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弱胶结粉细砂岩地层公路隧道开挖方案比选及二次支护施作时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董磊 宋红艳 《隧道建设》 2014年第9期849-856,共8页
含水弱胶结砂岩具有黏结力低、水稳性差和流塑变形大等特点,导致隧道支护体系变形在时间及空间维度上表现出不均匀性、非线性及非对称性,继而产生围岩坍塌、支护失效等工程问题。结合某公路隧道建设背景,采用"先让后治"的原则... 含水弱胶结砂岩具有黏结力低、水稳性差和流塑变形大等特点,导致隧道支护体系变形在时间及空间维度上表现出不均匀性、非线性及非对称性,继而产生围岩坍塌、支护失效等工程问题。结合某公路隧道建设背景,采用"先让后治"的原则,补强初期支护强度并提供二次衬砌施作条件,提出双层初期支护设计方案,并通过数值技术仿真分析三台阶七步、CRD和双侧壁导坑3种工法下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及塑性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成岩差、易流砂地层下,CRD工法为此类地层120 m2断面软弱围岩的最优开挖方法;2)二次支护施作的最佳时机应在上台阶右半幅断面开挖前;3)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宜将四部交叉中隔壁法演化为六部中隔壁法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含水弱胶结砂岩 开挖方案 二次支护 施作时机 双层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清洁携砂液的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张启汉 张士诚 +2 位作者 冯胜利 施晓雯 周福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101,共3页
针对涩北气田高泥质疏松粉细砂岩气藏高压一次充填防砂中所用携砂盐水用量大、摩阻高、返排难等特点,通过携砂液机理研究和大量的室内实验,研制了携砂液配方,形成了一套适合涩北气田高压一次充填防砂的清洁携砂液体系。2006年在现场试验... 针对涩北气田高泥质疏松粉细砂岩气藏高压一次充填防砂中所用携砂盐水用量大、摩阻高、返排难等特点,通过携砂液机理研究和大量的室内实验,研制了携砂液配方,形成了一套适合涩北气田高压一次充填防砂的清洁携砂液体系。2006年在现场试验了10口井,使用清洁携砂液体系后,降低了施工摩阻,提高了携砂液的粘度,达到有效提高砂比,同时降低携砂液的用量和加速返排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疏松砂岩 清洁携砂液 研究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工艺技术在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启汉 张士诚 +2 位作者 冯胜利 饶鹏 李进秀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61,64,共4页
介绍了涩北气田第四系高泥质疏松粉细砂岩气藏的出砂现状,通过多年的室内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场防砂先导性试验成果总结,形成了适合涩北气田的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工艺。截止2006年12月底,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已试验30多口井,防砂后气井日产气量... 介绍了涩北气田第四系高泥质疏松粉细砂岩气藏的出砂现状,通过多年的室内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场防砂先导性试验成果总结,形成了适合涩北气田的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工艺。截止2006年12月底,高压一次充填防砂已试验30多口井,防砂后气井日产气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单井日产气量平均增加幅度45%以上,防砂有效期最长已达3年以上,满足了粉细砂岩气藏防砂和进一步提高气井单井产能的开发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疏松砂岩 高压一次充填 防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水工隧洞复合冻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晓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143,共7页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7号隧洞中部,长48.0 m、埋深244.0 m洞段穿越新近系含水疏松粉(细)砂极软岩地层,采用一次全深冻结竖井工作面,单循环“地面垂直+洞内水平复合冻结法”掘进。为掌握深埋地层冻结设计与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践,对含...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7号隧洞中部,长48.0 m、埋深244.0 m洞段穿越新近系含水疏松粉(细)砂极软岩地层,采用一次全深冻结竖井工作面,单循环“地面垂直+洞内水平复合冻结法”掘进。为掌握深埋地层冻结设计与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践,对含水疏松粉(细)砂岩工程地质特性,以及“复合冻结法”设计、温度场、制冷系统与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复合冻结法”掘进安全通过极软岩地层,获得全面成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与创新,填补了国内200.0 m以上深埋隧洞(隧道与巷道)洞内“水平冻结”工法技术的空白,开创了国内深埋水工隧洞“冻结法”施工技术的先导开端,标志着我国地下工程建设“冻结法”设计与施工技术全面跃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水工隧洞 含水疏松()砂岩 复合冻结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水工隧洞水平冻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晓东 陈居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113,共7页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7号隧洞中下游两段总长78.65 m、埋深135.0~206.0 m洞段穿越新近系含水疏松粉(细)砂极软岩地层,采用“洞内水平冻结法”掘进。为掌握深埋地层冻结设计与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践,对极软岩工程地质特性,以及“水平...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7号隧洞中下游两段总长78.65 m、埋深135.0~206.0 m洞段穿越新近系含水疏松粉(细)砂极软岩地层,采用“洞内水平冻结法”掘进。为掌握深埋地层冻结设计与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践,对极软岩工程地质特性,以及“水平冻结法”设计、温度场、制冷系统与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冻结壁厚不小于2.0 m,均温-10℃,冻结孔35~40 d交圈,积极冻结时间40~50 d,循环盐水温度-28℃。圆形断面双圈发散布设冻结孔,类马蹄形断面洞段三循环冻结,掌子面及后方加强2个冻结孔布孔断面,掌子面双圈孔,内圈类马蹄形水平布孔,外圈及单圈加强断面发散布孔,圆形开孔,前方远端类马蹄形,总孔数229个,冻结管总长5.02 km。“水平冻结法”掘进全面成功,安全通过极软岩地层,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与创新,填补了国内200.0 m以上深埋隧洞(隧道与巷道)洞内“水平冻结”工法技术的空白,开创了国内深埋水工隧洞“冻结法”施工技术的先导开端,标志着我国地下工程建设“冻结法”设计与施工技术全面跃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水工隧洞 含水疏松()砂岩 水平冻结 关键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水工隧洞垂直冻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晓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120,共7页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7号隧洞中部长182.6 m、最大埋深242.5 m洞段穿越新近系含水疏松粉(细)砂极软岩地层,采用一次全深冻结竖井工作面,“地面垂直冻结法”掘进。为掌握深埋地层冻结设计与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践,对极软岩工程地质特性...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7号隧洞中部长182.6 m、最大埋深242.5 m洞段穿越新近系含水疏松粉(细)砂极软岩地层,采用一次全深冻结竖井工作面,“地面垂直冻结法”掘进。为掌握深埋地层冻结设计与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践,对极软岩工程地质特性,以及“垂直冻结法”设计、温度场、制冷系统与施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竖井井底以下封底冻深30.0 m,总冻深242.4 m;隧洞洞底以下封底冻深6.0 m,总冻深212.6~248.5 m。冻结壁厚3.0 m,均温-10℃,循环盐水温度积极冻结期-26^-28℃、维护冻结期不高于-22℃。竖井冻结孔圈径10.8 m,孔数26个,间距1.3 m,冻结管总长6.29 km;隧洞地面纵向布设冻结孔5排,其中洞身3排,横向排距2.4 m,纵向间距内三排3.0 m、外两排2.3 m,总孔数328个,冻结管总长75.02 km。“垂直冻结法”掘进全面成功,安全通过极软岩地层,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与创新,填补了国内200.0 m以上深埋水工隧洞“垂直冻结”工法技术的空白,开创了国内深埋水工隧洞“冻结法”施工技术的先河,标志着我国地下工程建设“冻结法”设计与施工技术全面跃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水工隧洞 含水疏松()砂岩 垂直冻结 关键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