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驱油田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表征方法的扩展
1
作者 袁迎中 汤紫琪 +4 位作者 凌霄 黄冬梅 于成超 戚志林 严文德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0,共7页
针对水驱油田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不易诊断且拟合效果较差的问题,综合考虑S形含水上升曲线高含水期偏离直线的情况,以及凹形含水上升曲线对S形含水上升曲线的增强或减弱作用,引入与含水饱和度有关的二次项、对数项及与含水率相关的形态指... 针对水驱油田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不易诊断且拟合效果较差的问题,综合考虑S形含水上升曲线高含水期偏离直线的情况,以及凹形含水上升曲线对S形含水上升曲线的增强或减弱作用,引入与含水饱和度有关的二次项、对数项及与含水率相关的形态指数n,建立表征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的扩展型水驱曲线方程。新方程兼具凹形和S形含水上升曲线的特征和优势,拓展了常规含水上升曲线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含水上升规律描述的准确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WZ油田,结果表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获得了方程的相关参数,对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进行综合表征,拟合效果显著提高,拟合的R^(2)达0.9778。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已有的生产数据回归得到扩展型水驱曲线方程系数,据此预测不同含水率时的累计产油量,或预测不同累计产油量时的含水率。研究成果对准确分析或预测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S形含水上升规律 水驱曲线 形态指数 表征方法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探讨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继风 田晓东 +1 位作者 郭玮琪 王天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1,70,共4页
含水上升率与含水上升速度是反映油田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的综合指标,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预测开发指标的核心指标。基于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建立了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式,指出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至少有2种变化形态,可以利用其... 含水上升率与含水上升速度是反映油田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的综合指标,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预测开发指标的核心指标。基于甲型和丙型水驱曲线建立了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式,指出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至少有2种变化形态,可以利用其变化规律来判断水驱曲线的应用条件;分析指出含水上升率与含水上升速度之间为线性关系,斜率为地质储量采油速度,基于此建立了利用动态资料评价采油速度的方法,并同时给出了含水上升速度与含水率及采油速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可以用来评价含水与采油速度的高低。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理论关系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所得的研究成果对矿场应用和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含水上升 含水上升速度 采油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底水油藏开采机理与含水上升规律 被引量:39
3
作者 肖春艳 李伟 肖淑萍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0,共3页
针对靖安侏罗系边底水油藏的开发特征,以边底水生产开采机理和控制底水锥进的理论方法为指导,根据油藏动态分析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新52井区边含水上升规律,研究了井区含水上升影响因素,提出人工注水是油藏实现"控水稳油&... 针对靖安侏罗系边底水油藏的开发特征,以边底水生产开采机理和控制底水锥进的理论方法为指导,根据油藏动态分析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新52井区边含水上升规律,研究了井区含水上升影响因素,提出人工注水是油藏实现"控水稳油"和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新52井区注水开发延缓边底水锥进的效果,有效减缓了油田含水上升,确保了油藏的稳产开发,为油藏中后期开发调整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油藏 底水锥进 含水上升 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及优化注水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孙亮 李勇 +1 位作者 杨菁 李保柱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144,共10页
水平井含水上升问题日益突出,对油田的产能建设影响较大。通过分析中东A油田KH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注水开发优化技术。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全直径岩... 水平井含水上升问题日益突出,对油田的产能建设影响较大。通过分析中东A油田KH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及模式,研究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注水开发优化技术。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全直径岩心CT成像测井资料以及生产动态分析,厘清了影响薄层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的主控因素,高渗条带、裂缝带、高黏油的分布以及底水能量的强弱为主要地质因素,开发技术对策如注采比、注采强度以及水平井与储层的关系为主要开发因素。研究表明,以上主控因素会造成水平井各段出水不均匀,表现为含水快速上升或暴性水淹;注入水或底水主要沿高渗条带流动,水平生产段部分呈条带状水淹的特征。为此,提出井网平衡注采、周期性注水及水平井侧钻等技术对策,并在油田现场实施,目前试验井组开发调整效果较好。优化注水技术可在同类油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含水上升模式 注水优化 井网平衡注采 中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底水砂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及不同开发阶段下产水规律影响因素——以塔河油田九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学利 郑小杰 +5 位作者 马新平 王晶 刘蕊 刘丽娜 窦莲 陈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4-1517,共24页
强底水砂岩油藏生产中后期,进入中高含水期,底水锥进现象突出,产量递减严重,需采取排水控锥等调流场措施维持正常的生产,明确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影响因素及含水上升模式能有效地指导调流场工艺措施的实施。基于塔河油田九区生产现... 强底水砂岩油藏生产中后期,进入中高含水期,底水锥进现象突出,产量递减严重,需采取排水控锥等调流场措施维持正常的生产,明确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影响因素及含水上升模式能有效地指导调流场工艺措施的实施。基于塔河油田九区生产现状,对井区水平井产水情况进行了统计,总结了现阶段井区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图版;根据井区地质及工程特征,结合不同生产阶段条件下的含水上升规律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定性分析了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因素;结合灰色关联法及机器学习方法计算不同区域不同生产阶段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在时间与空间上定量分析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塔河油田九区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图版为:爬坡型、阶梯型、快速水淹型和开井水淹型四种。结合定性定量分析,生产初期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因素为:构造位置、避水高度水平井井段与古河道方向夹角;开采中期含水上升变化规律由层内夹层展布为主,储层非均质性为辅;后期流场调节主要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夹层展布影响。为不同生产阶段条件下的提液控液及流场调节等工艺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底水砂岩油藏 水平井 含水上升规律 影响因素分析 灰色关联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水驱砂岩油田含水上升的基本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俊魁 战剑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8-70,共3页
应用单层水驱油资料和多层油田注水开发资料,结合不同原油性质油田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分析了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的基本规律。指明了高粘油田含水率80%以后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油田含水上升规... 应用单层水驱油资料和多层油田注水开发资料,结合不同原油性质油田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分析了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的基本规律。指明了高粘油田含水率80%以后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三种基本公式进行了比较,其中双对数型水驱特征曲线在低含水阶段就出现了直线,并一直延续到高含水期,是描述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一种较好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可采储量 水驱 含水上升速度 砂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苗彦平 唐林 +1 位作者 高遵美 刘玉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5期41-46,共6页
利用水平井开采边水油藏,水侵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油井见水后会造成单井产能迅速下降和单井控制储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油藏的最终开发效果。以数值模拟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建立理想机理模型,对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 利用水平井开采边水油藏,水侵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油井见水后会造成单井产能迅速下降和单井控制储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油藏的最终开发效果。以数值模拟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建立理想机理模型,对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影响含水上升规律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定量化分析。研究结果对于制定合理的边水油藏开发技术对策,降低水侵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提高该类油藏的最终采收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边水油藏 水侵 数值模拟技术 含水上升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旋回预测含水上升率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8-70,共3页
本文所介绍的含水上升率预测方法是以油田开发理论分析为基础,利用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引入预测论中的 Logistic 旋回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建立的。应用此方法进行含水上升率预测,经生产检验是可行的。
关键词 模型 预测 含水上升速度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浊积砂岩油田含水上升机理及优化注水技术——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苑志旺 杨宝泉 +5 位作者 杨莉 顾文欢 陈筱 康博韬 李晨曦 张会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通过对AKPO高挥发性油田储集层连通关系与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规律的分析,建立新型含水上升模型,确定优化注水时机和策略。可将含水上升形态划分为3种类型,其油井含水上升机理主要受储集层连通关系控制,单期水道或朵叶体内单期砂体直接连... 通过对AKPO高挥发性油田储集层连通关系与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规律的分析,建立新型含水上升模型,确定优化注水时机和策略。可将含水上升形态划分为3种类型,其油井含水上升机理主要受储集层连通关系控制,单期水道或朵叶体内单期砂体直接连通,储集层发育及层内连通性好,直接注采受效,含水上升曲线呈"亚凸型";多期砂体搭接连通,层内连通性好,但搭接部位储集层物性、连通性较差,注水受效较慢,含水上升曲线呈"亚凹形";多期砂体复合连通,具有直接连通与搭接连通两种类型的特点,储集层物性与连通性介于两者之间,注水受效稍慢,含水上升曲线呈"亚S型"。以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新型含水上升规律模型;通过对实际油井生产数据的拟合分析,提出了油井见水后实施优化注水的最佳时机与相应技术,水道储集层可采用"提高纵向波及"为核心、朵叶体储集层可采用"改善平面波及"为核心的优化注水技术;经AKPO油田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指导同类油田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田开发 挥发性油藏 含水上升类型 储集层连通关系 含水上升机理 优化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及控水对策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潘有军 徐赢 +1 位作者 吴美娥 张中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5期113-118,共6页
针对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过快已严重制约油田稳产的问题,通过相渗曲线法、模型预测法、图版法和水驱特征曲线法分区进行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得出了各区块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及含水率预测模型,并分别与实际含水上升规... 针对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含水上升过快已严重制约油田稳产的问题,通过相渗曲线法、模型预测法、图版法和水驱特征曲线法分区进行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得出了各区块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规律及含水率预测模型,并分别与实际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优选出了适合各区块的含水率预测方法。分析了单井的含水上升规律,并依据见水井含水变化特征,划分出5种含水上升类型,剖析了不同含水上升类型的开发特征及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技术对策,为牛圈湖区块有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上升类型 含水上升规律 含水率预测 治理对策 牛圈湖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田理论含水上升率预测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小鸿 缪飞飞 +2 位作者 崔大勇 耿娜 邱婷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6期736-739,共4页
含水上升率是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和指标预测的关键参数。文中基于甲、乙、丙、丁4种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了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式,并结合相渗曲线关系式,确定了含水上升率表达式的系数。在渤海CB油田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 含水上升率是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和指标预测的关键参数。文中基于甲、乙、丙、丁4种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了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关系式,并结合相渗曲线关系式,确定了含水上升率表达式的系数。在渤海CB油田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含水上升率在含水率为50%处达到最大值,特征曲线关于该点对称;基于乙、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含水上升率曲线,随含水率升高始终呈下降态势;基于丁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理论含水上升率曲线,以中高含水期为转折点,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通过将理论曲线与CB油田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油田适用的水驱特征曲线为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由此可见,可以利用含水上升规律进行水驱特征曲线的判别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田 含水上升 水驱特征曲线 含水上升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研究μ 被引量:56
12
作者 张金庆 孙福街 安桂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5,116,共4页
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是水驱油田的主要规律,但目前对于两者的内在联系及含水上升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未认识清楚。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分流量方程,从理论上揭示了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在定产液量... 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是水驱油田的主要规律,但目前对于两者的内在联系及含水上升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未认识清楚。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和分流量方程,从理论上揭示了水驱油田含水上升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在定产液量的条件下含水上升率和递减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水上升率通常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先凹形上升后转凸形上升,上升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先凸形下降后转凹形下降,转折点的含水上升率及对应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由水油流度比、水相指数和油相指数3个参数确定;在定产液量的条件下,含水上升率和递减率的变化规律一致。认清含水上升规律和递减规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水驱油田的开发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上升 递减率 相对渗透率曲线 分流量方程 水油流度比 水相指数 油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藏理论含水上升率计算新方法——对分流量方程法的校正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宏友 邓琪 +2 位作者 牟春荣 别梦君 张言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3,共5页
针对分流量方程法无法准确描述水驱砂岩油藏理论含水上升规律的问题,利用流管模型计算油井见水后不同时刻的油藏平均含水饱和度与油藏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值,统计发现两者呈近似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对分流量方程进行了校正,提出了计算... 针对分流量方程法无法准确描述水驱砂岩油藏理论含水上升规律的问题,利用流管模型计算油井见水后不同时刻的油藏平均含水饱和度与油藏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值,统计发现两者呈近似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对分流量方程进行了校正,提出了计算理论含水上升率的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反九点注采井网、水油流度比为1~200的水驱砂岩油藏。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新方法能更准确地描述水驱砂岩油藏理论含水上升率,可以用来指导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上升 分流量方程 流管模型 平均含水饱和度 出口端含水饱和度 水驱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水驱特征曲线选型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段宇 戴卫华 +1 位作者 杨东东 李金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723,共6页
针对在实际油田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曲线类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判别选取新方法。由甲、乙、丙、丁4种水驱特征曲线理论公式出发,通过推导得到反映4种水驱特征曲线含水上升规律的含水率和含水... 针对在实际油田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曲线类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判别选取新方法。由甲、乙、丙、丁4种水驱特征曲线理论公式出发,通过推导得到反映4种水驱特征曲线含水上升规律的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表达式。对表达式函数进行单调性、拐点、极值点判别,最终得到4种水驱特征曲线含水上升规律特征模式,并绘制出特征模式图版。将油田实际含水上升规律与4种水驱特征曲线特征模式图版进行对照,可快速指导油田选取合适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应用表明,该方法选型准确、操作简单,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上升规律 水驱特征曲线 选型 特征模式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性油藏含水上升规律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党海龙 刘滨 +2 位作者 赵习森 高涛 畅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处于油水过渡带上的岩性油藏初始含水饱和度大于束缚水饱和度,传统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推导的含水率预测模型不能准确揭示油藏实际生产过程。利用储层压力、温度、初始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油水相渗曲线,得到新型油-水渗流规律关系式,建立... 处于油水过渡带上的岩性油藏初始含水饱和度大于束缚水饱和度,传统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推导的含水率预测模型不能准确揭示油藏实际生产过程。利用储层压力、温度、初始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油水相渗曲线,得到新型油-水渗流规律关系式,建立含水率、含水上升率与采出程度理论曲线。根据油田生产测试资料,结合典型甲型、丙型水驱特征曲线模型,验证了新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预测的含水上升规律符合研究区块开发全过程,弥补了水驱特征曲线适用范围的局限性;新方法预测的含水上升率值为0.25~2.95,含水率达到95%时预测水驱采收率为23.8%。研究成果为岩性油藏含水规律预测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数据的新方法,对该类油藏高效注水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含水上升规律 实验 油水相渗曲线 化子坪区 延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以Y2油藏西北区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辉 彭小东 +3 位作者 刘鑫 段策 李军 李正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9470-9474,9479,共6页
Y2油藏西北区为底水油藏,开采效果差。研究含水上升规律对于改善该油藏的开发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实际的含水率曲线与相渗计算的理论含水率曲线对比发现,实际的含水上升速度远大于相渗计算的理论含水上升速度。单井含水率曲线主... Y2油藏西北区为底水油藏,开采效果差。研究含水上升规律对于改善该油藏的开发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实际的含水率曲线与相渗计算的理论含水率曲线对比发现,实际的含水上升速度远大于相渗计算的理论含水上升速度。单井含水率曲线主要表现为凸型。根据产油量和含水率的变化,分三类对单井的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每类的原因。最后在单井含水上升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油藏整体的含水率曲线出现台阶状的原因。该油藏底水锥进严重,剩余油主要是富集在注采井间,因此,可考虑水平井技术用于该油藏的深度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含水 含水上升规律 底水锥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相渗曲线探索递减率随含水率变化呈现的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培申 孙宜丽 +5 位作者 舒政 谭夜强 余强 张薇 吴长虎 齐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5,123,共7页
为探究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同含水率阶段产量递减率的变化情况。基于相渗曲线,研究了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注采平衡的条件下递减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最后针对厚层油藏Z和多层油藏S进行实例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同含水率阶段产量递减率的变化情况。基于相渗曲线,研究了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注采平衡的条件下递减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最后针对厚层油藏Z和多层油藏S进行实例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注采平衡的理想条件下,某一含水率阶段递减率受采液速度、束缚水饱和度的共同影响。递减率随着含水率的上升呈抛物线式变化,且递减率与采液速度成正比关系。在油藏确定的条件下,产量递减率大小主要由采液速度的大小决定,可通过调整井网密度、注采井数比等影响采液速度的参数控制产量递减。通过建立递减率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明确产量递减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为减缓产量递减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减率 相渗曲线 含水 含水上升 采液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禺油田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林 罗东红 +3 位作者 陶彬 贺小慧 薛永超 杜玉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以番禺油田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为例,将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特征类型划分为开井水淹型、快速水淹型、阶梯上升型和爬坡型4类,根据油藏实际地质特征、流体特征和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类型影响因素,并用灰色关联法对影... 以番禺油田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为例,将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特征类型划分为开井水淹型、快速水淹型、阶梯上升型和爬坡型4类,根据油藏实际地质特征、流体特征和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类型影响因素,并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特征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夹层范围、原油粘度、避水高度和水体厚比。夹层范围越大,原油粘度越小,单井含水率上升越缓;避水高度越小,水体厚比越大,单井含水率上升则越快。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类型是驱替模式、原油粘度、水平井避水高度和油藏水体厚比等耦合影响而得到的结果,由此制作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不同含水率上升类型影响因素定量组合表,该表可广泛应用于预测单井生产动态类型、水平井是否存在工程问题及历史拟合迭代建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边底水油藏 水平井 含水上升特征 番禺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含水率上升规律 被引量:8
19
作者 欧阳雨薇 胡勇 +2 位作者 张运来 章威 许亚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7-610,共4页
为确定低幅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的含水率上升规律,综合考虑动、静态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水驱特征曲线和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不同参数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率上升规律的影响顺序,获得与各参数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构建水平井含... 为确定低幅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的含水率上升规律,综合考虑动、静态参数,采用数值模拟、水驱特征曲线和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不同参数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率上升规律的影响顺序,获得与各参数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构建水平井含水率上升规律图版。通过与渤海海域中部Q油田水平井生产动态资料对比,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能够为水平井生产制度的调整以及水平井的初期配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 稠油油藏 水平井 水驱特征曲线 含水上升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32-6油田含水率上升快原因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葛丽珍 张鹏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6期394-397,共4页
秦皇岛32-6油田没有无水采油期,具有含水率上升快、采出程度低的开采特点。该油田含水率上升快与油水粘度比、储层非均质性、油田构造幅度、油藏类型及开发方式等有关。提出了实施分层开采、开展压水锥试验和在剩余油饱和度高的部位钻... 秦皇岛32-6油田没有无水采油期,具有含水率上升快、采出程度低的开采特点。该油田含水率上升快与油水粘度比、储层非均质性、油田构造幅度、油藏类型及开发方式等有关。提出了实施分层开采、开展压水锥试验和在剩余油饱和度高的部位钻水平井等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32-6油田 含水上升 原因分析 分层开采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