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的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Si_3N_4粉末的表面化学修饰研究
1
作者 汪海燕 章于川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79-782,787,共5页
采用设计合成的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S i3N4粉体进行了表面包覆改性处理。应用TEM,FTIR,NMR,TGA等对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和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S i3N4粉体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包覆在纳米S i3N4粉体表面的含氟大分子... 采用设计合成的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S i3N4粉体进行了表面包覆改性处理。应用TEM,FTIR,NMR,TGA等对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和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S i3N4粉体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包覆在纳米S i3N4粉体表面的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与其发生了化学键合,有效地阻止了纳米S i3N4粉体的团聚。当含氟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用量为7%时,包覆改性后的纳米S i3N4粉体的粒径较小,为64.5 nm,分布最窄,分散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纳米氮化硅 包覆 团聚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大分子改性剂表面修饰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邰艳龙 苗继斌 +2 位作者 钱家盛 夏茹 章于川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LMPB—g—MAH):采用溶液聚合法将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H)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并用其对纳米氮化硅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合成的大分子表面改性... 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LMPB—g—MAH):采用溶液聚合法将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H)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LMPB)分子长链中,并用其对纳米氮化硅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合成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改性前后的纳米氮化硅粉体,运用FT—IR、TEM、TGA、粒径分析、沉降实验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已经接枝到低分子量的聚丁二烯液体橡胶分子长链中;当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接枝率为9%-11%、用量为10%-12%、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时,表面修饰后的纳米氮化硅粉体颗粒粒径减小,有效阻止了纳米颗粒的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液体橡胶 表面修饰 纳米氮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改性聚丙烯表面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旭东 许家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3,共3页
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无规聚丙烯-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APP_g_MAA)和聚丙烯蜡-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Pw_g_MAA)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能极大地提高聚丙烯的表面润湿性能。高表面能接触表面、极性介质和加热处理有利于改性剂扩散富集... 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无规聚丙烯-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APP_g_MAA)和聚丙烯蜡-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PPw_g_MAA)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能极大地提高聚丙烯的表面润湿性能。高表面能接触表面、极性介质和加热处理有利于改性剂扩散富集到PP表面,使PP表面的极性基团朝基体取向从而降低PP共混物表面接触角;而低表面能接触面、非极性介质和延长放置时间使改性剂部分的极性向内朝本体PP取向,从而降低PP共混物表面润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方胜阳 殷守华 章于川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6-80,共5页
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为单体,以无规共聚的方式得到MMA-BA-MAH三元共聚物.然后与一定量的丙烯酸、四异丙氧基钛共同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用于纳米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采用红... 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为单体,以无规共聚的方式得到MMA-BA-MAH三元共聚物.然后与一定量的丙烯酸、四异丙氧基钛共同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用于纳米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采用红外、核磁、热分析等手段对三元共聚物和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FTIR、NMR测试结果,证实了MMA-BA-MAH和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为预期的产物,热分析表明MAA-BA-MAH三元共聚物与四异丙氧基钛反应后,分解温度大大提高,最大分解速率时的温度为431℃,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的热稳定性好.以[η]定性表征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不是太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规共聚 四异丙氧基钛 大分子钛酸酯表面改性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在聚合物表面的富集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钱浩 林志勇 张莹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16,共6页
简述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添加到聚烯烃基体中时接触介质的诱导作用和聚烯烃基体结晶的异质排斥作用及其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柔顺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对其表面富集的影响。提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设计合成的基本原则:化学结构和使用环境相... 简述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添加到聚烯烃基体中时接触介质的诱导作用和聚烯烃基体结晶的异质排斥作用及其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柔顺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对其表面富集的影响。提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设计合成的基本原则:化学结构和使用环境相匹配、憎水基功能团和亲水基功能团相适应、使用效率和功能持久性相平衡。介绍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合成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聚烯烃 表面改性 表面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聚合法制备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及应用
6
作者 章健 程国君 +1 位作者 陈晨 许雅群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1-395,共5页
综述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优点,并系统介绍了目前大分子改性剂的开环聚合、基团聚合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等合成工艺。同时对目标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的结构选择、设计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改性方法 结构多元 聚合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活性硅氧烷型大分子改性剂BA-MMA-VTES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明华 章于川 +1 位作者 夏茹 方胜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27-1231,共5页
针对弱极性天然/丁苯橡胶复合体系,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选择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VTES)、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在85℃和115℃分别加入两种不同量的引发剂BPO和DCP,均保温... 针对弱极性天然/丁苯橡胶复合体系,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选择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VTES)、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在85℃和115℃分别加入两种不同量的引发剂BPO和DCP,均保温反应2h,合成了三元共聚物BA-MMA-VTES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用于纳米碳化硅、氮化硅陶瓷粉体的表面改性。采用FTIR、NMR、GPC、DSC、TGA等对所合成的三元共聚物的结构、性质和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通过FTIR、NMR测试结果,证实了BA-MMA-VTES三元共聚物的结构;通过GPC测试,证明BA-MMA-VTES三元共聚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控制在3000~10000;DSC显示合成的大分子只有一个Tg,在3.3℃左右,表明它是无规共聚物,柔性适中;TGA显示三元共聚物主要热分解区间在280~500℃,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 VTES 自由基溶液聚合 三元共聚物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橡塑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大分子改性剂对纳米SiO_2的改性及其在PU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国喜 章于川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9-1143,1149,共6页
采用自制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MAA)m-(BA)n-NCO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进行FTIR、TGA、粒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大分子改性剂和纳米SiO2的表面发生化学键合,有效地阻止了纳米SiO2的团聚。用改性后的纳米SiO2制备了... 采用自制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MAA)m-(BA)n-NCO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O2进行FTIR、TGA、粒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大分子改性剂和纳米SiO2的表面发生化学键合,有效地阻止了纳米SiO2的团聚。用改性后的纳米SiO2制备了纳米SiO2/聚氨酯(PU)复合材料,SEM观察到纳米SiO2颗粒在PU中分散良好,XRD检测表明纳米SiO2阻碍了PU分子硬链段有序排列。力学性能检测显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当SiO2的用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8%和80.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氨酯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高级醇酯的合成及其对HDPE表面的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陈谷峰 祝亚非 +2 位作者 周勰 张艺 许家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骨架,通过酯化反应,在SMA上接枝不同链长的高级脂肪醇侧链,制备了一系列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将SMA及其高级醇酯化物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共混,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及水接触角对共混体系的...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骨架,通过酯化反应,在SMA上接枝不同链长的高级脂肪醇侧链,制备了一系列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将SMA及其高级醇酯化物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共混,利用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及水接触角对共混体系的表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添加量范围内(w≤0.04),SMA的高级醇酯化物可以在HDPE薄膜的表面择优富集,可明显降低薄膜的水接触角,提高薄膜的表面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聚乙烯 共混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对纳米Si3N4粉体表面处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艳 钱家盛 +2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章于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用降解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的方法制备了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将其作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氮化硅(Si3N4)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3N4粉体采用沉降实验、FT-IR、TEM、TG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MCSM对纳米... 用降解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的方法制备了低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LMCSM),将其作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氮化硅(Si3N4)粉体进行表面修饰,对改性前后的纳米Si3N4粉体采用沉降实验、FT-IR、TEM、TG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MCSM对纳米Si3N4粉体的改性主要为化学改性,其化学利用率为54%,物理利用率为29%;改性后的纳米Si3N4粉体的表面自由能从142.6 J/M2降至66.89 J/M2,在三氯甲烷中分散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量氯磺化聚乙烯 纳米Si3N4粉体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浩 徐华明 黄胜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27-1031,共5页
通过沉淀聚合方法,利用自由基共聚制备了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MA),利用SOCl2的酰氯反应,在SMA大分子链上接枝聚乙二醇侧链,制备了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PEG-g-PS)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在聚苯乙烯基体中具有... 通过沉淀聚合方法,利用自由基共聚制备了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MA),利用SOCl2的酰氯反应,在SMA大分子链上接枝聚乙二醇侧链,制备了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PEG-g-PS)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在聚苯乙烯基体中具有选择性迁移扩散的特性,实现了对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极性的改善作用。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表面静态接触角法检测了聚苯乙烯的表面极性。结果发现,PEG-g-PS上的聚醚链段可以有效的富集在聚合物表面,明显改善PS的表面极性和亲水性,表面极性可提高3倍,达到11.6mN/m。同时,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和聚苯乙烯基体间有一定的相容性,有效地克服了小分子表面改性剂容易流失,改性寿命较短的重要缺陷,使表面改性的持久性充分增加,实现对聚合物表面改性效果终生化的目的。而且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在极性溶剂的诱导作用下,可以实现进一步的迁移扩散,充分提高了聚苯乙烯的表面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 表面富集 表面改性持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剂对TiN/PS纳米复合材料流变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程国君 产爽爽 +3 位作者 陈晨 钱家盛 丁国新 王周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444-2449,共6页
分别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MS)和大分子St/AN/MAPTMS无规共聚物为改性剂对纳米TiN进行表面预处理,再将其与聚苯乙烯(PS)复合,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TiN/P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剂种类对纳米TiN增强复合材料熔融流... 分别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MS)和大分子St/AN/MAPTMS无规共聚物为改性剂对纳米TiN进行表面预处理,再将其与聚苯乙烯(PS)复合,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TiN/P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剂种类对纳米TiN增强复合材料熔融流变性能、热性能和纳米粒子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大分子改性剂处理TiN增强PS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分解温度和粒子均匀分散稳定性均高于MAPTMS,大分子处理TiN增强PS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作用更强;受纳米TiN与PS基体界面黏结效果的影响,大分子改性剂修饰TiN增强PS体系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增大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N 大分子改性剂 表面改性 流变性能 界面黏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对聚丙烯薄膜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伟 蒋晓菡 俞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6-392,402,共8页
采用双端羧基聚丙烯(PP)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不同嵌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PEG-b-PP-b-PEG,并将其作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与PP共混制得薄膜。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接触角测试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征... 采用双端羧基聚丙烯(PP)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不同嵌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PEG-b-PP-b-PEG,并将其作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与PP共混制得薄膜。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接触角测试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征了薄膜的表面组成与性能。研究表明,PEG-b-PP-b-PEG可以改善PP薄膜的亲水性和表面极性,使表面自由能增大;薄膜表面性能的改善程度取决于薄膜中PEG链段的质量分数以及嵌段共聚物的嵌段分子量;随着共混薄膜中PEG链段质量含量增加,薄膜的水接触角迅速下降,表面自由能增大;随嵌段共聚物中PP嵌段分子量以及PEG嵌段分子量的下降,薄膜水接触角减小,表面自由能增大;当嵌段共聚物中PP嵌段和PEG链段分子量均为1 000左右时,对PP薄膜表面亲水性的改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薄膜 聚丙烯与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粉体改性的溶剂化效应研究
14
作者 何其云 钱家盛 +3 位作者 苗继斌 夏茹 陈鹏 程国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6-148,151,共4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大分子改性剂低相对分子量聚丁二烯液体橡胶接枝马来酸酐(LMPB-g-MAH)对纳米TiO_2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调节强、弱极性溶剂比例来研究改性过程中溶剂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探索理想改性环境;运用IR、GPC、粒径、TGA、接触...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大分子改性剂低相对分子量聚丁二烯液体橡胶接枝马来酸酐(LMPB-g-MAH)对纳米TiO_2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调节强、弱极性溶剂比例来研究改性过程中溶剂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探索理想改性环境;运用IR、GPC、粒径、TGA、接触角、亲油化度和沉降实验手段对粉体改性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MPB-g-MAH在有机溶剂环境下均能成功改性纳米TiO_2,但是,混合溶剂环境下LMPB-g-MAH对粉体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单溶剂环境,尤以乙酸乙酯∶DMF=9∶1混合环境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改性剂 纳米TIO2 表面改性 溶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浩 祝亚非 许家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4,共5页
研究了以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为主链化合物,利用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在主链上接枝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及合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讨论了实验条件... 研究了以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为主链化合物,利用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在主链上接枝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及合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讨论了实验条件对接枝产物大分子链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 聚乙二醇 接枝共聚物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汉佳 祝亚非 +1 位作者 张艺 许家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57,共4页
以接枝到聚丁二烯链的马来酸酐为反应活性点,与端羟基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接枝反应的规律,采用IR、1H NMR、TGA、ATR-FTIR等方法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 以接枝到聚丁二烯链的马来酸酐为反应活性点,与端羟基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接枝反应的规律,采用IR、1H NMR、TGA、ATR-FTIR等方法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该大分子改性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择优外迁特性,在共混物表面层中呈现明显的浓度梯度,是PP的优良共混添加型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 端羟基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ATR-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端接异氰酸酯基的聚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峰 徐国永 章于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35-1239,共5页
用两步法合成出一端接异氰酸酯基(—NCO)的聚丙烯酸酯低聚物。首先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巯基乙醇(2-ME)为链转移剂,低浓度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110℃将按n(MMA):n(BA):n(2-ME):n(AIBN)=500:500:25:... 用两步法合成出一端接异氰酸酯基(—NCO)的聚丙烯酸酯低聚物。首先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巯基乙醇(2-ME)为链转移剂,低浓度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110℃将按n(MMA):n(BA):n(2-ME):n(AIBN)=500:500:25:1配制的溶液,在2.5h内滴加到甲苯中,反应4h,得到多分散系数Mw/Mn=1.8、一端带羟基的聚丙烯酸酯低聚物〔(MMA—BAOH〕;再加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与其端羟基反应,合成出一端接异氰酸酯基的聚丙烯酸酯低聚物〔(MMA—BANCO〕。该低聚物结构与热性能用FTIR、1HNMR、13CNMR、GPC、DSC、TG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分子结构符合分子设计,即一端接有异氰酸酯基(—NCO),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在4500左右,DSC显示合成的低聚物的Tg在40℃左右,TGA测出其主要热失重在300~450℃。该低聚物可作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用于氮化硅、氮化铝等纳米粉体的表面修饰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转移剂 调节聚合 聚丙烯酸酯低聚物 端羟基 端异氰酸酯基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