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酸酯-含氢聚硅氧烷接枝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秘钊 张廷有 张慧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9-880,共2页
Poly(methylhydrosiloxane)was modified with methylmethacrylate by the hydrosilylation reaction,using Pt as the catalyst.The reaction was operated at the high temperature(about 140℃).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酯 含氢聚硅氧烷 接枝物 合成 表征 氢硅化反应 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量含氢聚硅氧烷的合成 被引量:12
2
作者 凤怡 刘志强 郑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36,共4页
研究了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和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 (D4-H)为原料、以六甲基二硅氧烷 (MM)为大分子链封端剂合成高分子量含氢聚硅氧烷的新方法。讨论了物料配比与产物分子量及组成的关系 ,比较了不同催化体系对产物分子量、分子量... 研究了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和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 (D4-H)为原料、以六甲基二硅氧烷 (MM)为大分子链封端剂合成高分子量含氢聚硅氧烷的新方法。讨论了物料配比与产物分子量及组成的关系 ,比较了不同催化体系对产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合成操作的影响。结果发现 ,用 70 % (a.q.)硫酸溶液作催化剂能获得分布窄和分子量高 (Mn=60 ,0 0 0 )的含氢聚硅氧烷 ,且操作简便 ,易得到含 Si-H链节比 β<2 0 %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 含氢聚硅氧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氢聚硅氧烷含氢量的红外光谱测定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盛春荠 蒋可志 +2 位作者 倪勇 邱化玉 来国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17,共3页
本文利用含氢聚硅氧烷中的Si—H键在2172 cm^-1处的吸收峰,选择四甲基四氢环四硅氧烷作为模型化合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红外光谱法测定含氢聚硅氧烷中含氢量的方法,其有效测量范围为0.0043-0.5365 mg/mL,回收率在91%-106%之间。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定量分析 含氢聚硅氧烷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0
4
作者 郭明 孙建中 周其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合成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配方组成及操作方式对聚合稳定性、动力学、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性能的影响.采用部分预乳化单体滴加法(工艺A)和部分纯单体滴加法(工艺B)两种工艺,聚硅氧烷采用高速预乳化... 合成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配方组成及操作方式对聚合稳定性、动力学、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性能的影响.采用部分预乳化单体滴加法(工艺A)和部分纯单体滴加法(工艺B)两种工艺,聚硅氧烷采用高速预乳化滴加进料方式.用COULTER LS 粒径仪和Nicolet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共聚乳液的粒径分布和产物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B两种工艺均能得到平均粒径为0.101~0.103(m的单峰窄分布共聚乳液,并能有效地将含氢聚硅氧烷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含氢聚硅氧烷的引入量为3%(质量)时,共聚物涂膜具有柔软、滑爽和强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氢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 乳液共聚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MS为助稳定剂的苯乙烯细乳液聚合过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震乾 李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65-1068,共4页
以含氢聚硅氧烷(PHMS)为助稳定剂,研究苯乙烯(St)细乳液聚合。考察了细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子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变化;PHMS用量对单体液滴数目(Nmi)和PSt乳胶粒子数目(Npf)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体系成核机理;并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PSt乳胶粒... 以含氢聚硅氧烷(PHMS)为助稳定剂,研究苯乙烯(St)细乳液聚合。考察了细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子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变化;PHMS用量对单体液滴数目(Nmi)和PSt乳胶粒子数目(Npf)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体系成核机理;并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PSt乳胶粒子形态。结果表明:PHMS用量由5%增加到20%时,单体液滴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粒径分布在0.211~0.272之间;乳胶粒子粒径由85.97nm减小到72.65nm,粒径分布在0.043~0.098之间;而Npf/Nmi数值在1.46~2.10之间。当PHMS用量为10%(wt)、15%(wt)时,PSt乳胶粒子形态规整匀称,粒径分布较窄。通过以上分析认为PHMS可以作为细乳液聚合的助稳定剂;聚合体系中除单体液滴成核外,还存在均相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含氢聚硅氧烷 助稳定剂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MS为反应性助稳定剂制备高固含量苯丙共聚细乳液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震乾 李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8,共4页
以含氢聚硅氧烷(PHMS)为反应性助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和半连续法细乳液聚合制备了固含量为50%苯丙共聚乳液。考察了不同细乳液聚合体系中反应稳定性、单体转化率、共聚乳胶粒子粒径及粒径分布变化、粒子数目变化及乳液稳定性的不同。结... 以含氢聚硅氧烷(PHMS)为反应性助稳定剂,采用一步法和半连续法细乳液聚合制备了固含量为50%苯丙共聚乳液。考察了不同细乳液聚合体系中反应稳定性、单体转化率、共聚乳胶粒子粒径及粒径分布变化、粒子数目变化及乳液稳定性的不同。结果表明,与一步法细乳液聚合相比,半连续细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增长缓慢,聚合稳定性好;乳胶粒径由156.8 nm增大到215.3 nm;粒径分布指数在0.151~0.254之间,乳胶粒子数目相对稳定;制备高固含量苯丙乳液贮存稳定性、冻融及钙离子稳定性比一步法细乳液聚合体系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高固含量 反应性稳定剂 含氢聚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