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患者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
1
作者 王斌 张晓莉 +3 位作者 杨晓春 王京宇 安友仲 冯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4,共7页
【目的】确定与腹部手术后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相关的特征性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连续入组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带气管插管的... 【目的】确定与腹部手术后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相关的特征性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方法】本研究前瞻性、连续入组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6月30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带气管插管的患者76例。采集患者围术期相关基本信息,并在患者入ICU后的24 h内经气管插管采集患者呼出气,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GC-MS),分析患者呼出气VOCs成分。观察患者术后24 h采集呼出气后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PPCs(n=44)组和无PPCs组(n=32),比较患病组和非患病组呼出气VOCs差异。应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有价值VOCs变量,进而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和PPCs相关的特征性VOCs。【结果】76例患者中发生PPCs者44例,无PPCs者32例,针对两组患者呼出气VOCs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和PPCs可能相关的4种化合物,将4种化合物带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呼出气1-十六烷醇含量增高和PPCs的发生相关(OR:1.000,P=0.002)。【结论】本研究显示腹部手术后患者呼出气中1-十六烷醇含量升高可能和PPCs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插管 肺部并发症 呼出气分析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品基质对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2
作者 董翊 姜阳 +3 位作者 于瑞祥 高艳秋 任逸尘 魏王慧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用氮气稀释含有丙酮、异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苯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混合标准气体制备标准吸附管系列,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并绘制工作曲线,以考察空气、二氧化碳、甲醇基质对低、中、高含量上述5种VOCs测定的... 用氮气稀释含有丙酮、异丙醇、正己烷、乙酸乙酯、苯等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混合标准气体制备标准吸附管系列,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并绘制工作曲线,以考察空气、二氧化碳、甲醇基质对低、中、高含量上述5种VOCs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5种VOCs的质量在不同范围内和对应的定量离子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300~1.00 ng,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2.1%~5.7%;除甲醇基质中低含量丙酮和异丙醇的回收率大于200%外,3种基质中不同含量的5种VOCs的回收率均在90.0%~110%内,推测残留在检测器中的甲醇影响了与甲醇保留时间接近的丙酮和异丙醇的电离,导致离子强度增大,回收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管采样 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基质影响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氧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文杰 唐璐 +2 位作者 陆继长 刘江平 罗永明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5-746,共12页
控制与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一直是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催化氧化法因其低温、高效以及副产物无毒害等特点成为去除VOCs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钙钛矿型氧化物(ABO_(3))是催化氧化VOCs的高效稳定催化剂。为了提高钙钛矿型催化剂的催... 控制与去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一直是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催化氧化法因其低温、高效以及副产物无毒害等特点成为去除VOCs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钙钛矿型氧化物(ABO_(3))是催化氧化VOCs的高效稳定催化剂。为了提高钙钛矿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有必要针对性地分析钙钛矿型氧化物的设计,以去除不同类型的VOCs。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氧化VOCs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钙钛矿型氧化物在VOCs催化氧化中不同的设计策略,包括形貌调控、A位和B位取代、缺陷工程和负载型钙钛矿催化剂,阐明了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催化性能与其材料组成、形貌、表面性质(氧物种、缺陷)和本身性质(氧空位浓度、晶格结构)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了VOCs催化氧化的反应机制和降解途径,并展望了钙钛矿型氧化物催化剂设计和反应机制研究的前景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钙钛矿型氧化物 结构设计 催化氧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斌 冯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人类的呼出气体中蕴含丰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其种类可达数千种之多。除外界空气携带进入体内的VOCs外,绝大部分的VOCs来自于人体代谢以及人体内微生物的代谢。所以呼出气VOCs携带了大量人体内部的信息,这些信息类似于个体代谢... 人类的呼出气体中蕴含丰富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其种类可达数千种之多。除外界空气携带进入体内的VOCs外,绝大部分的VOCs来自于人体代谢以及人体内微生物的代谢。所以呼出气VOCs携带了大量人体内部的信息,这些信息类似于个体代谢状况的呼出气物质的“指纹”,从而使其有潜力成为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的理想工具。近年来大量关于疾病和呼出气VOCs的研究展示出有价值的结果。人体内诸多疾病均和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具有密切关联,氧化应激反应同样会产生大量VOCs通过肺部排出,这成为了监测疾病的一个新的窗口。今后利用呼出气VOCs分析开展针对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检测和诊断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本文将从呼出气VOCs的概念、采集、检测、临床应用以及VOCs和疾病的关系5个方面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肿瘤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客车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溯源分析与管控措施
5
作者 夏春晶 周丹 陈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8-295,共8页
[目的]轨道客车内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质量浓度与成分,受到车内零部件与化工产品的综合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车内TVOC进行溯源分析与分类管控。[方法]以某列新造整备状态下的轨道客车为例,测试并分析各车厢内的TVOC质量浓度及成分,... [目的]轨道客车内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质量浓度与成分,受到车内零部件与化工产品的综合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车内TVOC进行溯源分析与分类管控。[方法]以某列新造整备状态下的轨道客车为例,测试并分析各车厢内的TVOC质量浓度及成分,以及车内材料、零部件、化工产品(油漆与胶黏剂)的TVOC质量浓度与成分,明确车内TVOC主要来源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得出对车内TVOC成分与质量浓度影响较大的零部件与化工产品。[结果及结论]轨道客车车内各区域TVOC中的主要释放物质种类和各物质占比近似。车内所用材料与零部件的TVOC质量浓度与成分组成有较大差异。车内所用化工产品在不同测试方法下所得的TVOC质量浓度存在正相关性,其主要成分种类与占比排序基本一致,但存在高低释放速度之分。材料与零部件对整车的TVOC质量浓度贡献占比较小,仅占12%;化工产品对整车的TVOC质量浓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受化工产品的使用位置与覆盖状态的综合作用,其中直接暴露使用的胶黏剂需重点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客车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溯源分析 管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杜英科植物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蔡锦超 彭霞 +1 位作者 王向平 涂铁要 《现代园艺》 2025年第7期20-22,共3页
杜英科植物毛果杜英和水石榕是广东地区重要的园林景观植物,因其树形优美,开花时期花朵散发幽香,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动态顶空采集法分别收集毛果杜英和水石榕植物花朵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成分,利用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杜英科植物毛果杜英和水石榕是广东地区重要的园林景观植物,因其树形优美,开花时期花朵散发幽香,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动态顶空采集法分别收集毛果杜英和水石榕植物花朵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成分,利用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U-GC-MS)检测2种植物的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毛果杜英花挥发物由2种酯类(32.64%)、4种醛类(5.63%)、1种萜烯类(7.40%)、1种酮类(49.29%)、1种酚类(4.66%)组成;水石榕的挥发物中检测到2种酮类,萜烯类、醛类和酯类各1种,相对含量分别为74.68%、6.77%、2.91%、15.64%。酮类中的茶香酮是毛果杜英和水石榕花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可为2种杜英科植物综合开发利用和园林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花气味 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西固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特征及对ρ(O_(3))数值模拟的影响
7
作者 敖丛杰 仝纪龙 +4 位作者 杨宏 刘永乐 万雨勤 刘浩天 王书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3-539,共7页
兰州市西固工业园区2021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NO_(x)的排放量分别为3.3和2.4 kt.不同排放源VOC的成分谱差异较大,如装载区、储油罐区以烷烃为主,优势物种分别为1-丁烯和异戊烷;加热炉厂区以含氧VOC为主,优势物种为丙酮;乙烯生产区... 兰州市西固工业园区2021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NO_(x)的排放量分别为3.3和2.4 kt.不同排放源VOC的成分谱差异较大,如装载区、储油罐区以烷烃为主,优势物种分别为1-丁烯和异戊烷;加热炉厂区以含氧VOC为主,优势物种为丙酮;乙烯生产区以烷烃和烯烃为主,优势物种为异戊烷等.采用实测VOC物种谱比用清单模型VOC物种谱数值模拟的区域O_(3)质量浓度(ρ(O_(3)))分布更优良,提高了国控点ρ(O_(3))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且对工业园区附近区域的模拟效果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ρ(O_(3))数值模拟 源谱采样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成分谱 实测物种谱 优势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GC-IMS、HS-SPME-GC-MS和电子鼻探讨烘烤条件对烤核桃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8
作者 马骥 朱凯阳 +7 位作者 崔媛 张婷 赵文革 姬世春 袁亮 雷宏杰 徐怀德 李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13-32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烘烤条件(烘烤温度:100、110、120、130、140、150℃;烘烤时间:15、30、60、90、120 min)对烤核桃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联合感官评价、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eadspace-gas chro... 为探究不同烘烤条件(烘烤温度:100、110、120、130、140、150℃;烘烤时间:15、30、60、90、120 min)对烤核桃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联合感官评价、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等技术研究了温185核桃仁随着烘烤时间和烘烤温度的增加VOCs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聚类热图、气味活性值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HS-GC-IMS和HSSPME-GC-MS分别鉴定出33种和58种VOCs;核桃仁在烘烤过程中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占比之和均超过80%。随着烘烤时间由15 min增加到120 min和烘烤温度由100℃升高到150℃,醛类占比呈上升趋势,酮类和酯类占比呈下降趋势,醇类占比相对稳定,烘烤过程中温度因素比时间因素对烤核桃仁中VOCs数量的影响更大;烤核桃仁特征香气物质为2-甲基丁醛(烘烤味);当烘烤条件为120℃-60 min时核桃仁香气浓郁,优于其他烘烤条件下的核桃仁香气,是烤核桃仁较好的烘烤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仁 烘烤温度 烘烤时间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密闭环境舱法测定非金属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9
作者 曲晶明 亓学奎 +4 位作者 张静静 贾凯 王欣欣 汤庆峰 李晨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4-1744,共11页
为降低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低成本且可原位取样的小型密闭环境舱.以聚丙烯塑料(PP)为研究对象,应用开发的小型密闭环境舱法,在设定条件下检测样品VOCs的释放情况,考察了温度... 为降低非金属材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低成本且可原位取样的小型密闭环境舱.以聚丙烯塑料(PP)为研究对象,应用开发的小型密闭环境舱法,在设定条件下检测样品VOCs的释放情况,考察了温度和压力对样品释气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烷烃类物质是PP的主要挥发性组分.与压力相比,温度对材料中VOCs物质挥发特性的影响更为显著,高温状态下VOCs物质的释放浓度和气体种类较常温均显著增加,但不同的物质对温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低压条件下大多数气体组分更易脱出,低沸点组分的释放量受压力变化影响比高沸点组分更为显著.本方法性能可靠,可实现温度、压力可控的实验环境,用于非金属材料释放VOC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密闭环境舱 非金属材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挥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大黄鱼网箱养殖区水质和浮游生物体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及季节差异
10
作者 郑家浪 陈天红 +7 位作者 陈泳龙 万发国 朱庆玲 江丽华 陈舜 谢尚微 宋伟华 严小军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9,共10页
浮游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浮游生物从水环境吸收或者体内代谢的高蒸汽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大黄鱼养殖区网箱水质参数与浮游生物VOCs组成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研究选择了洞头、南麂和宁德3个采样点,并于夏... 浮游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VOCs)是指浮游生物从水环境吸收或者体内代谢的高蒸汽压的低分子量化合物。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大黄鱼养殖区网箱水质参数与浮游生物VOCs组成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研究选择了洞头、南麂和宁德3个采样点,并于夏季和秋季采集网箱浮游生物样本,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VOCs的组成,并分析其与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黄鱼网箱浮游生物VOCs主要由芳烃、烃类、酯类和酮类组成。总VOCs含量及种类在冬季显著高于夏季,且在洞头和南麂地区高于宁德地区。冬季的萘、夏季的2,4-二叔丁基苯酚以及夏冬季的Z-2-十二烯醇在宁德地区的水平显著高于洞头和南麂,表明宁德地区受到较强的人类活动影响,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夏季,二氢-2-甲基-3(2H)-呋喃酮、2-己醛和芳樟醇的水平在洞头和南麂网箱浮游生物中高于宁德,而冬季则在所有3个养殖区网箱中均未检测到。这些香味物质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大黄鱼肌肉中积累,从而增强大黄鱼的风味品质。水体中的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pH和溶解氧等水质参数在不同季节和区域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且与VOCs的生成和分布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海洋网箱水质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开发VOCs作为环境监测标志物以及优化大黄鱼养殖品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水质 风味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汝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1-89,94,共10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化石燃料燃烧、石油化工、油漆与涂料制造、杀虫剂生产及塑料制造等,是人为排放VOCs的主要来源。目前,已开发的除去VOCs方法主要有销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化石燃料燃烧、石油化工、油漆与涂料制造、杀虫剂生产及塑料制造等,是人为排放VOCs的主要来源。目前,已开发的除去VOCs方法主要有销毁法(催化氧化和生物过滤)和回收法(吸收、吸附、冷凝和膜分离)。吸附法因其成本效益高、操作简单和能耗低等特点,已被确定为最有前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去除策略之一。吸附法的核心是高效吸附剂的设计与合成。总结了3种多孔吸附剂(炭基材料、沸石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在吸附VOCs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吸附剂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高吸附剂VOCs吸附能力的改性方法以及疏水性改性等。最后展望未来,VOCs吸附剂的研究将聚焦于开发靶向吸附材料及痕量吸附材料,同时致力于减少吸附材料的生产成本,这将是未来研究的核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附 吸附剂 活性炭 沸石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控制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志昊 林斯茵 +3 位作者 高颖 杨灿 蒋丹 张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s对果生链核盘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芹酚、反-2-己烯醛等12种VOCs可以显著抑制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进一步开展上述12种VOCs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OCs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的生长,延缓褐腐病发生,其中挥发性醛类物质对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采用25μL/L反-2-己烯醛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生长,减轻褐腐病症状,同时不影响果实外观、乙烯释放速率、硬度、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品质指标,有效维持桃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商品性。综上所述,反-2-己烯醛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可为桃果实供应链提供品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抑菌活性 桃果实 褐腐病 果生链核盘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氮化碳/金属有机骨架萃取纤维用于富集肺癌患者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3
作者 郝启隆 王景 +1 位作者 于丽青 张海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9-1195,共7页
人体呼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作为评价生理或病理条件的生化指标。然而,呼出气成分复杂,且VOCs含量较低,难以达到分析仪器的直接检测要求。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富集技术对VOCs的直接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石... 人体呼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可作为评价生理或病理条件的生化指标。然而,呼出气成分复杂,且VOCs含量较低,难以达到分析仪器的直接检测要求。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富集技术对VOCs的直接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石墨氮化碳(g-C_(3)N_(4))与金属有机骨架复合,制备了三维纳米花状的g-C_(3)N_(4)/UiO-66固相微萃取涂层,联用GC-MS技术对肺癌患者呼出气中的5种生物标志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癸醛)进行富集检测。通过FT-IR、TGA、XRD和SEM对复合材料进行系列表征,纳米花状固相微萃取纤维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0 min,最佳萃取温度为60℃,最佳解吸时间和解吸温度分别为3 min和260℃。结果表明,5种VOCs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9~0.9977,检出限为0.16~4.50μg/L,定量限为0.54~9.18μg/L。纤维6次平行测定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3.3%~7.3%和4.0%~6.6%。由于复合材料中纳米花状层间通道以及g-C_(3)N_(4)微孔的存在,该复合材料涂层表现出较高的富集效率和良好的重复性。5种VOCs的加标回收率稳定在84.6%~113.2%范围内。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肺癌患者呼出气分析检测,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肺癌患者,呼出气中苯的含量普遍较低,甲苯的含量差异性明显且肺癌患者远高于健康人群。所建立的方法有望为肺癌无创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嘉莉 杨倩 +3 位作者 邱月 何小玲 谢威 余秋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1,共7页
建立了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样品剪碎后加入三乙酸甘油酯,顶空进样,目标物经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子轰击源(EI)下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定性分析,外标法定... 建立了测定塑胶跑道面层中4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样品剪碎后加入三乙酸甘油酯,顶空进样,目标物经DB-624UI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在电子轰击源(EI)下进行选择离子扫描(SIM)定性分析,外标法定量。分别对色谱柱、升温程序、顶空参数和分散溶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46种VOCs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下限(LOQ)分别为0.05~0.60μg/g和0.10~1.20μg/g,在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9%~11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1%~5.6%。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满足塑胶跑道面层中VOCs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顶空 气相色谱-质谱法 塑胶跑道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感官特征分析
15
作者 肖琳 刘倩 +3 位作者 梁会朋 王峣峣 常晓敏 邱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92-300,共9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啤酒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感官特征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及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 为明确不同品种啤酒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感官特征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及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analysis,QDA)对德国马革努门(Magnum)、美国芭乐西(Palisade)、捷克萨兹(Saaz)及德国赫斯布鲁克(Hersbrucker)四种不同品种啤酒花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感官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啤酒花具有柑橘类水果香、非柑橘类水果香、木质香、花香、草本、辛辣及生青味的香气属性,且不同品种啤酒花感官特征存在差异。GC-IMS共解析出79种VOCs,包括萜类、醇类、酯类、醛类及酮类等化合物。GC-MS共解析出140种VOCs,包括萜类、醇类、酮类、酯类、酸类、醛类等化合物,其中萜类和酯类化合物为啤酒花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对不同品种啤酒花VOCs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有效鉴别出啤酒花品种之间差异性。该研究为啤酒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感官特征差异分析提供了参考方法,并为啤酒花在啤酒中的精准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花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感官特征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定量描述分析(Q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信息交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宋娇阳 孙志鸿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5-172,180,共9页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VOCs)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类多样和合成复杂,目前人们对BVOCs的认知往往集中在基础生理水平研究,...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VOCs)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类多样和合成复杂,目前人们对BVOCs的认知往往集中在基础生理水平研究,缺乏对其在环境信息交流中作用的宏观概括。基于此,本文从BVOCs信息交流功能的角度,简要概述了BVOCs在植物内部、外部(植物-植物、植物-食草动物、植物-病原体、植物-授粉者)的生物信息交流及其感知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要将实验环境从室内转向田间、深入研究BVOCs感知系统、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定向进化使BVOCs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旨在为BVOCs的信息交流功能探索、植物释放和接收BVOCs的感知系统研究以及BVOCs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生态学功能 植物内信号传递 环境信息交流 植物感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被引量:65
17
作者 陆思华 白郁华 +2 位作者 陈运宽 赵静 王志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交通路口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监测,讨论了交通路口大气中VOCs的浓度水平和排放特征,并将历年来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VOCs浓度有增加的趋势.使用无铅汽油后,烷烃、烯...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交通路口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监测,讨论了交通路口大气中VOCs的浓度水平和排放特征,并将历年来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VOCs浓度有增加的趋势.使用无铅汽油后,烷烃、烯烃、芳香烃的组成比例有所变化,芳香烃的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机动车 排放特征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18
作者 李宁 刘杰民 +2 位作者 温美娟 江桂斌 程慧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346,共4页
对最近几年来吹扫捕集技术与气相色谱联用测定不同样品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引用参考文献54篇。
关键词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 联用技术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9
作者 李守信 宋剑飞 +3 位作者 李立清 唐琳 朱正双 尤生全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简要介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的意义,对VOCs现有处理技术从回收方法和消除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评述,并指出其优势和不足。同时,着重阐述了光催化氧化法以及变压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光催化氧化 变压吸附 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花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日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帅 马楠 +2 位作者 林富平 张汝民 高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6-991,共6页
为探讨植物挥发物的日动态变化,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花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对5个时间点(7:30,10:00,12:30,15:00,17:30)樟树花挥发物进行收集鉴定。结果表明:樟树... 为探讨植物挥发物的日动态变化,以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花为实验材料,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对5个时间点(7:30,10:00,12:30,15:00,17:30)樟树花挥发物进行收集鉴定。结果表明:樟树花释放挥发物中共检测出5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15:00时樟树花挥发物释放量及种类最多(40种,8 049.5峰面积单位),主要有芳樟醇(相对含量37.0%),环氧芳樟醇(12.7%),(Z)-罗勒烯(7.2%)和紫苏烯(6.2%);樟树花挥发物释放量及种类显著增加与受到强光和高温胁迫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樟树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日动态 TDS-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