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云桂铁路弱—中膨胀土膨胀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亮亮
杨果林
+2 位作者
刘黄伟
徐亚斌
汪鹏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58-4663,共6页
为了满足云桂铁路典型弱—中膨胀土路段边坡支挡结构设计的要求,利用平衡加压法进行膨胀力现场试验,研究膨胀力随时间、含水率增量、卸荷回弹量的变化规律,并对膨胀力现场试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竖向膨胀力随时间和含水率增量...
为了满足云桂铁路典型弱—中膨胀土路段边坡支挡结构设计的要求,利用平衡加压法进行膨胀力现场试验,研究膨胀力随时间、含水率增量、卸荷回弹量的变化规律,并对膨胀力现场试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竖向膨胀力随时间和含水率增量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呈缓变型,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初始快速膨胀阶段、过渡阶段、二次线性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饱和膨胀土的卸荷回弹变形量与膨胀力呈线性负相关性;本试验方法原理简单,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现场膨胀力及其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膨胀力
含水率增量
卸荷回弹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图形特征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关键参数S_f和K_s的简化求解
被引量:
12
2
作者
张振华
谢恒星
+1 位作者
刘继龙
蔡焕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8,共6页
Green—Ampt入渗模型应用广泛,是模拟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过程常用的手段,湿润锋平均基质吸力S和表征导水率K是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对地表积水入渗过程中湿润区内平均含水率增量△θ(t)进行了定义,对烟台棕壤土积水入渗试验分析表明...
Green—Ampt入渗模型应用广泛,是模拟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过程常用的手段,湿润锋平均基质吸力S和表征导水率K是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对地表积水入渗过程中湿润区内平均含水率增量△θ(t)进行了定义,对烟台棕壤土积水入渗试验分析表明,在入渗过程中△θ(t)为一常量0.34。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到了Greer-Ampt入渗模型中概化湿润锋磊和实际湿润锋Z^αf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对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利用i(t)~I(t)或i(t)-Z^αf之间图形特征关系来确定湿润锋平均基质吸力Sf,和表征导水率Ks的方法。同实测资料相比,利用基于i(t)-I(t)和i(t)-Z^αf图形关系所获Sf和Ks预测的累计入渗量和湿润锋精度较高,整体相对误差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AMPT入渗模型
平均
含水率增量
图形法
Sf
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蓄水坑灌不同坑深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崔世勇
孙西欢
+3 位作者
郭向红
马娟娟
郝锋珍
仇群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7,共4页
蓄水坑灌是一种新型的果林节水灌溉方法,为了给合理确定蓄水坑坑深提供依据,在田间进行了不同坑深条件下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试验。试验设置2种不同蓄水坑深40cm和60cm,并对灌前和灌后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垂向和径向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
蓄水坑灌是一种新型的果林节水灌溉方法,为了给合理确定蓄水坑坑深提供依据,在田间进行了不同坑深条件下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试验。试验设置2种不同蓄水坑深40cm和60cm,并对灌前和灌后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垂向和径向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蓄水坑深40,60cm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一致,均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但随着坑深增大,土壤含水率增量的高值区的范围也越深;不同坑深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径向上的分布无明显的差异,均呈现以蓄水坑为中心,在蓄水坑附近的土壤含水率增量较大,距蓄水坑较远的地方,土壤含水率增量较低。通过对不同坑深条件下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可以为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果树根系的水分吸收环境来选择坑深奠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坑灌
蓄水坑深
土壤
含水率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膜孔灌溉下土壤入渗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
15
4
作者
钟韵
费良军
+1 位作者
刘乐
陈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513,共9页
为了研究土壤容重、初始含水率、压力水头、黏粒含量和入渗时间5个因素对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12组试验(9组试验,3组验证试验)。通过开展室内膜孔灌试验,研究了多因素交互对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
为了研究土壤容重、初始含水率、压力水头、黏粒含量和入渗时间5个因素对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12组试验(9组试验,3组验证试验)。通过开展室内膜孔灌试验,研究了多因素交互对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及平均体积含水率增量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湿润体内平均体积含水率增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经验模型。两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2 cm、0.006cm3/cm3,相关系数均大于0.97,决定系数均大于0.95(P<0.01),经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在±13%范围以内。研究表明:压力水头对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影响不显著(P>0.05),初始含水率对其影响显著(P<0.05),而土壤容重、黏粒含量和入渗时间对其影响极显著(P<0.01),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入渗时间、黏粒含量、土壤容重和初始含水率;湿润体内平均体积含水率增量不受入渗时间影响,4个因素对其影响均极显著(P<0.01),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压力水头和黏粒含量。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优化膜孔灌灌水技术要素组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多因素交互
累积入渗量
含水率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桂铁路弱—中膨胀土膨胀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亮亮
杨果林
刘黄伟
徐亚斌
汪鹏福
机构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58-466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499)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0G016-B)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2B062)
文摘
为了满足云桂铁路典型弱—中膨胀土路段边坡支挡结构设计的要求,利用平衡加压法进行膨胀力现场试验,研究膨胀力随时间、含水率增量、卸荷回弹量的变化规律,并对膨胀力现场试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竖向膨胀力随时间和含水率增量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呈缓变型,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初始快速膨胀阶段、过渡阶段、二次线性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饱和膨胀土的卸荷回弹变形量与膨胀力呈线性负相关性;本试验方法原理简单,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现场膨胀力及其发展规律。
关键词
膨胀土
膨胀力
含水率增量
卸荷回弹变形
Keywords
expensive soil
swelling pressure
increment in water content
rebound deformation during unloading process
分类号
TU4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图形特征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关键参数S_f和K_s的简化求解
被引量:
12
2
作者
张振华
谢恒星
刘继龙
蔡焕杰
机构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339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9051)
+1 种基金
烟台师范学院校基金(000444
043201)资助
文摘
Green—Ampt入渗模型应用广泛,是模拟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过程常用的手段,湿润锋平均基质吸力S和表征导水率K是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对地表积水入渗过程中湿润区内平均含水率增量△θ(t)进行了定义,对烟台棕壤土积水入渗试验分析表明,在入渗过程中△θ(t)为一常量0.34。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得到了Greer-Ampt入渗模型中概化湿润锋磊和实际湿润锋Z^αf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对Green.Ampt入渗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利用i(t)~I(t)或i(t)-Z^αf之间图形特征关系来确定湿润锋平均基质吸力Sf,和表征导水率Ks的方法。同实测资料相比,利用基于i(t)-I(t)和i(t)-Z^αf图形关系所获Sf和Ks预测的累计入渗量和湿润锋精度较高,整体相对误差小于6%。
关键词
GREEN-AMPT入渗模型
平均
含水率增量
图形法
Sf
KS
Keywords
Green-Ampt infiltration model
Average water content increment
Graphic method
Sf
Ks
分类号
S275.6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蓄水坑灌不同坑深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崔世勇
孙西欢
郭向红
马娟娟
郝锋珍
仇群伊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9154
51249002)
+3 种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1402120006)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项目(20120210262)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10311018-1)
山西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文摘
蓄水坑灌是一种新型的果林节水灌溉方法,为了给合理确定蓄水坑坑深提供依据,在田间进行了不同坑深条件下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试验。试验设置2种不同蓄水坑深40cm和60cm,并对灌前和灌后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垂向和径向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蓄水坑深40,60cm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一致,均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但随着坑深增大,土壤含水率增量的高值区的范围也越深;不同坑深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径向上的分布无明显的差异,均呈现以蓄水坑为中心,在蓄水坑附近的土壤含水率增量较大,距蓄水坑较远的地方,土壤含水率增量较低。通过对不同坑深条件下蓄水坑灌土壤水分运动的研究,可以为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果树根系的水分吸收环境来选择坑深奠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蓄水坑灌
蓄水坑深
土壤
含水率增量
Keywords
water storage pit irrigation
the depth of water storage pit
soil moisture content increments
分类号
S275.9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膜孔灌溉下土壤入渗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
15
4
作者
钟韵
费良军
刘乐
陈琳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51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9161
51279157)~~
文摘
为了研究土壤容重、初始含水率、压力水头、黏粒含量和入渗时间5个因素对膜孔灌自由入渗特性的影响,根据正交试验设计12组试验(9组试验,3组验证试验)。通过开展室内膜孔灌试验,研究了多因素交互对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及平均体积含水率增量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湿润体内平均体积含水率增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经验模型。两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2 cm、0.006cm3/cm3,相关系数均大于0.97,决定系数均大于0.95(P<0.01),经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在±13%范围以内。研究表明:压力水头对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影响不显著(P>0.05),初始含水率对其影响显著(P<0.05),而土壤容重、黏粒含量和入渗时间对其影响极显著(P<0.01),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入渗时间、黏粒含量、土壤容重和初始含水率;湿润体内平均体积含水率增量不受入渗时间影响,4个因素对其影响均极显著(P<0.01),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压力水头和黏粒含量。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优化膜孔灌灌水技术要素组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膜孔灌
多因素交互
累积入渗量
含水率增量
Keywords
film hole irrigation
multi-factors interaction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volume
incremental of moisture content
分类号
S275.3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云桂铁路弱—中膨胀土膨胀力试验研究
王亮亮
杨果林
刘黄伟
徐亚斌
汪鹏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图形特征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关键参数S_f和K_s的简化求解
张振华
谢恒星
刘继龙
蔡焕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蓄水坑灌不同坑深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分析
崔世勇
孙西欢
郭向红
马娟娟
郝锋珍
仇群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膜孔灌溉下土壤入渗特征的多因素分析
钟韵
费良军
刘乐
陈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