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叠合盆地储层油气包裹体GOI成因与应用探讨——以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为例
被引量:
20
1
作者
谢小敏
曹剑
+4 位作者
胡文瑄
张义杰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4-842,共9页
在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选取了5口具有不同油气显示级别的典型探井,通过对48块岩心样品作精细的储层油气包裹体GOI组成分析,尝试探讨了在复杂油气充注情况下,叠合盆地油气包裹体GOI组成的成因。结果表明,含油气流体的充注强度是主因。...
在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选取了5口具有不同油气显示级别的典型探井,通过对48块岩心样品作精细的储层油气包裹体GOI组成分析,尝试探讨了在复杂油气充注情况下,叠合盆地油气包裹体GOI组成的成因。结果表明,含油气流体的充注强度是主因。但由于油气成藏的多期复合、油气水界面的多期变迁,决定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可以直接借鉴文献中提出的1%和5%等指标来判断油气水层,而是应该结合地质背景,首先仔细分析其成因,再深入讨论应用。文中利用GOI对莫索湾地区的油气运移进行了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其在叠合盆地油气运移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包裹
体
含油
包裹
体
颗粒
指数
(
goi
)
油气运移
叠合盆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
7
2
作者
姜振学
庞雄奇
+2 位作者
王显东
张俊
李宏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8-423,共6页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具有分布广泛的沥青砂岩,沥青砂岩段厚度在各个地区具有不均匀性,从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岩心观察发现沥青砂岩段内并不全含有沥青,岩心剖面上呈现“黑白砂相间”的现象,“黑砂”的部分为含沥青层段,“白砂”的部分为...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具有分布广泛的沥青砂岩,沥青砂岩段厚度在各个地区具有不均匀性,从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岩心观察发现沥青砂岩段内并不全含有沥青,岩心剖面上呈现“黑白砂相间”的现象,“黑砂”的部分为含沥青层段,“白砂”的部分为不含沥青层段。弄清“白砂”中曾经是否有油气进入,对志留系沥青砂岩中沥青含量、古油藏油气储量的计算及志留系剩余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志留系沥青砂岩段的“黑砂”与“白砂”分别取样,采用物性测定、显微镜下岩性观察、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数据观测及定量颗粒荧光(QGF)指数测定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沥青砂岩段的“黑砂”与“白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砂岩段的“白砂”没有油气进入或进入的油气量很少,在确定志留系沥青砂岩有效厚度时应剔除“白砂”层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沥青砂岩
有效厚度
含油
包裹
体
颗粒
指数
(
goi
)
定量
颗粒
荧光(Q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李贤庆
钟宁宁
+4 位作者
王康东
张敏
彭德华
张志军
顿亚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根据含油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一号、油砂山、南翼山、尖顶山等4个典型构造的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表明,不同构造油气充注所需的时间与强度不同:跃进一号、油砂山构造发生过较强的...
根据含油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一号、油砂山、南翼山、尖顶山等4个典型构造的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表明,不同构造油气充注所需的时间与强度不同:跃进一号、油砂山构造发生过较强的油气充注,充注期主要为N12-N23,含油包裹体丰度值高(多数为4%~10%),颗粒荧光强度也高(多大于50 pc);南翼山和尖顶山构造发生较有限的油气充注,充注期主要为N22-N23,含油包裹体丰度值较低(大多数样品不超过4%),颗粒荧光定量强度也较低(多小于50 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充注
含油
包裹
体
丰度
颗粒
荧光定量
包裹
体
均一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古油水界面识别
被引量:
4
4
作者
刘建良
姜振学
+1 位作者
李峰
王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古油水界面的识别可以很好地研究油气成藏后油水界面的变迁和调整过程,为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很好的证据。应用含油包裹体丰度法和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
古油水界面的识别可以很好地研究油气成藏后油水界面的变迁和调整过程,为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很好的证据。应用含油包裹体丰度法和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依南4井和依深4井阿合组存在古油藏,古油柱高度在100 m以上,依南5井阿合组未发现古油藏,显示为油气运移的通道。结合库车坳陷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认为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中后期(17×10^6~12×10^6a),三叠系烃源岩处于生油高峰期,生成的原油运移至侏罗系阿合组,并在古构造高部位的依南4地区和依深4地区富集,形成古油藏。古油藏的识别为迪北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以及勘探方向的选定提供了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迪北地区
侏罗系
阿合组
含油
包裹
体
丰度法
定量
颗粒
荧光技术
古油水界面识别
古油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叠合盆地储层油气包裹体GOI成因与应用探讨——以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为例
被引量:
20
1
作者
谢小敏
曹剑
胡文瑄
张义杰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4-84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602014)资助的成果
文摘
在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选取了5口具有不同油气显示级别的典型探井,通过对48块岩心样品作精细的储层油气包裹体GOI组成分析,尝试探讨了在复杂油气充注情况下,叠合盆地油气包裹体GOI组成的成因。结果表明,含油气流体的充注强度是主因。但由于油气成藏的多期复合、油气水界面的多期变迁,决定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不可以直接借鉴文献中提出的1%和5%等指标来判断油气水层,而是应该结合地质背景,首先仔细分析其成因,再深入讨论应用。文中利用GOI对莫索湾地区的油气运移进行了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其在叠合盆地油气运移研究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关键词
油气
包裹
体
含油
包裹
体
颗粒
指数
(
goi
)
油气运移
叠合盆地
准噶尔盆地
Keywords
oil inclusionss grains containing/with oil inclusions (
goi
)s petroleum migrationsstructurally complex basins Junggar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
7
2
作者
姜振学
庞雄奇
王显东
张俊
李宏义
机构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8-423,共6页
基金
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90433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72078)资助成果
文摘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具有分布广泛的沥青砂岩,沥青砂岩段厚度在各个地区具有不均匀性,从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岩心观察发现沥青砂岩段内并不全含有沥青,岩心剖面上呈现“黑白砂相间”的现象,“黑砂”的部分为含沥青层段,“白砂”的部分为不含沥青层段。弄清“白砂”中曾经是否有油气进入,对志留系沥青砂岩中沥青含量、古油藏油气储量的计算及志留系剩余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志留系沥青砂岩段的“黑砂”与“白砂”分别取样,采用物性测定、显微镜下岩性观察、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数据观测及定量颗粒荧光(QGF)指数测定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沥青砂岩段的“黑砂”与“白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砂岩段的“白砂”没有油气进入或进入的油气量很少,在确定志留系沥青砂岩有效厚度时应剔除“白砂”层的厚度。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沥青砂岩
有效厚度
含油
包裹
体
颗粒
指数
(
goi
)
定量
颗粒
荧光(QGF)
Keywords
Tarim basin
Silurian
bituminous sandstone
effective thickness
grains containing oil inclusion (
goi
)
quantitative grains fluorescence (QGF)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
被引量:
15
3
作者
李贤庆
钟宁宁
王康东
张敏
彭德华
张志军
顿亚鹏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基金
国家油气科技专项(2008ZX05007-03-04)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9004)
文摘
根据含油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一号、油砂山、南翼山、尖顶山等4个典型构造的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表明,不同构造油气充注所需的时间与强度不同:跃进一号、油砂山构造发生过较强的油气充注,充注期主要为N12-N23,含油包裹体丰度值高(多数为4%~10%),颗粒荧光强度也高(多大于50 pc);南翼山和尖顶山构造发生较有限的油气充注,充注期主要为N22-N23,含油包裹体丰度值较低(大多数样品不超过4%),颗粒荧光定量强度也较低(多小于50 pc)。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充注
含油
包裹
体
丰度
颗粒
荧光定量
包裹
体
均一温度
Keywords
Qaidam basin
oil charge
oil inclusion abundance
quantitative grain fluorescence
fluid inclusion
homogeneous temperature
分类号
TE1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古油水界面识别
被引量:
4
4
作者
刘建良
姜振学
李峰
王赢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
山东省地震局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3-001)
中石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1A-0207)
文摘
古油水界面的识别可以很好地研究油气成藏后油水界面的变迁和调整过程,为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很好的证据。应用含油包裹体丰度法和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依南4井和依深4井阿合组存在古油藏,古油柱高度在100 m以上,依南5井阿合组未发现古油藏,显示为油气运移的通道。结合库车坳陷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认为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中后期(17×10^6~12×10^6a),三叠系烃源岩处于生油高峰期,生成的原油运移至侏罗系阿合组,并在古构造高部位的依南4地区和依深4地区富集,形成古油藏。古油藏的识别为迪北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以及勘探方向的选定提供了有利证据。
关键词
库车坳陷
迪北地区
侏罗系
阿合组
含油
包裹
体
丰度法
定量
颗粒
荧光技术
古油水界面识别
古油藏模式
Keywords
Kuqa depression
Dibei area
Jurassic
Ahe formation
palaeo-oil-water contact
paleo-oil reservoir model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叠合盆地储层油气包裹体GOI成因与应用探讨——以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为例
谢小敏
曹剑
胡文瑄
张义杰
王绪龙
张越迁
唐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
姜振学
庞雄奇
王显东
张俊
李宏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
李贤庆
钟宁宁
王康东
张敏
彭德华
张志军
顿亚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古油水界面识别
刘建良
姜振学
李峰
王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