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八胺协同含氟聚丙烯酸酯制备功能棉织物
1
作者 张伟 樊理山 +2 位作者 徐闻雪 吴焕岭 蔡露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38,共5页
为赋予棉织物自修复、自清洁、耐久疏水等功能,采用浸涂法将十八胺和含氟聚丙烯酸酯共同修饰到棉织物表面,制备了具有多重功能的棉织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织物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同时考察了十八胺质量分数对功... 为赋予棉织物自修复、自清洁、耐久疏水等功能,采用浸涂法将十八胺和含氟聚丙烯酸酯共同修饰到棉织物表面,制备了具有多重功能的棉织物。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织物进行结构和形貌分析,同时考察了十八胺质量分数对功能棉织物疏水耐久性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十八胺质量分数为5%时,制备的功能棉织物ODA/FPA-5@Cotton的表面接触角高达153.2°,并且展现出优良的疏水耐久性和自清洁效果。1 000次摩擦的功能棉织物在100℃自修复30 min后,其接触角恢复至152.5°,具有优异的自修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含氟聚丙烯酸 十八胺 自修复 自清洁 耐久疏水性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剂的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隋智慧 杨康乐 +1 位作者 陈杰 赵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105,共6页
为了探讨含氟聚合物在亚麻织物上的应用效果,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为改性单体,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软、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氟改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将其用于整... 为了探讨含氟聚合物在亚麻织物上的应用效果,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为改性单体,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软、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氟改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将其用于整理亚麻织物。利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等对产物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探讨经其整理后亚麻织物透湿透气性及断裂强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得含氟共聚乳液胶粒呈核壳结构,其粒径属于纳米级;经其整理的亚麻织物对水接触角可达130°,且织物断裂强力有所增加,透湿透气性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 核壳聚合 亚麻织物 疏水性 织物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建华 李艳南 马建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4-1259,共6页
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PDMAEMA-b-PHFBA)为稳定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用FTIR、1HNMR、TEM、DLS对乳胶粒子和聚合物的结构... 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合成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b-聚丙烯酸六氟丁酯(PDMAEMA-b-PHFBA)为稳定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用FTIR、1HNMR、TEM、DLS对乳胶粒子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DMAEMA-b-PHFBA的用量为总加料质量的2.4%时,乳液的稳定性好,Zeta电位达+57.8 m V,转化率达97.6%,乳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指数为0.058。将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用于皮革涂饰后,随着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的增加,涂饰后的皮革对水和二碘甲烷的接触角逐渐增加,当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10%时,涂饰后的皮革对水的接触角为125°,对二碘甲烷的接触角为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含氟聚丙烯酸 无皂乳液 RAFT聚合 皮革涂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万彬 王小妹 +1 位作者 伍雪芬 李建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6-240,共5页
以高交联性能的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等为聚合单体,通过延迟滴加氟单体的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表面富含氟元素的含氟聚丙烯酸酯。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原子... 以高交联性能的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等为聚合单体,通过延迟滴加氟单体的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表面富含氟元素的含氟聚丙烯酸酯。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原子力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仪及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其性能与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G04质量为聚合单体总质量的20%时,聚合物干膜对水、油的接触角分别为94°和81°,表面能为31 J/m^2,交联单体4HBA的最佳用量为w(4HBA)=4%,该乳液在成膜过程中,氟元素优先向膜表面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 乳液聚合 结构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乳化剂合成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 被引量:5
5
作者 肖新颜 王叶 万彩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3-138,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单体,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86)为可聚合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DNS-86和HFMA用...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单体,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86)为可聚合乳化剂,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DNS-86和HFMA用量对乳液耐电解质稳定性及涂膜耐水性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接触角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对乳液及其涂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DNS-86和HFMA用量分别为2.2%和8%(质量分数)时,与常规复合乳化剂(OP-10/SDS)相比,采用可聚合乳化剂DNS-86制备的乳液的耐电解质稳定性提高,涂膜的耐水性增强;HFMA有效地参与了乳液共聚;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核层和壳层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261.11K和300.48K;HFMA用量为8%时,涂膜?空气界面的水接触角达94.1,°乳液涂膜的分解温度较纯丙乳液提高48K,涂膜的疏水性和耐热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乳化剂 乳液聚合 含氟聚丙烯酸 核壳结构 无皂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丙烯酸酯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建中 鲁娟 鲍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36-1340,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六氟丁酯(HFB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摩尔比对乳液所成薄膜力学性能及耐水性的影...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乳化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六氟丁酯(HFB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乳液,考察了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摩尔比对乳液所成薄膜力学性能及耐水性的影响,并优化了丙烯酸六氟丁酯的用量。结果表明,薄膜的抗张强度随BA与MMA摩尔比的减小而增大,耐水性增强,但断裂伸长率降低;薄膜的耐水性随着氟单体用量的增大而增强。SEM-EDS显示含氟组分易向薄膜-空气界面迁移;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加入氟单体后薄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 半连续乳液聚合 力学性能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溶胶不同掺杂方式对含氟聚丙烯酸酯/SiO_2杂化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钱斯文 王建方 +1 位作者 吴文健 刘长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7,71,共7页
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得SiO2溶胶,分别采用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含氟聚丙烯酸酯/SiO2纳米杂化涂层。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了杂化涂层的结构、形态及SiO2相的分散性;研究了SiO2含量、分布和界面状况等与杂化涂层的表面性能和... 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得SiO2溶胶,分别采用共混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含氟聚丙烯酸酯/SiO2纳米杂化涂层。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了杂化涂层的结构、形态及SiO2相的分散性;研究了SiO2含量、分布和界面状况等与杂化涂层的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关联与影响。结果表明,SiO2在两种方法制备的杂化涂层中均以Si-O网络的形式存在,原位聚合法中SiO2相的分散性优于共混法;含氟聚丙烯酸酯涂层中引入SiO2相后,涂层性能明显提高,共混法的疏水性优于原位聚合法;二者的力学性能随SiO2相含量变化的趋势相同,原位聚合法略优于共混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 溶胶-凝胶 SiO2网络 纳米杂化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溶胶/含氟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丽 黄明富 +1 位作者 徐祖顺 易昌凤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7,70,共5页
采用经典的St觟ber法在常温下制备纳米级硅溶胶,用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改性。在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共同存在下,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硅溶胶/含氟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表征了乳胶粒形貌,测试了共聚物组成及性能... 采用经典的St觟ber法在常温下制备纳米级硅溶胶,用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改性。在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共同存在下,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硅溶胶/含氟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表征了乳胶粒形貌,测试了共聚物组成及性能、乳液稳定性和乳胶膜性能。结果表明:乳胶粒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乳液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稀释稳定性、高温和低温稳定性;硅溶胶/含氟聚丙烯酸酯复合乳胶膜吸水率达12.50%,对水的接触角为93.5°;复合物的热稳定性高于普通聚丙烯酸酯共聚物和含氟聚丙烯酸酯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 含氟聚丙烯酸 复合乳液 核壳结构 稳定性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含氟聚丙烯酸酯/SiO_2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钱斯文 王建方 +2 位作者 吴文健 刘长利 张学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得SiO2溶胶,与丙烯酸酯单体原位聚合,制备了含氟聚丙烯酸酯/SiO2杂化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了杂化材料的结构、形态及表面化学组成;研究了SiO2相的形态、分布和界面状况等与... 用酸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得SiO2溶胶,与丙烯酸酯单体原位聚合,制备了含氟聚丙烯酸酯/SiO2杂化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了杂化材料的结构、形态及表面化学组成;研究了SiO2相的形态、分布和界面状况等与杂化材料的表面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关联与影响。结果表明,SiO2在杂化体系中以Si-O网络的形式存在,并与有机相之间有良好键合;杂化材料的疏水性、热稳定性和硬度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附着力则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含氟聚丙烯酸 SiO2网络 原位聚合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丙烯酸酯细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文博 马建中 +1 位作者 高党鸽 张雷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3-2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六氟丁酯(HFA)为原料,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水性聚丙烯酸酯细乳液.研究了HFA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细乳液粒径、成膜吸水率、接触角及涂饰革样卫生性能和干湿擦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六氟丁酯(HFA)为原料,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水性聚丙烯酸酯细乳液.研究了HFA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细乳液粒径、成膜吸水率、接触角及涂饰革样卫生性能和干湿擦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FA用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保持在97%左右,细乳液粒径逐渐增大,接触角先增大后保持不变;成膜的吸水率在HFA用量为0.5%时最低,为6.84%;HFA的引入在不影响革样卫生性能的同时可使干湿摩擦牢度均提高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 细乳液 涂饰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制备室温自交联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
11
作者 严微 黄丽君 +2 位作者 王丽 徐明 徐祖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微波辐射下,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AAM)为含氟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己二酸二酰肼为交联剂,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在过硫酸钾的引发下,制备了可室温自交联的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 在微波辐射下,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AAM)为含氟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己二酸二酰肼为交联剂,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和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在过硫酸钾的引发下,制备了可室温自交联的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交联单体用量对转化率、粒径分布及分布指数和乳胶膜吸水率的影响。w(DAAM)为5%时,乳液乳胶粒呈球形,平均粒径在60~70 nm。随着DAAM用量的增加,乳胶膜吸水率减小,此时交联起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加DAAM用量,乳胶膜吸水率反而增大,此时亲水性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 自交联 交联单体 微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的硅溶胶/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复合拒水整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姗 魏云航 +5 位作者 谭宇浩 吴婷 李勇 杨红英 王明 周伟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160,共8页
为实现棉织物绿色环保拒水整理,利用硅溶胶和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对棉织物进行复合整理和工艺优化,赋予棉织物优异的拒水性。探讨了硅溶胶用量、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质量浓度、浸渍时间、预烘温度、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等因素对棉织物拒水... 为实现棉织物绿色环保拒水整理,利用硅溶胶和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对棉织物进行复合整理和工艺优化,赋予棉织物优异的拒水性。探讨了硅溶胶用量、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质量浓度、浸渍时间、预烘温度、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等因素对棉织物拒水效果的影响,得到其最佳整理工艺为:硅溶胶用量0.3%(o.w.f),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质量浓度30 g/L,浸渍时间20 min,预烘温度80℃,170℃焙烘2 min。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对整理后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表面接触角测试仪及织物风格仪测试其表面润湿性、耐酸碱性和风格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整理后棉织物表面形成硅溶胶/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疏水层,最大接触角为155.6°,经50次洗涤后,接触角仍大于90°;对强酸(pH值为3)和强碱(pH值为12)液滴的接触角分别可达100°和93°,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率提升约20%,热稳定性及柔软度也略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水整理 短链含氟聚丙烯酸 硅溶胶 润湿性 织物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纤维素纳米晶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建华 袁敬 李燕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21,共4页
采用无皂乳液技术合成了自修复纤维素纳米晶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并将乳液用于织物整理。研究了不同丙烯酸十八酯(SA)用量下的乳胶粒粒径、乳胶膜的疏水疏油性、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以及整理织物的疏水疏油性和自修复性能。结... 采用无皂乳液技术合成了自修复纤维素纳米晶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并将乳液用于织物整理。研究了不同丙烯酸十八酯(SA)用量下的乳胶粒粒径、乳胶膜的疏水疏油性、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以及整理织物的疏水疏油性和自修复性能。结果表明:当SA质量分数为1.0%时,乳胶粒粒径较小,水/油接触角分别为104.35°和70.25°,拉伸强度为4.17 MPa,断裂伸长率为720.88%,自修复效率为91.49%,表现出良好的疏水疏油性、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经乳液整理的织物水/油接触角分别为150.70°和127.40°,呈现出优异的疏水疏油性,以及较好的划痕和表面疏水性的自修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含氟聚丙烯酸 纤维素纳米晶 自修复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丙烯酸酯皮革涂饰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坤 冯裕智 唐旭东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为含氟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聚丙烯酸酯,并研究了其涂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氟单体质量分数...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为含氟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聚丙烯酸酯,并研究了其涂膜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氟单体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0%,在反应后期一次性加入含氟单体,所制含氟聚丙烯酸酯于150℃固化20 min,其涂膜表面与水和油(正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14.1°,63.5°;将其涂在皮革表面可使皮革表面的防水等级从1级提升至8级,防油等级从0级提升至5级,且涂膜在2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 接触角 防水等级 防油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聚异氰酸酯对含氟聚丙烯酸酯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林明 李晓萱 +3 位作者 孟勋 尹政 李鹏辉 伍胜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制备了不同熔点及解封温度的封闭聚异氰酸酯交联剂(BIC)和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FPA)。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对FPA的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对添加BIC的FPA乳液(BFPA)浸涂固化整理过的棉织物(BFCM)进行了静态疏水、动态喷淋、... 制备了不同熔点及解封温度的封闭聚异氰酸酯交联剂(BIC)和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FPA)。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对FPA的结构和微观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对添加BIC的FPA乳液(BFPA)浸涂固化整理过的棉织物(BFCM)进行了静态疏水、动态喷淋、接触角、耐摩擦和耐水洗等性能测试,比较了BIC的熔点对BFCM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IC熔点降低,其解封温度越低,BFCM的防水、耐磨、耐洗等性能均有显著提升。BIC熔点为6.6℃时,其解封温度最低为75℃,经110℃处理后BFCM水接触角(WCA)可达142.9°,沾水等级可达5级;100℃处理后经50个摩擦周期和24 h水洗后,WCA仍然分别可达132.5°和1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聚异氰酸酯 熔点 含氟聚丙烯酸 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固化含氟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16
作者 王春林 刘仁 +3 位作者 朱家佳 舒航 张胜文 刘晓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62,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制得了含氟羟基聚丙烯酸酯共聚物(PGHES),以含异氰酸酯的不饱和单体HIp与共聚物PGHES侧链上的羟基反应制得光敏性...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制得了含氟羟基聚丙烯酸酯共聚物(PGHES),以含异氰酸酯的不饱和单体HIp与共聚物PGHES侧链上的羟基反应制得光敏性含氟聚丙烯酸酯(U-PGHES)。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表征聚合物结构;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聚合物分子量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了聚合物固化膜接触角并计算得到表面能。结果表明,固化膜表面能随U-PGHES中含氟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含氟量达到9%时,表面能降低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固化 低表面能 含氟聚丙烯酸酯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旭 隋智慧 +2 位作者 郭制安 李亚萍 闫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45,150,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核层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MMA和BA做为壳层单体,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458)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织物整理剂,并用其对亚麻织...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核层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MMA和BA做为壳层单体,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458)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织物整理剂,并用其对亚麻织物进行整理。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定仪等对制备的乳液进行表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皂乳液最佳制备条件为有机氟单体用量12%(wt,质量分数,下同),DNS-458用量3%,经所制备的无皂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对水接触角达到135.85°,表现出良好的拒水效果;亚麻织物断裂强力由492N升高为552N,弯曲刚性由5.26cN/mm降低至2.29cN/mm,亚麻织物的折痕回复角由32°增大到58°,织物的服用性能有较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 无皂乳液 亚麻 织物整理 拒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中华 孟卫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7-553,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含全氟辛酸(PFOA)的拒水拒油织物整理剂,以全氟己基乙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FA,并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将FA与HEA和丙烯酸十八酯共聚得到了稳定的共聚物PFA... 为了研究不含全氟辛酸(PFOA)的拒水拒油织物整理剂,以全氟己基乙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氟丙烯酸酯单体FA,并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将FA与HEA和丙烯酸十八酯共聚得到了稳定的共聚物PFA乳液.该PFA乳液具有一定的拒水拒油性能,经其处理的棉织物对水的接触角达到了135°,而拒油等级为2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 乳液聚合 拒水拒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振猛 李志文 +1 位作者 杨硕 陈栋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6-1124,共9页
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乳液具有合成简便和性能易调等优点,所得涂膜表面能低、耐污性能好、化学稳定性优异,因而在水性氟碳涂料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化学组成对乳液和涂膜性能影响很大。该文分类总结了含氟核心... 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乳液具有合成简便和性能易调等优点,所得涂膜表面能低、耐污性能好、化学稳定性优异,因而在水性氟碳涂料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化学组成对乳液和涂膜性能影响很大。该文分类总结了含氟核心单体包括含氟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含氟杂原子(甲基)丙烯酸酯、含氟芳香(甲基)丙烯酸酯、含氟(甲基)丙烯酰胺和含氟磺酰胺(甲基)丙烯酸酯等的结构与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关系,然后对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乳液的合成方法进行归纳,最后简要介绍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并对乳液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 涂料 (甲基)丙烯酸氟酯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隋智慧 伞景龙 +3 位作者 王旭 常江 吴学栋 祖彬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0-44,共5页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法制备含硅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FT-IR分析表明,有机氟硅均参与了聚合反应,生成了目标产物。XPS证实,氟硅乳液在亚麻织物表面成膜时,氟、硅基团向亚麻织物表面不均匀地迁移,使织物表面的氟和...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法制备含硅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FT-IR分析表明,有机氟硅均参与了聚合反应,生成了目标产物。XPS证实,氟硅乳液在亚麻织物表面成膜时,氟、硅基团向亚麻织物表面不均匀地迁移,使织物表面的氟和硅元素含量高于理论值。TG研究表明,含有机氟硅乳液整理织物的热稳定性相对于含氟乳液整理织物的有所提高。试验结果表明,与含氟乳液相比,经有机氟硅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后,亚麻织物的断裂强力由785N增加到852N,而弯曲刚性、摩擦因数(静和动)有所下降,表明硅的引入使织物的柔软性得到改善。整理织物对水接触角由119,59°增加到128,33。,疏水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剂 含氟聚丙烯酸 乳液聚合 疏水性 亚麻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