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肯定的理性与否定的理性以及对二者的超越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祖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力图从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对肯定的理性的批判与对否定的理性的张扬中,探讨二者的成功与失误,以及如何实现对二者的超越问题。这种研究,对于确立正确的理性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推动科学、文化、社会以及我国现代化建... 本文力图从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对肯定的理性的批判与对否定的理性的张扬中,探讨二者的成功与失误,以及如何实现对二者的超越问题。这种研究,对于确立正确的理性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推动科学、文化、社会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定的理性 否定的理性 实践辩证法 辩证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黑格尔的知性、理性思想的初步探讨
2
作者 张传湘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21-126,共6页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了逻辑思维的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的思想,即“(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方面,(c)思辩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小逻辑》第172页)黑格尔这里所说的知性、否定理性和肯定理性,都相当于...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了逻辑思维的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的思想,即“(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方面,(c)思辩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小逻辑》第172页)黑格尔这里所说的知性、否定理性和肯定理性,都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理性认识阶段.他关于逻辑思维的这个三分法,是对康德思想的发展,是对人类认识理论的重要贡献.探讨黑格尔关于知性、否定理性和肯定理性的思想,对于我们弄清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认识阶段的划分以及认识运动的规律,都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理性认识 理性思想 小逻辑 康德 对立面的统一 逻辑思维 否定的理性 三个阶段 纯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是否指明了理性认识的两个阶段——与张传湘同志商榷
3
作者 王文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6期61-69,共9页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发表的《马克思关于“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指明了理性认识的两个阶段》一文,作者张传湘同志提出将理性认识划分为“抽象的规定”和“具体的再现”两个阶段。怎样划分认识阶段,这是目前我国哲学界比较...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发表的《马克思关于“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指明了理性认识的两个阶段》一文,作者张传湘同志提出将理性认识划分为“抽象的规定”和“具体的再现”两个阶段。怎样划分认识阶段,这是目前我国哲学界比较关心和正在开展讨论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读了张传湘同志的文章,在这方面受到一定启发,但觉得文章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认识 黑格尔 从抽象到具体 两个阶段 马克思 否定的理性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表象蒸发 康德 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的思与原生态的辩证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反认识论,同时也是辩证法由次生态向原生态的返归。传统哲学中的规律化逻辑化的辩证法,只是辩证法的次生态,辩证法应该回归原生态。卢卡奇通过"总体性意识"肯定了人的"意识"对现实变易过程的参与性... 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反认识论,同时也是辩证法由次生态向原生态的返归。传统哲学中的规律化逻辑化的辩证法,只是辩证法的次生态,辩证法应该回归原生态。卢卡奇通过"总体性意识"肯定了人的"意识"对现实变易过程的参与性,由此使辩证法开始向原生态的"思"返归。阿多诺提出"否定的理性",还原了主客体社会历史性的本源关系,同时使辩证法进一步指向本源的"理性"。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对于辩证法的启示在于:辩证法是在人际之间展开的"智慧"——既是主动的又是被制约的,这恰好接近古希腊哲学家对辩证法的指认——在"论辩"中揭露和克服对方的自相矛盾。海德格尔哲学同样对辩证法有所启示:他将人际之间展开的智慧(思)进一步内置于"存在"——人的"做"。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原生态的辩证法即原生态的"思"。原生态的"思"不是外在于"存在"的抽象的"思",而是内在于"存在"的具体的"思"。这种"思"内在于"做",它展开在人际间,既是"个性"的,又是"非私人性"的,它是自觉的、自由的、非规律的。辩证法不是"普遍规律",与其说它是规律,莫如说它是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原生态 总体性意识 否定的理性 语言游戏 存在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