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学生肯定自我的形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师海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文章首先论述了自我与自我意识的概念、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原因,接着分析了肯定的自我与否定的自我的表现,最后,就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肯定的自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自我 自我意识 肯定的自我 否定的自我 归属感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大学生心理不安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张日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9-36,61,共9页
中日大学生心理不安的比较研究张日昇对于“不安”或“焦虑”(anxiety),过去只将其归结为一种因“恐怖”而引起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多注意对其因“恐怖”所派生的、负面性质的研究。近些年来,通过从各个方面对“不安”进行探... 中日大学生心理不安的比较研究张日昇对于“不安”或“焦虑”(anxiety),过去只将其归结为一种因“恐怖”而引起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多注意对其因“恐怖”所派生的、负面性质的研究。近些年来,通过从各个方面对“不安”进行探讨和研究,研究者在探究不安的“消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不安 中日大学生 中国的大学生 自我接纳 中国大学生 性别差异 同一性地位 自我同一性 否定的自我 认知的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狗悖论”的生命现象学诠释——以《大话西游》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龙 韦政希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6,共7页
米歇尔·亨利的生命现象学主张,非意向性的先验情感的被给予性是意向性的认识活动的被给予性的基础,前者是纯粹现象学生命的特征,后者则是强调理性主义的科学的特征,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矛盾:生命的自我否定。触及人的存在的电影中往... 米歇尔·亨利的生命现象学主张,非意向性的先验情感的被给予性是意向性的认识活动的被给予性的基础,前者是纯粹现象学生命的特征,后者则是强调理性主义的科学的特征,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矛盾:生命的自我否定。触及人的存在的电影中往往存在这个矛盾。生命现象学的这些主张在电影《大话西游》中得到生动体现,尤其是影片中的同一个孙悟空既是人、又是狗的悖论切合了生命现象学的主题:生命的自我否定。在孙悟空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个悖论中非意向性与意向性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现象学 情感 生命的自我否定 《大话西游》 人狗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