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偶氮苯8-羟基喹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鸿 朱国柱 范开文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567-1569,1574,共4页
合成了三种含偶氮苯8-羟基喹啉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及热分析,确定了三种配合物的组成为REL3(RE=Sm,Eu,La),三种配合物在550~650 nm都能产生荧光,峰值(λmax)分别为569,559,552 nm。
关键词 含偶氮苯8-羟基喹啉 稀土配合物 合成 荧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及其衍生物的电子光谱性质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志锋 吕玲玲 +1 位作者 袁焜 康敬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9-663,共5页
采用从头算(ab initio)和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Zn(qPh)2)及其衍生物的基态结构进行优化,同时用ab initio 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法在6-31G基组上优化其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用含时密度泛函理... 采用从头算(ab initio)和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Zn(qPh)2)及其衍生物的基态结构进行优化,同时用ab initio 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法在6-31G基组上优化其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及6-31G基组计算吸收和发射光谱。计算表明,该类物质电子在基态与激发态间的跃迁,主要是电子云分布由定域化向离域化的转变。吸收及发射光谱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符合。该类化合物的电子亲和能较大,都是优良的电子传输材料,改变中心金属原子对配合物光谱性质影响不大。而羟基氧被硫原子取代后,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产生明显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锌衍生物 电子光谱 激发态 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8-羟基喹啉结构聚苯并噁嗪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红霞 马鹤鸣 +1 位作者 邱进俊 刘承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28,34,共6页
以8-羟基喹啉、苯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合成新型苯并噁嗪单体3,4-二氢-3-苯基-2氢-1,3-苯并噁嗪基-(5,6-h)喹啉(QB)。QB的化学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质谱进行表征,并封管聚合得到含8-羟基喹啉结构... 以8-羟基喹啉、苯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合成新型苯并噁嗪单体3,4-二氢-3-苯基-2氢-1,3-苯并噁嗪基-(5,6-h)喹啉(QB)。QB的化学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质谱进行表征,并封管聚合得到含8-羟基喹啉结构的聚苯并噁嗪(PQB)。差示扫描量热、热失重和凝胶渗透色谱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苯并噁嗪相比,QB开环聚合温度降低,聚合峰值温度为216.2℃,且咪唑可以进一步降低QB的聚合温度。210℃聚合4h所得到的聚合物PQB2在850℃时残炭率(Yc)为31.9%,由于聚合物结构中含有喹啉等刚性基团使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PQB2的珨Mn,珨Mw和PDI分别为11300,12000和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噁嗪 8-羟基喹啉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薇 范华均 +1 位作者 李伟雄 司徒漪仪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4-175,178,共3页
研究了铜与 7- (苯偶氮 ) - 8-羟基喹啉 - 5-磺酸钠 ( PAHQS)的显色反应 ,发现 Cu( )与PAHQS形成棕黄色配合物 ,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 CTMAB)存在下 ,对配合物及PAHQS有明显的增溶增敏作用。在 p H3.3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 研究了铜与 7- (苯偶氮 ) - 8-羟基喹啉 - 5-磺酸钠 ( PAHQS)的显色反应 ,发现 Cu( )与PAHQS形成棕黄色配合物 ,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 CTMAB)存在下 ,对配合物及PAHQS有明显的增溶增敏作用。在 p H3.3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盐酸缓冲溶液中 ,配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 460 nm处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6.0 4× 1 0 4 L·mol-1· cm-1,铜浓度在 0~ 50 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应用于中药和环境水样中痕量铜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7-(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 显色反应 中药 环境水样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与铋的显色反应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永忠 于涛 岳月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00-602,共3页
研究了新显色剂 5 (对羧基苯偶氮 ) 8 羟基喹啉 (5 CPAHQ)与Bi(Ⅲ )的显色反应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存在下 ,在 pH 4 .6~ 5 .8的缓冲介质中 ,显色剂与铋 (Ⅲ )形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 研究了新显色剂 5 (对羧基苯偶氮 ) 8 羟基喹啉 (5 CPAHQ)与Bi(Ⅲ )的显色反应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存在下 ,在 pH 4 .6~ 5 .8的缓冲介质中 ,显色剂与铋 (Ⅲ )形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ε4 98=9.8× 10 4 L·mol- 1·cm- 1。铋 (Ⅲ )含量在 0~ 14μg/ 2 5ml内符合比耳定律。考察了共存离子对测定的影响。应用该法直接测定了胃必治药片中铋的含量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反应 光度法 5-(对羧基偶氮)-8-羟基喹啉 胃必治药片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苯并噻唑-2-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对镍的光度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国文 陈钢 陈红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83-484,共2页
含有肟类官能团的试剂和具有-N=N- OH官能团的试剂是光度法测定镍的有效试剂[1,2],但灵敏度不是很高或者很多显色反应要在碱性介质中进行.
关键词 7-(并噻唑-2-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 微量元素 铝合金 光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与铁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永忠 刘淑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53-555,共3页
研究了新显色剂 5 (对羧基苯偶氮 ) 8 羟基喹啉 (5 CPAHQ)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BA)存在下 ,与铁 (Ⅲ )的显色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在pH 4 .2~ 5 .6范围内 ,该显色剂可与铁 (Ⅲ )形成 1∶6稳定的红色配... 研究了新显色剂 5 (对羧基苯偶氮 ) 8 羟基喹啉 (5 CPAHQ)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BA)存在下 ,与铁 (Ⅲ )的显色反应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在pH 4 .2~ 5 .6范围内 ,该显色剂可与铁 (Ⅲ )形成 1∶6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在 4 4 8nm波长处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4 .14× 10 4 L·mol- 1·cm- 1,该法用于力勃隆药片和大黄中铁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5-(对羧基偶氮)-8-羟基喹啉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英文)
8
作者 罗亚楠 许宪祝 +2 位作者 张潇 于晓洋 曲小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55-2665,共11页
以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CuL(en)]·0.5H2O(1)和[CuL2][Cu(en)2]·2H2O(2)(en=乙二胺),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 以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CuL(en)]·0.5H2O(1)和[CuL2][Cu(en)2]·2H2O(2)(en=乙二胺),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化合物1和2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连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格。此外,还研究了两个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分子网格 4-[(8-羟基-5-喹啉)偶氮]磺酸 溶剂热合成法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铍及其衍生物电子光谱性质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廖奕 苏忠民 +4 位作者 陈亚光 阚玉和 段红霞 仇永清 王荣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7-480,共4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B3 LYP方法和 ab initio 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 (CIS)法分别优化了有机金属配合物 8-羟基喹啉铍 (Be Q2 )及其 3种衍生物分子的基态及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 .系统分析了分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分布...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 B3 LYP方法和 ab initio HF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 (CIS)法分别优化了有机金属配合物 8-羟基喹啉铍 (Be Q2 )及其 3种衍生物分子的基态及最低激发单重态几何结构 .系统分析了分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特征和能级分布规律以探索电子跃迁机理 .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TD-DFT)计算分子的电子光谱 ,揭示了 Be Q2 及其衍生物的发光源于配体中 π→ π*电子跃迁 ,指出通过配体修饰可以有效地影响配合物前线分子轨道分布 ,调整发光波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衍生物 电子光谱 时密度泛函理论 铍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烯基氟代苯-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霍延平 戴立立 +2 位作者 黄宝华 张焜 方岩雄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7,共5页
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的含不同氟原子数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和(E)-2-[2-(五氟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和5b,利用1H NMR、IR、MS、元素分析确认了产物结构。通过... 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的含不同氟原子数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和(E)-2-[2-(五氟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和5b,利用1H NMR、IR、MS、元素分析确认了产物结构。通过紫外滴定模拟了金属锌与配体4a和4b的配位过程,测定了其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荧光光谱显示:配体4a和4b在DMF溶液中的λmax分别为505 nm(蓝绿色)和517 nm(绿色),配合物5a和5b的λmax分别为559 nm(青绿色)和599 nm(黄色),配位后体系共轭程度增大,荧光光谱发生明显的红移。而且随着取代氟原子的增加,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也发生明显的红移。荧光光谱显示氟原子取代数量的改变可以调控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氟代 锌配合物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5-(4-氯苯基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孝容 曹秋娥 +2 位作者 邹永明 丁中涛 李祖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1-293,共3页
在 p H 8.5的 Na2 B4 O7- HCl介质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C)存在时 ,室温下铜 ( )与 5 - ( 4 -氯苯基偶氮 ) - 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 ( CPBSQ)迅速反应 ,生成络合比为 1∶ 3的有色络合物。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个测定 Cu( ... 在 p H 8.5的 Na2 B4 O7- HCl介质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C)存在时 ,室温下铜 ( )与 5 - ( 4 -氯苯基偶氮 ) - 8-苯基磺酰氨基喹啉 ( CPBSQ)迅速反应 ,生成络合比为 1∶ 3的有色络合物。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一个测定 Cu( )的光度分析新方法。Cu( )的浓度在 0~ 1 4.0 μg/2 5 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 8.1 2× 1 0 4 L· mol- 1· cm- 1。方法用于面粉、茶叶及奶粉中铜的测定 ,其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 8%~ 1 .2 %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5 .5 %~ 1 0 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5-(4-偶氮)-8-磺酰氨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微量分析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含时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树伟 沙鹏艳 +3 位作者 于良民 范玉华 毕彩丰 杨立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4-1238,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探讨了配合物的结构、分子轨道能级和组成、电荷分布和转移等;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6-31G(d,p)方法对配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获得其吸收光谱.结果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探讨了配合物的结构、分子轨道能级和组成、电荷分布和转移等;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6-31G(d,p)方法对配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获得其吸收光谱.结果表明,Mn(Ⅲ)与8-羟基喹啉中的N原子和O原子形成不对称六配位的稳定配合物,金属锰对前线轨道的贡献很大,在HOMO轨道中占28.53%,在LUMO轨道中占68.30%;中心金属锰(Ⅲ)强烈地参与发光,电子在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跃迁,主要是中心金属锰及8-羟基喹啉配体间的电荷转移,在可见光区存在2个强度较大的吸收峰,分别位于756.8nm和532.7nm处.通过对双分子体系的研究发现,相邻2个分子之间能够进行微量电荷的转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前线轨道组成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 吸收光谱 时密度泛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喹啉偶氮)-1,3-二羟基苯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铀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德良 杨艳 +3 位作者 台希 胡秋芬 杨光宇 尹家元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研究了2-(2-喹啉偶氮)-1,3-二羟基苯(QADHB)与铀的显色反应,在TritonX-100和F-存在下,pH7.8的三乙醇胺-HCl缓冲介质中,QADHB与U(Ⅵ)、F-反应生成1∶1∶1紫色三元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λmax=560nm,ε=7.41×104L·mol-1·cm-... 研究了2-(2-喹啉偶氮)-1,3-二羟基苯(QADHB)与铀的显色反应,在TritonX-100和F-存在下,pH7.8的三乙醇胺-HCl缓冲介质中,QADHB与U(Ⅵ)、F-反应生成1∶1∶1紫色三元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λmax=560nm,ε=7.41×104L·mol-1·cm-1。铀含量在0~200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环境水样中的铀经磷酸三丁脂萃淋树脂固相萃取柱分离和富集后测定。方法已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分析结果与国标(5-Br-PADAP)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为2.4%~4.7%,回收率为96%~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固相萃取 2-(2-喹啉偶氮)-1 3-羟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喹啉偶氮)-4-甲基-1,3-二羟基苯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铀(Ⅵ)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艳 李德良 +2 位作者 台希 胡秋芬 杨光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43-745,共3页
研究了2-(2-喹啉偶氮)-4-甲拳1,3-二羟基苯(QAMDHB)与铀的显色反应。在pH7.8三乙醇胺-盐酸缓冲介质中,Triton X-100和氟离子存在下,QAMDHB与铀(Ⅵ)、氟离子反应生成l:1:l紫色三元稳定络合物,络合物的λmax=562nm,ε=8.0&... 研究了2-(2-喹啉偶氮)-4-甲拳1,3-二羟基苯(QAMDHB)与铀的显色反应。在pH7.8三乙醇胺-盐酸缓冲介质中,Triton X-100和氟离子存在下,QAMDHB与铀(Ⅵ)、氟离子反应生成l:1:l紫色三元稳定络合物,络合物的λmax=562nm,ε=8.0×10^4L·mol^-1·cm,铀含量在0~20μg/10mL内符合比耳定律。环境水样中的铀用TBP萃淋树脂固相萃取柱分离和富集后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8%~2.4%之间,标准回收率在97%~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2-(2-喹啉偶氮)-4-甲叁1 3-羟基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秀兰 孙玲 +1 位作者 杨桂秋 舒燕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9-400,共2页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为安替吡啉单偶氮类试剂中的一种,该试剂可与镓(Ⅲ)、铟(Ⅲ)、铋(Ⅲ)、钯(Ⅱ)、镍(Ⅱ)、钴(Ⅱ)、铜(Ⅱ)、铁(Ⅱ)等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本文在其5位引入磺酸基,合成了7-(4-安替吡啉偶...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为安替吡啉单偶氮类试剂中的一种,该试剂可与镓(Ⅲ)、铟(Ⅲ)、铋(Ⅲ)、钯(Ⅱ)、镍(Ⅱ)、钴(Ⅱ)、铜(Ⅱ)、铁(Ⅱ)等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本文在其5位引入磺酸基,合成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分子式为C20H17N5O5S)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5-磺酸 偶氮类试剂 安替吡啉 显色反应 铜(Ⅱ) 合成 铟(Ⅲ) 铋(Ⅲ) 钯(Ⅱ) 镍(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的合成及对Pb^(2+)的识别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敏 张丽娜 吴芳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924,共6页
合成了2',3'和4'-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了硼酸基团取代位置对主体分子识别金属离子客体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主体分子与Pb2+结合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的KH2PO4-NaO... 合成了2',3'和4'-硼酸基苯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了硼酸基团取代位置对主体分子识别金属离子客体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主体分子与Pb2+结合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3种腙衍生物对Pb2+均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主客体分子间形成1∶1型的发光配合物.其中邻位取代的化合物1与Pb2+的结合能力比化合物2和3强,配合物1-Pb2+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77 nm,稳定常数为1.1#103L/mol.其它金属离子如Cu2+,Mn2+,Mg2+,Fe2+,Ca2+,Co2+,Ni2+,Hg2+,Cd2+和Ag+等对主体分子荧光光谱的影响较小.同时,荧光强度的变化值与Pb2+浓度在0.36~1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6(n=16),检出限为0.23μmol/L.将此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Pb2+的测定,回收率为92%~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基甲醛-7-(8-羟基-5-磺酸基)喹啉腙衍生物 PB2+ 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秀兰 张嘉月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研究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4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形成一种橘黄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3×104... 研究了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的显色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为4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中,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与锆(Ⅳ)形成一种橘黄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48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3×104 L·mol-1·cm-1,在25mL溶液中,锆质量在0~4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锆(Ⅳ)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吡啶偶氮)-8-羟基喹啉的合成及其与镍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松涛 于秀兰 徐红岩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5-257,共3页
合成了吡啶偶氮类显色剂7-(2-吡啶偶氮)-8-羟基喹啉,用红外光谱及磁共振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与镍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该显色剂与镍在pH=5.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紫色络合物,其组成比为2∶1,λmax=560 nm,表观摩尔... 合成了吡啶偶氮类显色剂7-(2-吡啶偶氮)-8-羟基喹啉,用红外光谱及磁共振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与镍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该显色剂与镍在pH=5.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紫色络合物,其组成比为2∶1,λmax=56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73×104L.mol-1.cm-1,镍质量浓度在0~1.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7-(2-吡啶偶氮)-8-羟基喹啉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对不同溶剂中阴离子的识别行为研究
19
作者 杨磊 张赟星 +3 位作者 汪小琴 王振辉 敖华和 朱智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制备一种能适应强极性溶剂和具有良好离子识别效果的喹啉偶氮衍生物,以8-羟基喹啉、对氨基苯磺酸等为原料合成了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SUL-8Hq)主体.通过红外、紫外研究了其结构及其与多种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行为,建立了一种灵敏... 为了制备一种能适应强极性溶剂和具有良好离子识别效果的喹啉偶氮衍生物,以8-羟基喹啉、对氨基苯磺酸等为原料合成了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SUL-8Hq)主体.通过红外、紫外研究了其结构及其与多种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行为,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并能裸眼检测传感阴离子的新体系.结果表明:在乙腈中,SUL-8Hq可以识别H2PO4-,在310nm处出现新峰,其强度与H2PO-4离子浓度成正比.在水中可以识别OCl-,在472nm的吸收峰随O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在甲醇中,它可以识别HPO2-4和OCl-,且识别过程出现的新吸收峰峰值与识别离子浓度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研究主体对不同极性溶剂中的阴离子的识别规律,为构建新型识别体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磺酸基偶氮8-羟基喹啉 强极性溶剂 阴离子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氟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霍延平 戴立立 +1 位作者 黄宝华 张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6,共3页
设计合成了3种新型含单氟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E)-2-[2-(3-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E)-2-[2-(4-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c)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5b)、(5c),利用1... 设计合成了3种新型含单氟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E)-2-[2-(3-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E)-2-[2-(4-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c)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5b)、(5c),利用1 H-NMR、IR、MS、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测定了它们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荧光光谱显示化合物4a、4b、4c在DMF溶液中的λmax分别是505nm、487nm、513nm;5a、5b、5c的λmax分别是559nm、598nm、588nm,荧光光谱显示氟基位置的改变可以调控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氟代 锌配合物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