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催化燃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阚家伟 李兵 +4 位作者 李林 王小军 陈英文 祝社民 沈树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9-505,共7页
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催化燃烧是实现CVOCs高效减排的一种主流处理技术,但工艺过程中存在氯元素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致使催化剂失活的问题。本文从催化燃烧CVOCs的反应机理、催化剂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 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催化燃烧是实现CVOCs高效减排的一种主流处理技术,但工艺过程中存在氯元素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致使催化剂失活的问题。本文从催化燃烧CVOCs的反应机理、催化剂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催化燃烧处理CVOCs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中催化活性组分可分为以钌、钯为主的贵金属催化剂和集中在高活性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钙钛矿型非贵金属催化剂,并重点阐述了水蒸气对催化燃烧CVOCs反应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根据国内外研究状况和技术水平,提出了催化燃烧技术的研究及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一定浓度水蒸气的优点抑制催化剂氯中毒及产生较低含量的副产物,为CVOCs高效工业化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催化燃烧 催化剂 催化剂载体 水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钌铈基复合催化剂高效催化降解含氯挥发性有机物的中试研究
2
作者 顾震宇 颜洋 +4 位作者 罗学清 裘乐奔 支泽健 翁小乐 卫俊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19,I0006,I0007,共8页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广泛存在于化工工艺废气中,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是当前废气治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课题组前期开发的新型钌铈基复合材料,采用涂覆法制备得到一体化成型工业催化剂,并依托某氯碱化工企业含CVOCs工艺废气开...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广泛存在于化工工艺废气中,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是当前废气治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课题组前期开发的新型钌铈基复合材料,采用涂覆法制备得到一体化成型工业催化剂,并依托某氯碱化工企业含CVOCs工艺废气开展中试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试工况条件下,催化剂样品对CVOCs催化降解表现出优异性能,废气非甲烷总烃(NMHC)的转化率稳定在99%以上;连续运行960 h后催化剂仍可保持整体催化活性,尾气NMHC排放水平(<10 mg/m^(3))远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试反应后催化剂的二次反应性能略有降低,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发现活性元素钌的流失、氯元素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以及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烧结是造成催化剂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 钌铈基复合催化剂 催化氧化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3
3
作者 钱晓荣 董毛毛 王玉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1-22,共2页
研究建立了吹扫 捕集法富集样品 ,利用HP 1大口径厚液膜通用型熔融石英毛细管柱 ( 30m× 0 .53mm× 2 .6 5μm) ,ECD检测器 ,同时测定水中 8种挥发性卤代烃及氯代苯的方法 ,确定了最佳吹扫 捕集条件。结果表明 :水样体积为 5mL... 研究建立了吹扫 捕集法富集样品 ,利用HP 1大口径厚液膜通用型熔融石英毛细管柱 ( 30m× 0 .53mm× 2 .6 5μm) ,ECD检测器 ,同时测定水中 8种挥发性卤代烃及氯代苯的方法 ,确定了最佳吹扫 捕集条件。结果表明 :水样体积为 5mL时 ,标准偏差 <0 .0 5μg/L ,变异系数 <3.0 % ,加标回收率为 97.0 %~ 10 5% ,8种物质的最低检测限在 0 .0 3~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法 测定 有机化合物 挥发性卤代烃 代苯 饮用水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氧化含氯挥发性有机物过程机制及催化剂失活和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霍浩淼 国洁 +1 位作者 臧文丽 王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10-1715,共6页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是一类毒性大、降解难、来源广的物质,存在于环境介质中会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催化氧化技术是控制CVOCs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催化剂常因中毒、烧结、积炭等原因失活。主要总结了催化氧化CVOCs过程中催化剂... 含氯挥发性有机物(CVOCs)是一类毒性大、降解难、来源广的物质,存在于环境介质中会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催化氧化技术是控制CVOCs排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催化剂常因中毒、烧结、积炭等原因失活。主要总结了催化氧化CVOCs过程中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和再生方法,并对过程机制进行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 催化剂 过程机制 失活原因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改性钒基催化剂降解氯苯的机理研究
5
作者 陈士杰 宗建成 +2 位作者 傅一枭 罗京 秦恒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171,179,共6页
为了在低温下高效、稳定地降解挥发性氯代有机污染物(CVOCs),以偏钒酸铵为VO_(x)前驱体制备2D纳米片与3D纳米结构的互穿多孔网络结构的L-V_(2)O_(5)催化剂,并通过氢化技术对催化剂中部分V^(5+)进行还原(H-V_(2)O_(5))。结果表明,该氢化... 为了在低温下高效、稳定地降解挥发性氯代有机污染物(CVOCs),以偏钒酸铵为VO_(x)前驱体制备2D纳米片与3D纳米结构的互穿多孔网络结构的L-V_(2)O_(5)催化剂,并通过氢化技术对催化剂中部分V^(5+)进行还原(H-V_(2)O_(5))。结果表明,该氢化技术降低了催化剂中部分V^(5+)的化学价态,增加了V—O(Ⅱ)和V—O(Ⅳ)上的氧空位数量和催化剂表面活性氧数量。在275℃时,相较于L-V_(2)O_(5),H-V_(2)O_(5)对氯苯催化降解的效率提高了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网络结构 钒基催化剂 氢化技术 苯降解 挥发性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氯废气催化燃烧过程中氯物种的迁移与转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罗邯予 张婷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02-107,共6页
催化燃烧技术是处理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抗中毒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但对其抗氯中毒原理尚不明确。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年来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在CV... 催化燃烧技术是处理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强的抗中毒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但对其抗氯中毒原理尚不明确。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年来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在CVOCs催化燃烧中的应用,对其氯中毒机理和抗氯中毒方式进行了综述。已有的研究证实,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氧化CVOCs的中毒方式包括氯吸附和形成金属氯氧化物两种,基于对氯中毒方式的认识,本文提出催化剂形貌和晶型调控、掺杂改性和酸改性等方式改变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氯中毒能力,为C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活性 氧化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环氧丙烷调控四元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CVOCs催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桂林 陈英文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1,207,共9页
利用助凝剂1,2-环氧丙烷(PO)对Cu_(a)ZrCeTiO_(x)催化剂进行设计与优化,考察了P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的最优参数为PO添加质量为7.5 g、老化时间为24 h、老化温度为60℃、焙烧温度为500℃。以二氯甲烷为处理对象,在4... 利用助凝剂1,2-环氧丙烷(PO)对Cu_(a)ZrCeTiO_(x)催化剂进行设计与优化,考察了P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的最优参数为PO添加质量为7.5 g、老化时间为24 h、老化温度为60℃、焙烧温度为500℃。以二氯甲烷为处理对象,在40 h的测试时间中,整体转化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且尾气的CO_(2)选择性下降幅度较小,依然具备较强的深度催化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废气 催化氧化 1 2-环氧丙烷 Cu_(a)ZrCeTiO_(x)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甲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陆小兰 杨桂朋 高先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8-874,共7页
对氯甲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介绍了氯甲烷在海洋环境中的来源、分布、去除、海-气通量、大气氯甲烷的源、汇估算及海水中氯甲烷的分析方法等方面,并提出在国内海域进行氯甲烷研究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 甲烷 挥发性卤代烃 挥发性卤代有机化合物 海-气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稳定氯同位素组成测定的氧化脱氯前处理方法
9
作者 张亚男 田芹 宋淑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2-777,共6页
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又称p,p′-DDE,是农药p,p′-DDT重要的一级降解产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哺乳动物具有显著的雄性激素受体干扰效应。p,p′-DDE的稳定氯同位素δ^(37)Cl值的测定可用于环境中化合物的示踪及迁移转化研究。本文... 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又称p,p′-DDE,是农药p,p′-DDT重要的一级降解产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哺乳动物具有显著的雄性激素受体干扰效应。p,p′-DDE的稳定氯同位素δ^(37)Cl值的测定可用于环境中化合物的示踪及迁移转化研究。本文报道了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Cl–产率和Gas Bench-IRMS离线法测定p,p′-DDEδ^(37)Cl值的氧化脱氯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氧化脱氯反应条件。以Cu O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脱氯反应将p,p′-DDE中的有机态氯转换为Cl–,比较了真空度、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反应时间对Cl–产率和δ^(37)Cl_(product) SOM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环境下,当p,p′-DDE与足量CuO反应时,δ^(37)Cl_(product) SOMC/‰值与Cl–产率在500~720℃范围内满足线性方程y=1.44x–4.41,R^2为0.96。且在720℃、反应1 h的条件下,p,p′-DDEδ^(37)Cl值的测定误差最小,在±0.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双(对苯基)-1-乙烯 稳定同位素 氧化脱反应 挥发性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Co-O/堇青石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氯苯 被引量:5
10
作者 司涵 黄琼 +3 位作者 陶涛 杨波 赵云霞 陈敏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14-4322,共9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La-M-Co-O(M=Mn,Cr,Fe,Ni和Cu)/堇青石催化剂,运用BET,XRD,SEM,H2-TPR和XPS技术对催化剂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考察过渡金属掺杂,掺杂量以及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La-M-Co-O(M=Mn,Cr,Fe,Ni和Cu)/堇青石催化剂,运用BET,XRD,SEM,H2-TPR和XPS技术对催化剂性能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考察过渡金属掺杂,掺杂量以及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焙烧温度升高至650℃时,催化剂表面所负载的活性氧化物颗粒最为分散,其氧化活性最佳,且当反应温度为350℃时,催化剂催化氧化氯苯转化率可达96.4%,究其原因是高温焙烧致使催化剂形成LaCo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其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有利于催化剂催化氧化氯苯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挥发性有机 催化剂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铬比例对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1,2-二氯乙烷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中华 杨鹏 周仁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1-396,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铈铬比例的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Ce/Cr摩尔比分别为9/1、4/1、2/1、1/1、1/2、1/4、1/8)以及单纯的CeO_2和Cr_2O_2,并研究了各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DCE)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的CeO_2,不同铈铬...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铈铬比例的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Ce/Cr摩尔比分别为9/1、4/1、2/1、1/1、1/2、1/4、1/8)以及单纯的CeO_2和Cr_2O_2,并研究了各催化剂对1,2-二氯乙烷(DCE)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的CeO_2,不同铈铬比例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DCE的催化氧化活性有明显提高,其中Ce/Cr摩尔比为2/1的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上DCE的氧化活性最好,且只有极微量的含氯等副产物产生;随着Ce/Cr摩尔比减小,对HCI的选择性有下降的趋势.通过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BET)、紫外拉曼(UV-Raman)光谱、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等实验技术,研究了铈铬比例对铈铬复合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比例Ce-Cr的复合,形成了结构较稳定的Ce-Cr-O固溶体,提高了催化剂活性氧物种的流动性,催化剂表面酸量及强弱酸比例,从而有利于DCE的吸附活化,进一步脱氯降解以及深度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挥发性有机 1 2-二乙烷 CeO_2-CrO_x复合氧化物 铈铬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改性的Cr-Ce-O催化剂氧化氯苯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功达 司涵 +4 位作者 黄琼 陶涛 杨波 赵云霞 陈敏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84-3192,共9页
以氯苯为含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探针物,以稀土基CeO_(2)为基底活性氧化物,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Cr-Ce-O催化剂,考察Cr/Ce物质的量比、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及掺杂量、载体和焙烧温度对Cr-Ce-O催化剂催化氧化氯苯性能的影响;采用XRD、BET、... 以氯苯为含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探针物,以稀土基CeO_(2)为基底活性氧化物,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Cr-Ce-O催化剂,考察Cr/Ce物质的量比、过渡金属氧化物掺杂及掺杂量、载体和焙烧温度对Cr-Ce-O催化剂催化氧化氯苯性能的影响;采用XRD、BET、SEM、H2-TPR、XPS等表征技术分析催化剂的基本特性.研究表明,Cr_(2)O_(3)和CeO2间形成了CrCeOx固溶体,掺杂有ZrO_(2)的Cr_(2)O_(3)-CeO_(2)/Al2O_(3)催化剂其比表面积得到显著提升,且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组分形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以焙烧温度为400℃,堇青石为载体的催化剂氧化活性较优.研究发现,ZrO_(2)掺杂量亦对催化剂氧化活性产生显著性影响,当Zr/Cr物质的量比为1:2时,Cr_(2)O_(3)-CeO_(2)-ZrO_(2)/堇青石催化剂表现最佳,催化氧化氯苯转化率可达92.7%(反应温度为350℃),这主要是由于ZrO2掺入促进了CeO_(2)和Ce_(2)O_(3),Cr2O_(3)和ZrO_(2)间的相互作用,氧空位增加促使表面活性氧(Osur)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挥发性有机 催化剂 铬铈氧化物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燃烧氯苯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川 朱磊 +3 位作者 于鹏 李溪 徐炎华 刘志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12-5017,共6页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负载型Mn-Ce-Zr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载体、摩尔比以及负载量对催化燃烧氯苯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系列负载型Mn-Ce-Zr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载体、摩尔比以及负载量对催化燃烧氯苯性能的影响,同时借助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理化性能。结果表明: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锰铈锆摩尔比为4∶1∶1、负载量为30%的条件制得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氧化性能,325℃下氯苯的转化率可达99%。研究发现,这与催化剂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以及活性组分于载体的均匀分布密切相关。此外,催化剂对不同结构特性CVOCs的催化燃烧性能也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e-Zr复合氧化物 堇青石载体 催化燃烧 挥发性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噁英污染及对犬的危害
14
作者 张汇东 张常印 《中国工作犬业》 2006年第4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二噁英 有机化合物 危害 污染 生物体内 脂溶性物质 化学分解 半衰期 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分子筛材料去除CVO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梦翔 周月 +2 位作者 刘明庆 范梦婕 陈英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3,共5页
综述了沸石分子筛材料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去除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对沸石吸附、单纯沸石分子筛催化燃烧、沸石负载贵金属催化燃烧、沸石负载单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燃烧、沸石负载多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燃烧等去除CVOC... 综述了沸石分子筛材料作为吸附剂和催化剂去除含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对沸石吸附、单纯沸石分子筛催化燃烧、沸石负载贵金属催化燃烧、沸石负载单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燃烧、沸石负载多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燃烧等去除CVOCs进行了概述,并对沸石分子筛材料进一步应用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 沸石分子筛 吸附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OC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臧文丽 王树桥 +4 位作者 杜桂敏 李唯韧 杨泽宇 王欣 张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58-1762,1768,共6页
介绍了CVOC的理化特征及行业排放特性,从现有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角度对近年来关于CVOC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着重对催化分解技术中催化剂的选择、毒性评价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CVOC催化分解机制。受限于单一处... 介绍了CVOC的理化特征及行业排放特性,从现有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角度对近年来关于CVOC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着重对催化分解技术中催化剂的选择、毒性评价等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CVOC催化分解机制。受限于单一处理技术较低的处理效率,对CVOC处理集成技术应用进行了介绍和研讨,并特别对微波-光催化氧化的耦合技术进行展望,提出了对CVOC处理技术未来发展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 物理法 化学法 生物法 耦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
17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农药 光催化分解 反应活性 降解 二氧化 消毒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涕灭威 光催化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般性问题
18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6-40,共15页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污水污泥 联苯 废物最少化 苯酚 半致死浓度 污染源 重金属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
19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6年第6期36-41,共6页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多环芳烃 环境科学研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气体污染物 溶解度 中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生产废水的生物脱色法
20
作者 叶晶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3-503,共1页
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染料生产厂废水脱色的新工艺已由日本Nippon Kayaku公司实现工业化。该公司采用该技术在一套包含两个反应器的装置上对偶氮、甲艚及含铜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废水处理量为240m^3/d。该装置可处理的染料浓度是常规染... 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染料生产厂废水脱色的新工艺已由日本Nippon Kayaku公司实现工业化。该公司采用该技术在一套包含两个反应器的装置上对偶氮、甲艚及含铜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废水处理量为240m^3/d。该装置可处理的染料浓度是常规染料厂废水所能达到浓度的10倍,且脱色率可达85%。采用次氯酸钠的化学处理方法,只能达到70%的脱色率,而且还有释放含氯有机化合物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微生物 染料废水 生产废水 脱色法 有机化合物 化学处理方法 废水脱色 酸钠 脱色率 生产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