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海拔高度对烤后烟叶含梗率及相关物理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张锦韬 陈汉发 +2 位作者 龙建林 张德先 况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33-37,共5页
为明确会理烟区植烟土壤海拔高度对烤后烟叶含梗率及相关物理性状的影响,设置4个海拔高度区间,跟踪调查了4个海拔高度上烤后烟叶含梗率、单叶重、叶面积、叶片厚度及叶质重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海拔高度达到2000 m以上时,对X2F和C3F... 为明确会理烟区植烟土壤海拔高度对烤后烟叶含梗率及相关物理性状的影响,设置4个海拔高度区间,跟踪调查了4个海拔高度上烤后烟叶含梗率、单叶重、叶面积、叶片厚度及叶质重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海拔高度达到2000 m以上时,对X2F和C3F等级烤后烟叶含梗率影响显著,2021年增幅最大为>2000~2200 m海拔高度处理(19.96%和12.75%),2022年增幅最大为>2200 m海拔高度处理(26.16%和17.63%);随着海拔的升高,烤后烟叶单叶重、叶面积和叶质重总体呈下降趋势;海拔高度与含梗率成正相关关系,与叶面积、叶片厚度、叶质重和单叶重成负相关关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X2F和C3F等级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海拔高度 含梗率 物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烟草叶片含梗率和解剖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凤敏 白青竹 +4 位作者 姬文秀 方志颖 姜岩 李虎林 陈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74-477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烟草叶片的含梗率和解剖结构。[方法]测定了不同类型烟草(烤烟、晒红烟和白肋烟)叶片的含梗率和解剖结构。[结果]3个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均以白肋烟最高,晒烟次之,烤烟最低;同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烟草叶片的含梗率和解剖结构。[方法]测定了不同类型烟草(烤烟、晒红烟和白肋烟)叶片的含梗率和解剖结构。[结果]3个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均以白肋烟最高,晒烟次之,烤烟最低;同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在部位间存在差异。3个类型烟草的叶片厚度均以下部叶为最大,其中以晒烟下部叶最大。烟草类型对叶片厚度和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为烤烟>晒烟>白肋烟。[结论]为不同类型烟草的优质栽培和工业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含梗率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烟叶含梗率对其复烤加工出片率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雨 杜坚 +5 位作者 张建强 刘国庆 胡钟胜 杨康 李少鹏 褚旭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78-81,共4页
为及时准确预测烟草工业所调拨烟叶的出片率,利用2013—2015年毕节大方基地云烟87不同等级烟叶的含梗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6类。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拨烟叶等级平均含梗率和类群平均含梗率作为自变量,利用2013—2014年的加工数据统... 为及时准确预测烟草工业所调拨烟叶的出片率,利用2013—2015年毕节大方基地云烟87不同等级烟叶的含梗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划分为6类。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拨烟叶等级平均含梗率和类群平均含梗率作为自变量,利用2013—2014年的加工数据统计建模,探究调拨烤烟含梗率对加工出片率的影响,并用2015年的加工数据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烤烟出片率随烟叶收购等级含梗率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且等级含梗率与类群含梗率预测模型的RMSE均较小,分别为0.621%和0.649%,说明类群含梗率模型具有较好的描述性和预测性;同时,江苏中烟在大方基地主要调拨等级X2F、C3F、B2F的期望出片率分别为63.40%、65.58%、6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含梗率 聚类分析 出片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会理烟叶含梗率特征及其与其他物理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旭 罗维 +5 位作者 胡东华 王洪春 杨杰 张迪 邓小华 李强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46-49,共4页
在四川会理烟区采集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这2个品种的烟叶样品共206个,采用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样本数平滑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烟叶含梗率与主要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会理烟叶含梗率平均为34.17%,从烟叶含梗率分布... 在四川会理烟区采集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这2个品种的烟叶样品共206个,采用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样本数平滑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烟叶含梗率与主要物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会理烟叶含梗率平均为34.17%,从烟叶含梗率分布情况来看,含梗率31.0%~35.0%、35.0%~38.0%和>38.0%的样本比例分别为43.69%、32.04%和10.19%。烟叶含梗率在品种和等级间存在显著差异,红花大金元含梗率显著低于云烟87,C1F显著低于其他等级;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烟叶含梗率与单叶重及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叶宽、叶面积、开片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筛选了单叶重、叶面积和厚度等,对烟叶含梗率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9.2%、8.2%和5.7%;等样本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项物理指标与烟叶含梗率均符合线性关系,随单叶重和叶厚的增加含梗率呈直线下降趋势,随叶面积增大含梗率呈直线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含梗率 物理指标 烤烟 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栽培因素与土壤养分对‘云烟105’含梗率影响关联分析
5
作者 潘义宏 蔡宪杰 +6 位作者 邓涛 左伟标 李晓婷 徐继超 冯永洪 保华 闫鼎 《农学学报》 2023年第9期31-37,共7页
为降低烟叶含梗率,提高烟叶工业价值,以‘云烟105’为试验材料,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纯氮量、株距、封顶时间及留叶数4个因素组合对烟叶含梗率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养分与含梗率关系。结果表明,降低烟叶含梗率的最优方案为施纯氮量82.5 ... 为降低烟叶含梗率,提高烟叶工业价值,以‘云烟105’为试验材料,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纯氮量、株距、封顶时间及留叶数4个因素组合对烟叶含梗率的影响,并分析土壤养分与含梗率关系。结果表明,降低烟叶含梗率的最优方案为施纯氮量82.5 kg/hm^(2)、株距55 cm、现蕾封顶和留叶数22片,其中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封顶时间>株距>施纯氮量>留叶数,主因素封顶时间所占权重为0.6219。烟叶含梗率与土壤全磷含量和pH呈显著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130.839+18.486X4+22.112X1(X4代表全磷含量,X1代表pH)。栽培因素的优方案组合可有效降低‘云烟105’的含梗率,且发现土壤全磷含量和pH对‘云烟105’的含梗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云烟105’ 含梗率 栽培因素 正交试验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含梗率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君浩 王军 +3 位作者 喻奇伟 莫泽君 蒲媛媛 刘仁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3-587,共5页
以13个烟草材料(K326、VA116、G70、NC82、GDH94、GDH88、韭菜坪2号、TN90、南江三号、青梗、巴斯玛、毕纳1号、湄潭大蛮烟)为亲本,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40个杂交组合,测定亲本和杂种F1代的烟叶含梗率,分析烟叶含梗率的配合... 以13个烟草材料(K326、VA116、G70、NC82、GDH94、GDH88、韭菜坪2号、TN90、南江三号、青梗、巴斯玛、毕纳1号、湄潭大蛮烟)为亲本,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40个杂交组合,测定亲本和杂种F1代的烟叶含梗率,分析烟叶含梗率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的烟叶含梗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烟叶含梗率广义遗传力为96.11%,狭义遗传力为72.32%,表明其性状传递力强,由表型选择基因型的可靠性大;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烟叶含梗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DGH88、青梗和湄潭大蛮烟3个亲本一般配合力负向效应值小,是改良烟叶含梗率的优良亲本;烟叶含梗率杂种优势表现以负向中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为主,占所有杂交组合的77.5%,VA116×GDH88、K326×GDH88、VA116×韭菜坪2号的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表现较好,是选育低烟叶含梗率的优良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含梗率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签剔除量对C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及卷烟含梗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生博 李晓红 +5 位作者 余翔 岳华峰 张萍 石炬 彭一帆 李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5期173-175,共3页
通过对C牌号细支卷烟梗签剔除量与梗签含丝率、含梗签烟支数及卷烟含梗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可通过回归方程确定含梗签烟支数等拟合值的预测值,来指导工厂对C牌号细支卷烟梗签剔除量进行合理设定,并通过感官评价验证,... 通过对C牌号细支卷烟梗签剔除量与梗签含丝率、含梗签烟支数及卷烟含梗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可通过回归方程确定含梗签烟支数等拟合值的预测值,来指导工厂对C牌号细支卷烟梗签剔除量进行合理设定,并通过感官评价验证,在保证卷烟质量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梗签剔除量为55 g/min,以期降低烟丝消耗和提升烟支外观或物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签剔除量 签烟支数 卷烟含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支含签率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魏步建 周跃飞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对叶片含梗率及PROTOS— 70卷烟机的剔梗签系统对于烟支含签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叶片中含梗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烟支含签率 ,梗导向板高度应≤ 6 7mm ;不同等级的卷烟在风压、负压一定的情况下 ,梗导向板高度与烟支含梗签率成... 对叶片含梗率及PROTOS— 70卷烟机的剔梗签系统对于烟支含签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叶片中含梗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烟支含签率 ,梗导向板高度应≤ 6 7mm ;不同等级的卷烟在风压、负压一定的情况下 ,梗导向板高度与烟支含梗签率成负相关 ,与梗签含丝率成正相关 ;在烟支含梗签率、风压、负压一定的情况下 ,卷烟等级升高梗导向板高度随着增加 ;在梗导向板高度、负压一定的情况下 ,烟支含梗签率与风压成正相关 ;在梗导向板高度、风压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负压的升高烟支含签率增加、梗签含丝量减少 ;随着烟支含梗签率的降低 ,烟支重量标准偏差也降低 .根据生产卷烟等级调整剔梗系统后可降低消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支 含梗率 导向板高度 风压 负压 消耗 卷烟机 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烤烟出片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伟滨 罗海燕 何新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207-209,共3页
为探讨影响烤烟出片率的因素,开展了不同原烟含梗率、叶片含水率、叶中含梗率、打叶前烟叶温度和含水率对出片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烟叶含梗率升高,出片率降低;随着叶片含水率、叶中含梗率的升高,出片率相应升高;在一定范围内,... 为探讨影响烤烟出片率的因素,开展了不同原烟含梗率、叶片含水率、叶中含梗率、打叶前烟叶温度和含水率对出片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烟叶含梗率升高,出片率降低;随着叶片含水率、叶中含梗率的升高,出片率相应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打叶前烟叶温度、含水率的升高,出片率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烟叶含梗率 叶片 叶中含梗率 温度 大片 出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烤后叶片结构对卷烟加工整丝率及填充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海涛 张国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19期57-58,共2页
文章重点探讨成品片烟叶片结构对卷烟加工整丝率及填充性的影响。通过控制复烤后烟叶中的大片率、提高中片率和降低叶中含梗率来保证烟丝的整丝率,是提高烟丝的填充值,减小单箱烟耗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整丝 填充值 大中片 叶中含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砖形黑茶非挥发物的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士兰 张宁 +5 位作者 闫昊艺 张运军 韩晓玉 任鸿宇 凌铁军 安茂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0-167,共8页
为探究我国典型砖形黑茶代谢物轮廓的规律,以及砖形黑茶与黑茶真菌在代谢物种类方面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基于特征物信息的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对我国典型的砖形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康砖茶、湖南... 为探究我国典型砖形黑茶代谢物轮廓的规律,以及砖形黑茶与黑茶真菌在代谢物种类方面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基于特征物信息的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对我国典型的砖形黑茶(湖北青砖茶、四川康砖茶、湖南的黑砖茶、花砖茶和茯砖茶、陕西的茯砖茶)以及茶鲜叶和分离自黑茶的多种真菌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砖形黑茶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轮廓更倾向于按照生产地区进行分类,一组是来自湖南和陕西的砖形黑茶,而另一组是来自四川和湖北的砖形黑茶;决定其代谢物轮廓分组的最主要因素是砖茶含梗率,来自四川和湖北的砖形黑茶含梗率明显高于另一组;造成两组砖形黑茶轮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湖南和陕西的砖形黑茶中有更高含量的黄烷-3-醇类和大部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代谢物;针对砖形黑茶和真菌代谢物的分子网络分析发现,在砖形黑茶中,尤其是在康砖茶中广泛分布着源自真菌的线性和环状二肽;在茯砖茶中有着结构种类丰富的异戊烯基二酮哌嗪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来自于冠突散囊菌,因此,真菌为砖形黑茶贡献了种类丰富的代谢物。本实验结果可为全面了解和认识我国典型砖形黑茶的化学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型砖形黑茶 代谢组学 非挥发性代谢产物 含梗率 真菌 质谱分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叶复烤不同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周良明 卢幼祥 +7 位作者 徐其敏 邵名伟 瞿先中 严志景 徐迎波 舒俊生 高正圣 梁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8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等指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叶复烤烟叶纯净度。[方法]以皖南C3F、凉山C3FA烟叶为试验载体,开展了打叶复烤不同工艺路径、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影响试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不同... [目的]研究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等指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叶复烤烟叶纯净度。[方法]以皖南C3F、凉山C3FA烟叶为试验载体,开展了打叶复烤不同工艺路径、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影响试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不同工艺路径和不同工艺参数对出片率基本无影响,切把头处理烟叶中片率提高,叶中含梗率、杂物比例下降,风选除杂烟叶和挑选后碎叶分离处理后杂物比例下降,切片刀数由1刀调整为2刀烟叶中片率提高,随着整线工艺流量的下降叶中含梗率略有下降,风选除杂风机频率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杂物的剔除,宜设计合理的参数值。[结论]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均对烟叶纯净度有一定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打叶复烤 出片 纯净度 杂物 叶中含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旭 沈子奇 +4 位作者 罗维 王洪春 杨杰 胡东华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4期136-138,143,共4页
[目的]通过在现蕾期和打顶期叶面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叶含梗率和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DA-6、LaCl 3)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 [目的]通过在现蕾期和打顶期叶面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叶含梗率和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DA-6、LaCl 3)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3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能显著提升烤烟的外观质量、单叶重、叶质重、钾氯比、氮碱比、糖碱比、感官质量,显著降低烤烟的含梗率和烟碱,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LaCl 3对烤烟各项指标提升最为明显。[结论]使用6-BA、DA-6和LaCl 3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现蕾期和打顶期喷施,可以显著提升烤烟质量,降低含梗率,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植物生长调节剂 含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留叶数对国产雪茄型晒红烟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新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39-40,42,共3页
[目的]明确不同留叶数对国产晒红烟叶片开展和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确定其最适宜的留叶数。[方法]4个处理留叶数分别为10、12、14、16片。[结果]晒红烟留叶数多少在其生长初期对其影响不大,但当烟株个体较大时,留叶数少的个体发育较好。此... [目的]明确不同留叶数对国产晒红烟叶片开展和理化性状的影响,以确定其最适宜的留叶数。[方法]4个处理留叶数分别为10、12、14、16片。[结果]晒红烟留叶数多少在其生长初期对其影响不大,但当烟株个体较大时,留叶数少的个体发育较好。此外,留叶数还直接影响着烟株的个体发育和群体发育,并最终对烟叶的产量和可用性产生影响。晒红烟采收的叶数随着留叶数的增加而增加,株高、节距基本上随着留叶数的增加而增大,茎围减小,但叶长、叶宽并不呈一定的规律。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一般随着留叶数的增加而降低,但这种趋势有时候并不一定呈现固定的规律,如总糖、还原糖的含量就呈现相反的趋势。对晒红烟品质进行最终的判定,要从不同留叶数对晒红烟农艺性状、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产量及产值等因素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结论]晒红烟留14片叶时内外在质量总体较好,要最终确定其最适宜的留叶数,还需进行多个年度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叶数 株高 叶片厚度 含梗率 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烤前片烟结构各项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银立 卫盼盼 +1 位作者 马建勋 王苏红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32-34,共3页
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辽宁、河南、四川和福建等4个地区批次配方打叶片烟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批次中,福建批次的指标和稳定性最好,河南批次的稳定性最差。批次内和批次间片烟结构各项指标变化规律不同,随着大片率的增加,... 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辽宁、河南、四川和福建等4个地区批次配方打叶片烟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批次中,福建批次的指标和稳定性最好,河南批次的稳定性最差。批次内和批次间片烟结构各项指标变化规律不同,随着大片率的增加,中片率降低,大中片率增加;随着中片率增加,大片率减少,其余指标变化不明显;随着大中片率增加,大片率和>6.35 mm叶片率增加;随着>6.35 mm叶片率增加,大中片率(>12.70 mm)增加,碎片率(<3.18 mm)减小。粗梗率与叶中含梗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在打叶复烤过程中,应控制大片率、提高中片率、降低叶中含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烟结构 大中片 碎片 叶中含梗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