2)排放,但促进CH4排放(P<0.05)。盐度增加(0—8‰)促进了土壤CO_(2)排放(P>0.05);0—2‰盐度促进土壤CH_(4)排放(P>0.05),2‰—8‰盐度抑制土壤CH_(4)排放(P<0.05)。(2)盐度脉冲耦合潮汐过程显著抑制了CH_(4)排放(P<0.05),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O_(2)排放(P>0.05)。(3)CO_(2)排放与孔隙水中的氨态氮(NH_(4)^(+)-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态氮(NO_(3)^(-)-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盐度脉冲耦合潮汐过程对CO_(2)与CH_(4)排放的影响是一个正负消长的博弈过程,在0—8‰的盐度内,潮汐淹水对CO_(2)排放的影响更大,而盐度在CH_(4)排放中起主导作用。相较于盐度,潮汐淹水是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含碳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温室气体 盐度脉冲 潮汐过程 河口湿地 闽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汪洋 杨殿林 +7 位作者 王丽丽 赵建宁 刘红梅 谭炳昌 王慧 王明亮 黄进 张小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52,共13页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 农田管理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显著,进而制约土壤肥力、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影响气候变化和环境健康。本文综述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施肥方式、种植制度、耕作模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含碳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发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情景下土壤有机碳增速最快,且施肥量与土壤碳库存在阈值效应;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CO2排放通量,磷、钾两种肥料的施用与施用氮肥相比更能降低农田土壤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提高有机肥和磷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度的提高和微生物量碳的积累。种植结构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农田土壤的碳储量,种植结构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显著,轮作和间作的种植模式与传统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可有效减少农田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轮作与连作相比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效率的提高,可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且对微生物活性、多样性、群落结构以及碳源利用情况均有积极影响。最后总结了国际主流碳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应用概况,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管理措施 土壤储量 含碳温室气体 土壤微生物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