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渝西大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微观孔隙结构与含气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馨佩 刘成林 +7 位作者 蒋立伟 冯德浩 邹辰 刘飞 李君军 贺昱搏 董明祥 焦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45,共16页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勘探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仍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勘探进程。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勘探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仍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勘探进程。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岩相深层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差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安地区深层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混合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和黏土质/硅质混合质页岩相,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发育晶间孔、溶蚀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可见有机质充填缝、黏土矿物层间缝和构造应力缝。②深层页岩孔隙结构主要为介孔(2~50 nm)和宏孔(>50 nm)。TOC含量增加有利于微孔(<2 nm)和宏孔发育,硅质矿物含量增加促进宏孔发育,黏土矿物含量增加促进介孔发育。③深层页岩含气性与TOC、硅质矿物含量成正相关,宏孔体积增大页岩气含气量增加;高硅质含量的页岩相含气性最好,是深层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岩相。④中浅层页岩主要发育微孔和介孔,以吸附气为主。深层页岩主要发育介孔和宏孔,以游离气为主。深层页岩中宏孔的发育有利于游离气的储集,增加了深层页岩的含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 大安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雷 曹茜 +7 位作者 张才利 张建伍 魏嘉怡 李涵 王兴建 潘星 严婷 权海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52,共12页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录井、测井、试气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天然气成藏与铝土岩成矿一体化研究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煤系烃源岩与含铝岩系的源储配置关系,构建天然气成藏模式,对煤下含铝岩系天然气勘... 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录井、测井、试气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天然气成藏与铝土岩成矿一体化研究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煤系烃源岩与含铝岩系的源储配置关系,构建天然气成藏模式,对煤下含铝岩系天然气勘探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含铝岩系的有效储层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含量超过75%,具有多孔状残余豆鲕、碎屑结构的蜂窝状铝土岩,溶蚀孔为主要储集空间;(2)铝土岩储层形成模式为夷平化作用提供含铝岩系发育的物质基础、岩溶古地貌控制含铝岩系发育、陆表淋滤作用改善储集性能;(3)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受湿热气候环境和海平面变化控制,古陆或古岛边缘的相对低洼带发育典型的煤-铝-铁三段式地层结构;(4)煤系烃源岩广覆式生烃,天然气在煤下含铝岩系储层富集,为源下成藏;(5)中国华北陆块的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含铝岩系气藏呈透镜状点群式聚集,勘探潜力大,有望成为华北克拉通上古生界重要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本溪组 二叠系太原组 铝岩系 --铁三段式地层结构 源下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侏罗系含煤盆地油田形成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胡社荣 张喜臣 +2 位作者 吴因业 杨福忠 罗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1-364,共4页
中国西北侏罗系盆地残留地层厚度均在2 000 m以上,厚度大于3 000 m的地层分布在造山带的一侧或断陷盆地的沉积中心。最大煤层厚度在10~203 m,最大泥岩厚度分布范围为400~1 020 m,泥岩厚度是煤层厚度的数... 中国西北侏罗系盆地残留地层厚度均在2 000 m以上,厚度大于3 000 m的地层分布在造山带的一侧或断陷盆地的沉积中心。最大煤层厚度在10~203 m,最大泥岩厚度分布范围为400~1 020 m,泥岩厚度是煤层厚度的数倍。通过建立吐哈含煤盆地剖面成油模式,并对比分析世界已发现油田含煤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后得出:烃源岩达到了成熟阶段,发育完整的湖(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且在水进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中的次级水进体系域中发育有利生油的烃源岩,剖面上显示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是含煤盆地形成油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侏罗纪 盆地 成因 层序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30
4
作者 杨晓萍 邹才能 +3 位作者 陶士振 汪泽成 李军 王世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2期15-22,共8页
根据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油气藏类型,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两个子系统。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研究为基础,分别探讨了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的成藏条件、主控要... 根据烃源岩发育特征和油气藏类型,将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侏罗系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两个子系统。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研究为基础,分别探讨了上三叠统含气系统和侏罗系含油系统的成藏条件、主控要素和油气富集规律。上三叠统含气系统成藏主控因素为强充注的气源、燕山期古隆起和断裂裂缝,晚侏罗—早白垩世是气藏的主要形成期。侏罗系含油系统在不同区带具有不同的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川中地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受油源区、古隆起、断裂或裂缝、有效储集体展布四个因素控制,主要形成裂缝—岩性油藏;巴中—平昌地区主要受生烃中心和裂缝的控制,形成岩性—裂缝油藏为主;在大巴山前缘成藏主控因素为断裂、有效储集砂体和保存条件,形成裂缝—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侏罗系 系统特征 晚侏罗-早白垩世 系统 系统 系统 主控因素 藏类型 藏形成 岩性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川中地区 岩性 裂缝 保存条件 储集砂体 古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我国西北低煤阶含煤盆地煤层气的勘探对策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孟晋 张建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通过国内外实例 ,分析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在煤层气勘探评价中的作用 ,认为在低煤阶含煤盆地中进行煤层气勘探很有前景。美国的粉河、尤因塔盆地和我国的铁法盆地的煤阶都为低煤阶 ,含气量也不高 ,但都获得了商业气流 ,勘探见到了成效。... 通过国内外实例 ,分析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在煤层气勘探评价中的作用 ,认为在低煤阶含煤盆地中进行煤层气勘探很有前景。美国的粉河、尤因塔盆地和我国的铁法盆地的煤阶都为低煤阶 ,含气量也不高 ,但都获得了商业气流 ,勘探见到了成效。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都具有较高的含气饱和度 ,加之煤层巨厚和渗透率较高 ,这些有利因素弥补了其它方面的不利。在我国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分布中 ,西北地区低煤阶煤占了相当的比例 ,结合实例和分析西北低煤阶盆地的特点后认为 :在西北含煤盆地进行煤层气勘探必须重视生物成因气的研究 ,加强盆地的水动力因素及保存条件的研究。图 3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勘探对策 中国 西北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煤盆地前期煤成油勘探的地质评价指标 被引量:4
6
作者 胡社荣 吴因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含煤盆地沉积环境、烃源岩厚度和地球化学指标等特征,并与世界若干著名的煤成油盆地进行对比,根据含煤建造层序地层学特征、含煤岩系及泥岩厚度、生油岩系在地史期间和现今上覆地层厚度等方面的特征,对我国西... 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含煤盆地沉积环境、烃源岩厚度和地球化学指标等特征,并与世界若干著名的煤成油盆地进行对比,根据含煤建造层序地层学特征、含煤岩系及泥岩厚度、生油岩系在地史期间和现今上覆地层厚度等方面的特征,对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含煤盆地前期煤成油勘探提出了三项地质评价指标:常规地球化学评价指标;盆地沉积厚度、构造演化及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盆地生油岩层序地层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地质评价指标 矿床 矿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贾建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74-382,共9页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第15号煤层形成于海退持续时间较长的潮汐三角洲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中煤层较厚,滞留泻湖相中煤层较薄,障壁沙坝一带煤层厚度较稳定。山西组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中均衡补偿沉积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第3号煤层厚度较大,结构简单。三角洲前缘沙坝中煤层厚度稍薄,分流河道中煤层不稳定。煤层气勘探实践表明,在同一口试气井中,盆地内大部分地方第3号煤层比第15号煤层厚度大,生气能力强,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气体质量浓度、含气饱和度、煤层气资源量高。因此,第3号煤层应是沁水盆地煤层气试采和商业化开发的首选目标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 沉积体系 晚古生代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煤级煤储层游离气含量计算——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秉义 晋香兰 +2 位作者 李建武 吴信波 徐建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6,43,共5页
我国低煤级煤层气资源量大,约占煤层气资源总量的43.5%。由于对低煤级煤层气赋存特征的认识程度有限,影响了低煤级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低煤级煤储层孔隙与裂隙、吸附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该区煤的吸附... 我国低煤级煤层气资源量大,约占煤层气资源总量的43.5%。由于对低煤级煤层气赋存特征的认识程度有限,影响了低煤级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低煤级煤储层孔隙与裂隙、吸附特征、含气性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该区煤的吸附性能较好,煤中宏观裂隙与显微裂隙发育。相对于中、高煤级煤,该区煤储层大、中孔所占比例较高,为游离气赋存提供了场所。运用气体方程估算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西山窑组B煤组主力煤层中的游离气含量,得出煤层总含气量为2.85~8.94 m3/t,平均为6.12 m3/t。其中游离气占总含气量的2.89%~5.14%,平均3.90%。游离气含量的估算为研究区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准噶尔盆地 体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煤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中煤储层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梁冲冲 吴财芳 李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107,5,共5页
基于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煤样工业分析、扫描电镜试验及压汞试验结果,研究了多煤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下煤储层的孔隙特征。研究表明:比德—三塘盆地煤储层孔隙较为发育,孔隙率相对较高,以小孔和微孔为主,孔隙的连通性较好;研究区内煤层孔... 基于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煤样工业分析、扫描电镜试验及压汞试验结果,研究了多煤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下煤储层的孔隙特征。研究表明:比德—三塘盆地煤储层孔隙较为发育,孔隙率相对较高,以小孔和微孔为主,孔隙的连通性较好;研究区内煤层孔隙率与煤变质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煤阶增高,孔隙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最大镜质组反射率约为3.00%时达到最大值;多煤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内,在水公河向斜和三塘向斜,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各煤层孔径先增大后减小,16号煤层是变化的节点,孔隙的连通性则先变差后变好;在珠藏向斜,各煤层孔径大小和孔隙的连通性都变化不大,推测是因16号煤层的煤样中充填了部分石英及黏土矿物,导致其总比孔容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德-三塘盆地 多层叠置独立系统 储层 孔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DJ区块深部煤储层地质-工程甜点测井评价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舵 刘之的 +4 位作者 王成旺 刘天定 陈高杰 郝晋美 孙博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2-1788,共17页
深部煤层气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应力大、压力高和可改造性差,因此,其规模化开发要求对甜点开展精细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提出了深部煤储层地质-工程甜点的12项评价指标,建立了测井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DJ区块20余... 深部煤层气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应力大、压力高和可改造性差,因此,其规模化开发要求对甜点开展精细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提出了深部煤储层地质-工程甜点的12项评价指标,建立了测井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鄂尔多斯盆地DJ区块20余口井的深部煤储层甜点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煤储层地质-工程甜点主控因素与产能施工压力比(I_(p))存在良好的相关性。DJ区块深部煤储层的上部甜点类别普遍优于中、下部,上部主要为Ⅰ类甜点,中部为Ⅲ类甜点,下部为Ⅱ类甜点。②含气量和脆性指数分别是储层及工程品质的主控因素。③煤储层顶、底板发育较厚的灰岩和泥岩,煤储层与灰岩和泥岩的力学特性差异较大,能有效封隔压裂缝在煤储层中扩展。压裂工况和试气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地质-工程甜点测井评价方法应用效果良好,可用于深部煤储层压裂射孔选段和测井优选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施工压力比 脆性指数 地质-工程一体化 甜点评价 深部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早–中侏罗世含煤盆地分布及构造背景和地层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根耀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蒙古国早–中侏罗世的主控构造是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消减闭合,其北地区发育弧后张裂盆地,其南的拼合大陆内的古缝合线被该消减造山运动激活而发生陆内造山。内蒙的3个陆内造山的磨拉石盆地均延入蒙古境内,故蒙古东部磨拉石盆地的发育与... 蒙古国早–中侏罗世的主控构造是蒙古–鄂霍次克洋的消减闭合,其北地区发育弧后张裂盆地,其南的拼合大陆内的古缝合线被该消减造山运动激活而发生陆内造山。内蒙的3个陆内造山的磨拉石盆地均延入蒙古境内,故蒙古东部磨拉石盆地的发育与内蒙有相似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概述了各盆地的代表性地层,尽管其岩性和含煤性有明显差别,但因受制于同一个造山作用,沉积记录都以砾岩开始,都为向上变细的序列,且煤层均赋存于地层柱的中部,据此可把盆地演化分为成煤前、成煤和成煤后3个阶段。成煤阶段大煤田的形成受构造(堆积空间)和气候(成煤物质供应)的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后张裂盆地 磨拉石盆地 地层 盆地演化 -中侏罗世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体系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小洪 刘大锰 +1 位作者 姚艳斌 谢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650,共5页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含煤沉积体系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特征的研究,发现太原组主要为潟湖—潮坪—障壁岛沉积和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山西组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 鄂尔多斯韩城地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含煤沉积体系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韩城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沉积特征的研究,发现太原组主要为潟湖—潮坪—障壁岛沉积和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山西组主要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从主要可采煤层的沉积相变、煤层厚度变化、煤岩物性变化及煤层顶底板封盖特征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3号煤厚度较小,甚至出现变薄尖灭的现象;5号煤在全区发育且厚度较大,横向连续性好。煤层顶底板主要以泥岩、砂岩、粉砂岩为主,其中以厚层泥岩为顶底板的结构稳定的煤层更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白马滩镇以东地区为2套煤层的有利开发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条件 韩城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煤建造在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13
作者 А.Н.德米特里耶夫斯基 И.Е.巴拉纽克 +1 位作者 任俞 罗建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0-394,共5页
从岩石圈地球动力学特点出发,研究了岩石圈俯冲带含煤建造的生成及其经后期改造生成天然气的机理。例举了北美阿帕拉契亚山前边缘坳陷、落基山逆掩断裂带,西欧诸含煤盆地,东南亚(印尼、缅甸、泰国等)山前坳陷带含煤建造与天然气成藏的... 从岩石圈地球动力学特点出发,研究了岩石圈俯冲带含煤建造的生成及其经后期改造生成天然气的机理。例举了北美阿帕拉契亚山前边缘坳陷、落基山逆掩断裂带,西欧诸含煤盆地,东南亚(印尼、缅甸、泰国等)山前坳陷带含煤建造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详细分析了俄罗斯地台维柳伊—上扬斯克山前坳陷内含煤建造与烃类生成、运移、聚集的关系,并对该区烃类分布进行了预测。指出,丰富的有机质,较短期内快速增高的温压条件,区域地震的活动性是造成岩石圈板块俯冲带内油气生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造 岩石圈俯冲带 维柳伊-上扬斯克山前坳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滇东典型矿区含煤地层热演化史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陶树 汤达祯 +3 位作者 秦勇 许浩 李松 蔡佳丽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1,共5页
在系统研究黔西滇东地区构造特征、含煤地层发育及受热背景等基础上,运用BasinMod盆地模拟技术,探讨了格目底向斜及恩洪盆地含煤地层的埋藏史、热演化史,揭示出含煤地层成熟演化的阶段性。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变质作用主要受该区的... 在系统研究黔西滇东地区构造特征、含煤地层发育及受热背景等基础上,运用BasinMod盆地模拟技术,探讨了格目底向斜及恩洪盆地含煤地层的埋藏史、热演化史,揭示出含煤地层成熟演化的阶段性。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变质作用主要受该区的沉积埋藏、岩浆热液和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控制,煤变质作用很不均匀;含煤地层被分割于众多独立次级向斜单元,总体上具有向斜控气的构造特征;格目底向斜晚二叠世煤现今处于焦煤—瘦煤阶段,镜质体反射率达1.7%左右,恩洪盆地则为气煤—肥煤阶段,镜质体反射率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西滇东 地层 盆地模拟 热演化 向斜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地区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及其勘探方向 被引量:21
15
作者 孙斌 孙粉锦 +4 位作者 田文广 孙钦平 陈刚 陈浩 冯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8,123,共5页
乌审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煤区,也是近几年低煤阶煤层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但该区前期煤层气钻探总体效果并不理想,迫切需要认清该区煤层气富集规律,以便有效开展煤层气勘探及开发利用。为此,对该区煤层分布特征、聚煤期沉积... 乌审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煤区,也是近几年低煤阶煤层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但该区前期煤层气钻探总体效果并不理想,迫切需要认清该区煤层气富集规律,以便有效开展煤层气勘探及开发利用。为此,对该区煤层分布特征、聚煤期沉积环境、煤岩特征及储层物性、煤层含气性等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区煤岩演化程度低,以低堞阶长焰煤为主,煤层厚5~30n3,大部分地区煤层埋深小于1000m且分布稳定,具有一定的煤层气勘探潜力。但煤层气钻井揭示该区煤层含气性变化大,煤层含气量介于0.19~6.7m^3/t,部分地区煤层气组成中CH4含量小于25%,说明煤层早期成岩时生成吸附的甲烷已被破坏逸散。进一步分析影响该区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后认为:在煤层直接盖层为砂岩、保存条件差的地区,煤层含气性差,反之,则含气性好,如果有后期生物气的补充,则可以富集成藏。最后指出:该区北部的乌审召区块和南部的纳林河区块,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高、勘探潜力大,可作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乌审旗 次生生物 保存条件 富集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煤系气共生成藏特征 被引量:32
16
作者 钟建华 刘闯 +2 位作者 吴建光 张守仁 杨冠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7-1525,共9页
随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系气共采成为可能,而煤系气共采的前提便是煤系气的共生,所以探讨煤系气共生的问题对共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煤系气生储盖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岩芯观察及野外地质考察,总结了煤... 随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系气共采成为可能,而煤系气共采的前提便是煤系气的共生,所以探讨煤系气共生的问题对共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煤系气生储盖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岩芯观察及野外地质考察,总结了煤系气的共生组合模式,综合沉积、构造和成岩作用,初步探讨了煤系气共生的成因机制。结果显示:本溪组8+9号和山西组4+5号煤层为主要的烃源岩,暗色泥岩也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砂岩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平均值6.2%,渗透率平均值0.14×10^(-15)m^2,属于致密砂岩范畴;致密砂岩层、泥页岩层和煤层可以互为盖层;致密砂岩、泥页岩和煤层两两之间的组合模式具有14种,煤系气的共生组合模式具有4种。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合,构成了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的混合共生;沉积作用对煤系气共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成岩作用对煤系气的共生具有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页岩 地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水盆地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敏芳 孙斌 +2 位作者 孙粉锦 陈刚 杨三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查明河西走廊北部潮水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从煤层分布特征、煤岩煤质特征、煤岩演化程度、煤层等温吸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潮水盆地煤岩演化程度低,处于低煤阶褐煤—气煤演化阶段;煤层... 为查明河西走廊北部潮水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从煤层分布特征、煤岩煤质特征、煤岩演化程度、煤层等温吸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潮水盆地煤岩演化程度低,处于低煤阶褐煤—气煤演化阶段;煤层兰氏压力高(5.95~6.90MPa),利于煤层气的解吸。通过进一步的现场解吸实验,测试了该区A1、A3井煤层的含气量(分别为0.25、0.56m3/t),并从生气条件、保存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导致其煤层含气量低的主要原因为:①盆地发育拉张性正断层,成为煤层气逸散的通道;②盆地西部缺少区域性盖层,直接盖层为砂岩,导致煤层气散失;③缺少生物气的补充。最后,综合评价了各构造单元的勘探潜力,认为红柳园坳陷生物气特征明显且顶板盖层封盖性好,可作为该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水盆地 侏罗纪 生物 勘探潜力 红柳园坳陷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水盆地红沙岗地区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斌 孙粉锦 +3 位作者 陈刚 谭修中 陈永康 周元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21,共5页
潮水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段北侧,地跨甘肃、内蒙古两省区,蕴藏一定的煤炭和油气资源,红沙岗地区是其中重要的煤炭富集区,煤炭资源量约12×108t。为弄清楚该区的煤层气勘探前景,详细研究了其煤层气地质条件。结果认为:该区煤层以低煤... 潮水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段北侧,地跨甘肃、内蒙古两省区,蕴藏一定的煤炭和油气资源,红沙岗地区是其中重要的煤炭富集区,煤炭资源量约12×108t。为弄清楚该区的煤层气勘探前景,详细研究了其煤层气地质条件。结果认为:该区煤层以低煤阶长焰煤为主,厚3~35m,分布稳定,顶部煤层直接盖层为油页岩,煤层气保存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的煤层气勘探潜力;但部分地区煤层含气量低,关键原因在于煤层缺少后期生物气的补充。进而指出了该区煤层气勘探的方向:古地温异常、煤阶较高、保存条件较好的地区是该区的煤层气富集区;其中红沙岗北部具有缺氧、低矿化度和低温环境,大量微生物细菌可能存活,并代谢甲烷、正烷烃和其他有机物,煤层的含气量能得到补充,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潮水盆地 红沙岗地区 长焰 生物 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九州西北部第三纪含煤盆地与东海陆架盆地的地层对比
19
作者 陈颐亨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9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日本 第三纪 盆地 东海 陆架盆地 地层层序 孢子-花粉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西区块西山窑组构造-水文地质控气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升 葛燕燕 +2 位作者 杨雪松 李鑫 傅雪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1-636,共6页
为查明准噶尔盆地阜康西区块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控气地质作用,依据区域性水文地质边界池钢逆断层,将区块划分为2个构造单元,依据甲烷风化带、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出煤层气富集单元。在对研究区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为查明准噶尔盆地阜康西区块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控气地质作用,依据区域性水文地质边界池钢逆断层,将区块划分为2个构造单元,依据甲烷风化带、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出煤层气富集单元。在对研究区构造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水文地质耦合控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阜康西区块西山窑组煤层气富集是构造-水文地质耦合作用的结果,构造运动使煤层发生动力变质作用与深成变质作用,有助于热成因气生成;燕山运动晚期与喜马拉雅运动期水平挤压运动产生的封闭性褶皱和逆冲断层有助于煤层气保存,燕山运动早期构造抬升不利于原生生物成因煤层气保存;地下水侧向补给至高矿化度滞留区,煤层气因水力封堵作用而富集。而中—浅部西山窑组煤层埋深小于600 m的斜坡带则由于构造抬升、较强的季节性径流和蒸发,导致煤层气逸散,同时气候干旱导致的高矿化度地层水抑制次生生物成因气生成,煤层气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康西区块 中侏罗统 西山窑组 构造-水文地质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