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含氟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于娇 赵萌 +3 位作者 李慧 陆雯 粟小理 韩哲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1,共5页
全氟辛酸盐(PFOA)类表面活性剂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已经逐渐被限制和禁止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设计合成了满足当前环保要求的全氟己基乙酸盐类(APHA)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和表面性... 全氟辛酸盐(PFOA)类表面活性剂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已经逐渐被限制和禁止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设计合成了满足当前环保要求的全氟己基乙酸盐类(APHA)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和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类新型阴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明显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PFOA类表面活性剂。另外,以所制备的全氟己基乙酸铵作为含氟乳化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DFHMA/MMA)的乳液聚合反应,通过对反应动力学、乳液粒径及乳液稳定性的研究,表明该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效果,能够作为PFOA的替代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乳液聚合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表面活性剂在碱性锌电极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9
2
作者 高翠琴 胡经纬 周运鸿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7,共3页
测量了锌电极在含有不同浓度含氟表面活性剂的碱液中的析气速率和锌电极的极化曲线。实验表明 :表面活性剂FSA ,FC 10 0 ,FSP ,FC 99及FC 43 0 ,FC 170C是有效的缓蚀剂 ,它们对锌电极的阳极行为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些表面活性剂还能... 测量了锌电极在含有不同浓度含氟表面活性剂的碱液中的析气速率和锌电极的极化曲线。实验表明 :表面活性剂FSA ,FC 10 0 ,FSP ,FC 99及FC 43 0 ,FC 170C是有效的缓蚀剂 ,它们对锌电极的阳极行为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这些表面活性剂还能提高锌酸根的沉积过电位 ,使锌电极的钝化电位正移。含氟表面活性剂有希望成为碱性锌电极的代汞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碱性锌电极 锌电极 极化 电源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表面活性剂与EVA协同降凝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于洪江 安云飞 +1 位作者 张国欣 肖志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4,100,共5页
以聚氧乙烯全氟烷基醇醚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低聚物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低聚物型含氟表面活性剂与EVA具有良好的协同降凝效果。将质量分数90%二甲苯、质量分数8%EV... 以聚氧乙烯全氟烷基醇醚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低聚物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低聚物型含氟表面活性剂与EVA具有良好的协同降凝效果。将质量分数90%二甲苯、质量分数8%EVA、质量分数2%低聚物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降凝剂以1 000 mg/kg加入中海油某管输平台原油时,其反常点明显降低,凝点由35℃降至15℃。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蜡晶结晶形态发现,加入上述降凝剂后,蜡晶形态由未加剂的针状、片状转变为细小而均匀的球状,蜡晶颗粒的平均直径由10~20μm变为1~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 低聚物型含氟表面活性剂 EVA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酸替代物——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龙 陈文亮 +2 位作者 赵景平 刘锐 陈爱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2-1421,1439,共11页
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酸(PFOA/PFOS)由于存在有争议的环境污染和生物蓄积等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寻找能够替代PFOA/PFOS的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可能替代PFOA/PFOS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和... 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酸(PFOA/PFOS)由于存在有争议的环境污染和生物蓄积等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寻找能够替代PFOA/PFOS的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可能替代PFOA/PFOS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和方法,并按照分子结构进行了分类,着重介绍了以下4类:1端基为CF3O或(CF3)2N系列表面活性剂;2短氟链系列表面活性剂;3基于VDF或TFP系列表面活性剂;4全氟聚醚系列表面活性剂;同时对4类新型替代物的表面活性、生物降解性及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目前PFOA/PFOS替代物的研究趋势,主要朝着降低含氟表面活性剂中氟元素比例、含减少氟链"有效长度"及插入N、O等杂原子等方向发展,使得新型含氟表活性剂更易降解、更环保、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全氟辛酸 含氟表面活性剂 替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5
作者 刘忠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6-49,共4页
介绍了含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特性 ,用途 。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合成方法 特种表面活性 电解氟化法 氟烯烃调聚法 氟烯烃齐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和润湿性行为
6
作者 钟传蓉 王祥程 +1 位作者 曾光玉 吴晓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1-706,共6页
为了增加超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水相渗透率和降低毛细管压力,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以1H,1H,2H,2H-全氟癸醇和2-氯乙基磺酸钠为原料制备了磺酸型含氟表面活性剂SOE。将SOE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OP-10)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合,研究了SO... 为了增加超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水相渗透率和降低毛细管压力,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以1H,1H,2H,2H-全氟癸醇和2-氯乙基磺酸钠为原料制备了磺酸型含氟表面活性剂SOE。将SOE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OP-10)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合,研究了SOE溶液和复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结果表明,SOE的表面活性和水相非润湿性显著优于碳氢表面活性剂,油水界面活性明显优于全碳氟表面活性剂。在30℃时,SOE在纯水和30.0 g/L NaCl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均为0.4 g/L;在ccmc时,SOE盐水溶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为2.80 mN/m,接触角为75.63°。SOE能与碳氢表面活性剂发生良好的协同效应,0.08 mmol/L SDBS的加入可使0.2 g/L SOE盐水溶液的油水界面张力从3.71 mN/m降至0.44 mN/m,而体系润湿角的变化较小,仍能达66.42°,且SOE的用量明显降低。在盐水溶液中,SOE/SDBS复合体系的界面活性明显强于SOE/OP-10。SOE/SDBS复合体系可用于超低渗透油藏的降压增注。图9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界面活性 润湿性 超低渗透油藏 降压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佘赛 殷绿 +3 位作者 邓瑾妮 潘毅 郑朝晖 丁小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3-706,共4页
该文以全氟烷基乙基醇(PFEA)为原料,设计合成了3种不同含氟链段长度的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烷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DM),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Zeta电位测定、表... 该文以全氟烷基乙基醇(PFEA)为原料,设计合成了3种不同含氟链段长度的可聚合阳离子含氟表面活性剂——N-(乙酸全氟烷基乙基酯)-N-(乙醇丙烯酸酯)二甲基溴化铵(PFDM),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Zeta电位测定、表面张力测定等手段考察了不同含氟链段长度对PFDM表面活性的影响,并证明了PFDM的可聚合性。结果表明,随含氟链段的增长,PFDM在水介质中形成胶束的胶束聚集数逐渐增大,CMC呈指数下降,表面活性逐渐增强,且具有良好的可聚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可聚合表面活性 临界胶束浓度 可聚合性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敏敏 杨勇 +1 位作者 薛明洋 林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75,78,共4页
以全氟己基磺酰氟为原料合成了N-丙基全氟己基磺酰胺,并以该产物为原料进一步合成了N-丙基-N-羟乙基全氟己基磺酰胺。分别探究了反应时间与原料配比对产率的影响,并用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及核磁共振碳谱来表征产物。表面张力性能测试表明... 以全氟己基磺酰氟为原料合成了N-丙基全氟己基磺酰胺,并以该产物为原料进一步合成了N-丙基-N-羟乙基全氟己基磺酰胺。分别探究了反应时间与原料配比对产率的影响,并用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及核磁共振碳谱来表征产物。表面张力性能测试表明,该目标产物具有高表面活性,可达21.13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己基磺酰氟 含氟表面活性剂 合成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湿乳化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龙学莉 白莹雪 +4 位作者 曹红燕 魏巍 赵莉 王晨 郭嫣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3,90,共6页
目的在表面活性剂中引入含氟链段,进行含氟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方法以马来酸酐、十二烷基伯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全氟丁基乙基醇、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合成了润湿乳化型含氟表面活性剂(EFS),采用FTIR和^(1)H NMR技术表征了制... 目的在表面活性剂中引入含氟链段,进行含氟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方法以马来酸酐、十二烷基伯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全氟丁基乙基醇、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合成了润湿乳化型含氟表面活性剂(EFS),采用FTIR和^(1)H NMR技术表征了制备产物的结构,考查了EFS的润湿性能、乳化性能和驱油性能。结果EFS可有效改善注入水与水湿、中性和油湿玻璃片的润湿性,具有较好的润湿改变性。当EFS质量分数为0.2%时,具有良好的乳化原油性能;在24 h内,可将毛细管中的原油驱出一半以上,具有良好的驱油性能,且毛细管与瓶底角度越大时,原油越容易驱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润湿 乳化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益超 张晓玲 金勇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1,共8页
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三高"、"两憎"的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聚乙二醇型、多元醇型两类非离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概述了其在皮革、消防、纺织、煤层气开采等方面的应用,并... 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三高"、"两憎"的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聚乙二醇型、多元醇型两类非离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概述了其在皮革、消防、纺织、煤层气开采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剂 研究进展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毓棠 唐雨佳 金勇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2,共7页
含氟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作为改善性能和降低使用成本的重要措施,对扩大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含氟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综述了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究进展,概述了上述复配体系在皮革、石油和消... 含氟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作为改善性能和降低使用成本的重要措施,对扩大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含氟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综述了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究进展,概述了上述复配体系在皮革、石油和消防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研究 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含氟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银峰 陈洪龄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7-150,175,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氯丙烯(AC)为两种基本原料,分别与丙烯酸(AA)或丙烯酰胺(AM)合成两种含氟共聚物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用凝胶色谱法(GP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测定了所得产物的特性黏度、表面...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氯丙烯(AC)为两种基本原料,分别与丙烯酸(AA)或丙烯酰胺(AM)合成两种含氟共聚物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用凝胶色谱法(GP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测定了所得产物的特性黏度、表面活性和发泡能力。结果表明,合成的TFEMA-AA-AC与TFEMA-AM-AC含氟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黏度分别为0.627 2 L/g、0.611 2 L/g;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46.4 mN/m、43.8 mN/m;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7.0×10-3g/L、5.0×10-3g/L。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发泡能力较弱,但泡沫稳定性好。同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盐的复配性能,研究表明无机盐NaCl对合成的含氟共聚表面活性剂性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共聚物 特性黏度 表面活性 发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文萍 梁兵 +2 位作者 刘增金 梁小杰 范晓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2-346,369,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甲基丙烯酸(M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以亲氟-亲水-空间位阻的方式,合成了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RfAA-PEGMA-MAA)和P(RfAA-PEGMA-AMPS)。考察...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甲基丙烯酸(MAA)或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以亲氟-亲水-空间位阻的方式,合成了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RfAA-PEGMA-MAA)和P(RfAA-PEGMA-AMPS)。考察了它们对RfAA的乳化性能,探讨了单体种类、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以及链转移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fAA)∶n(MAA或AMPS)∶n(PEGMA)=5∶3∶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链转移剂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3%、2%时,所合成的两种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RfAA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乳化性能,它们的最低表面张力分别为56.3、49.1 mN/m,CMC均约为0.002 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 含氟单体 共聚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枝杈型含氟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宏科 沈海民 史鸿鑫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1-205,共5页
以枝杈型含氟醚(4-全氟-[(1,3-二甲基-2-异丙基)-1-丁烯]氧基苯基醚)为原料,通过磺酰化、胺解和季铵化,得到枝杈型含氟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4-[全氟-(1,3-二甲基-2-异丙基)-1-丁烯]氧基苯磺酰胺基]乙基二乙基甲基碘化铵,其结构... 以枝杈型含氟醚(4-全氟-[(1,3-二甲基-2-异丙基)-1-丁烯]氧基苯基醚)为原料,通过磺酰化、胺解和季铵化,得到枝杈型含氟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4-[全氟-(1,3-二甲基-2-异丙基)-1-丁烯]氧基苯磺酰胺基]乙基二乙基甲基碘化铵,其结构经IR、1H-NMR、MS得到确认;其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2.5×10?5 mol?L?1,此时的表面张力为21.0 mN?m?1通过对温度、电解质以及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水溶液的CMC和表面张力呈下降趋势;盐度对其影响不大且具有较好的复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杈型 含氟阳离子表面活性 合成 表面张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氟系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应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04-1107,共4页
以六氟丙烯二聚体和N,N-二甲基丙二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N-二甲基-N′-(2-三氟甲基-1-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Ⅰ)。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六氟丙烯二聚体)∶n(N,N-二甲基丙二胺)=1∶1.0,35℃反应8h。用IR和NMR测... 以六氟丙烯二聚体和N,N-二甲基丙二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N-二甲基-N′-(2-三氟甲基-1-五氟乙基)全氟丙烯基丙二胺(Ⅰ)。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六氟丙烯二聚体)∶n(N,N-二甲基丙二胺)=1∶1.0,35℃反应8h。用IR和NMR测试技术对产物Ⅰ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Ⅰ分别与溴乙烷、溴代正丙烷、溴代正丁烷、溴代正己烷、溴代正辛烷和溴代正十二烷等烷基化试剂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果表明,所得阳离子型含氟表面活性剂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17.8~28.1mN/m),临界胶束浓度为2.03~1.58mmol/L,Kraff点均低于0℃,显示了优良的水溶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氟丙烯二聚体 含氟阳离子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表面活性剂和功能性表面活性剂(ⅩⅩ)——含氟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璐 徐宝财 +1 位作者 张桂菊 刘机灵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29,233,共6页
按照结构特点对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含氟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和合成路线进行了归纳。含氟双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特殊表面活性剂,氟原子取代了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中的氢原子,而使其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展望了含... 按照结构特点对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含氟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和合成路线进行了归纳。含氟双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特殊表面活性剂,氟原子取代了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中的氢原子,而使其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展望了含氟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双子表面活性 合成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氟庚基磷酸单酯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旗威 耿兵 +2 位作者 张炉青 张德宾 张书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7-349,374,共4页
研究了含氟烷基磷酸单酯类表面活性剂[分子式为H(CF2)6CH2OPO(ONa)2,记为DFH-PS]与无机盐和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FH-PS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23.73 mN/m;当NaCl浓度为0.2 mol/L时,可使DFH-PS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 研究了含氟烷基磷酸单酯类表面活性剂[分子式为H(CF2)6CH2OPO(ONa)2,记为DFH-PS]与无机盐和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DFH-PS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23.73 mN/m;当NaCl浓度为0.2 mol/L时,可使DFH-PS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下降到21.62 mN/m;阴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该含氟表面活性剂影响显著,当n(DFH-PS)∶n(SDS)=5∶1时,可使水溶液表面张力在很低浓度时降至22.22 mN/m;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混合,当n(DFH-PS)∶n(OP-10)=8∶1时,可使水溶液表面张力降至27.0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含氟烷基磷酸单酯 复配 表面张力 十二烷基硫酸钠 OP-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C公司开发出新型热分解型表面活性剂
18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0-850,共1页
DIC公司开发出热分解型含氟表面活性剂。属于“Magafuck DS系列”产品,并已上市销售。新产品基于DIC公司的有机分子设计和高分子设计技术开发而成。利用其特性,在液晶显示器的滤色板上涂抹一层透明保护膜,保证产品表面的平滑。该产... DIC公司开发出热分解型含氟表面活性剂。属于“Magafuck DS系列”产品,并已上市销售。新产品基于DIC公司的有机分子设计和高分子设计技术开发而成。利用其特性,在液晶显示器的滤色板上涂抹一层透明保护膜,保证产品表面的平滑。该产品以平面显示器(FPD)市场为中心,加速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进行销售。该产品作为下一代热分解型含氟表面活性剂,公司的销售目标是到2020年销售额能达到10亿日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表面活性剂 技术开发 热分解 DIC 产品生产 高分子设计 液晶显示器 平面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型碳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硝磺草酮悬浮剂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静静 曾梦蝶 +4 位作者 宋凌云 寇俊杰 宋红健 刘玉秀 汪清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6-1214,共9页
为了探讨新型梳型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硝磺草酮悬浮剂开发中的应用,分别以该类表面活性剂b1和b9为分散剂,以商品化分散剂YUS-FS3000为对照,分别制备了25%硝磺草酮悬浮剂,并测定了其悬浮率、粒径、入水分散性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室内... 为了探讨新型梳型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硝磺草酮悬浮剂开发中的应用,分别以该类表面活性剂b1和b9为分散剂,以商品化分散剂YUS-FS3000为对照,分别制备了25%硝磺草酮悬浮剂,并测定了其悬浮率、粒径、入水分散性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室内除草活性,以及分散剂b1的添加量对以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b1和b9为分散剂制备的硝磺草酮悬浮剂,在热贮、低温和冷冻3种条件下分别贮存14 d,其有效成分含量在25.52%~26.98%之间,3种条件下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均为合格;同时,在3种贮存条件下的悬浮率均高于98.0%,且以b1为分散剂时,其分散性和稳定性优于以YUS-FS3000为分散剂;即使b1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时,在3种条件下分别贮存14 d,其有效成分含量在25.62%~26.01%之间,同时其悬浮率高于99.0%。3种25%硝磺草酮悬浮剂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GR_(50)值(使杂草生物量降低50%的除草剂剂量)分别为有效成分29.03(YUS-FS3000)、15.70(b1)和10.19(b9)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型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 分散 硝磺草酮 悬浮 稳定性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表面张力工质协同润湿型脉动热管强化运行特性
20
作者 廉旭 邢美波 焦越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8,共6页
研究了以含氟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工质并经氧乙炔正火处理后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首先,采用正火处理对脉动热管的内表面进行改性,由结果可知,正火处理后脉动热管内表面的润湿性得到改善。将PQAI(全氟烷基季铵碘化物)表面活性剂分散在去... 研究了以含氟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工质并经氧乙炔正火处理后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首先,采用正火处理对脉动热管的内表面进行改性,由结果可知,正火处理后脉动热管内表面的润湿性得到改善。将PQAI(全氟烷基季铵碘化物)表面活性剂分散在去离子水中作为工质进行脉动热管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少量的PQAI可以大大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比水低77.7%)。当热流密度在10—60 W/cm^(2),沸腾传热系数提高5%—37%。将PQAI水溶液应用于具有可润湿表面的脉动热管中,温度脉动曲线与采用纯水工质的脉动热管相比,显示出更小的振幅和更高的温度波动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00 W的加热功率下,PQAI水溶液脉动热管的热阻与采用纯水工质相比降低了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含氟表面活性剂 润湿表面 振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